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稚华

作品数:20 被引量:54H指数:5
供职机构: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电图
  • 12篇心电
  • 12篇心电图
  • 10篇动态心电图
  • 7篇心病
  • 7篇冠心病
  • 6篇心律
  • 5篇心肌
  • 5篇心律失常
  • 5篇心率
  • 4篇心率变异
  • 4篇心率变异性
  • 4篇冠心病患者
  • 4篇病患
  • 3篇心肌缺血
  • 3篇缺血
  • 3篇窦性
  • 3篇无痛性
  • 3篇无痛性心肌缺...
  • 3篇慢频率依赖性

机构

  • 17篇四川省人民医...
  • 2篇江西医学院第...
  • 1篇四川省医学科...

作者

  • 20篇吴稚华
  • 14篇陈序
  • 4篇欧阳征鹏
  • 4篇郑婕舒
  • 2篇孙学春
  • 2篇杨燕华
  • 2篇盛勇
  • 1篇冉隆司
  • 1篇罗莹
  • 1篇唐英蓉
  • 1篇姜荣建
  • 1篇邓尚廉
  • 1篇卜佳
  • 1篇张弢

传媒

  • 3篇实用心电学杂...
  • 3篇西部医学
  • 3篇实用医院临床...
  • 2篇四川医学
  • 1篇心肺血管病杂...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心电学杂志
  • 1篇江西医药
  • 1篇华西医学
  • 1篇四川省卫生管...
  • 1篇医学科技
  • 1篇心功能杂志
  • 1篇全国儿科护理...

