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智彰

作品数:63 被引量:149H指数:7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医药卫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9篇生物学
  • 7篇医药卫生
  • 3篇农业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天文地球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24篇金丝猴
  • 15篇叶猴
  • 10篇猕猴
  • 10篇灵长类
  • 9篇滇金丝猴
  • 9篇黑叶猴
  • 8篇菲氏叶猴
  • 8篇RHINOP...
  • 5篇树鼩
  • 5篇猴科
  • 5篇CHINEN...
  • 4篇短尾
  • 4篇短尾猴
  • 4篇关节
  • 3篇动脉
  • 3篇形态学
  • 3篇异速生长
  • 3篇生物力学
  • 3篇生物力学研究
  • 3篇生物学

机构

  • 63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实验动物...
  • 2篇苏州医学院

作者

  • 63篇叶智彰
  • 55篇彭燕章
  • 37篇潘汝亮
  • 23篇王红
  • 19篇张耀平
  • 9篇刘瑞麟
  • 3篇杨贵波
  • 3篇白寿昌
  • 3篇何远辉
  • 2篇马世来
  • 2篇冉永禄
  • 2篇陈悦书
  • 2篇邹如金
  • 2篇程大卫
  • 2篇赵其昆
  • 2篇王文
  • 2篇宿兵
  • 2篇阮长耿
  • 2篇张亚平
  • 2篇严菊英

传媒

  • 24篇Zoolog...
  • 12篇人类学学报
  • 9篇兽类学报
  • 5篇解剖学报
  • 4篇Curren...
  • 2篇云南客家文化...
  • 1篇自然杂志
  • 1篇云南科技管理
  • 1篇客家研究辑刊

