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志明

作品数:17 被引量:74H指数:6
供职机构:东莞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广东省东莞市科技计划项目东莞市科技计划医疗卫生类科研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手术
  • 5篇直肠
  • 5篇切除
  • 5篇甲状腺
  • 4篇直肠癌
  • 4篇肿瘤
  • 4篇腺癌
  • 4篇结直肠
  • 4篇肝癌
  • 4篇肠癌
  • 3篇结直肠癌
  • 3篇化疗
  • 3篇复发
  • 3篇肝切除
  • 2篇血管
  • 2篇氧合酶
  • 2篇直肠癌组织
  • 2篇直肠肿瘤
  • 2篇入路
  • 2篇栓塞

机构

  • 17篇东莞市人民医...
  • 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17篇吴志明
  • 11篇卢焕全
  • 7篇叶镇彭
  • 6篇黄兆伦
  • 6篇胡夏荣
  • 6篇陈建华
  • 4篇卢星照
  • 4篇王在国
  • 3篇谢楚平
  • 3篇何锡华
  • 3篇邓润枢
  • 3篇俞武生
  • 3篇莫林耀
  • 2篇卢春丽
  • 2篇尹永硕
  • 2篇郭荣平
  • 2篇王东霞
  • 2篇林志强
  • 2篇李月春
  • 1篇黄石川

传媒

  • 2篇中华胃肠外科...
  • 2篇结直肠肛门外...
  • 2篇中国实用医药
  • 2篇中国医药科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济宁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医刊
  • 1篇中国现代手术...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中外医疗
  • 1篇中国肿瘤外科...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世界复合医学

