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卢素文

作品数:13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博物馆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哲学宗教艺术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历史地理
  • 4篇哲学宗教
  • 1篇文化科学
  • 1篇语言文字
  • 1篇艺术

主题

  • 4篇图像
  • 3篇佛教
  • 2篇石刻
  • 2篇图像研究
  • 2篇会盟
  • 2篇佛教艺术
  • 1篇信仰
  • 1篇形制
  • 1篇遗存
  • 1篇造像
  • 1篇审视
  • 1篇石碑
  • 1篇唐代
  • 1篇天王
  • 1篇图案
  • 1篇毗卢遮那佛
  • 1篇毗沙门天王
  • 1篇千手千眼观音
  • 1篇装饰
  • 1篇装饰图

机构

  • 13篇四川大学
  • 2篇芝加哥大学
  • 2篇西北民族大学
  • 1篇北京大学

作者

  • 13篇卢素文
  • 2篇达哇彭措
  • 1篇董华锋

传媒

  • 3篇西藏研究
  • 2篇藏学学刊
  • 1篇故宫博物院院...
  • 1篇考古与文物
  • 1篇敦煌研究
  • 1篇中国藏学
  • 1篇青年与社会
  • 1篇中国美术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2篇2015
  • 3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恶趣经》相关图像在吐蕃的发现和传播被引量:1
2022年
通过对吐蕃时期《恶趣经》相关图像和文献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其一,卫藏、川青藏交界地带以及敦煌发现的吐蕃时期普明大日如来、释迦形大日如来以及毗沙门天王像,其图像特征基本与《恶趣经》中相关记载一致,推测与《恶趣经》相关;其二,《韦协》《贤者喜宴》等文献皆记载吐蕃王室修建桑耶寺时造普明大日如来像,利用四天王占卜,并造四天王像,以及在葬仪中利用恶趣清净曼荼罗等,说明吐蕃时期《恶趣经》在吐蕃腹心地带流行。
卢素文
关键词:毗沙门天王
从藏东大日如来图像审视佛教艺术在吐蕃的本土化
2021年
近年来藏东地区发现多处大日如来图像,集中分布于四川石渠、西藏昌都、青海玉树等地,图像题材包括单尊大日如来、大日如来与二胁侍菩萨以及大日如来与八大菩萨。通过对大日如来像进行考古类型学的研究,认为8世纪末的大日如来像普遍着菩萨装,9世纪初开始出现着高缠头与三角翻领袍服的赞普装,存在本土化的过程,这一过程与赤松德赞及其后任赞普推崇大日如来信仰有关。
卢素文
关键词:本土化
藏东地区大日如来与八大菩萨图像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近年来,西藏昌都和青海玉树陆续发现刻于吐蕃时期的大日如来与八大菩萨图像,在敦煌也发现有两例属于吐蕃时期的此类图像。本文通过对图像特征、图像配置的比较,并结合早期藏文文献进行研究,认为此类图像来源于卫藏,敦煌在吐蕃占领之前已有八大菩萨图像的流传,榆林25窟与大英博物馆藏Stein Painting 50ch,0074在图像配置方面受到藏东的影响,与当时的华严信仰相结合,产生了文殊与普贤分列两侧的图像配置,而藏东盛行以金刚手菩萨和观音菩萨做为主尊大日如来的二胁侍菩萨,同样在八大菩萨图像中也体现出该特点,将金刚手与观音分列于主尊两侧。敦煌藏经洞出有藏文经文《毗卢遮那佛及眷属赞》《佛世尊毗卢遮那及眷众赞》《佛八大菩萨愤怒护法赞》《殊胜八大菩萨曼荼罗经》,在《旁塘目录》和《丹噶目录》中也有相关经名的出现,对以上经文进行解读可以看出八大菩萨分别做为释迦牟尼佛和大日如来的眷属其文本在卫藏、藏东、敦煌皆有流传,而在图像方面现已发现的为大日如来与八大菩萨,因此八大菩萨相关的文本和图像流传并不同步。结合文献和图像中八大菩萨的名号顺序,发现图像和文本并非完全对应,图像的传播受到当地宗教信仰的影响更大。
