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叶梦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沈阳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辽宁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学研究项目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多媒体
  • 2篇医学生
  • 2篇数据库
  • 2篇帕金森
  • 2篇系统研制
  • 2篇考研
  • 2篇宝典
  • 1篇单胞菌
  • 1篇多巴
  • 1篇多巴胺
  • 1篇药敏
  • 1篇药敏试验
  • 1篇药性分析
  • 1篇震颤
  • 1篇脂质体
  • 1篇神经元
  • 1篇四氢
  • 1篇铜绿
  • 1篇铜绿假单胞
  • 1篇铜绿假单胞菌

机构

  • 5篇沈阳医学院
  • 1篇沈阳医学院附...

作者

  • 5篇叶梦
  • 2篇王俊平
  • 2篇刘洪
  • 1篇赵丽妮
  • 1篇刘新
  • 1篇刘波
  • 1篇王岚
  • 1篇吴怡
  • 1篇李晓秀
  • 1篇汲坤
  • 1篇张翀
  • 1篇于洋
  • 1篇董旭
  • 1篇王春胜
  • 1篇王晓东

传媒

  • 1篇中国实验方剂...
  • 1篇沈阳医学院学...
  • 1篇生物技术世界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医学生宝典多媒体系统研制及其评价
目的:针对医学生平日需要大量的查询资料及繁重的学习任务,研制一款实用的医学软件。方法:用易语言构建程序框架,建立数据库,采用超文本文档重新整合资料,最后编译软件。结果:成功研制出了一款兼具习题、资料、考研、临床操作的多功...
李建军刘洪杜欣同叶梦凡新苓庞兴亚
关键词:医学生考研数据库
文献传递
多巴胺脂质体经鼻给药治疗帕金森氏病的研究
2016年
目的:研制多巴胺脂质体,用于治疗帕金森氏病。方法:用大豆卵磷脂和油酸制备多巴胺脂质体;采用昆明种小白鼠,腹腔注射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建立帕金森氏病动物模型,用于评价多巴胺脂质体经鼻给药的治疗帕金森氏病的疗效。结果:多巴胺脂质体的平均粒径为20-120nm,Zeta电位为-25.6m V,对多巴胺的包封率为(98.2±1.6)%(n=3);经鼻给药,多巴胺脂质体具有显著的抗帕金森氏病作用(p<0.05)。结论:采用大豆卵磷脂、油酸可以制备出多巴胺脂质体,经鼻给药用于治疗帕金森氏病有效。
赵丽妮叶梦于洋王俊平
关键词:多巴胺脂质体经鼻给药帕金森氏病
505株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临床分布与耐药性分析
2014年
目的:回顾分析临床分离的505株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布及药敏结果,为进一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2008年9月至2012年9月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患者送检的各类标本中通过分离培养获得铜绿假单胞菌505株,采用纸片琼脂扩散法对上述菌株进行药物敏感试验及结果分析。结果:(1)临床送检的各类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依次为:痰液(83.6%),伤口分泌物(4.5%),尿液(3.1%),脓汁(2.5%)和血液(1.4%)。(2)各科室检出率:ICU病房(30.5%),干诊病房(21.3%),呼吸内科病房(18.4%),神经外科病房(12%),神经内科病房(9.2%),普外科病房(1.4%)和手外科病房(1.3%)。(3)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上述菌株耐药率最高的是磺胺甲唑/甲氧苄啶(72.1%),最低的是头孢哌酮/舒巴坦(16.9%),对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的耐药率为20.4%和22.7%。结论:在各类送检标本中,铜绿假单胞菌的检出率以痰液标本最高,其临床分布主要集中于ICU病房。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耐药率最低的药物为头孢哌酮/舒巴坦,对碳青霉烯类抗生素亚胺培南和美洛培南耐药率有逐年增高趋势。
吴怡王岚刘新张翀叶梦
关键词:铜绿假单胞菌药敏试验
医学生宝典多媒体系统研制及其评价
目的:针对医学生平日需要大量的查询资料及繁重的学习任务,研制一款实用的医学软件。方法:用易语言构建程序框架,建立数据库,采用超文本文档重新整合资料,最后编译软件。结果:成功研制出了一款兼具习题、资料、考研、临床操作的多功...
李建军刘洪杜欣同叶梦凡新苓庞兴亚
关键词:医学生考研数据库
牵正散提取物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震颤、运动障碍、黑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8
2015年
目的:建立3种帕金森病小鼠模型,观察牵正散提取物对小鼠行为学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1昆明小鼠随机分组,设立模型组,牵正散低、高剂量组(1.7,5.0 g·kg-1),阳性药组(盐酸苯海索,3.35 mg·kg-1)。各治疗组小鼠连续ig给药4 d。末次给药后1 h,各组ip给予氢溴酸槟榔碱(25 mg·kg-1)或氧化震颤素(0.15 mg·kg-1)。记录各组小鼠震颤潜伏期和震颤持续时间。2C57BL/6小鼠随机分组,设立正常组,模型组,牵正散低、高剂量组剂量组(1.7,5.0 g·kg-1),阳性药组(美多芭,50 mg·kg-1)。除正常组,各组小鼠ip给予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MPTP,30 mg·kg-1),连续5 d。第6天开始治疗组ig给予牵正散提取物和美多芭,连续7 d,末次给药后检测小鼠行为学变化,电镜观察黑质神经元结构变化。结果:1小鼠ip槟榔碱或氧化震颤素后出现明显震颤,与模型组比较,牵正散提取物高剂量组震颤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低、高剂量组震颤持续时间均显著缩短(P<0.01)。2与模型组比较,小鼠ip MPTP后出现明显运动障碍,黑质神经元超微结构明显损伤,经牵正散提取物处理后,小鼠自主活动次数增加、转棒潜伏期延长、爬杆时间缩短(P<0.05),黑质神经元线粒体等结构损伤程度减轻。结论:牵正散提取物显著抑制帕金森病模型小鼠震颤、改善运动障碍,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减轻线粒体损伤、保护神经元有关。
李晓秀王俊平汲坤王春胜董旭黄梦娇叶梦王晓东刘波
关键词:牵正散帕金森病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