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翀

作品数:11 被引量:28H指数:3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1篇政治法律

主题

  • 5篇制定法
  • 4篇法律
  • 3篇美国法
  • 3篇美国法律
  • 3篇国法
  • 3篇过程学派
  • 3篇法解释
  • 2篇现实主义法学
  • 2篇目的主义
  • 2篇法学
  • 2篇本论
  • 1篇德沃金
  • 1篇意图
  • 1篇图论
  • 1篇文本
  • 1篇文本主义
  • 1篇立法者
  • 1篇论美
  • 1篇民主
  • 1篇民主理论

机构

  • 10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华东政法大学

作者

  • 11篇刘翀
  • 2篇龚廷泰

传媒

  • 1篇南京师大学报...
  • 1篇江海学刊
  • 1篇燕山大学学报...
  • 1篇山东理工大学...
  • 1篇西安电子科技...
  • 1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西南政法大学...
  • 1篇法律科学(西...
  • 1篇中国检察官

年份

  • 7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08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民主理论对法律解释方法的影响——基于美国制定法解释方法演变的分析被引量:2
2014年
法律解释方法的形成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民主理论是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美国20世纪前对民主会带来多数专制的极度担忧,促使了制定法解释方法上平义论的形成,20世纪中期臻于鼎盛的乐观的多元主义民主观笃信民主过程可以生产妥当的公共政策,促使了制定法解释方法上意图论和目的论的形成,而之后的公共选择理论致力于揭示政治自由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负面影响和民主过程的失灵,促使了制定法解释方法上"新文本论"的产生。
刘翀龚廷泰
关键词:法律解释方法民主理论
美国制定法解释方法向文本主义的回归被引量:5
2013年
作为美国制定法解释方法的文本主义经历了平白意义规则和新文本主义两个发展阶段。以斯卡利亚为代表的新文本主义对在制定法解释领域长期占据正统地位的意图主义解释方法进行了批判,并对早期平白意义规则进行了扬弃,将文本重新置于制定法解释的中心位置,强调制定法语词的通常、自然与客观意义,并认为文本通常意义的确定无需借助于立法者意图或立法史等文本外材料,而只须根据"普通说英语者标准",运用词典、语法、解释准则等语言学方面的工具并考虑制定法文本的语境、结构与整体等语义性背景即可确定。
刘翀
论现代性背景下的法形式合理性及其危机与解决
法形式合理性的发展是法制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维度,因而对法形式合理性的理解,应将其置入到现代性的背景之下。现代性理论是发韧于近代的学术思潮,其意欲描述一种不同于前现代社会的历史图景。现代性在理论上众说纷纭,其内涵并不统一,自...
刘翀
关键词:法制现代化
文献传递
哈特对美国现实主义法学的批判及其问题
2014年
哈特对现实主义法学的批判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语言的开放结构为工具,通过质疑"逻辑贬抑论"、"规则怀疑论"对现实主义法学的"法律不确定性"命题进行挞伐;二是以内在观点与外在观点、内在陈述与外在陈述的二分工具对现实主义法学的"预测模式"进行诘难。哈特对现实主义法学"法律不确定性"命题的批判并没有说出比现实主义者更新的内容,并且未曾或故意忽略了该命题提出的历史背景、理论旨趣和适用范围。对"预测模式"的批判主要是基于一种不同理论立场的"误读",即要求一种司法面向的法理学去承担本体论上的任务。
刘翀
关键词:哈特现实主义法学不确定性
论目的主义的制定法解释方法——以美国法律过程学派的目的主义版本为中心的分析被引量:17
2013年
目的主义在美国主要指法律过程学派的哈特和萨克斯所提出的制定法解释理论。该理论反对传统制定法解释中的意义论和意图论,强调目的在制定法解释中的优先地位及解释者对制定法目的的建构,要求以能最佳实现目的的方式来确定制定法文本的意义,并对解释施加文本规约意义和"清楚陈述的既定政策"的限制。目的主义的吸引力在于既赋予解释者更新、发展制定法的任务,以合作者的姿态参与公共政策的生产过程,又竭力避免非民选的司法机关作出争议性的价值判断和政策选择。
刘翀
关键词:目的主义
美国现代制定法的解释方法研究
美国传统上是一个以普通法为主要法源的国家,大概从19世纪中后期起,制定法开始发展,经过进步运动、新政和“权利革命”时期,制定法不仅在数量上已臻汗牛充栋之势,而且在地位上也成了比普通法更为重要的法源。制定法的发展同样带来了...
刘翀
关键词:目的论
论现代形式法的实质化发展被引量:1
2014年
形式法范式在欧陆与美国的出现和发展,是科学主义和理性主义在完成对自然的征服与改造之后向社会生活领域蔓延的结果,其本身也构成了现代性图画上最令人眩目的色彩。但现代性本身所蕴藏的分裂与冲突因素导致了形式法发展的危机,促使形式法开始朝着实质化的方向发展,而福利国家的兴起则对形式法的实质化发展作出了实践上的推动。实质化的法对法律采取工具主义态度,视法律为在具体情境之下为达致特定政策与目标及落实国家价值偏好之手段。
刘翀
关键词:福利国家
美国法律过程学派对现实主义法学挑战的回应被引量:3
2014年
现实主义法学的价值相对主义立场与经验主义研究方法对自兰德尔以来的古典正统体系所捍卫的自由主义法治提出了挑战。法律过程学派通过提出"制度解决的原则",将法的合法性建立于程序之上,并以"制度能力"为基石建构其理论框架,通过对司法"理性阐述"过程的强调来彰显司法的比较优势并以此区别和协调其与立法、行政及私人秩序之间的关系,对宪法审查的"反多数难题",则提出了"中立原则"的解决方法。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法律过程学派随着美国社会基本共识的破裂而迅速衰落,但该学派的诸多理论立场在美国学界至今仍受重视。
刘翀
关键词:合法性
论目的主义的制定法解释方法——以美国法律过程学派的目的主义版本为中心的分析
2013年
目的主义在美国主要指法律过程学派的哈特和萨克斯所提出的制定法解释理论。在美国制定法解释方法的发展进程中.目的主义解释理论处于承上启下的位置.既旨在取代传统制定法解释方法中的意义论和意图论.又对建构性解释及动态制定法解释等理论的提出与发展产生影响。目的主义解释理论的意义在于解决制定法适用时的难题。制定法中的规则具有抽象性。可以适用的具体情境千差万别.对于这些繁多的情境,不可能在立法时将其一一具体化。此时.是否与制定法抽象规则相关的所有事实情境都应受该规则的支配呢?如果不是,应当如何识别出可受规则调整的事实情境并保证规则适用的一致性?传统制定法解释方法中的意义论和意图论不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而根据目的主义解释理论.一旦为制定法及相关条款归结一个恰当的目的。则难题就会迎刃而解。
刘翀
关键词:目的主义美国法律制定法过程学派承上启下
德沃金的建构性解释与反思平衡被引量:1
2014年
"反思平衡"是一种道德原则或道德理论的证立方法,其具体过程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反思平衡包括狭窄的反思平衡和宽泛的反思平衡,二者追求的目标分别是局部融贯和整体融贯。德沃金的"建构性解释"方法是反思平衡在法理学中的应用。建构性解释中的"符合"和"最佳"维度分别体现了狭窄的反思平衡和宽泛的反思平衡的要求。
刘翀
关键词:德沃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