卢素文达哇彭措
新发现的唐代益州八大菩萨经幢及其与吐蕃造像的比较研究
2022年
本文以成都地区新发现的唐代八大菩萨经幢为切入点,通过与吐蕃造像的比较研究,认为新发现八大菩萨像的文献依据是源自长安地区的《八大菩萨曼荼罗经》。但吐蕃八大菩萨像是以藏文本《大毗卢遮那现等觉神变加持方广经帝王法门》为主要依据的,同时参考了该经的汉译本《大日经》等文献。益州八大菩萨像直接传承自唐密系统,而吐蕃八大菩萨像则与密教和禅宗均有着密切的关联。这应当是吐蕃八大菩萨图像特征区别于益州地区的重要原因之一。
董华锋朱寒冰卢素文
玉树勒巴沟勒廓(leb-khog)石刻年代再探被引量:1
2014年
青海省玉树自治区勒巴沟内现已发现有4处石刻,其中一处刻有大日如来与二菩萨图像,该处石刻藏文名称为勒廓(leb-khog)。Amy判定其年代为赤德松赞时期之马年即814年,或热巴坚时期之826/838年。结合其他石刻,笔者认为其年代判定并不能令人信服。文章拟结合藏文题记以及图像特征对其年代进一步判定。
卢素文
德噶·玉蔡会盟寺的再思考
2014年
在2004年发表的一篇短文中,我提出一个假设,德噶·玉蔡会盟寺就是美丽的、著名的安西榆林25号窟。我的假设引起了中国同仁们的很多争论。2009年,在该文基础上,我又发表了一篇长文,有了一个重要的发现:会盟寺的藏文名称中'德噶'这个词是汉语地名'大夏'的藏文音译。2013年8月,我有幸参观了安西榆林和敦煌,现在我相信德噶/大夏只能是指今天位于甘肃南部的临夏地区,那里的大夏河保留了其早期的名字。不过,我认为我的第二个假设仍然有道理,即安西榆林25窟很有可能是仿德噶·玉蔡寺而建,也很有可能它比会盟寺早建数年,其修建年代可以追溯到赤德松赞时期(805-815年在位)。
马休·凯普斯坦卢素文
汉藏文化交流背景下新图像样式的出现——青海玉树吐蕃佛教石刻再研究
2022年
青海玉树迄今发现有5处吐蕃时期摩崖石刻,大日如来佛堂内石刻和恰冈石刻图像题材为毗卢遮那佛与八大菩萨和毗卢遮那佛与二菩萨,皆与毗卢遮那佛有关,另外3处石刻图像为十方佛、佛传、初转法轮图和礼佛图等。文章通过对玉树勒巴沟吾娜桑嘎石刻和贝纳沟大日如来佛堂西侧崖壁的图像和藏文题记进行研究,认为大日如来佛堂西侧崖壁所刻的“毗卢遮那佛+二弟子+十方佛+《普贤行愿品》”的组合表现了毗卢遮那信仰与华严信仰的结合,吾娜桑嘎石刻中“释迦八相+骑象普贤+骑狮文殊”的组合则与法华信仰有关。这两处图像的出现,体现了吐蕃时期流行的毗卢遮那信仰与以敦煌为代表的汉地法华、华严信仰的结合,是汉藏佛教交流中出现的新的图像样式,为研究汉藏文化在佛教信仰方面的交流融合提供了重要例证。
卢素文
关键词:摩崖石刻毗卢遮那佛华严经法华经
藏东地区大日如来与八大菩萨图像研究
近年来,西藏昌都和青海玉树陆续发现刻于吐蕃时期的大日如来与八大菩萨图像,在敦煌也发现有两例属于吐蕃时期的此类图像。本文通过对图像特征、图像配置的比较,并结合早期藏文文献进行研究,认为此类图像来源于卫藏,敦煌在吐蕃占领之前...
卢素文达哇彭措
文献传递
图像与文本:西藏当雄县羊八井寺早期壁画遗存初探被引量:2
2020年
建于1503-1512年的拉萨市当雄县羊八井寺旧殿内转经道的早期壁画,系西藏重要艺术流派曼塘派和钦孜派早期的重要遗存之一。文本和图像的研究表明,这些壁画出自两派的创建者及其早期传人之手,它们对于厘清和重构这两个画派的早期艺术面貌和历史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熊文彬李凯卢素文
关键词:壁画
德噶·玉蔡会盟寺的再思考
在2004年发表的一篇短文中,我提出一个假设,德噶·玉蔡会盟寺就是美丽的、著名的安西榆林25号窟。尽管我的假设得到了有些学者的认可,但它也引起了中国同仁们的很多争论。2009年,在该文基础上,我又发表了一篇长文,有了一个...
马休·凯普斯坦卢素文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