年份

  • 4篇2007
  • 1篇2006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6
  • 4篇1993
  • 7篇1992
  • 7篇1991
  • 3篇1990
  • 11篇1989
  • 4篇1988
  • 2篇1987
  • 2篇1986
  • 4篇1985
  • 2篇1984
  • 1篇1983
  • 3篇1982
  • 3篇1981
  • 1篇1980
  • 1篇1900
6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金丝猴(Rhinopithecus)的某些结构特征被引量:2
1985年
本文在对金丝猴的三个种群作系统解剖的基础上,与其他灵长类以及金丝猴的三个种群之间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金丝猴与其他灵长类进行比较的44个项目中,金丝猴特有者9项;与叶猴相同而与其他灵长类不同者4项;与疣猴类的共同特征9项;与叶猴、类人猿和人相似而为其他猴类所不具备的特征有5项;与类人猿和人相似而为叶猴和其他猴类所不具备的特征有17项。因此,我们认为金丝猴的地位在叶猴之上,是猴超科(Cercopithecoidea) 中最进化的一个属,在灵长类系统发育中处于猴类与猿类之间的中间地位。在金丝猴三个种群之间互异比较中,相互不同的特征均超过60%,似乎完全有理由把它分立为三个种。
叶智彰彭燕章张耀平刘瑞麟
关键词:金丝猴灵长类系统发育
金丝猴(RHINOPITHECUS)脑的外部形态被引量:1
1985年
本文是对三种金丝猴脑的外部形态的观察结果表明:金丝猴的大脑皮层除存在猴科固有的全部沟裂外,还较其他猴科动物具有更多的副沟。大脑的沟型与疣猴亚科的特征完全吻合,但是很多特点都较叶猴更近似于长臂猿。另外,除了蚓叶和蚓结节较小,四叠体的下丘较猕猴发达以外,金丝猴的小脑和脑干均与猴科的一般特征无明显差异。
刘瑞麟叶智彰彭燕章张耀平
关键词:金丝猴灵长类
猕猴属3个种的肱骨远端关节面的比较研究
1991年
对猕猴(Macaca mulatta)、藏酋猴(M.thibetana)和熊猴(M.assamensis)肱骨远端关节面11项变量的分析表明,关节面宽(ATF)、鹰嘴窝宽(OFW)、内上髁宽(MEW)和滑车长(THL)是区别3种猴类标本的主要变量。由它们所组成的第1判别函数方程为:F_1=13.64 MEW+23.500 AW-15.57 ATF+14.09 THL-9.63。与其他灵长类相应变量的比较和主分量分析表明:与猕猴相比,藏酋猴和熊猴的肱骨远端关节面更为相似,表明了更适应于地上活动的特点。而猕猴则相似于暗色叶猴、长臂猿和豚尾猴的关节面,这表明了它们的上肢更适应树栖生活。
俞发宏潘汝亮彭燕章叶智彰
关键词:猕猴肱骨关节面
用笛卡儿座标对菲氏叶猴和黑叶猴颅骨的比较形态研究
1992年
本文利用三维笛卡儿空间座标对菲氏叶猴(Presbytis phayrei)和黑叶猴(P.francoisi)颅骨的形态结构作了比较研究,描绘了它们的侧视和俯视投影图形。结果表明,两种投影图形均显示黑叶猴的颅骨大于菲氏叶猴,且显著性增大的区域出现在眉点、囟门、枕骨大孔附近和下颌骨体的高度。但菲氏叶猴较黑叶猴具有更凸的面颅。据枕骨隆突至眉点的侧视投影弧长,两种叶猴的数学模式均为:Y=a+bX-cX^2(R=0.92)。从侧视投影看,两种叶猴自枕骨隆突至眉点主要表出大小的不同。若据俯视投影图,两种颅骨的差异主要出现在外耳道以前的部分。黑叶猴较菲氏叶猴具有十分显著性增高的下颌骨体以及相对应更发达的咬肌和咀嚼器官,这很可能与它取食更多的果类食物有关。
潘汝亮彭燕章叶智彰王红
关键词:颅骨菲氏叶猴黑叶猴
浙江产蝮蛇(Agkistrodon halys Pallas)蛇毒纤溶组份对凝血系统的作用被引量:15
1981年
用二乙氨基乙基葡聚糖A-50两次柱层析及葡聚糖凝胶过滤,从浙江产蝮蛇毒中得到一个纤溶组份。体内外试验研究表明,这一纤溶组份对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均有显著的溶解作用,它也作用于第Ⅷ凝血因子和第V凝血因子。浙江产蝮蛇毒纤溶组份的这些性质与血浆素(纤维蛋白溶酶)相似,因而是一种血浆素样物质。
叶智彰于力涂光俦冉永禄阮长耿陈重坤程大卫严菊英陈悦书
关键词:体内外试验蝮蛇毒凝血系统纤维蛋白溶酶
浙江产蝮蛇(Agkistrodon halys Pallas)蛇毒抗凝血活酶组份对凝血系统的作用被引量:2
1981年
通过二乙氨基乙基葡聚糖A-50柱层析,从浙江产蝮蛇毒中得到一个抗凝血活酶组份。这一组份在体外显著地延长血浆复钙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但不延长凝血酶时间,对纤维蛋白也无溶解作用。低浓度的抗凝组份就能干扰血液凝血活酶生成和抗组织凝血活酶。家兔静脉注射抗凝组份,全血凝固时间、血浆复钙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酶时间均显著而短暂地延长,纤维蛋白原浓度也会突然下降至原来的20%,而优球蛋白溶解时间始终大于24小时,没有缩短现象。
叶智彰涂光俦冉永禄于力阮长耿陈重坤程大卫严菊英陈悦书
关键词:组织凝血活酶全血凝固时间凝血系统蝮蛇毒
四种灵长类肘关节的生物力学研究被引量:2
1992年
对懒猴、猕猴、叶猴和长臂猿的肘关节形态与功能和前臂伸、屈肌肌肉电生理的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上肢运动功能的加强,肘关节的灵活性亦相应增大。猕猴各肌的肌电活动相对较弱,肘关节的结构明显不同于其它3个种,表现出对四足型运动和维持关节稳定性的适应特点。叶猴肘关节的形态结构和前臂各肌的肌电活动类似于长臂猿,表现出与臂摆荡有关的活动特点。对前臂伸、屈肌有关指数的判别分析表明,与骨骼相比,4个种的前臂各肌的形态差异明显较大。肱肌的近侧起点指数。肱桡肌的止点指数和肱三头肌内侧头的起点指数可作为4个种的鉴定特征。
俞发宏彭燕章叶智彰潘汝亮
关键词:肌肉生物力学灵长类肘关节
中国和印度猕猴(Macaca mulatta)两个种群颅骨的比较被引量:6
1993年
中国云南中南部和印度的猕猴(Macaca mulatta)两个种群的颅骨形态以及等位基因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两者的面宽、颅的形态大小和等位基因频率均存在较大差异。这些差异也分别存在于印度种群(M.m.mulatta)与西藏亚种(M.m.vestita),川西亚种(M.m.lasiotis),泰国种群和越南种群之间。在20个血蛋白等位基因中,仅约8个是各亚种或种群共有的,代表共同的离征或祖征。因此,云南中南部标本既不是印度指名亚种,也不是泰国的siamica亚种,其亚种名应重新厘定。大陆型分布的猕猴区域性种群之间的遗传异质性大于同质性。上述差异可能是随机遗传漂变的产物。
彭燕章潘汝亮俞发宏叶智彰王红
关键词:种群猕猴颅骨
短尾猴与猕猴肩胛骨的比较研究被引量:7
1990年
对短尾猴(Macaca arctoides)和猕猴(Macaca mulatta)肩胛骨的比较呀究结果表明,由于肩胛骨相对长和肩胛盂-肱骨关节具有很大种间差异,故其运动行为出现某些不同;与猕猴相比,短尾猴更适于地上的四足型运动。所测变量的绝对值表明,短尾猴的肩胛骨较猕猴的大,而异速生长分析表明,猕猴的肩胛骨比短尾猴的更伸向尾侧。各变量的种间差异顺序为:肩胛骨腋缘长>肩胛盂颅侧端至下角长>肩胛骨宽>肩峰突至下角长>肩胛冈长。
潘汝亮彭燕章叶智彰
关键词:肩胛骨短尾猴猕猴
猕猴(Macaca mulatta)肤纹的研究被引量:9
1980年
我们对62只猕猴(雄性28只,雌性34只)的指(趾)纹、掌纹和跖纹进行了研究。查出有9种不同类型的花纹分布在不同区域。分析结果表明:分布在指(趾)端上的几乎全是原始花纹。在掌面上,半数以上的指间Ⅰ和近侧小鱼际区花纹是箕形纹,半数以下是斗形纹。大鱼际和远侧小鱼际的花纹由箕形纹、斗形纹和开放形花纹三种花纹组成,但各占比例不同。绝大多数指间Ⅱ—Ⅳ区的花纹为斗形纹,少数为箕形纹。为此,根据花纹的复杂程度不一,可把掌面花纹区分为三种功能群。在跖面上,大鱼际和小鱼际区的花纹,多数为箕形纹,少数为开放形花纹。在趾间Ⅰ—Ⅳ区,主要由箕形纹和斗形纹两种花纹组成,其中箕形纹的比例由高到低逐渐减少,而斗形纹的比例则由低到高逐渐增加。 左右侧掌面及跖面花纹的分布和性别之间的花纹分布均无显著差异。 有较高比例的样本左右侧花纹呈对称分布。
张耀平彭燕章叶智彰
关键词:大鱼际小鱼际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