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晴萍

作品数:11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文学院中文系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文学
  • 3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文学
  • 2篇外国文学
  • 2篇教学
  • 2篇国文
  • 2篇国文学
  • 2篇改编
  • 1篇淡水
  • 1篇电影
  • 1篇性意识
  • 1篇影片
  • 1篇影视
  • 1篇影视资源
  • 1篇原作
  • 1篇粤剧
  • 1篇中国戏曲
  • 1篇桑顿·怀尔德
  • 1篇师范
  • 1篇师范生
  • 1篇师范生教育
  • 1篇赎罪

机构

  • 9篇佛山科学技术...

作者

  • 9篇吴晴萍

传媒

  • 2篇佛山科学技术...
  • 2篇文教资料
  • 1篇浙江学刊
  • 1篇戏剧之家
  • 1篇电影文学
  • 1篇电影评介
  • 1篇盐城师范学院...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08
  • 1篇2007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他者的建构与消解——评《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
2015年
法国作家米歇尔·图尔尼埃的《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是对笛福《鲁滨孙历险记》的颠覆性改写。笛福着意于将鲁滨孙变成一个成功的"征服者",一个新时代的英雄,但图尔尼埃却将鲁滨孙塑造成一个追寻自我的现代人。非人格化的地理他者(希望岛)和人格化的种族他者(礼拜五)在鲁滨孙的自我建构过程中都起到了重要作用。鲁滨孙最终摆脱了社会人性的困惑蜕变为一个与自然融为一体的自然人,而荒岛也因为提供了一种乌托邦式生活的可能性从而具备了乌托邦的特质。
吴晴萍
关键词:鲁滨孙自我他者
中国戏曲元素的创造性接受——论布莱希特《四川好人》中的“间离效果”被引量:3
2008年
20世纪德国著名剧作家布莱希特戏剧理论的出发点是建立一种非亚里士多德式的戏剧——叙事剧,"间离效果"是其叙事剧理论的重要构成,而中国戏曲在"间离效果"的构建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以布莱希特的代表作之一《四川好人》为例,分析了其中的中国戏曲元素以及间离效果的形成。并指出:布莱希特正是在创造性地接受中国戏曲元素的基础上形成了他独特的戏剧体系。
吴晴萍
关键词:中国戏曲布莱希特间离效果
近代古巴华人社区的形成与粤剧的传播
2021年
华人出现在古巴,源于19世纪初的“契约华工”。伴随着华工出国的脚步,粤剧也踏出国门,成为海外华工们缓解思乡之愁,告慰悲苦生活的重要手段。随着时间的推移,华人移民落地生根,体现了岭南文化精神的粤剧,也与当地文化融合,并对当地的文化艺术产生了积极的推动和影响。本文梳理了粤剧早期在古巴及美洲的传播与接受,探讨华侨华人同当地社会的关系,研究粤剧在海外的传播,并肯定粤剧在中外戏曲文化交流中所做出的贡献。
吴晴萍
关键词:华人粤剧
师范生教育与中文系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究
2020年
中文系师范生教育与中小学基础语文教育密切相关,师范生的专业素养直接影响中小学基础语文教育的长期发展。外国文学课程是中文系师范生的基础课程,也是构建师范生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但是目前外国文学课程没有考虑师范生的特殊性,无论是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存在改革的必要性。只有对师范生的外国文学课程教学进行系统性改革,才能帮助师范生完善知识结构,顺利实现从学生向专业教师的转变。
吴晴萍
关键词:师范生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
从文学到电影:评BBC版《包法利夫人》被引量:1
2013年
文学作品的影视改编屡见不鲜,判断改编是否成功不应只局限于是否忠实于原著,而应该更多地考虑改编是否为文学研究提供了解读的新视野。名著《包法利夫人》存在诸多电影改编版本,主人公爱玛的形象在不同版本中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其中BBC版本中的爱玛最富激情和叛逆性。本文从爱玛的身体呈现、爱玛读者身份的改写、爱玛悲剧的成因等几方面对小说原著及影片进行分析,并希望借由对文本和电影的双重"阅读",为文学经典的重新诠释提供新的角度。
吴晴萍
关键词:《包法利夫人》电影改编
从赎罪到自我承担——论影片《耻》的结尾处理
2013年
影片《耻》(Disgrace)改编自南非作家约翰·麦克斯韦尔·库切(John Maxwell Coetzee)的同名小说,库切曾凭借《麦克尔·K的生活与时代》和《耻》两度荣获英语国家小说的最高奖布克奖(1984,1999)。尽管《耻》因为贬低黑人而受到了南非当局的批评,库切也因此移居澳大利亚。然而2003年,库切却凭《耻》
吴晴萍
关键词:影片自我身份赎罪黑人种族隔离
木鱼书中的“她”世界
2018年
木鱼是用粤方言演唱的民间说唱形式,木鱼书则是木鱼的文字唱本。自明末以降,木鱼便已成为广府地区老百姓的主要娱乐方式,以自梳姊妹为代表的女性群体则是木鱼书的主要受众及传播者。因此,木鱼书呈现出了诸多与女性相关的特点:一、描绘女性的生活场景,反映女性的不幸遭遇,表达岭南地区女性群体的精神诉求。二、女性习俗的呈现,木鱼书在反映岭南地区风土人情的同时,也展示了一些岭南女性所特有的习俗,如自梳女、金兰契等,并在一定程度上凸显了女性意识。此外,木鱼书还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女性教育及道德训诫功能。
吴晴萍
关键词:木鱼书女性女性意识
论影视资源在外国文学教学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7年
文学和影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影视技术的日益进步,既带给传统文学巨大的冲击,也向传统的文学教学方式提出了挑战。中文系外国文学课程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比其他课程更需要一些直观而形象的资料,这就给影视与文学教学提供了一个结合的契机。本文分析了中文系外国文学教学中影视资源的优势和不足,并探讨如何更有效地利用影视资源来丰富课堂教学,进而提高学生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及写作能力。
吴晴萍
关键词:影视外国文学教学
“小镇”的移植与本土化——评台湾话剧《淡水小镇》对桑顿·怀尔德原作的改编
2014年
话剧《淡水小镇》取材于美国作家桑顿·怀尔德的名作《我们的小镇》,两者都以日常琐碎入戏,谱写了平凡生活的赞美诗。《淡水小镇》在舞台设计上保留了原作极简主义的特征,同时又加入了现代元素。人物设置上,将人物身份、故事背景与台湾历史结合。同原作冷峻的风格相比,《淡水小镇》显得更加温情。在娓娓道来的同时,赋予日常生活以崇高的价值。因此,是一次成功的移植与改编。
吴晴萍
关键词:话剧改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