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文宪
- 作品数:62 被引量:172H指数:6
- 供职机构:苏州科技学院人文学院历史系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高师本科向何处去——论师范教育的两种模式被引量:6
- 2000年
- 长期以来我国师范教育的模式一直不明 ,学术性与师范性的问题一直困扰着本科师范院校。师范院校学术性不强是因为它们是在按 3+1模式培养学生 ;师范院校的师范性应该体现在职后培训而不在职前培养。根据近年来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精神 ,本科师范教育应该采取 4 +1模式和高职模式两种不同的培养模式。
- 叶文宪
- 关键词:师范教育高师本科
- 近代上海富商叶鸿英后人回忆:我的家世与童年被引量:1
- 2013年
- 1948年7月21日我降生了。因为前一年刚刚颁布了《中华民国宪法》,所以祖父就给我起名“宪”,但是这部《宪法》和我并没有什么关系。因为我的辈分是“文”,所以就叫“文宪”。在我出生之前三个月,蒋介石当选了可以连选连任的总统,在我出生之后三个月,东北战场上林彪的四野和陈诚的“国军”正在你死我活地厮杀,这些事情当然就和我更没有任何关系了。就在这样一个既颁布了宪法又不遵守宪法的年头,“文宪”来到了这个世界上。
- 叶文宪
- 关键词:《中华民国宪法》童年家世回忆富商
- 公元前6世纪-公元3世纪吴地的居民变迁与文化转型被引量:1
- 2001年
- 从公元前 6世纪到公元 3世纪 ,在吴地先是越灭吴 ,后是楚灭越 ,再是秦灭楚 ,接着汉灭秦 ,居民发生了多次置换与变迁 ,文化模式也随之屡屡更迭与转型 ,最终汇入汉文化的洪流之中 。
- 叶文宪
- 关键词:文化转型楚文化
- 论“封建”的内涵被引量:1
- 2008年
- "封建"是一种国家结构形式而不是一种政体。"封建"是一种政治制度而不是一种经济制度。"封建"既不是社会形态,也不是社会阶段。先秦时代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复合制的"封建"王国,政体是等级式贵族专制;从秦到清的国家结构形式是单一制的帝国,政体是皇帝独裁专制,而春秋战国就是完成这个变化的转型期。中国古代的经济结构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并不是所谓的"封建地主经济制"。
- 叶文宪
- 关键词:封建政治制度
- 论商王朝是我国早期的一个部族国家被引量:1
- 2001年
- 在中国国家形态发展的历史上,夏商周三代属于早期国家阶段,商王朝是其中的一个国家政权,其特征是部族与国家融为一体的部族国家。
- 叶文宪
- 关键词:殷商
- 从“吴”到“句吴”——太伯仲雍奔吴的文字学考察被引量:3
- 1999年
- 本文通过对“吴”和“句吴”字形、字义的考释,论证了太伯仲雍先入西吴得“吴”之名,后奔东吴荆蛮之地自号“句吴”的历史,并从文字学角度探索了吴人从猎人、虞人到渔人、农人的转变,对吴人的源起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 叶文宪
- 关键词:文字学
- 不要专制的“帝国文明”——驳孙皓晖的大秦帝国原生文明论被引量:1
- 2012年
- 孙皓晖在《大秦帝国》和《中国原生文明启示录》中竭力为"暴秦"开脱辩解,把秦始皇建立的大一统帝国说成是"原生文明",是"中国古典文明高原的最高顶峰"。其实,"秦文明"既不是一种系统的知识体系,也不是一种高雅的行为规范。作为文化模式,"秦文明"从属于汉文化的范畴;作为社会形态,"秦文明"创立了单一制帝国的国体和独裁专制的政体。尽管秦始皇作为暴君被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但是众所周知"汉承秦制",秦王朝开创的帝国国体与专制政体却延续了2000多年,并没有发生本质的变化。然而这并不是中国的"原生文明",更不是我们所要建设的现代政治文明。
- 叶文宪
- 关键词:专制帝国文明《大秦帝国》
- ■非戉、钺、越、越族、越国考
- 1990年
- 甲骨文中有个■字,字形象钺.自罗振玉始各家均释作戉,训作钺.戉与越通,范文澜先生疑其为越国.彭适凡先生进一步认为卜辞所见的■就是江南创造了几何印纹陶的越族,因此他认为华夏族和越族在商代已有频繁的接触和交往了.这些观点都是值得商榷的.
- 叶文宪
- 关键词:越族卜辞几何印纹陶舌形越王
- “越为苗裔”考
- 1994年
- “越为苗裔”考叶文宪越人从何而来7不少论者认为越族是三苗的一支后裔①。然而“越为苗裔”说只是一种推测,因为任何一部古籍都未载明这一点。彭适凡先生根据苗和越都以蛇为图腾和都有文身习俗这两点认为“越族和三苗族有着密切的关系”,但同时他又指出“关于古三苗与...
- 叶文宪
- 关键词:几何印纹陶三苗屈家岭文化二里头文化新石器文化文化面貌
- 魏晋南北朝时期“农民起义”的甄别与研究——兼论反社会武装和反政府武装被引量:4
- 2013年
- 张泽咸和朱大渭主编的《魏晋南北朝农民战争史料汇编》一共收录了537起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农民战争"史料。编者根据当时的理解把它们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农民战争,包括汉族农民起义以及汉族和少数族人民联合起义;第二类为少数族人民反抗封建统治的战争;第三类为包括盗杀太守、奴杀主、亡命抢劫、兵变以及少数带有阶级斗争性质的某些事例。经过三十年以后重新分析研究这些史料,我们可以把它们分为反社会的土匪强盗活动和反政府的武装集团叛乱两大类。中国古代没有"农民"这一概念,只有士、农、工、商"四民","四民"中的"农"包括现代意义的有地的地主和自耕农,而不包括无地的雇农和佃农。所谓的"农民"是现代人虚拟的一个概念,而"起义"只是人们对反对暴政和暴君的反政府武装的一种褒奖与赞誉,甚至是对某些土匪强盗的褒奖与赞誉。所以,所谓的"农民起义"应该被称为"民变"或"民乱",关于"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说法是阶级斗争理论指导下形成的一种偏见。
- 叶文宪
- 关键词:魏晋南北朝农民起义反政府武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