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专

作品数:6 被引量:16H指数:3
供职机构:国家林业局林产工业规划设计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5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种群
  • 3篇林带
  • 2篇瓢虫
  • 2篇栖息
  • 2篇栖息地
  • 2篇种群动态
  • 2篇草蛉
  • 1篇蜘蛛
  • 1篇生产线
  • 1篇生态系统
  • 1篇生物群落
  • 1篇食性
  • 1篇水污染
  • 1篇田埂
  • 1篇农林复合生态...
  • 1篇普氏野马
  • 1篇栖息地选择
  • 1篇迁移
  • 1篇群落
  • 1篇中密度纤维板

机构

  • 5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国家林业局
  • 1篇山西省林业科...

作者

  • 6篇吴专
  • 3篇李凯
  • 2篇陈合志
  • 2篇胡德夫
  • 1篇傅光华
  • 1篇肖小兵
  • 1篇刘喜宏
  • 1篇王瑞君
  • 1篇吕小红
  • 1篇徐广熹
  • 1篇张永国

传媒

  • 1篇生态学报
  • 1篇河北林果研究
  • 1篇防护林科技
  • 1篇林产工业
  • 1篇畜牧兽医学报

年份

  • 2篇2012
  • 4篇2007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国区普氏野马(Equus przewalskii)胃蝇蛆病新病原体(Gasterophilus spp.)报道被引量:7
2007年
近年在我国新疆地区普氏野马蝇蛆病的防治中一新病原体引起了学者的关注.根据采集到的该种幼虫标本鉴定,该病原为双翅目、胃蝇科、胃蝇属种类,其特征在目前国内文献中未见记载.该种第三龄幼虫具体特征:虫体绿色,长14~17 mm,长宽比为2;体呈纺锤形,前尖后钝;第3胸节至第6腹节各体节前缘有单列黄色棘刺,刺强大,呈纵向扁形.自第4腹节起,背面中央的刺开始不全,直至第7腹节背面刺全部缺失.
李凯吴专胡德夫曹杰王臣
关键词:普氏野马
林带对瓢虫种群分布的影响研究被引量:2
2012年
以冀中北部的廊坊市固安县为试验点,对瓢虫的生物生态学及生存对策进行研究,目的在于量化出防护林对农田系统的生态作用辐射范围及阈值。通过对天敌瓢虫生物学信息进行系统的研究,以量化的形式揭示出林带—天敌—害虫关系中天敌节肢动物对农田害虫的作用范围,结果表明,春末夏初及作物生长成熟期,龟纹瓢虫对比其他瓢虫具有绝对优势;大多数环境的龟纹瓢虫都占优势;在作物耕种前和生长早期,瓢虫种群基本集中在林带;不同的作物生境间,瓢虫存在一定的选择趋向性,对间作田的趋向性较农田单一作物斑块更为明显。
王瑞君曹玉成吴专
关键词:林带瓢虫生物群落
中密度纤维板厂水污染的治理
2012年
我国中密度纤维板(以下简称"中纤板")生产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起发展迅速,1996年我国中纤板生产量仅为70万m^3,而到2010年底,全国中纤板生产线有652条,合计生产能力达到3 442万m^3/a,其生产量达到4355万m^3。
吴专傅光华肖小兵刘喜宏徐广熹
关键词:中密度纤维板厂水污染中纤板生产线
农林复合生态系统游猎型蜘蛛种群动态及影响因素的研究被引量:4
2007年
蜘蛛是华北农区的主要天敌种群之一,本文研究了农田蜘蛛种群结构及优势种在林带-田埂-农田环境的分布动态。结果表明:(1)研究地区游猎型蜘蛛的优势种为中华狼蛛(Lycosa sinensis Schenkel)和中华平腹蛛(Gnaphosa sinensis Simon);(2)林带和田埂在农作物栽种前和成熟后是蜘蛛栖息和获取食物的主要场所,是农林复合系统中蜘蛛种群的重要种库;(3)耕作活动对蜘蛛种群有较强的负面影响,林带环境具有维持蜘蛛种群稳定性的作用;(4)蜘蛛密度与距林带距离呈负相关性,且在距林带一定范围内密度变化极其显著(P=0.001,α=0.05),表现出明显的林带效应。
张永国吴专陈合志魏东晨李凯
关键词:蜘蛛林带田埂迁移
冀中农区瓢虫和草蛉类昆虫种群动态和栖息地取向研究
捕食性昆虫是农区的重要天敌类群,本文于2005年3月至2007年3月期间对河北廊坊农区进行调查,从'生境-害虫-天敌'角度研究了瓢虫和草蛉类昆虫种群动态及栖息地取向等内容,结论如下: 1.蚜虫是南瓜、甜瓜和玉米...
吴专
关键词:捕食性昆虫种群动态
文献传递
冀中农区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栖息地选择被引量:3
2007年
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是华北农区的主要天敌昆虫,研究了作物主要生长季节大草蛉的分布动态及其对栖息地的选择取向,结果表明,(1)大草蛉对栖息生境有较强的选择性,明显趋向于田间杂草地生境;(2)大草蛉在田间草地带上的栖息较为稳定,且受田间草地带宽度的直接影响,宽度1m左右的草地带有更高的大草蛉密度;(3)林带对大草蛉分布显示出积极作用,其效应范围因林带结构不同表现各异;(4)作物生长后期林带逐渐成为大草蛉栖息的重要场所。
吴专吕小红胡德夫陈合志李凯
关键词:大草蛉栖息地选择草地林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