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单勇

作品数:200 被引量:391H指数:13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能源与动力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天文地球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8篇期刊文章
  • 76篇专利
  • 25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14篇航空宇航科学...
  • 7篇动力工程及工...
  • 6篇天文地球
  • 6篇文化科学
  • 6篇理学
  • 5篇电子电信
  • 4篇机械工程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2篇医药卫生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建筑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54篇喷管
  • 52篇红外
  • 46篇红外辐射
  • 31篇红外抑制
  • 28篇波瓣
  • 26篇排气
  • 24篇红外抑制器
  • 22篇射流
  • 21篇数值模拟
  • 21篇涡扇
  • 21篇值模拟
  • 20篇气动
  • 20篇红外辐射特性
  • 19篇涡轮
  • 18篇引射
  • 18篇遮挡
  • 18篇直升
  • 18篇燃烧室
  • 18篇涡扇发动机
  • 16篇航空发动机

机构

  • 200篇南京航空航天...
  • 10篇中国航空工业...
  • 5篇沈阳发动机设...
  • 3篇中国航空工业...
  • 2篇中国燃气涡轮...
  • 2篇中国直升机设...
  • 1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中国航空工业...
  • 1篇中国航天
  • 1篇成都飞机设计...
  • 1篇北京动力机械...
  • 1篇中国航发商用...
  • 1篇中国航发四川...
  • 1篇中国商用飞机...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00篇单勇
  • 186篇张靖周
  • 81篇谭晓茗
  • 12篇吕元伟
  • 10篇邵万仁
  • 9篇潘丞雄
  • 7篇王杏涛
  • 5篇任利锋
  • 5篇王先炜
  • 5篇王春华
  • 5篇王旭
  • 4篇尚守堂
  • 4篇沈锡钢
  • 4篇陈著
  • 4篇李文
  • 4篇徐亮
  • 4篇关涛
  • 3篇高家春
  • 3篇张少丽
  • 3篇王宏亮

传媒

  • 38篇航空动力学报
  • 13篇推进技术
  • 11篇航空学报
  • 7篇红外与激光工...
  • 5篇南京航空航天...
  • 4篇重庆理工大学...
  • 4篇中国工程热物...
  • 3篇航空计算技术
  • 3篇2007年传...
  • 2篇工程热物理学...
  • 2篇航空发动机
  • 2篇江苏省工程热...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红外与毫米波...
  • 1篇空气动力学学...
  • 1篇激光与红外
  • 1篇江苏航空
  • 1篇燃气涡轮试验...
  • 1篇Transa...
  • 1篇科技资讯

