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明莉

作品数:27 被引量:257H指数:11
供职机构:河南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卒中
  • 8篇脑卒中
  • 8篇脊髓
  • 8篇脊髓损伤
  • 7篇电针
  • 5篇卒中后
  • 5篇脑卒中后
  • 5篇康复
  • 3篇督脉
  • 3篇中风
  • 3篇神庭
  • 3篇康复训练
  • 2篇蛋白
  • 2篇督脉穴
  • 2篇再灌注
  • 2篇中风后
  • 2篇神经干
  • 2篇神经干细胞
  • 2篇神经源
  • 2篇神经源性膀胱

机构

  • 23篇河南中医药大...
  • 6篇河南中医学院...
  • 1篇河南省中医院
  • 1篇郑州铁路职业...
  • 1篇新乡医学院第...

作者

  • 27篇吴明莉
  • 22篇冯晓东
  • 14篇李瑞青
  • 7篇孙伟娟
  • 7篇任亚锋
  • 6篇刘承梅
  • 3篇宋晓磊
  • 3篇王磊
  • 2篇白俊敏
  • 2篇白艳杰
  • 2篇郭青川
  • 2篇王慧灵
  • 1篇刘承梅
  • 1篇任彬彬
  • 1篇任彬彬
  • 1篇张丽红
  • 1篇张志鑫
  • 1篇宋琳琳
  • 1篇张朝阳
  • 1篇郭健

传媒

  • 4篇中华物理医学...
  • 4篇中国康复医学...
  • 3篇时珍国医国药
  • 2篇中华中医药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针刺研究
  • 1篇中国针灸
  • 1篇中医杂志
  • 1篇河南医学研究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中国民族民间...
  • 1篇中国全科医学
  • 1篇中国中医药现...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中医临床研究
  • 1篇中华神经创伤...

