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芳丽

作品数:83 被引量:313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7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3篇科技成果

领域

  • 80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8篇免疫
  • 27篇弓形虫
  • 21篇细胞
  • 17篇原虫
  • 14篇小鼠
  • 11篇疟原虫
  • 9篇吸虫
  • 9篇弓形虫感染
  • 9篇病理
  • 8篇牙周
  • 8篇牙周炎
  • 8篇免疫小鼠
  • 7篇血吸虫
  • 7篇疫苗
  • 7篇细胞免疫
  • 7篇免疫反应
  • 7篇免疫应答
  • 7篇刚地弓形虫
  • 6篇旋毛虫
  • 6篇质粒

机构

  • 51篇中山大学
  • 21篇中山医科大学
  • 16篇暨南大学
  • 8篇广州中医药大...
  • 7篇同济医科大学
  • 4篇教育部
  • 3篇海南医学院
  • 3篇华西医科大学
  • 3篇山西医科大学...
  • 3篇石河子大学
  • 2篇川北医学院
  • 2篇深圳市卫生防...
  • 2篇深圳市儿童医...
  • 2篇广州市妇女儿...
  • 1篇广东医学院
  • 1篇四川联合大学
  • 1篇四川省卫生管...
  • 1篇南通医学院
  • 1篇香港大学
  • 1篇山西省地方税...

作者

  • 83篇吕芳丽
  • 17篇陈观今
  • 15篇郑焕钦
  • 14篇黄世光
  • 11篇郭虹
  • 10篇余新炳
  • 8篇陈海峰
  • 6篇石佑恩
  • 5篇李雍龙
  • 5篇周永安
  • 4篇黄博
  • 4篇陈莹
  • 4篇韩家俊
  • 4篇杨晓燕
  • 3篇张瑞琳
  • 3篇潘倩茹
  • 3篇徐劲
  • 3篇罗树红
  • 3篇郭虹
  • 3篇胡孝素