年份

  • 1篇2023
  • 3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3篇2016
  • 3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对术后辅助化疗耐受性及完成率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近端胃切除和全胃切除对术后辅助化疗耐受性及完成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接受近端胃切除术的胃上部癌患者50例设为甲组,选择同期接受全胃切除术的胃上部癌患者50例设为乙组,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的不良反应以及6次化疗完成情况。结果两组血液学毒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甲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8.0%)明显高于乙组(18.0%)(P<0.05)。甲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明显高于血液学毒性发生率(P<0.05)。甲组完成率明显低于乙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胃上部癌患者行近端胃切除术会降低患者的辅助化疗耐受性和6次化疗完成率,该术式是否合理值得进一步研究。
卢焕全黄兆伦叶镇彭吴志明卢星照
关键词:近端胃切除全胃切除化疗耐受性完成率
多层螺旋CT血管重建技术对肠系膜血管的评估价值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重建(MSCTA)技术对肠系膜血管的评估价值,为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中的血管解剖和游离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13年10月至2015年3月间在广东省东莞市人民医院单一手术组接受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性术、且术前行MSCTA检查的50例患者(MSCTA组)的临床资料。通过MSCTA对患者肠系膜血管的解剖和变异情况进行术前评估,并与术中所见进行对比。收集同期同一手术组所施行的50例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但术前未行MSCTA检查而仅行常规腹部平扫及增强CT检查的患者作为对照。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恢复情况。结果MSCTA能清晰地显示出肠系膜血管的解剖及变异情况,与术中所见的符合率为100%(50/50)。与常规cT组相比,MSCTA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缩短[(195D±23.2)min比(218.0±19.6)min,t=8.326,P=0.015),术中出血量明显减少[(168.1±18.8)ml比(206.5±14.3)ml,t=-19.369,P=0.002)。两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术前MSCTA技术能准确获悉肠系膜血管的走行及变异情况,从而有利于缩短腹腔镜结直肠癌术中血管裸化的时间,减少不必要的血管损伤出血。
邓润枢莫林耀何锡华陈建华蔡任军王在国黄石川卢焕全黄兆伦吴志明
关键词:结直肠肿瘤腹腔镜手术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肠系膜血管
新辅助化疗后开腹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近期、远期疗效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比较新辅助化疗后开腹与腹腔镜手术治疗直肠癌的近期、远期疗效。方法选取2005年1月至2012年8月我院收治的186例直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完全双盲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93例。两组术前均采用新辅助化疗干预,对照组接受开腹手术,观察组则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治疗效果,两组均为期3年随访调查,评估其远期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首次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04.39±38.46)m L、(1.28±0.81)d、(11.94±3.21)d,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5.52±4.98)枚,与观察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感染、肺部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23%、0,均低于对照组,其尿路感染、吻合口漏、出血及尿潴留等并发症发生率稍低于对照组,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年,观察组生存率为80.65%,低于对照组的92.47%,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局部复发率为9.68%,高于对照组的2.15%,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腹腔镜手术可改善直肠癌患者近期疗效,整体效果与开腹手术相当,但开腹手术淋巴结清扫更彻底,患者远期生存率更高。
邓润枢莫林耀何锡华陈建华吴志明郭裕良卢焕全叶镇彭黄兆伦卢星照
关键词:直肠癌新辅助化疗腹腔镜开腹手术
甲状腺全切术结合131Ⅰ清甲治疗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观察甲状腺全切术结合131Ⅰ清甲治疗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HCT)的效果。方法 60例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甲状腺全切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131Ⅰ清甲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手足麻木感、甲状腺功能减退、喉返神经损伤)发生情况、甲状旁腺激素(PTH)水平及治疗效果;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肿瘤复发情况。结果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6.67%;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术后1个月经131Ⅰ清甲治疗成功者11例;其余19例患者中,接受第2阶段的131Ⅰ清甲治疗者12例,接受第3阶段的131Ⅰ清甲治疗者7例,接受第4阶段的131Ⅰ清甲治疗者6例。观察组中接受第1、2、3、4阶段治疗的患者治疗前PTH水平分别为(12.95±1.24)、(13.54±1.01)、(13.87±1.11)、(14.12±1.15)ng/dl,与对照组的(12.89±1.33)、(13.45±1.08)、(13.79±1.14)、(14.17±1.20)ng/dl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的66.67%,肿瘤复发率3.33%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术配合术后131Ⅰ清甲用于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治疗中疗效确切,对甲状旁腺功能影响小,且利于预防肿瘤复发,值得推广。
卢焕全吴志明周景华
关键词:甲状腺全切术甲状腺嗜酸细胞肿瘤甲状旁腺功能并发症肿瘤复发
不同手术方式对老年胃癌患者术后创伤及预后的作用被引量:9
2016年
目的:研究分析对老年胃癌患者采用不同手术方式给术后创伤及预后带来的作用。方法:选取施行病灶切除手术的97例老年胃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64例患者采用根治性切除手术,作为根治组;33例患者采取姑息性切除,作为姑息组。临床观察评价患者术后创伤,并调访、评析两组患者术后健康状况。结果:与姑息组相比,根治组患者术中输血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手术时长、住院均时、并发症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术输血量、手术时长、住院均时、并发症等指标随胃切除范围的扩大而增加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治组患者术后1、2、3年生存率比姑息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胃癌患者采取根治性手术,相对姑息性治疗而言,术后创伤未见增加,且患者预后状况良好,值得临床推广。
卢焕全黄兆伦叶镇彭吴志明
关键词:姑息性切除胃癌创伤预后
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间隙入路在甲状腺癌复发再手术中的应用探讨
2023年
