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蛋白
  • 2篇脊髓炎
  • 1篇动脉
  • 1篇动脉脉搏波传...
  • 1篇性细胞
  • 1篇血尿酸
  • 1篇血清
  • 1篇血清高迁移率...
  • 1篇尿酸
  • 1篇迁移
  • 1篇迁移率
  • 1篇强直
  • 1篇强直性
  • 1篇强直性脊柱炎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肿瘤坏死因子...
  • 1篇黏附分子
  • 1篇文献复习
  • 1篇系统性红斑

机构

  • 5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吉林大学中日...

作者

  • 5篇刘白鹭
  • 4篇于萍
  • 4篇袁伟
  • 4篇崔刘福
  • 4篇舒荣
  • 4篇杨文浩
  • 4篇韩依轩
  • 4篇宋海澄
  • 3篇李娜
  • 3篇王洁蕊
  • 3篇王健
  • 1篇佟艳艳
  • 1篇安新
  • 1篇吴寿岭
  • 1篇高利常
  • 1篇宋丁
  • 1篇王守红
  • 1篇袁宝军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华高血压杂...

年份

  • 1篇2017
  • 2篇2015
  • 2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结缔组织病合并纵向性脊髓炎5例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结缔组织病并发纵向性脊髓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7年9月至2014年9月在开滦总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的5例结缔组织病并发纵向性脊髓炎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以及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
崔刘福杨文浩舒荣宋海澄韩依轩于萍袁伟刘白鹭李娜
关键词:抗SSA抗体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sICAM-1、IL-10和hs-CRP表达的临床意义
2014年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A)血清中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sICAM-1)、白细胞介素-10(IL-10)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RA诊断和疗效观察中的价值。方法收集我院115例RA患者和76例对照组的血清,采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sICAM-1、IL-10水平,免疫比浊法测定hs-CRP,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RA组和活动期组血清sICAM-1、IL-10、hs-CR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RA组血清sICAM-1、hs-CRP水平与抗CCP抗体、RF、ESR、DAS28等呈正相关(P<0.01),IL-10与ESR呈正相关。结论 sICAM-1、IL-10、hs-CRP在RA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三者联合检测对RA的诊断和疗效观察有重要临床价值。
高利常安新佟艳艳袁宝军刘白鹭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1白细胞介素-10超敏C反应蛋白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脊髓炎六例临床分析并文献复习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分析SEE合并不同类型脊髓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SLE合并脊髓炎(横贾性脊髓炎和纵向性脊髓炎各3例)患者的临床特征、辅助检查、治疗方法,并复习文献。结果6例患者均为女性,发病年龄20~52岁,平均(38±12)岁;SLE病程为1个月至5年,平均29个月。所有患者均有下肢乏力,3例纵向性脊髓炎中2例以神经系统症状首发。脊髓核磁共振检查发现所有患者均存在胸髓受累1例,颈髓受累1例,腰髓受累1例,3例纵向性脊髓炎患者受累节段均超过4个脊髓节段。3例患者脑脊液葡萄糖减低,2例患者抗心磷脂抗体阳性。所有患者均给予大剂量甲泼尼龙+环磷酰胺冲击治疗,2例接受氟美松+甲氨蝶呤鞘内注射,2例给予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IVIG)治疗。经治疗后,3例横贯性脊髓炎患者恢复较好,3例纵向性脊髓炎患者中1例无效,2例短期复发。结论SLE脊髓炎存在横贯性和纵向性2种类型;纵向性脊髓炎以神经系统首发多见,抗心磷脂抗体和脑脊液葡萄糖减低与之相关;常规治疗在纵向性脊髓炎中效果不佳。
杨文浩崔刘福舒荣王守红宋海澄韩依轩于萍王健王洁蕊袁伟刘白鹭李娜
关键词:红斑狼疮脊髓炎疾病特征
强直性脊柱炎中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与疾病相关性的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强直性脊柱炎(AS)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表达及其与疾病活动的相关性,以寻找治疗AS新靶点。方法本研究纳入50名AS患者,其中30例为初诊未治疗活动期患者,20例为治疗三个月稳定期患者。从同地区选取性别、年龄和种族与疾病组配对的30名正常志愿者作为健康对照。通过ELISA方法测定不同组别的血清HMGB1与TNFα的表达,检测治疗前后与对照组血清HMGB1与TNFα的表达水平,比较分析AS患者HMGB1与TNFα变化以及其与炎性指标、AS躯体功能指数BASFI和AS活动性指数BASDAI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AS患者血清中HMGB1和TNF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组,稳定期较活动期患者二者水平明显下降,但仍高于健康对照组;AS患者血清中HMGB1和TNF-α水平均与血沉、超敏C反应蛋白(hsCRP)、BASFI、BASDAI呈正相关;AS患者血清中HMGB1和TNFα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结论 AS中HMGB1与TNFα的表达升高,与疾病活动性正相关,且两种因子有较强的正相关性,HMGB1在AS的发病中可能扮演了重要角色。
宋海澄宋丁于萍王健王洁蕊舒荣韩依轩杨文浩袁伟刘白鹭李娜崔刘福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高迁移率族蛋白B1肿瘤坏死因子-Α
血尿酸水平变化对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目的探讨血尿酸水平变化与臂踝动脉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的关系。方法在2006-2007年参加健康体检的开滦集团职工101 510人中随机分层抽取5852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检查,符合入选标准的(年龄≥40岁、既往无缺血性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者)5440人纳入研究队列。依据2006-2007年度、2010-2011年度两次血尿酸数据将观察对象分为4组:2006-2007年度和2010-2011年度健康体检血尿酸均在正常水平者为Q1组(n=3845);2006-2007年度健康体检为高尿酸血症(HUA),至2010-2011年度健康体检血尿酸水平正常者为Q2组(n=252);2006-2007年度健康体检血尿酸正常,至2010-2011年度健康体检为HUA者为Q3组(n=285);2006-2007年度和2010-2011年度健康体检均为HUA者为Q4组(n=206)。采用多因素线性回归模型分析不同年度血尿酸水平与baPWV的关系,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尿酸变化对baPWV≥14m/s占比的影响。结果 2010-2011年度健康体检时Q2、Q3、Q4组baPWV水平[(17.03±3.96)、(16.61±4.04)、(18.22±4.76)比(15.48±3.79)m/s;均P〈0.01]和baPWV≥14 m/s的占比(76.2%、70.5%、83.5%比58.2%;均P〈0.01)高于Q1组。不同年度血尿酸与baPWV的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年龄、收缩压等因素后,2006-2007年度血尿酸每增加1μmol/L,2010-2011年度baPWV增加0.17cm/s;2010-2011年度血尿酸每增加1μmol/L,2010-2011年度baPWV增加0.11cm/s。影响baPWV≥14m/s的占比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校正了年龄、收缩压等因素后,与Q1组相比,Q2、Q3、Q4组检出baPWV≥14m/s的OR值分别为1.49(95%CI1.02-2.18)、1.47(95%CI1.04-2.06)、1.61(95%CI1.02-2.55)。结论尿酸波动可能是baPWV增加的危险因素,因此建议尿酸持续维持在正常水平。
崔刘福于萍杨文浩石慧婧舒荣宋海澄韩依轩王健王洁蕊袁伟刘白鹭吴寿岭
关键词:血尿酸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