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5篇流行病
  • 5篇流行病学
  • 4篇流行病学分析
  • 2篇中国疾病预防...
  • 2篇吸毒
  • 2篇麻疹
  • 2篇麻疹流行
  • 2篇麻疹流行病学
  • 2篇麻疹流行病学...
  • 2篇疾病预防
  • 2篇疾病预防控制
  • 2篇疾病预防控制...
  • 1篇毒性肝炎
  • 1篇信息管理
  • 1篇信息管理系统
  • 1篇性病
  • 1篇英文
  • 1篇腮腺炎
  • 1篇突发公共
  • 1篇突发公共卫生

机构

  • 9篇娄底市疾病预...
  • 3篇涟源市疾病预...

作者

  • 9篇吴幂
  • 6篇胡东风
  • 6篇吴笃卿
  • 4篇袁利和
  • 3篇贺述柒
  • 3篇石其文
  • 3篇杨梅
  • 3篇钟琳
  • 3篇刘仁文
  • 3篇蒋昌三
  • 2篇李美英
  • 2篇钟江红
  • 2篇朱文斌
  • 2篇刘朵
  • 2篇王健龙
  • 1篇肖永根
  • 1篇杨志华
  • 1篇欧阳世华
  • 1篇傅永安
  • 1篇吴锦如

