刘正东
- 作品数:10 被引量:25H指数:3
- 供职机构:大丰市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心先安联合阿魏酸钠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临床观察
- 2009年
- 目的探讨心先安联合阿魏酸钠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氧疗、利尿剂、洋地黄、扩血管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及控制感染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心先安和阿魏酸钠静脉滴注,每日1次,10-14d为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先安与阿魏酸钠联合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疗效显著。
- 刘正东李晓东吴黎明
- 关键词:心先安阿魏酸钠冠心病心力衰竭
- 心电图PR段改变对急性心包炎的临床诊断价值被引量:1
- 2006年
- 目的探讨体表心电图PR段改变对急性心包炎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急性心包炎病人不同时间记录的首次心电图进行分析,测量各导联PR段的方向和幅度。以60例心肌梗死和60例早期复极综合征为对照。结果60例急性心包炎病人中,44例(73.3%)在Ⅰ、Ⅱ、Ⅲ、aVF、V3~V6导联普遍出现PR段下移,aVR导联出现PR段抬高。普遍导联PR段改变的检出率在发病第1天。第2天记录的心电图中最高,达88.6%,随后记录的心电图中逐渐降低。在心肌梗死中有1.7%记录到普遍PR段下移,在早期复极综合征中普遍PR段下移的检出率也为1.7%。结论普遍导联PR段下移是急性心包炎早期心电图的特征性改变。
- 刘正东吴黎明王永东李晓东
- 关键词:急性心包炎心电图
- 急性心包炎和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与心电学特征异同分析被引量:1
- 2007年
- 目的探讨急性心包炎与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学特征的异同。方法对24例急性心包炎患者及24例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表现、心肌酶谱和心电学演变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急性心包炎与急性心肌梗死在症状、体征、心电图以及心肌酶谱均有区别。结论急性心包炎患者与急性心肌梗死可根据临床表现、心肌酶谱和心电学演变特征作出鉴别诊断。
- 刘正东李晓东吴黎明
- 关键词:心包炎心肌梗死急性病心电描记术心肌酶谱
- 米力农对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的影响被引量:3
- 2007年
- 目的探讨米力农对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甲状腺激素(TH)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CHF患者,用米力农10 mg加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持续静脉滴注,每日1次,共7 d。治疗前后分别检测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_3)、甲状腺素(T_4)、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γT_3)、促甲状腺激素(TSH)浓度,并加以比较。结果CHF患者治疗后T_3水平[(0.69±0.11)nmol/L]较治疗前[(0.55±0.21)nmol/L]明显升高(P<0.05),γT_3治疗后[(1.38±0.19)nmol/L]较治疗前[(2.53±0.24)nmol/L]明显降低(P<0.001)。结论米力农短期应用能改善CHF患者甲状腺激素分泌异常。
- 王金华冯平刘正东李晓东王永东
- 关键词:米力农心力衰竭充血性甲状腺激素
- 缬沙坦和依那普利降低血压和尿酸作用的比较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比较缬沙坦和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的疗效,观察2者对血尿酸的影响。方法60例高血压患者按就诊顺序分成2组:缬沙坦组给予缬沙坦80mg,1次/d;依那普利组给予依那普利5mg,2次/d。12周后观察患者两种药物的降压效果和对血尿酸的影响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12周后2组血压均明显下降。缬沙坦组最高血压由(167±11)/(101±10)mmHg降为(146±17)/(89±9)mmHg,24h平均收缩压由(149±9)/(92±lo)mmHg降为(133±14)/(83±9)mmHg;依那普利组最高血压由(165±10)/(100±14)mmHg降为(147±15)/(89±7)mmHg,24h平均收缩压由(149±9)/(91±13)mmHg降为(134±13)/(83±9)mmHg;缬沙坦组血尿酸治疗前后由(446.48±118.55)μmol/L降为(379.52±74.58)μmol/L,依那普利组血尿酸治疗前后为(441.30±112.15)μmol/L和(433.77±113.96)μmol/L。结论缬沙坦和依那普利降压疗效相似,但缬沙坦还有一定的降低尿酸的作用,对于血尿酸增高的高血压患者建议选用缬沙坦。
- 王金华刘正东李晓东王永东
- 关键词:高血压依那普利尿酸
- 氟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09年