年份

  • 1篇2024
  • 4篇2023
  • 4篇2022
  • 2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9
  • 5篇2018
  • 3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电针神庭百会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认知障碍大鼠海马区自噬的影响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通过对比电针治疗前后对脑缺血再灌注后认知障碍大鼠海马区神经细胞自噬的变化,从而探讨电针神庭、百会对海马区神经细胞自噬的影响。方法:清洁级健康SD雄性大鼠5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电针组20只,模型组20只,假手术组10只。电针组和模型组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建立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假手术组仅分离左侧的颈动脉,选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标准,筛选出造模成功的大鼠。造模后2 h电针其神庭、百会穴,每次30 min,1次/d,电针治疗后3~5 d,通过Morris水迷宫实验完成对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检测,造模后第7天断头取大鼠海马组织。选用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评分标准观察电针治疗前后大鼠神经功能情况,通过透电镜完成对海马神经细胞中自噬情况的观察,通过Western Blot、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完成对大鼠海马组织中LC3蛋白表达的定量分析。结果:(1)Morris水迷宫实验:与模型组相比较,电针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缩短明显,穿越平台期的次数增多,路程缩短(P<0.05);(2)神经功能障碍评分: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及电针组大鼠均可见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电针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明显减轻(P<0.05);(3)LC3蛋白: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模型组及电针组大鼠LC3表达不同程度增多。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大鼠LC3表达不同程度增加(P<0.05);(4)假手术组大鼠神经细胞未发生自噬。模型组可见自噬及凋亡形态结构。电针组大鼠与模型组大鼠相比,神经细胞自噬发生程度增高。结论:电针神庭、百会穴可明显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能够有效的激活缺血区自噬,减轻大鼠海马神经细胞的损害,能提高自噬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对神经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刘仁超黄金刘仁飞李瑞青吴明莉冯晓东
关键词:电针神庭海马脑缺血再灌注LC3
督灸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被引量:27
2014年
目的观察督灸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脑卒中认知障碍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内科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督灸治疗。每天1次,每周6 d,疗程8周。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认知功能进行评定。结果两组治疗后MBI、MoCA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组治疗后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督灸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冯晓东吴明莉
关键词:脑卒中督灸康复训练
督脉穴、夹脊穴电针联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临床观察被引量:34
2020年
目的:观察督脉穴、夹脊穴电针联合电子生物反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神经源性膀胱的患者随机分组到电针组、生物反馈组、电针生物反馈组。3组患者均接受基础康复治疗,电针组取穴督脉、夹脊穴,生物反馈组进行电子生物反馈治疗,电针生物反馈组在电针组的基础上加上电子生物反馈治疗。4周后观察3组患者的膀胱容量、膀胱充盈压力、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生存质量评分和国际下尿路功能症状评分,盆底肌的肌电指标等指标。结果:3组患者治疗后膀胱容量、膀胱充盈压力、最大尿流率、残余尿量,生存质量评分和国际下尿路功能症状评分,盆底肌的肌电指标等指标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电针生物反馈组疗效优于单一电针组和生物反馈组治疗,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督脉、夹脊穴电针联合电子生物反馈能有效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且疗效优于单一电针治疗或单一生物反馈治疗。
吴明莉任亚锋王磊冯晓东刘承梅寇娟王永福
关键词:督脉穴夹脊穴电针脊髓损伤神经源性膀胱
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联合浮针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伴肩痛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7
2021年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关节促进技术(NJF)联合浮针治疗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伴肩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按照1∶1∶1比例将39例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伴肩痛患者分为NJF组、浮针组和联合组,每组13例,3组患者均接受防治肩关节半脱位及肩痛的常规康复治疗方案(包括良肢位摆放、物理疗法活动和主被动运动训练,通过渐进性训练提高上肢活动能力,并在站立或行走时合理使用肩托保护患肩),在此基础上,NJF组加用NJF治疗,浮针组加用浮针治疗,联合组加用NJF联合浮针治疗,各组治疗均为每日1次,每周6 d,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治疗后),采用超声法测量患者的肩峰大结节间距(AGT)评定3组患者的肩关节半脱位程度,采用目测类比法(VAS)和简化Fugl-Meyer评估量表(FMA)评定3组患者的肩痛程度及其上肢运动功能;并依据治疗后患者肩关节半脱位伴肩痛症状的改善程度对3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总有效率)进行评估。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AGT值及VAS和FM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患者的AGT值及VAS和FMA评分均较组内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联合组治疗后的AGT值及VAS和FMA评分[(14.76±3.13)mm及(3.61±6.65)和(34.15±4.93)分]显著优于NJF组[(17.62±1.85)mm、(2.84±0.80)和(20.92±3.40)分]和浮针组[(18.90±2.69)mm、(4.31±1.18)和(22.53±4.64)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联合组经临床治疗改善肩关节半脱位伴肩痛症状的总有效率达到84.6%,明显高于NJF组(53.8%)和浮针组(61.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NJF和浮针疗法可以显著改善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伴肩痛的症状和上肢运动功能。
席建明王慧灵李瑞青王静吴明莉冯晓东
关键词: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肩痛
中医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教学的研究被引量:2
2017年
随着国内康复医学的迅猛发展,各高等中医院校相继开展了康复治疗专业的本科教学。但在康复治疗的教学实践中,目前存在教学方法滞后、教学效果较差,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尤其是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差;科研思维不足、创新能力亟待提升等问题。本文旨在通过突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实践为检验"的实践教学理念,建立理论与实践互为一体、紧密联系的教学模式,进而着力培养康复治疗专业学生的综合素质,重点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并在培养专业知识的同时,有步骤提高科研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社会提供高素质的康复医学人才。