传媒

  • 5篇实用预防医学
  • 3篇地方病通报
  • 1篇疾病监测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6篇2007
  • 1篇200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被引量:14
2007年
吴笃卿胡东风吴幂
关键词:传染病预防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管理系统报告管理
娄底市性病危险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2007年
目的探讨影响性病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运用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使用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合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商业性行为(OR=15.76)、多性伴(OR=13.16)、每周性交次数(OR=8.94)、婚前性行为(OR=3.14)、饮酒(OR=2.98)、外向型性格(OR=3.95)、观看淫秽文艺作品(OR=2.45)、静脉吸毒(OR=6.77),是性病发病可能的危险因素,而使用安全套(OR=0.20),接受健康教育(OR=0.48)则是预防性病的保护因素。结论商业性行为、多性伴、每周性生活的次数、婚前性行为、饮酒、外向型性格、观看淫秽文艺作品、静脉吸毒、使用安全套、接受健康教育在性病的发病中起重要的作用。
欧阳世华成瑞兰袁利和李美英朱文斌杨梅钟江红刘朵吴幂
关键词:性病病例LOGISTIC回归分析
2001—2005年娄底市狂犬病流行病学分析
2006年
目的对2001~2005年娄底市狂犬病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以明确了解近5年娄底市狂犬病流行态势与防控效果,从而更加有效地控制该病的发生。方法利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与随访病人,并作分析与统计。及时对所有病例做流行病学调查,全部资料导入Excel作进一步分析。结果2001~2005年全市报告狂犬病153例,地区分布不平衡,病死率达100%;6~11月为高发季节,8月为发病最高峰;青壮年农民占报告总数的65%,儿童和学生占23.5%,男性显著多于女性。多数患者发病前被无主“野犬”多处咬伤。结论娄底市狂犬病的流行在2004年出现高峰后,2005年有了较明显的回落,表明娄底市在加大对该病的控制力度后,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形势仍不容乐观,切不可放松警惕。
吴笃卿胡东风吴幂
关键词:狂犬病流行病学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
娄底市2002-2006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详细了解娄底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数据库及网络监测系统收集个案资料,参照WHO标准对暴发疫情进行现场调查,Excel和SPS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2002-2006年共报告流行性腮腺炎1981例,年均发病率9.77/10万,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年均增长80.29%,各县市区发病率差异显著(χ2=837.88,P<0.001)。发病高峰为4~7月,占全年发病数的63.91%,患者男女比例2.34:1,人群分布3~9岁儿童和学生占全部病例的75.16%,学生发病率为60.83/10万,显著高于幼托儿童和散居儿童(χ2=164.04,P<0.0001)。2005-2006年共报告因流行性腮腺炎暴发而构成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5起,患病人数115人,波及人口2860人,罹患率4.02%。结论近年来娄底市流行性腮腺炎呈明显上升趋势,已成为影响儿童少年健康和正常教学秩序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王健龙吴笃卿胡东风贺述柒蒋昌三石其文颜明吴幂钟琳成国辉王青松殷备战谢朝霞刘仁文
关键词: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
娄底市麻疹流行病学分析(英文)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 详细了解娄底市麻疹流行情况及其流行病学特征,为有效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供各级领导和专业人员参考。方法 全部资料录入或导入MS-Excel进行统计并作图,比较分析用SPSS13.0版完成。结果 1978-2005年共报告麻疹31963例,年均发病率31.18/10万,历年发病率与接种率呈明显负相关(r=-0.802,P〈0.01)。发病从高到低后回升。可分为3个时段,年均发病率分别为95.94/10万、4.06/10万和9.66/10万,各时段各县市区发病率差异极其显著(χ^2=54636.36,P〈0.0001)。整个发病趋势第1时段形成3个高峰之后,1987-2000年一路走低,其中1993。1994年形成一个低谷,至2004年再度形成一个相对高峰。共报告麻疹死亡76例,病死率0.24%。1991-2005年整个发病季节集中在3—6月,但在2004年回升高发时发病高峰在2-4月。2001-2005年麻疹发病数男女性别比为1.94:1,年龄分布最小23日,最大60岁,5岁以下儿童占56.89%,散居儿童发病数占总数的53.87%,其发病率与幼托儿童和学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921.46,P〈0.0001)。结论 娄底市麻疹发病率总体下降89.93%,但近年有上升趋势,上升原因主要为计划免疫滑坡,存在免疫空白人群。
吴笃卿胡东风吴幂贺述柒石其文蒋昌三刘仁文成国辉王青松李白山宾远忠方虹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
娄底市吸毒人群HIV、HBV、HCV、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了解娄底市吸毒人群HIV、HBV、HCV、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吸毒人群中这几种疾病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娄底市戒毒所戒毒人员面对面进行匿名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进行HIV、HBV、HCV和梅毒血清学检测。结果182名吸毒人员中,HIV抗体阳性1例,阳性率为0.55%、HBsAg阳性24例,阳性率为13.19%、HCV抗体阳性92例,阳性率为50.55%、梅毒抗体阳性12例、阳性率为6.59%,合并感染HIV/HCV1例,占0.55%,合并感染HBV/HCV12例,占6.59%,合并感染梅毒/HCV7例,占3.85%。结论该市吸毒人群中HCV、梅毒感染率较高,与他们的多性伴和注射毒品行为有关,应积极开展针对性地干预措施。
袁利和朱文斌杨梅钟江红刘朵吴幂李美英
关键词:吸毒人群HIVHBVHCV梅毒
2004-2010年娄底市丙型病毒性肝炎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19
2011年
目的分析娄底市丙肝的流行特征及吸毒人员和献血者HCV感染状况。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个案资料,以ELISA法检测吸毒人员和献血者抗-HCV,用Excel和SPSS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2004-2010年共报告丙肝927例,年均发病率3.46/10万,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年均增长220.36%。各县市区年均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区明显高于乡镇(P<0.01)。全年呈散发状态,无明显季节高峰。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48:1,青壮年和中老年人发病率明显高于儿童和青少年,离退休人员发病率为最高。吸毒人员和献血者抗-HCV阳性率分别为68.77%和0.51%,各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注射吸毒者HCV阳性率显著高于口服吸毒者。结论近年来娄底市丙肝发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吸毒者、农民和离退休人员是丙肝防控应关注的重点人群,注射吸毒是丙肝感染最重要的高危因素。
王健龙胡东风吴笃卿傅永安钟琳袁利和吴幂张志刚阙魏李玉圆阳丽芳
关键词:丙型肝炎抗-HCV
娄底市娄星区美沙酮维持治疗患者脱失原因调查被引量:5
2012年
目的了解娄底市娄星区美沙酮维持治疗(MMT)患者的脱失原因,为进一步推动MMT的健康发展及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定量、定性相结合的调查方法,对参加MMT的脱失人员进行电话、家庭随访等方式访谈调查。结果娄底市美沙酮维持治疗门诊共访谈脱失者478例,占参加治疗总人数的75.3%(478/635)。脱失主要与自身心理依赖、复吸、美沙酮剂量不足、对美沙酮维持治疗认识不足、门诊服务不完善、社会和家庭支持、经济困难直接相关。结论减少脱失必须采取与社区康复相结合的综合措施。
杨梅袁利和吴幂肖永根
关键词:吸毒美沙酮脱失
1978-2006年湖南省娄底市麻疹流行病学分析被引量:7
2007年
目的了解娄底市麻疹流行特征,为有效控制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监测系统数据库收集个案资料,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IgM和IgG抗体。Excel和SPSS作统计分析。结果1978-2006年共报告麻疹32642例,年均发病率30.71/10万,各时段各县市区发病率差异极显著。29年共报告麻疹死亡79例,病死率0.24%。整个发病趋势呈从高到低而后回升,分为3个时段,第I时段形成3个高峰之后,1987-2000年一路走低,至2004年再度形成一个相对高峰。1991-2006年整个发病季节集中在3~6月;但2004年回升高,发时发病高峰在2~4月。人群分布5岁以下儿童占60.47%,散居儿童占总数的55.48%。29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V)接种率为71.50%~99.76%,发病率与MV接种率呈明显负相关,免疫监测结果麻疹IgG总阳性率91.18%。2005-2006年病例有明确免疫史者仅为15.30%。结论娄底市麻疹发病率总体下降89.14%,近年回升较明显,上升原因主要为规划免疫滑坡,存在免疫空白人群。最近的较高流行年份,发病季节早而流行强度大,为典型的小年龄发病模式。
吴笃卿胡东风贺述柒石其文蒋昌三杨志华李仲雄吴幂钟琳吴锦如钟贵焕刘仁文王青松成国辉殷备战谢朝霞
关键词:麻疹流行病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