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伟忠

作品数:8 被引量:113H指数:4
供职机构: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卫生部科学研究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资助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蛋白
  • 3篇热休克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3篇肝癌
  • 2篇心肌
  • 2篇心肌炎
  • 2篇热休克蛋白
  • 2篇热休克蛋白7...
  • 2篇肿瘤作用
  • 2篇小鼠
  • 2篇瘤活性
  • 2篇抗瘤
  • 2篇抗瘤活性
  • 2篇抗肿瘤
  • 2篇抗肿瘤作用
  • 2篇柯萨奇
  • 2篇柯萨奇病毒
  • 2篇活性
  • 2篇肌炎

机构

  • 8篇上海医科大学...
  • 3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上...
  • 1篇上海市心血管...

作者

  • 8篇吴伟忠
  • 5篇汤钊猷
  • 3篇刘康达
  • 3篇吴厚生
  • 3篇汤晓雷
  • 2篇高艳琴
  • 2篇金佩英
  • 2篇胡新美
  • 2篇叶胜龙
  • 2篇李李
  • 1篇郭棋
  • 1篇齐永长
  • 1篇冯学胜
  • 1篇周泰生
  • 1篇杨英珍
  • 1篇孙瑞霞
  • 1篇柴晓杰
  • 1篇贺平
  • 1篇张健

