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顺
- 作品数:7 被引量:17H指数:2
-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外周血黏蛋白分子-3mRNA表达量预测克罗恩病病情程度的意义被引量:1
- 2013年
- 目的探讨T细胞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分子-3(Tim-3)在不同病情程度的克罗恩病(CD)小鼠模型建模前后的差异性表达及机制,寻找CD的新型血液标志物。方法 80只小鼠采用3种不同浓度的2,4,6-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溶液经肛门灌肠建立克罗恩小鼠疾病模型,分为4组,高浓度组(n=10),中浓度组(n=50),低浓度组(n=10),对照组(n=10),中浓度组于给药前、给药第2天,给药第7天,给药第14天,给药第21天5个时间点随机取10只小鼠,其余各浓度组以及对照组于造模后14 d取小鼠外周血行RT-PCR实验测定Tim-3 mRNA的含量,同时ELISA实验测定外周血中IL-4以及INF-γ的含量,取小鼠结肠切片后行HE染色,了解Tim-3 mRNA含量与其他各指标的关联性。结果成功构建了小鼠的CD模型,造模药物浓度越高,小鼠的病理学评分越高,病情越重,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14 d内,Tim-3 mRNA的表达量逐渐增加,14 d后表达量趋于平稳。平稳期,外周血中Tim-3 mRNA的表达量在高浓度2,4,6-三硝基苯磺酸组(2.12±0.24),中浓度组(1.68±0.18),低浓度组(1.37±0.12)以及正常对照组中(1.00±0.00)的表达依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中Tim-3的含量在CD小鼠模型起病急性期渐进性增加,给药7 d后趋于稳定,稳定期的Tim-3含量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以作为CD病情程度的预测指标,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敏感性。
- 吴冲孙华文曾放刘顺吴红学
- 关键词:TIM-3CROHN病
- 未成熟树突状细胞治疗小鼠克罗恩病
- 2016年
- 目的观察小鼠骨髓来源的未成熟树突状细胞(imDC)对2,4,6-i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出的克罗恩病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探讨其缓解小鼠克罗恩病的作用机制。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为对照组、TNBS组、imDC组和成熟树突状细胞(mDC)组,除对照组予以乙醇灌肠外,其余3组都予以乙醇-TNBS混合溶液灌肠造模,在灌肠前后各1d经尾静脉注射磷酸盐缓冲液(PBS)或者细胞进行干预,对照组和TNBS组尾静脉注射PBS,imDC组尾静脉注射imDC,mDC组尾静脉注射mDC进行干预。每天观察小鼠的一般状况,于造模第7天后处死小鼠,分别行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病理组织学(TDI)和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CMDI)评分,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析小鼠结肠组织白细胞介素-10(IL-10)、转化生子因子-β(TGF—β)的表达,Western blot分析小鼠结肠组织又头状/翅状螺旋蛋白3(Foxp3)蛋白的表达。结果TNBS组的DAI、CMDI、TDI的评分别为(5.420±0.326)、(4.923±0.226)、(7.200±0.851)分,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肠组织抗炎因子IL—10和TGF—β分别为(6.103±1.140)、(21.164±3.252)ng/L,调节性T细胞(Treg)转录因子Foxp3的相对表达量为0.4392±0.0459,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mDC能显著降低小鼠DAI、CMDI、TDI评分,下渊抗炎因子IL—10和TGF—β和转录因子Foxp3的水平;mDC则显著升高小鼠DAI、CMDI、TDI评分,降低抗炎因子IL-10和TGF-β和转录网子Foxp3蛋白的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实验成功地制作出了小鼠克罗恩病模型,并证明mDC能明显缓解小鼠克罗恩病模型的进程,而诱导Treg的产生可能是其缓解炎症的机制之一。
- 曹放孙华文刘顺孙科明杨厚涞吴红学
- 关键词:树突状细胞免疫耐受调节性T细胞
-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im-3/Tim-1mRNA比值失衡对桥本甲状腺炎癌变的诊断意义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 分析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im-3/Tim-1 mRNA比值失衡对桥本甲状腺炎(HT)癌变的诊断意义.方法 92例桥本甲状腺炎,其中24例HT合并癌变,另取22例单纯性甲状腺癌患者外周血和38例正常人的外周血作为对照,采用RT-PCR法分别检测所有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Tim-3/Tim-1 mRNA比值的情况.结果 HT组,HT癌变组,甲状腺癌组和正常对照组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im-3/Tim-1 mRNA比值有显著性差异.HT组的Tim-3/Tim-1[(0.91±0.38) copies/μL]低于对照组(P<0.05),HT癌变组的Tim-3/Tim-1[(0.43±0.26) copies/μL]低于HT组和对照组(P<0.05),甲状腺癌组[(0.81 ±0.48) copies/μL]的Tim-3/Tim-1和对照组差别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外周血Tim-3/Tim-1比值失衡在对诊断HT及其癌变有重要的临床意义,证实HT是一种癌前病变,Tim-3/Tim-1比值失衡可能是HT癌变的标志.