年份

  • 16篇2023
  • 15篇2022
  • 13篇2021
  • 9篇2020
  • 12篇2019
  • 8篇2018
  • 18篇2017
  • 13篇2016
  • 7篇2015
  • 12篇2014
  • 6篇2013
  • 9篇2012
  • 12篇2011
  • 9篇2010
  • 10篇2009
  • 14篇2008
  • 7篇2007
  • 1篇2006
  • 5篇2005
  • 2篇2004
20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塞锥后体气膜冷却对轴对称塞式喷管红外辐射和气动性能的影响被引量:9
2015年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在主流质量流量为130kg/s、总温为920K和冷却空气总温为480K的参数条件下,对比分析了塞锥后体气膜孔排布方式、气膜孔倾角(15°~30°)和气膜冷却空气用量(3%主流质量流量以内)对轴对称塞式喷管红外辐射和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塞锥后体的气膜冷却对喷管推力系数的影响十分微弱;对塞锥后体提供1%主流质量流量的冷却空气,喷管红外辐射强度相对无冷却喷管降低50%左右;当冷却空气用量增大至3%时,喷管红外辐射强度下降约60%,总压恢复系数降低较为显著;在相同的冷却空气用量下,小孔排间距的多孔排布方式与大孔排间距相比,具有近乎相同的红外辐射抑制效果和低的总压恢复系数下降幅度;气膜孔倾角从30°减小至15°,对塞锥后体表面温度的降低以及喷管总压恢复系数的改善效果微弱。
张靖周王旭单勇
关键词:排气喷管红外辐射气动性能
一种火焰稳定器
本发明属于一体化设计加力燃烧室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火焰稳定器,包括迎风壁面、后端壁、底端以及冷却结构,所述迎风壁面与后端壁之间通过侧壁连接,所述火焰稳定器内还设置有与其延伸方向相同的喷油杆,所述后端壁上设置有出流口,所...
单勇贾翔中张靖周谭晓茗
文献传递
涡扇-混合脉冲爆震加力燃烧室掺混研究
在现有发动机基础上,设计了以脉冲爆震代替普通加力燃烧的结构,对该结构设计了环形混合器和波瓣混合器并进行了数值模拟,揭示了两种混合器不同的掺混机理,同时研究了不同穿透率的波瓣混合器对流场及进气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环...
吴川张靖周单勇
关键词:脉冲爆震加力燃烧室波瓣混合器数值模拟
文献传递
一种直升机后机身开缝的一体化红外抑制系统及方法
本发明公开一种直升机后机身开缝的一体化红外抑制系统及方法,在异型管内外侧分别设置有导流板和遮挡板,导流板组织旋翼下洗气流在后机身内的流动,减小流动损失,有利于旋翼下洗气流流入后机身,同时导流板阻挡异型管对后机身内其余装置...
张靖周蒋坤宏单勇郑禛
文献传递
引气结构对二元塞式喷管冷却和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
2023年
为降低加力状态下二元塞锥表面温度和喷管红外辐射强度,对塞锥进行冷却结构设计。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比分析了引气结构、冷却通道高度和冷气入口总压比对塞锥冷却和喷管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塞锥冷却后其表面温度和喷管红外辐射强度显著降低;引气腔内无冲击板时,引气角度的改变引起射流核心区位置的变化,造成塞锥头部和前缘展向温度分布差异明显,引气角度为90°时塞锥表面最高温度要比30°和60°的模型高50K;加装冲击板后,冷却通道内的流量分配和塞锥前缘的展向温度分布得到有效改善、塞锥头部的换热得以增强,但同时会引起较大的总压损失,因此相同入口总压比下,加装冲击板后冷却流量降低、塞锥外表面温度升高;随着冷却通道高度增大,冷气流量增加、流速降低,故存在一个最佳通道高度使得塞锥冷却效果最好;以塞锥无冷却为基准,入口总压比为1.0~1.8时,塞锥外表面最高温度降低了470~590K,0°探测角上红外辐射强度降低了25%~33%。
陈静单勇张靖周张序墉
关键词:红外辐射特性数值仿真
利用流向涡强化两种气体混合的数值研究
本文基于CFD数值计算软件,对拱门型波瓣喷射器进行了数值研究,获得了两股气流相互混合过程中的速度分布、流向涡分布、组分分布、浓度分布等相关信息。并分析了波瓣扩张角和主次流速度对混合特性的影响。通过对气体混合特性的比较研究...
朱华萍张靖周单勇
单边膨胀矢量喷管气动和红外特性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在实验数据验证的基础上,通过计算流体力学/红外辐射(CFD/IR)综合的方法,对不同落压比、不同几何矢量角下的单边膨胀喷管(SERN)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喷管无几何矢量动作下,低落压比下的单膨胀边上过度膨胀是造成喷管推力性能急剧下降的原因;喷管在负矢量角下,过度膨胀加剧,推力性能降低;随着喷管几何矢量角绝对值的增加,矢量推力增加,但推力系数减小,喷管几何矢量角在±25°、喷管落压比在3~6的研究范围内,喷管推力系数最低为0.88左右,最高达0.98;喷管几何矢量角为5°时,喷流红外辐射强度最大,喷管矢量角偏离5°的程度越大,尾焰红外辐射强度越低,但是空间分布规律不变。随着喷管几何矢量角的改变,喷管整体红外辐射强度的空间分布规律发生改变,几何矢量角为负时,辐射强度值大的探测角度向下方移动,几何矢量角为正时,喷管整体红外辐射较强的位置分布在上方,由单膨胀边高温壁面以及喷管内腔的可视面积决定。
张少丽单勇张靖周张勇
关键词:计算流体力学气动性能红外辐射
塞锥形状和偏转角对轴对称塞式喷管红外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以涡扇发动机轴对称塞式矢量喷管排气系统为原型,用CFD数值模拟方法对矢量偏转角和塞锥长度对排气系统红外辐射特性的影响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系统能探测到最大红外辐射强度的探测角度随喷管的偏转而偏转;随着塞锥长度的增加,红外辐射强度的峰值有所降低。
王旭张靖周单勇
关键词:红外辐射数值模拟
遮挡板参数对二元喷管气动和红外辐射影响被引量:2
2013年
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红外辐射强度数值计算的方法,以宽高比3.33二元收敛喷管为研究对象,计算分析了二元喷管加双层遮挡板结构对喷管气动和红外辐射影响。结果表明:二元喷管加遮挡板后,总压恢复系数系数和推力系数并未降低,在98.81%和95.15%以上;单层遮挡结构的二元喷管在绝大多数角度都比基准二元喷管高,且增加的幅度较大;与基准二元喷管相比较,双层遮挡板结构的喷管在-90°至-10°探测方向上红外辐射强度降低38%-80%,但是由于上遮挡板的存在,喷管上方(30°-90°)的红外辐射增强;遮挡间距增加,引射气流流量增加,上、下遮挡板红外辐射减小,当遮挡间距增加到35mm时,上遮挡板的红外辐射峰值降低到800W/Sr,下遮挡板红外辐射强度仅为4W/Sr左右。这说明了双层遮挡结构的二元喷管(喷口后延)在某些方向上有较强的红外抑制效果。
唐正府王杏涛单勇张靖周
关键词:二元喷管气动性能红外辐射
不同形状扰流柱对溢流层板腔内流动与换热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9年
为了获得不同形状扰流柱对溢流层板流动与换热特性的影响,对溢流层板进行了三维流固耦合的数值模拟,重点研究了菱形、水滴形、椭圆形、圆形与正方形5种形状的扰流柱在不同射流雷诺数(Re_j=2 000—10 000)下对层板腔内流动和换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扰流柱为水滴形时对应的溢流孔板面平均换热系数最高,扰流柱为菱形时对应的冲击板面平均换热系数最高,而对于扰流柱面,正方形扰流柱面平均换热系数最高;几种扰流柱形状对应的层板结构中,菱形扰流柱对应的层板结构综合换热能力最强,随射流雷诺数的增大几乎呈线性变化。
高宇谭晓茗单勇
关键词:扰流柱流固耦合
共2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