传媒

  • 3篇中国肿瘤生物...
  • 2篇中华肿瘤杂志
  • 2篇上海医科大学...
  • 1篇肿瘤

年份

  • 1篇2000
  • 1篇1999
  • 2篇1998
  • 2篇1995
  • 2篇199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肿瘤坏死因子α和干扰素α明显增强人肝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的抗瘤活性被引量:2
1995年
应用乳酸脱氢酶释放实验观察人肝癌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对经肿瘤坏死因子Alpha(TNF)和干扰素Alpha(IFN)培养过的人肝癌细胞体外抗瘤活性。结果显示经TNF(100U/ml)或IFN(100U/ml)培养过的人肝癌细胞对人肝癌TIL的敏感性明显增强(P<0.05),两者合用,结果更显著(P<0.01);应用MTT法观察TNF和IFN对人肝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发现TNF对人肝癌细胞的增殖具有抑制作用(P<0.05),而IFN无此现象(P>0.05),两者合用时抑制作用明显(P<0.01)。上述结果表明TNF和IFN可以通过直接或/和间接的方式增加肝癌细胞时其TIL的敏感性,进一步的研究将具有潜在价值。
冯学胜汤钊猷叶胜龙吴伟忠
关键词:肝癌肿瘤坏死因子干扰素淋巴细胞
β-榄香烯诱导的抗肿瘤免疫保护作用机理初探被引量:54
1999年
目的 探索中药莪术有效成分β榄香烯的抗肿瘤作用及其分子机理。方法 用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因素处理的小鼠肝癌H22 细胞膜HSP70 蛋白表达的变化,并用处理后的H22 细胞作为抗原进行体内抗肿瘤免疫保护实验。结果 各实验组H22 细胞胞膜HSP70 蛋白的表达率及表达强度均较对照组细胞有显著增加( P< 0 .001) 。表达率以β榄香烯和丝裂霉素处理组细胞为最高,达95 .1 % ,而热休克能进一步增加胞膜HSP70 蛋白的表达强度。用β榄香烯处理的H22 细胞免疫C57BL/6 小鼠能诱导出特异性抗肿瘤免疫,该作用可部分被抗HSP70 分子的单抗阻断。肿瘤发生率在β榄香烯诱导组、单抗阻断组及阴性对照组小鼠中分别为27-3 % (3/11) 、50-0 % (5/10) 、100-0 % (10/10) 。攻击后第28 天小鼠平均瘤重分别为(0 .17 ±0 .33) g 、(0 .66 ±0 .77) g 和(1 .11 ±0 .58) g 。结论 β榄香烯等处理的H22 细胞具有较强免疫原性,能激发机体产生特异性抗肿瘤免疫,是一种良好的肿瘤疫苗。其抗肿瘤效应是或部分是由表达在肿瘤细胞膜上的HSP70 蛋白所介导。
吴伟忠刘康达汤晓雷吴厚生齐永长胡新美汤钊猷
关键词:Β-榄香烯抗肿瘤作用
肝癌患者粘附性LAK细胞制备及抗瘤活性研究被引量:1
1995年
本研究在常规LAK细胞制备基础上进行改进,用苯丙氨酸甲酯(PME)去除肝癌患者外周血中抑制LAK细胞活性的单核巨噬细胞,制备抗癌活性较高扩增迅速的粘附性LAK细胞,从实验结果分析,外周血处理后粘附性LAK细胞较未粘性LAK细胞具有较强的扩增能力,最大扩增倍数23~243倍,同时粘附性LAK细胞中T_H细胞亚群有增加趋势,T_S细胞亚群有减少趋势,其IL-2R^+表达增加至64.3%,此外,在抗瘤活性方面粘附性LAK细胞与非粘附性LAK细胞存在一定差别,分别为64.6%和42.8%,因此,从临床实用出发,制备相对高效的粘附性LAK细胞可以提高LAK疗法的治疗效果。
柴晓杰叶胜龙吴伟忠孙瑞霞贺平汤钊猷
关键词:LAK细胞肝癌患者抗瘤活性细胞亚群甲酯
热休克蛋白70的纯化及其抗小鼠肝癌作用的研究被引量:41
2000年
目的 建立热休克蛋白 70 (hsp70 )的分离方法 ,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特异抗瘤效应。方法 用经 43℃热处理 12h的H2 2细胞 ,制备裂解液 ,用DEAE5 2、ConA和ADP柱进行序贯分离 ,所得蛋白经电泳及Westernblot进行蛋白分子量及性质鉴定。用纯化的hsp70蛋白免疫A组C3H及C组C5 7BL/ 6小鼠 ,RPMI 16 40液免疫B组C3H及D组C5 7BL/ 6小鼠。第 15天A、B组小鼠用H2 2攻击 ,C、D组小鼠用EL 4攻击 ,观察各组小鼠肿瘤发生率及肿瘤大小。结果 纯化蛋白经鉴定确系相对分子质量约为 70 0 0 0的hsp70蛋白。A组小鼠肿瘤发生率为 0 / 6 ,而B组小鼠肿瘤发生率为 6 / 6。C组和D组小鼠的肿瘤发生率均为 6 / 6 ,两组小鼠第 35天的肿瘤大小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用上述蛋白层析法可分离获得纯度高、并保留肿瘤抗原信息的hsp70蛋白。该蛋白免疫后的小鼠能抵抗同种肿瘤细胞的攻击 ,而对异种肿瘤细胞的抵抗能力有限。提示纯化蛋白中的抗原信息可能不是hsp70蛋白本身 ,而是其所携带的小分子多肽。
吴伟忠刘康达高艳琴吴厚生汤晓雷汤钊猷
关键词:肝肿瘤热休克蛋白70抗肿瘤作用
热休克蛋白70的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研究的新进展被引量:5
1998年
热休克蛋白是一组较为保守的蛋白,是细胞抵御恶劣环境的主要蛋白之一.近来对其结构及功能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步,发现了许多新的功能如热休克蛋白在分子伴侣、肿瘤抗原的提呈及肿瘤细胞的抗凋亡等.本文就热休克蛋白70的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上的新进展作一概述,
吴伟忠
关键词:热休克蛋白70蛋白结构生物学功能
全文增补中
热休克对H22细胞膜HSP70蛋白及其mRNA水平的影响被引量:7
1998年
研究不同热休克条件对H22小鼠肝癌细胞的HSP70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期获得最佳诱导条件.分别用MTT、RT-PCR、免疫荧光和FCM检测等方法观察不同热休克条件对鼠H22细胞的生存率、胞内HSP70mRNA转录水平及胞膜HSP70蛋白表达水平的改变.结果表明,H22细胞经轻度热休克(42~43℃),细胞生存率无影响,而中重度热休克(44~45℃)则随休克时间的延长,细胞生存率明显下降;42℃热休克初期(0.5~4小时)胞内HSP70mRNA水平低于对照组,休克后期(8~12小时)mRNA水平有所恢复并逐渐增高;不同时间热休克组H22细胞胞膜HSP70表达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
吴伟忠刘康达汤钊猷汤晓雷吴厚生胡新美谢倩高艳琴
关键词:H22细胞MRNA转录
上海15所医院病毒性心肌炎患者中柯萨奇B组病毒感染情况被引量:4
1991年
本文总结1987年1月至1990年6月本市15所医院临床上拟诊“急性病毒性心肌炎”患者柯萨奇B组病毒(CBV)感染情况。在调查的1790例患者中,双份血清CBV中和抗体效价阳性及可疑阳性率分别为36%和8.1%,与前9年的阳性率相似。提示上海市与CBV感染有关的心肌炎存在于各大医院,值得引起重视。
金佩英杨英珍吴伟忠朱康如李李郭琪叶玉蟾
关键词:柯萨奇病毒心肌炎
小鼠急性柯萨奇B_3病毒性心肌炎电生理的表现
1991年
用常规细胞内微电极技术及实时微机数据处理系统,对柯萨奇B_3病毒(CB_3V)感染的BALB/c小鼠(早期7d、14d)作心肌电生理参数及动作电位波形研究。发现在病毒感染早期,心肌细胞的静息电位(RP)、动作电位振幅(APA)、超射(Os)、O相最大上升速率(Vmax)均数值除感染7d组Os值无差异,其余均显著低于同期正常对照组:而动作电位时程APD50和APD90均数值除感染14d组APD90无差异外,均显著延长。动作电位异常波形多达十种,占感染组的65%以上。提示CB_3V感染对心肌造成的损害,可产生多种心电活动异常,并成为形成各种形式心律失常的基础。
郭棋杨英珍周泰生张健李李金佩英吴伟忠
关键词:柯萨奇病毒心肌炎动作电位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