年份

  • 1篇2012
  • 8篇2008
  • 2篇2007
  • 1篇1999
  • 3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6
  • 1篇1995
  • 1篇1986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69例动态心电图长R-R间距心电图及临床分析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DCG)中窦性心律与心房颤动(Af)中长R-R间距差异的原因及临床意义。方法将DCG中R-R间距≥2.0s者分为窦性心律组(A组)、持续性Af组(B组)及阵发性Af(C组),分别统计比较三组长R-R间距差异原因、发生机制及临床意义。结果A、B、C三组长R-R间距分别为(4.17±1.24)s、(2.56±0.23)s、(8.85±1.12)s,组间具有非常显著差异(P<0.001),C组恢复窦性时无1例存在房室传导阻滞(AVB)。A、B、C三组平均每例24h长R-R间距出现次数分别为(919±298)次、(112.5±34.2)次、(633±187.1)次,组间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01)。三组中长R-R间距在22:00~06:00之间分别占50.7%、86.7%、86.7%。结论长R-R间距出现频率及时限长短差异与不同心律有关,长R-R间距多发生在夜间,与夜间迷走神经张力增高有关。
吴稚华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窦性停搏心房颤动房室传导阻滞隐匿传导
酗酒致窦房阻滞窦性停搏1例被引量:1
2007年
吴稚华
关键词:窦房阻滞窦性停搏动态心电图检查窦性心律不齐平均心率酗酒
左室条索的二维超声心动图诊断与动态心电图监测
1995年
应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在1400例受检者中检出左室条索(LVB)120例(8.57%)。其附着部位以左室后壁─室隔上部居多(84.16%),左室后壁─室隔中部次之(15.83%)。将120例LVB中无器质性心脏病62例与无LVB的正常人群组62例进行24小时动态心电图(DCG)对照,发现室性早搏发生例数以LVB组显著为高(P<0.001),而房性早搏发生例数两组接近(P>0.05)。
姜荣建唐英蓉冉隆司吴稚华
关键词:二维超声心动图动态心电图室性早搏
冠心病慢频率依赖性无痛性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分析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慢频率依赖性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动态心电图(DCG)特征。方法采用美国MGYHLTER12.NET3导联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动态检测时间为24h,检测开始后属患者详细记录生活日志和相关症状,专人测量分析心率、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指标。结果96例患者发作时间为44.9min/24h,总发作时间4316.12min/24h,发作最长305min/24h,最短者3min/24h,ST段压低范围-1.3~-5.3mm,均为无痛性心肌缺血;ST段压低发作时间分布以凌晨05:00~08:00最多,与其他时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在41~60次/min时,ST段压低的持续时间最长。结论冠心病慢频率依赖性无痛性心肌缺血发生在清晨的比例高于其他时期,临床上应警惕该时段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变化,积极采取抗心肌缺血治疗,预防心脏猝死的发生。
吴稚华陈序欧阳征鹏郑婕舒
关键词:冠心病心肌缺血动态心电图
经鼻高频喷射供氧在儿科临床应用与护理
吴稚华
关键词:小儿疾病护理学氧气吸入器哮喘
冠心病心绞痛及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率变异性特征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心绞痛(AP)、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特征。方法采用24小时动态心电图监测42例AP患者,40例AMI患者,40例健康体检者的心率变异性(HRV),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窦性R-R间期的标准差(SDNN)、24小时每5分钟的节段窦性R-R间期平均值的标准差(SDANNIndex)、24小时5分钟的节段窦性R-R间期标准差的平均数(S DNNIndex)、两个相邻R-R间期标准差50≥ms的心搏数占所分析信息间期内的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连续正常R-R间期差的均方根(RMSSD),三组均不同;在5项指标中,除AP组与对照组的RMSSD相近,以及AP组与AMI组的PNN50相近外,其余任意两组比较均不同。结论动态心电图HRV时域指标对预测AP、AMI患者危险因素具有一定临床实用价值。
吴稚华陈序
关键词:冠心病心绞痛急性心肌梗塞心率变异性
56例慢频率依赖性无痛性心肌缺血的Holter分析
1996年
采用Holter监测,发现56例患者24小时中心率偏慢时,ST段是无痛性缺血性压低1.3~5.3mm。这一现象初步提示与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引起冠状动脉阻力增加,血流缓慢,血小极凝聚性增加等因素有关。
吴稚华陈序
关键词:心肌缺血
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昼夜分布规律探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时间分布规律。方法:采用美国MGY HLTER12.NET 3导联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采用人机对话,专人测量分析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216例进行24h心电监测,比较发生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次数、时间分布规律。结果:6~12时段是心率最快峰值期,室性、室上性,房颤及间隙性束支阻滞发生频率最高时段,同时也是ST段压低最明显时段,0~6时段是心率最慢峰值期,也是窦房阻滞、窦性静止及房室传导阻滞发生高时段。结论:冠心病患者24 h的心律失常及ST段改变都具有明显的昼夜分布节律,而避免在晨间及上午进行较大强度的锻炼或活动,可减少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吴稚华陈序欧阳征鹏郑婕舒
关键词:冠心病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
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动态心电图昼夜分布规律探讨被引量:10
2008年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时间分布规律。方法采用美国MGY HOTER12.NET3导联动态心电图分析系统,采用人机对话,专人测量分析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冠心病患者216例进行24心电监测,比较发生心律失常及心肌缺血的次数、时间分布规律。结果6.12时段是心率最快峰值期,室性、室上性,房颤及间隙性束支阻滞发生频率最高对段,同时也是ST段压低最明显时段,0~6时段是心率最慢峰值期,也是窦房阻滞、窦性静止及房室传导阻滞发生的高对段。结论冠心病患者24h的心律失常及ST段改变都具有明显的昼夜分布节律,而避免在晨闭及上午进行较大强度的锻炼或活动,可减少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
吴稚华陈序欧阳征鹏郑婕舒
关键词:冠心病动态心电图心律失常
慢频率依赖性无痛性心肌缺血的 Holter 分析被引量:5
1997年
慢频率依赖性无痛性心肌缺血的Holter分析吴稚华陈序(四川省人民医院物理诊断科成都610072)关键词心肌缺血,无痛性心电描记术,便携式断层造影术,发射计算机,单光子近十几年,对冠心病无痛性心肌缺血(SMI)的临床特点、发病机理及其昼夜节律等方面有...
吴稚华陈序
关键词:心肌缺血无痛性SPECT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