传媒

  • 2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7篇中国寄生虫学...
  • 6篇中国人兽共患...
  • 6篇中国病理生理...
  • 5篇中国寄生虫病...
  • 5篇中华地方病学...
  • 3篇山西临床医药
  • 2篇实用寄生虫病...
  • 2篇Chines...
  • 2篇中国人兽共患...
  • 2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 1篇实用口腔医学...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广东寄生虫学...
  • 1篇广州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口腔医...
  • 1篇中国动物学会...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3篇2019
  • 1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4
  • 3篇2013
  • 6篇2012
  • 4篇2011
  • 1篇2010
  • 8篇2008
  • 1篇2006
  • 1篇2004
  • 1篇2003
  • 6篇2001
  • 5篇2000
  • 6篇1999
8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刚地弓形虫感染与肝脏疾病被引量:2
2012年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呈世界性分布的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可感染几乎所有的温血动物,寄生在除红细胞以外的所有有核细胞中,引起人兽共患的弓形虫病。据统计,全世界大约有1/3的人感染弓形虫。弓形虫感染可影响宿主的淋巴结、眼、中枢神经系统、肝和心等脏器的功能。本文对弓形虫感染所引起的肝脏病变作一综述,以期为进一步研究弓形虫所致消化系统疾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闫俊平吕芳丽
关键词:刚地弓形虫肝肿大肝炎肝硬化
日本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减毒尾蚴免疫小鼠淋巴细胞表型的动态被引量:4
1996年
目的:宿主经照射减毒血吸虫尾蚴免疫后能获得显著的抗攻击感染的抵抗力。本文探讨紫外线减毒尾蚴免疫小鼠淋巴细胞表型的动态变化。方法:小鼠分别感染减毒日本血吸虫和曼氏血吸虫尾蚴(500条/只),对照组分别感染两种正常尾蚴(200条/只),免疫后第3、5、7、10、14和21d各组剖杀6-7只,摘取两侧腋窝淋巴结和脾脏分离细胞,采用双染色免疫荧光标记的单抗及FACScan流式细胞仪进行细胞表型分析。结果:免疫小鼠腋窝淋巴结细胞总数增加,第10d达高峰,其中尤以T细胞显著,而T细胞总数增加主要是由于CD+4T细胞的增加,而不是CD+8T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免疫组的反应是非常显著。结论:CD+4T细胞在紫外线减毒血吸虫疫苗保护性免疫机制中可能起重要作用。
石佑恩吕芳丽
关键词:血吸虫淋巴细胞表型免疫
匹多莫德体外抑制弓形虫增殖作用的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评价匹多莫德对体外细胞培养弓形虫的抑制作用。方法在96孔板中采用Hela细胞培养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弓形虫RH株速殖子,实验设匹多莫德用药组、磺胺甲恶唑(SMX)用药组、SMX+匹多莫德联合用药组以及未用药对照组,观察比较绿色荧光弓形虫速殖子给药后48、72、96h和120h的增殖情况及活虫数。结果与未用药组比较,SMX1mg/ml(P<0.01)、0.5mg/ml(P<0.01)和0.25mg/ml(P<0.01)剂量组在各时间点均可显著抑制弓形虫速殖子的增殖;匹多莫德25μg/ml(P<0.05)、12.5μg/ml(P<0.05)和6.25μg/ml(P<0.05)剂量组均可一定程度地抑制弓形虫速殖子的增殖;SMX(0.25mg/ml)+匹多莫德(25μg/ml)活虫数最低,与SMX1mg/ml单独使用对弓形虫速殖子的抑制作用相近(P=0.311)。结论匹多莫德具有一定的体外抑制弓形虫速殖子增殖的作用;匹多莫德与SMX联合应用既能降低SMX用量又能有效抑虫。
赵莹吕芳丽
关键词:弓形虫体外匹多莫德
弓形虫SAG1基因在HeLa细胞表达的研究
2001年
目的 :研究弓形虫 SAG1基因在 He L a细胞中的表达 ,为研制弓形虫疫苗奠定基础。方法 :采用磷酸钙 -DNA共沉淀转化法将重组质粒 pc DNA3- SAG1导入 He L a细胞 ,用 G418进行选择培养 ,筛选出表达阳性的细胞克隆 ,再通过培养和加压 ,建立稳定分泌 SAG1抗原的阳性 He L a细胞克隆株 ,分离表达产物 ,进行 SDS- PAGE、Western blot分析。结果 :采用钙沉淀法成功地将重组质粒 SAG1导入 He L a细胞 ,通过 G418选择和加压培养 ,获得稳定分泌 SAG1抗原的阳性 He L a细胞 ,表达的蛋白经 SDS- PAGE、Western blot分析 ,显示其分子量 30 k Da蛋白 ,与理论值相符。结论 :成功构建重组质粒 pc DNA3- SAG1,建立稳定分泌 SAG1抗原的阳性 He L
周永安乔巨陈观今郭虹吕芳丽
关键词:弓形虫HELA细胞疫苗控制基因表达
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免疫病理机制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9年
宿主感染日本血吸虫后,虫卵可沉积于宿主的肝脏和肠壁等组织,引起Th2型为主的免疫应答,导致虫卵肉芽肿的形成和纤维化。该过程涉及多种类型的细胞参与,如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嗜酸粒细胞、自然杀伤细胞、B细胞(包括调节性B细胞)、T细胞[包括辅助性T细胞(Th)1、2和17等细胞亚型]、调节性T细胞、肝星状细胞和肝细胞等。本文综述了参与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免疫反应的细胞类型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以期为相关工作者提供参考。
孙钰浚李钊琪吕芳丽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虫卵肉芽肿免疫反应病理机制
前牙区即刻种植后边缘骨吸收和美学效果的评估被引量:2
2019年