任彬彬冯晓东宋晓磊吴明莉孙伟娟刘永涛
关键词:康复治疗专业教学方法
脑卒中后肢体痉挛的评定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18年
痉挛是肌张力增高的一种形式,是一种因牵张反射兴奋性增高所致的以速度依赖性肌肉张力增高为特征的运动障碍,且伴随腱反射的亢进,属于上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的组成部分。据统计,痉挛是导致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给患者、家属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李瑞青任亚锋吴明莉史景王慧灵湾明月冯晓东
关键词:后肢体痉挛运动功能障碍肌张力增高肌肉张力牵张反射
夹脊穴、督脉穴电针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疗效观察被引量:20
2016年
目的观察夹脊穴、督脉穴电针治疗脊髓损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2例脊髓损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1例。2组患者均采用药物、常规康复训练联合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夹脊穴、督脉穴电针治疗。治疗前、2个月后(治疗后)评估2组患者的感觉功能,分别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BI)、表面肌电图(sEMG)评定2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及均方根值(RMS)。结果治疗前,2组患者感觉功能、MBI、RMS之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组内治疗前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感觉功能、MBI、RMS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夹脊穴、督脉穴电针治疗对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吴明莉冯晓东王永福
关键词:夹脊穴督脉电针脊髓损伤
益元灸配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神经源性膀胱间歇导尿术禁忌证患者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1
2021年
目的:观察益元灸对神经源性膀胱(间歇导尿术禁忌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3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19例)采用益元灸配合膀胱功能训练治疗,对照组(19例)采用膀胱功能训练,治疗6周后,以充盈期逼尿肌压力(Pdet.max)、最大膀胱容积(MBC)、残余尿量(RU)、尿内白细胞数、膀胱平衡状态变化及疗效评价来明确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RU显著减少(P<0.05),MBC显著增加(P<0.05),治疗组Pdet.max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各指标改善皆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尿中白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达到膀胱功能平衡状态的例数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益元灸配合膀胱功能训练能明显改善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的膀胱功能,预防及治疗泌尿系感染;而膀胱功能训练仅对膀胱排空存在一定作用,对泌尿系感染、膀胱功能及顺应性改善不明显。
任亚锋吴明莉王磊孙伟娟牛秋妍
关键词:神经源性膀胱脊髓损伤癃闭间歇导尿术禁忌证
电针调节糖原合成酶激酶3β/β-catenin信号通路对脊髓损伤大鼠室管膜区细胞CD133蛋白表达的影响被引量:1
2023年
背景:前期研究表明,电针可改善脊髓损伤后功能障碍,并促进脊髓损伤后大鼠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然而其具体作用机制不明确。目的:观察电针对脊髓损伤大鼠糖原合成酶激酶3β/β-catenin信号通路相关因子表达和室管膜区细胞CD133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促进内源性干细胞增殖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5只,后两组以精密打击器构建脊髓损伤大鼠模型。在造模后24 h,电针组接受电针治疗,选取督脉“百会”“脊中”穴及损伤脊髓上下节段夹脊穴,予疏密波,频率1 Hz/20 Hz,强度1.0-1.2 mA,30 min/次,1次/d,持续14 d。应用BBB运动功能评分评估大鼠运动功能,Nissl染色观察脊髓组织病理形态学改变及神经元数量,免疫荧光检测脊髓组织中室管膜区细胞CD133、脊髓灰质和白质中Nestin荧光强度,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脊髓组织中Nestin、糖原合成酶激酶3β、β-catenin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脊髓组织中Nestin、糖原合成酶激酶3β、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β-catenin、p-β-catenin蛋白表达。结果与结论:(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BBB运动功能评分术后1,3,5 d时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7,14 d时显著提高(P<0.05、P<0.01);(2)病理形态上,电针组脊髓组织部分神经细胞形态较完整,尼氏小体溶解较轻;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脊髓组织神经元数量增加(P<0.05);(3)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脊髓组织中室管膜区CD133荧光强度升高(P<0.001),灰质中Nestin荧光强度均明显升高(P<0.01),白质中Nestin荧光强度显著升高(P<0.001);(4)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Nestin mRNA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糖原合成酶激酶3β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β-catenin 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01);(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Nestin、磷酸化糖原合成酶激酶3β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01),p-β-catenin蛋白表达水平显著�
段昭远吴明莉罗萌刘承梅高静李瑞青冯晓东
关键词:电针室管膜细胞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糖原合成酶激酶3Β
电针督脉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组织线粒体融合及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电针督脉对脊髓损伤(SCI)大鼠损伤区脊髓组织中线粒体融合及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的影响,探讨电针促进SCI神经修复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各15只。采用精密打击器打击法构建胸10节段SCI模型。电针组大鼠予以电针“大椎”“脊中”,30 min/次,1次/d,共14 d。用Basso-Beattie-Bresnahan(BBB)运动功能评分法评估大鼠后肢的运动功能;HE染色法、尼氏染色法观察大鼠损伤区脊髓组织病理变化及神经元数量;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大鼠损伤区脊髓组织中神经干细胞增殖标记物巢蛋白(Nestin)、线粒体融合相关蛋白视神经萎缩蛋白1(OPA1)及神经干细胞转录因子性别决定区Y框蛋白2(SOX2)的阳性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脊髓组织中Nestin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同时点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后BBB评分降低(P<0.001);脊髓组织中神经元肿胀、破裂、坏死严重,尼氏小体溶解严重,神经元数量减少(P<0.001);Nestin、OPA1、SOX2阳性表达及Nestin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01,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干预第7、14天时电针组大鼠BBB评分,Nestin、OPA1、SOX2阳性表达,以及Nestin蛋白和mRNA相对表达量均升高(P<0.05,P<0.01,P<0.001),脊髓神经元受损程度减轻,尼氏小体溶解程度减轻,神经元数量增加(P<0.05)。结论:电针督脉可改善SCI大鼠运动功能,促进SCI区域神经元修复,其机制可能与电针督脉促进损伤区脊髓组织线粒体融合蛋白OPA1表达,增强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有关。
吴明莉吴明莉常文涛高静苏凯奇冯晓东
关键词:督脉脊髓损伤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