- 王巨孙华文曾放刘顺
- 关键词:TIM-3TIM-1桥本甲状腺炎
- IL-17和Foxp3在小鼠克罗恩病模型中的表达及其意义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观察小鼠克罗恩病模型外周血单核细胞及结肠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L)17、叉头状/翅状螺旋蛋白3(Foxp3)的表达,探讨其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克罗恩病小鼠急性炎症中的作用。方法共40只6~8周龄雌性Bal/c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20只以TNBS/乙醇溶液灌肠诱导克罗恩病模型(实验组),另外20只小鼠以同等浓度的乙醇氯化钠灌肠(正常对照组)。干预1周后行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病理组织学评分(TDI)和结肠大体形态损伤指数(CMDI)评价,以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IL-17mRNA、Foxp3 mRNA的表达,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小鼠结肠组织IL-17蛋白、Foxp3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的DAI、TDI、CMDI显著升高[DAI(5.41±0.48)比(0.85±0.07),TDI(5.63±0.74)比(0.74±0.08),CMDI(6.88±0.84)比(0.91±0.06),P〈0.01],外周血单核细胞的IL-17 mRNA显著升高[(1.118±0.145)比(1.000±0.000),P〈0.01],与其DAI、TDI及CMDI呈正相关(r=0.875,0.935,0.825,P〈0.01),Foxp3 mRNA显著降低[(0.797±0.271)比(1.000±0.000),P〈0.01],与其DAI、TDI及CMDI呈负相关(r=-0.885,-0.734,r-0.812,P〈0.01),结肠组织IL-17蛋白显著上升[(0.631±0.331)比(0.272±0.112),P〈0.01],与其DAI、TDI及CMDI呈正相关(r=0.765,0.778,0.734,P〈0.01),Foxp3蛋白显著降低[(0.274±0.112)比(0.592±0212),P〈0.01],与DAI、TDI及CMDI呈负相关(r=-0.889,-0.809,-0.851,P〈0.01)。结论在TNBS诱导的结肠炎中,Th17/Treg轴的免疫偏倚是导致克罗恩病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 曾放孙华文刘顺孙科明吴红学
- 关键词:克罗恩病白细胞介素17
- Tim-3/Gal-9通路在免疫相关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 2016年
- 免疫反应在各种疾病的发生、发展以及转归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免疫球蛋白及黏蛋白分子3(Tim-3)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免疫细胞1型细胞表面分子,与配体Galectin-9(Gal-9)结合后对机体的免疫细胞尤其是辅助性T细胞1(Th1)的定位、分化趋势及分泌功能等产生影响,从而改变机体正常的免疫功能,对相关疾病的发生起到延缓或促进作用。该文总结了Tim-3/Gal-9通路在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免疫、抗感染免疫以及肿瘤免疫中的作用。
- 曾放刘顺孙科明吴红学孙华文
- 关键词:GALECTIN-9免疫辅助性T细胞
- 雷帕霉素对克罗恩病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机制研究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考察雷帕霉素对克罗恩病小鼠模型的治疗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方法 30只小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M1组(正常对照组,n=10),M2组(TNBS造模组,n=10),M3组(TNBS+雷帕霉素治疗组,n=10)。M1组以生理盐水灌肠予以对照;M2组建立克罗恩小鼠疾病模型,以生理盐水腹腔注射;M3组建立克罗恩小鼠疾病模型,并给予雷帕霉素腹腔注射。各组于造模后7d取小鼠结肠切片后行HE染色,并取病灶结肠组织和心脏取血,提取RNA反转录并进行PCR,检测Tim-1、Tim-3、Foxp3的基因表达情况,了解各指标之间的关联性。结果成功构建小鼠的CD模型,M3组相较M2组,病理学评分较低,病情较轻,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组织和外周血中:Tim-1mRNA各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m-3mRNA,Foxp3mRNA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肠组织中还发现Tim-3mRNA表达量与Foxp3mRNA表达量呈负相关(r=-1.6275,P<0.05)。结论雷帕霉素可通过促进调节性T细胞分化,增加Foxp3表达量,来抑制Tim-3的表达,减少Th1细胞的分化,减轻结肠病灶区的炎症浸润,缓解克罗恩病病情进展。
- 刘顺孙科明杨后涞孙华文
- 关键词:雷帕霉素
- IL-33对克罗恩病小鼠肠组织细胞因子及转录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IL-33对克罗恩病(CD)小鼠肠组织细胞因子(IFN-γ、IL-4、IL-10、TGF-β)及转录因子(T-bet、GATA-3、FOXP3)的影响。方法选择雌性BALB/c小鼠45只,随机分为对照组、TNBS组、IL-33组,每组15只。TNBS组、IL-33组给予TNBS/50%乙醇混合溶液灌肠建立CD模型,对照组仅予生理盐水灌肠。灌肠后TNBS组腹腔注射PBS,IL-33组腹腔注射重组鼠IL-33(r IL-33),对照组腹腔注射PBS。各组于腹腔注射第5天处死,取肠组织行HE染色,观察肠组织病理变化;采用ELISA法检测肠组织上清液IFN-γ、IL-4、IL-10、TGF-β,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肠组织T-bet、GATA-3、FOXP3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TNBS组肠组织炎症明显;肠组织IFN-γ水平升高,IL-4、IL-10、TGF-β水平降低(P均<0.05);T-bet蛋白表达升高,GATA-3、FOXP3蛋白表达降低(P均<0.05)。与TNBS组比较,IL-33组肠组织炎症相对较轻;IFN-γ水平降低,IL-4、IL-10、TGF-β表达升高(P均<0.05),T-bet蛋白表达降低,GATA-3、FOXP3蛋白表达升高(P均<0.05)。结论 IL-33能缓解CD小鼠病情,其机制与抑制Th1细胞分化、诱导Th2和Treg细胞产生有关。
- 孙科明孙华文曾放刘顺杨厚涞吴红学
- 关键词:克罗恩病细胞因子转录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