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品

作品数:4 被引量:43H指数:3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化学与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温州市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阔叶
  • 4篇阔叶林
  • 4篇常绿
  • 4篇常绿阔叶
  • 4篇常绿阔叶林
  • 2篇群落
  • 2篇群落结构
  • 2篇物种
  • 2篇物种组成
  • 1篇地理
  • 1篇地形
  • 1篇地形因子
  • 1篇亚热带
  • 1篇亚热带常绿阔...
  • 1篇优势树种
  • 1篇生态位
  • 1篇树种
  • 1篇区系
  • 1篇区系组成
  • 1篇群落结构特征

机构

  • 4篇浙江师范大学
  • 2篇浙江大学
  • 1篇东华大学
  • 1篇杭州师范大学
  • 1篇金华市农业科...
  • 1篇学研究院
  • 1篇浙江乌岩岭国...

作者

  • 4篇卢品
  • 2篇于明坚
  • 2篇陈建华
  • 1篇李铭红
  • 1篇陈伟杰
  • 1篇金毅
  • 1篇仲磊
  • 1篇田磊
  • 1篇孙义方
  • 1篇王云泉

传媒

  • 2篇生物多样性
  • 1篇浙江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15
  • 2篇2013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浙江省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种间联结分析被引量:5
2022年
为探究大尺度下木本植物的种间联结性,在对九龙山、乌岩岭、百山祖、括苍山、古田山等13个浙江省常绿阔叶林固定样地调查基础上,选择重要值较大的16个优势树种,利用χ2检验、方差比率法、Pearson相关系数、Spearman秩相关系数等对物种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所选样地26个30 m×30 m样方内共有木本植物267种,隶属于53科119属,样地群落内物种整体关联性表现为显著的正关联;16个优势种组成的120对种对的χ^(2)检验中,有41对显示出极显著或显著的关联性,其中36对表现出正关联性,占显著关联对数的87.8%,占总对数的30.0%,5对表现为负关联性,占显著关联对数的12.2%,占总对数的4.2%,反映出浙江省常绿阔叶林群落目前发展态势较为稳定,群落趋向正向演替;Spearman秩相关系数检验结果的灵敏度高于Pearson相关系数检验.研究结果揭示了浙江省常绿阔叶林木本植物优势种种间联结关系,即大尺度下优势种种间正联结性更强,群落整体呈现显著的正关联,群落内物种关系趋向于正向共存,这有助于进一步理解群落间物种相互关系的尺度效应.从长远看,将为常绿阔叶林植物群落演替动态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江常春梁希妮田磊卢品卢品蔡焕满陈伟杰王云泉陈伟杰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优势树种种间关联物种组成
乌岩岭与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特征比较研究
本文比较研究了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古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中的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包括群落外貌和垂直结构、物种组成、植物区系成分、径级结构,物种多样性和均匀性、以及群落相似性。主要结论如下: 1、组成乌岩岭群...
卢品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群落结构特征
文献传递
地理距离和地形差异对两个大型森林动态样地β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10
2013年
β多样性度量群落物种组成随环境梯度的变化程度。为了了解地理距离和地形差异在连续空间中对β多样性的影响,本文比较研究了地形复杂的我国古田山24 ha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样地和地形平坦的巴拿马Barro Colorado Island(BCI)50 ha热带森林样地植物群落的β多样性及其形成机制,在不同取样粒度(grain)上分析了地理距离和地形差异对β多样性的影响。我们采用1–Chao-Jaccard指数作为β多样性的度量指标,然后用Mantel和Partial Mantel等检验来分析地理距离、地形以及5种地形因子单独对β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两个样地中群落的β多样性均具有粒度依赖性:粒度越大,β多样性越小;同时,两样地β多样性均受到距离和地形的显著影响,且随着粒度的增大,群落β多样性与距离的相关性呈相似的单调递增趋势。另外,地形对较复杂的古田山样地各粒度上植物群落β多样性的影响均较大,且主要由海拔和凹凸度两个因素造成;而地形对较平坦的BCI样地植物群落β多样性的影响则较小。本研究结果提示,生态位过程和扩散过程都是形成β多样性的重要机制。
卢品金毅陈建华李铭红于明坚
关键词: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热带森林地形因子
次生常绿阔叶林的群落结构与物种组成:基于浙江乌岩岭9ha森林动态样地被引量:28
2015年
常绿阔叶林是我国亚热带地区的地带性植被,但由于长期的人为干扰,目前仅有少量分布且主要以次生常绿阔叶林的形式存在。因此,了解次生常绿阔叶林的物种共存机制对于保护森林生物多样性非常重要。基于大型动态监测样地对森林的物种组成及群落结构进行研究,是揭示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的重要手段。按照美国史密森研究院热带森林科学研究中心(Center for Tropical Forest Science,CTFS)大型森林动态样地建设标准,于2011–2012年在浙江省乌岩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建立了1个9 ha森林动态监测样地。通过对样地内胸径≥1 cm木本植物的物种组成(如重要值)、群落结构(如区系组成和径级结构等)以及空间分布的分析发现:(1)样地有木本植物存活个体47科92属200种71,396株,其中壳斗科、樟科、山茶科、冬青科、杜鹃花科和山矾科等占优势;(2)在区系组成上,热带成分略多于温带成分;(3)群落径级结构接近倒"J"型,表明群落更新良好,其中优势种径级结构呈倒"J"型、偏常态型和波动型等各种形态,且并未表现出种群衰退的趋势;(4)优势种表现出明显的生境偏好和聚集分布格局,暗示生境异质性可能是影响亚热带次生常绿阔叶林物种空间分布的重要因素。
仲磊张杨家豪卢品顾雪萍雷祖培蔡延奔郑方东孙义方于明坚
关键词:次生常绿阔叶林区系组成径级结构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