目的探讨不同手术入路在甲状腺癌复发再次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就诊的102例甲状腺癌复发需再次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51)和对照组(n=51)。观察组实施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间隙入路手术,对照组实施经颈白线入路手术。比较两组甲状腺显露效果、手术相关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损伤)发生率。结果观察组甲状腺上极、下极、外侧显露效果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甲状腺峡部显露效果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完整切除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暂时性甲状旁腺损伤、伤口肿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甲状腺癌复发再次手术中应用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间隙入路有利于显露局部结构,减轻创伤,提高手术效果,加快术后恢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胡夏荣谢楚平陈思远吴志明梁子君卢焕全
关键词:甲状腺肿瘤再手术
Dickkopf-3过表达对结直肠癌LoVo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2016年
目的采用基因过表达技术,过表达CRC细胞中DKK-3(Dickkopf-3)基因,运用迁移实验、侵袭实验等方法检测CRC细胞DKK-3基因过表达前后侵袭和转移能力的变化。方法使用Lipofectamine 2000试剂将针对目的基因DKK-3的过表达质粒p EGFP-N1-DKK-3-GFP转染入Lo Vo细胞。RT-PCR和Western Blotting分别用于检测质粒转染前后结直肠癌Lo Vo细胞DKK-3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通过WST-8,检测DKK-3过表达对结直肠癌Lo Vo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通过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和碘化丙啶(PI)染色,检测DKK-3过表达对结直肠癌Lo Vo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transwell小室,检测DKK-3过表达对结直肠癌Lo Vo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最后,通过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关蛋白caspase-3、caspase-9、Bax、Bcl-2、cytochrome c(Cyt-c)和β-catenin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p EGFP-N1-DKK-3-GFP介导的DKK-3过表达明显抑制了p EGFPN1-DKK-3组Lo Vo细胞的增殖(P<0.05),而未处理Lo Vo组和p EGFP-N1组细胞之间增殖速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p EGFP-N1-DKK-3组的穿膜细胞数明显少于未处理Lo Vo组(和p EGFP-N1组(P<0.05),结果显示DKK-3过表达可能抑制了Lo Vo细胞的侵袭能力。p EGFP-N1-DKK-3组的穿膜细胞数明显少于未处理Lo Vo组和p EGFP-N1组(P<0.05),结果显示DKK-3过表达可能抑制了Lo Vo细胞的迁移能力。同未处理Lo Vo组和p EGFP-N1组相比,p EGFP-N1-DKK-3组细胞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DKK-3过表达同时也诱导了结直肠癌Lo Vo细胞的凋亡,表现为染色质凝聚和核碎片、Bax和Cyt-c蛋白表达上调、survivin和Bcl-2蛋白表达下调以及caspase-3和caspase-9的活化。此外,DKK-3过表达还减少了细胞溶质中β-catenin累积。结论 DKK-3过表达可能通过线粒体途径诱导CRC细胞的凋亡。另外,DKK-3可能参与了CRC的Wnt/β-catenin信号转导通路。
邓润枢莫林耀何锡华陈建华吴志明郭裕良
关键词:过表达凋亡结直肠癌线粒体通路
复发/持续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研究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研究复发/持续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和危险因素,为预防复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9年3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手术的12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作为研究对象,术后随访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研究随访记录分析其中复发/持续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通过Kaplan-Meier曲线描述复发情况,并采用Log-rank检验和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复发/持续性分化型甲状腺癌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120例患者中,术后随访确认为复发/持续性分化型甲状腺癌者20例。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年龄、肿瘤大小、病理类型、手术方式以及转移情况与复发/持续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相关(P<0.05),Cox检验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肿瘤≥8.0 cm、甲状腺内复发、滤泡状癌以及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是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持续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患者年龄≥65岁、肿瘤≥8.0 cm、甲状腺内复发、滤泡状癌以及行颈淋巴结清扫术是复发/持续性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充分掌握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这些信息,加强术后随访,达到早预防早诊治的目的。
胡夏荣谢楚平陈思远吴志明
关键词: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
结直肠癌组织5-LOX的表达及其与微淋巴管密度的关系
2014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5-脂氧合酶(5-LOX)的表达与微淋巴管密度及与结直肠癌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以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2例结直肠癌5-LOX表达,以VEGFR-3单克隆抗体行微淋巴管内皮细胞染色标记淋巴管,计数组织中微淋巴管密度(LMVD)。结果 52例结直肠癌标本中5-LOX阳性表达率73.08%(38/52)。5-LOX在Ⅲ、Ⅳ期的阳性表达率高于Ⅰ、Ⅱ期(P<0.01);浸润较深(T1+T2)组阳性表达率高于浸润较浅(T3+T4)组(P<0.05);未分化、低分化组阳性表达率高于中、高分化组(P<0.01);淋巴结转移组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无转移组(P<0.01)。并且5-LOX阳性组的LMVD(26.61±6.93)高于阴性组(13.86±4.83,P<0.05)。结论 5-LOX在结直肠癌组织中有阳性表达,其表达与肿瘤淋巴转移、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和TNM分期及癌组织LMVD有关。
李月春王东霞卢焕全叶镇彭吴志明陈建华
关键词:结直肠癌5-脂氧合酶微淋巴管密度
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与个体化治疗被引量:6
2013年
目的探讨小肝癌的临床诊断与个体化治疗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在东莞市人民医院治疗的53例小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小肝癌患者个体化诊治的经验。结果 53例中手术切除35例,其中肿瘤位置较深而术中无法扪及18例,15例联合B超定位,3例术中体内标志联合CT/MRI定位。2例手术切除者因上消化道大出血及肝功能衰竭于术后2个月内死亡。微创治疗18例,其中射频消融术(RFA)13例,无水酒精注射术(PEI)3例,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2例。手术切除组和微创治疗组3年生存率分别为75.2%和71.3%;1、2、3年复发率分别为13.3%、24.5%、37.1%和17.4%、31.8%、41.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小肝癌的早期诊断应注意乙肝病史,同时结合多种检查及密切随访综合判断。术中B超和体内标志联合CT/MRI能准确定位微小病灶。小肝癌的治疗应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胡夏荣俞武生卢春丽吴志明卢焕全尹永硕黄兆伦叶镇彭王在国
关键词:小肝癌肝切除射频消融个体化治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