- 目的通过无创检测来观察氟伐他汀对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治疗价值。方法150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分为两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给予氟伐他汀口服。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踝/臂血压指数(ABI)、上臂-脚踝间的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结果观察组在氟伐他汀治疗12个月后ABI明显提高,脉搏没导速度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伐他汀能改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程度。
- 吴黎明王永东戴午阳刘正东
- 关键词:脉搏波传导速度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
- 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无创检测的临床研究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通过无创检测评估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的程度。方法应用无创式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66例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观察组)和62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踝.臂指数(ABI)、脉搏波传导速度(PWV)、收缩压、舒张压、脉压(PP),同时测定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体重指数(BMI),分析ABI、PWV的影响因素。结果观察组ABI(0.68±0.35)低于对照组(1.14±0.21),PWV[(17.30±3.14)m/s]高于对照组[(11.30±0.86)m/s](P〈0.01)。与ABI有关的重要危险因素是性别、空腹血糖、hs-CRP(P〈0.01)。PWV与年龄、收缩压和PP呈正相关(P〈0.01),与BMI呈负相关(P〈0.05)。以PWV为应变量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依次进入方程的变量为PP和BMI。结论应用无创式动脉硬化检测仪测量ABI、PWV能反映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患者血管弹性的变化,了解动脉硬化的程度。
- 戴午阳王永东李小东王金华何九龙刘正东
- 关键词:高血压糖尿病动脉硬化
- 米力农与洋地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比较
- 2007年
- 目的比较米力农与洋地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米力农组(n:30)、洋地黄组(n=30)、对照组(n=20)。分别用米力农(10mg+生理盐水250ml以0.375—0.75μg·Kg^-1·min^-1速度静滴)、地高辛(0.125—0.25mg口服)以及口服和静注利尿剂和安慰剂(对照组),疗程均为7天。治疗前后观察患者心功能级别并作心脏超声心功能指数测定。结果米力农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0%,洋地黄组86.7%,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明显高于对照组(35%),P〈0.05。两组治疗后心脏超声心功能指数有明显改善。结论米力农与洋地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明显疗效。
- 王金华刘正东李晓东王永东
- 关键词:米力农洋地黄心力衰竭
- 米力农与洋地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比较被引量:5
- 2009年
- 目的:比较米力农与洋地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80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米力农组(n=30)、洋地黄组(n=30)、对照组(n=20)。分别用米力农(10 mg+生理盐水250m l以0.375~0.75μg/kg/m in速度静滴)、地高辛(0.125~0.25 mg口服)以及口服和静注利尿剂和安慰剂(对照组),疗程均为7天。治疗前后观察患者心功能级别并作心脏超声心功能指数测定。结果:米力农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为90%,洋地黄组86.7%,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但明显高于对照组35%(P〈0.05)。两组治疗后心脏超声心功能指数有明显改善。结论:米力农与洋地黄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有明显疗效。
- 王金华刘正东李晓东王永东
- 关键词:米力农洋地黄心力衰竭
- 脑卒中患者心肌梗死样心电图改变临床分析
- 2007年
- 目的探讨脑卒中患者出现心肌梗死样心电图改变的临床价值。方法对具心肌梗死样心电图改变的脑卒中39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中心肌梗死29例,均有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的动态改变,而假性心肌梗死组无动态改变。结论脑卒中患者可结合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动态观察对是否真正合并心肌梗死做出鉴别。
- 吴黎明刘正东
- 关键词:脑卒中心肌梗死假性心肌梗死心电图心肌酶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