目的:评价即刻种植对前牙缺损的修复效果与美学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7年10月佛山市南海经济开发区人民医院收治的86例前牙缺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两组,即刻种植组(42例43颗牙)和延迟种植组(44例46颗牙)。术后3~6个月行永久性修复,分别于3、6个月后进行影像学复查。比较两组的种植成功率、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以及红色美学指数(pink esthetics score,PES)和白色美学指数(white esthetics score,WES)。结果:(1)种植4周后,即刻种植组1例1颗种植体出现感染,41例42颗牙种植成功;延迟种植组1例1颗种植体出现感染、另1例1颗种植体出现轻微松动,42例44颗牙种植成功。两组种植成功率分别为97.7%和9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2)种植3、6个月后,即刻种植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53±0.18)mm和(0.72±0.36)mm,延迟种植组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58±0.23)mm和(0.76±0.27)mm,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种植3个月后,即刻种植组PES、WES稍高于延迟种植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种植6个月后,即刻种植组PES、WES显著高于延迟种植组(P<0.05)。结论:即刻种植修复具有与延迟种植修复相近的临床效果和种植体边缘骨吸收量,且具有更好的美学效果。
张宗颖肖翼初吕芳丽黄世光
关键词:前牙区美学效果
半乳糖凝集素-受体相互作用对旋毛虫感染小鼠肠道黏膜免疫的调节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探讨半乳糖凝集素对旋毛虫感染小鼠小肠组织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本实验共使用26只雌性昆明小鼠,其中正常对照组6只;α-乳糖对照组6只,每天给每只鼠经腹腔注射200μL 1.5 mmol/Lα-乳糖溶液;旋毛虫感染组7只,每只鼠口饲感染旋毛虫幼虫300条;旋毛虫感染+α-乳糖组7只,每只鼠口饲感染旋毛虫幼虫300条,小鼠感染后115 d每天每只鼠经腹腔注射200μL 1.5 mmol/Lα-乳糖溶液。感染旋毛虫后第15天处死小鼠,取小肠,采用HE染色观察小肠组织病理变化,采用Image-Pro Plus 6.0软件对小肠组织中的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进行计数,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小肠组织中肠道黏蛋白2(MUC2)的相对表达量。采用SPSS 25.0对数据进行多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采用LSD-t检验进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GraphPad Prism 7.0绘制统计图。结果在感染后第15天,与正常对照组和α-乳糖组相比,旋毛虫感染组、旋毛虫感染+α-乳糖组小鼠的小肠组织均出现较明显的病理变化和炎症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组织中MUC2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旋毛虫感染组相比,旋毛虫感染+α-乳糖组小鼠小肠组织中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的数量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肠组织中MUC2的mRNA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α-乳糖处理后,旋毛虫感染小鼠小肠组织中杯状细胞和潘氏细胞的数量以及MUC2的mRNA表达水平均增加,提示阻断半乳糖凝集素-受体的相互作用可增强小鼠抗旋毛虫感染的肠道黏膜免疫。
颜景海吕芳丽
关键词:半乳糖凝集素杯状细胞潘氏细胞
弓形体SAG1基因DNA诱导小鼠体液免疫应答及保护性研究
2001年
目的 :用重组真核表达质粒 pc DNA3- SAG1直接免疫 BAL B/ c小鼠 ,观察其 DNA免疫所诱导的小鼠体液免疫反应和保护性作用。方法 :大量制备重组质粒 pc DNA3- SAG1,然后将其导入 BAL B/ c小鼠体内。抗体滴度用 EL ISA法进行测定 :采用 PCR方法对小鼠的血液组织外源基因进行检测 ;对试验组及对照组进行 RH株攻击感染 ,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 :用 EL ISA法检测的抗体 Ig G滴度为 1∶ 2 5 6 0 ;免疫后三周、六个月从免疫鼠的血液组织中用 PCR仍可检测到特异的SAG1基因的存在 :体外弓形虫攻击感染实验组和对照组 ,可见实验组的存活时间较对照组时间延长 (P<0 .0 5 )。结论 :重组质粒 pc DNA3- SAG1免疫 BAL B/
周永安高宝英陈观今郭虹吕芳丽
关键词:弓形体DNA免疫免疫应答小鼠
紫外线减毒日本血吸虫尾蚴免疫小鼠的皮肤组织细胞反应被引量:6
1997年
目的 :探讨紫外线减毒血吸虫尾蚴免疫宿主的皮肤组织在抗攻击感染中的作用。方法 :88只小鼠分为 4组 ,1、2组分别以 50± 3条紫外线减毒日本血吸虫尾蚴免疫或日本血吸虫尾蚴感染 ,5wk后以 10 0 0± 10 0条尾蚴进行攻击感染 ;3、4组分别以减毒尾蚴或尾蚴 10 0 0± 10 0条免疫或初次感染。各组均于感染或接种后 6- 12 0 h定时取局部皮肤组织作病理观察。结果 :( 1)免疫攻击组皮肤组织内炎症细胞杀伤童虫现象最明显、炎症反应最强且持续时间最长 ,嗜酸性粒细胞( EOS)浸润百分数最高 ;( 2 )感染攻击组呈现相似炎症反应但程度略轻 ;( 3)免疫对照组减毒童虫在皮肤内滞留时间延长 ,至 12 0 h皮下仍可见较多童虫 ;( 4 )感染对照组皮肤内的童虫数于 72 h后明显减少 ,童虫周围轻微炎症反应。电镜观察可见免疫攻击组童虫内部结构破坏 ,虫体周围 EOS、淋巴细胞增多 ,肥大细胞颗粒溶解。结论 :提示皮肤组织的细胞免疫反应在血吸虫减毒尾蚴免疫的宿主抗攻击感染保护性免疫中起重要作用。
吕芳丽李雍龙刘国元韩家俊石佑恩
关键词:日本血吸虫童虫
CD8^+T细胞免疫应答在刚地弓形虫感染免疫中的功能研究进展被引量:9
2014年
刚地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是一种专性细胞内寄生原虫,能感染包括人在内的多种温血动物。免疫功能正常的机体感染弓形虫后,大多表现为隐性感染;但免疫功能低下的机体感染弓形虫后,可引起严重的弓形虫病。T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在控制弓形虫感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就CD8+T细胞免疫应答在弓形虫感染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吴斌吕芳丽
关键词:弓形虫感染CD8+T细胞免疫应答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