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英宁

作品数:68 被引量:170H指数:7
供职机构: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百色市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计划项目广西教育厅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1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2篇成像
  • 16篇影像
  • 13篇磁共振
  • 10篇动脉
  • 10篇磁共振成像
  • 9篇体层摄影
  • 9篇细胞
  • 9篇鼻咽
  • 8篇血管
  • 8篇体层摄影术
  • 8篇鼻咽癌
  • 7篇造影
  • 7篇腺癌
  • 7篇肝癌
  • 6篇肝细胞
  • 6篇X线
  • 6篇X线计算
  • 6篇X线计算机
  • 5篇血管造影
  • 5篇影像学

机构

  • 60篇右江民族医学...
  • 24篇右江民族医学...
  • 4篇广西中医药大...
  • 2篇暨南大学
  • 2篇暨南大学附属...
  • 2篇贵州医科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常德市第一人...

作者

  • 65篇吴英宁
  • 11篇李清锋
  • 8篇李保生
  • 8篇李岳勇
  • 6篇黄昌辉
  • 4篇浦昌洪
  • 4篇钟斌
  • 4篇陆玉敏
  • 4篇黄德尤
  • 4篇姜秋兰
  • 3篇黄昌盛
  • 3篇吴为民
  • 3篇马德智
  • 3篇韦忠恒
  • 2篇陆涛
  • 2篇廖莎
  • 2篇李恒国
  • 1篇罗彪
  • 1篇陈小兰
  • 1篇黄何华

传媒

  • 10篇右江医学
  • 7篇影像研究与医...
  • 4篇右江民族医学...
  • 4篇中国CT和M...
  • 3篇实用医学杂志
  • 3篇广西医学
  • 2篇现代医用影像...
  • 2篇临床放射学杂...
  • 2篇解剖学杂志
  • 2篇中国介入影像...
  • 2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心血管康复医...
  • 1篇现代医药卫生
  • 1篇肿瘤学杂志
  • 1篇中国临床解剖...
  • 1篇广东医学
  • 1篇影像技术
  • 1篇重庆医学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年份

  • 2篇2025
  • 7篇2024
  • 12篇2023
  • 7篇2022
  • 10篇2021
  • 5篇2020
  • 2篇2019
  • 2篇2017
  • 2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 5篇2013
  • 5篇2012
  • 2篇2011
6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对非小细胞肺癌EGFR突变的预测价值被引量:2
2024年
目的探讨基于胸部CT影像组学联合临床特征的列线图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基因突变中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0例经病理证实为NSCLC患者的术前临床资料及非增强薄层CT图像,将所有NSCLC患者分为EGFR突变组140例及EGFR野生组70例,按8∶2的比例将其随机分配到训练组和验证组,提取CT平扫图像上的肿瘤影像组学特征,应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分析来筛选特征,同时建立影像组学预测模型,并纳入临床特征(CT影像学特征及患者临床资料)、影像组学标签构建综合预测模型,并基于综合预测模型绘制列线图,实现模型可视化,并进行模型验证。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DCA)用于评估模型预测性能和临床效用。结果利用影像组学标签预测EGFR突变状态的训练组AUC=0.756,验证组AUC=0.696,临床特征模型中训练组AUC=0.811,验证组AUC=0.651,将影像组学标签联合临床特征构建综合预测模型后可提高对EGFR突变状态的预测效能,其训练集AUC=0.847,验证集AUC=0.740。结论与单独的临床特征或影像组学标签相比,联合影像组学标签和临床特征构建的综合模型对预测NSCLC EGFR基因突变方面具有更好的预测效能,有助于指导临床治疗策略。
黄必贵农欣欣邹清艺周婷吴英宁
关键词: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基因突变
256-MSCTA联合颈动脉超声筛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的预测效能分析
2025年
目的 分析256层螺旋CT血管造影(256-MSCTA)联合颈动脉超声筛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对冠心病的预测效能。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63例冠心病患者资料,调取全部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CAG)、256-MSCTA与颈动脉超声资料,对比CAG与256-MSCTA检查参数结果的差异性;以CAG为“金标准”,分析256-MSCTA对冠脉狭窄分级与“金标准”的一致性,分析256-MSCTA、颈动脉超声与二者联合对于冠心病的预测价值及预测效能指标:敏感度、特异性;对比0级冠脉狭窄与1~4级冠脉狭窄患者颈动脉中膜厚度(IMT)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对比256-MSCTA下冠脉斑块钙化与非钙化患者的冠脉斑块CT值与颈动脉斑块CT值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63例患者共检出病变冠脉段103段,256-MSCTA对冠脉狭窄程度的诊断结果与“金标准”间具有较高一致性(P<0.05);CTA与CAG检查EEM面积、MLA、PA、PB、EI、RI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256-MSCTA、二者联合诊断结果与“金标准”间具有高度一致,颈动脉超声具有较高一致性(P<0.05);经ROC曲线分析联合诊断的预测价值最高(AUC=0.992,P<0.05);本组资料中0级冠脉狭窄的共39例、1~4级狭窄的共24例;冠脉狭窄1~4级的患者IMT高于0级,冠脉狭窄程度与IMT间具有中度相关性(P<0.05);本组患者中冠脉斑块非钙化29例,钙化34例;钙化斑块患者CT值均高于非钙化,冠脉斑块CT值与颈动脉斑块CT值具有高度相关性(P<0.05)。结论 256-MSCTA联合颈动脉超声筛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能够为冠心病的预测提供准确性参考,且颈动脉斑块与冠脉斑块的钙化程度及颈动脉与冠脉狭窄程度均具有明确相关性,超声筛查颈动脉情况能够辅助提高冠心病的诊断准确性。
梁耘莫健姣杨静爱吴英宁李保生黄昌辉
关键词:冠心病颈动脉超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256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冠状动脉狭窄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陆玉敏吴英宁王期昌
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病因、发病机制及严重程度评估研究新进展被引量:7
2023年
近年来,高脂血症引发的急性胰腺炎日益流行,其发病年轻化,病情重且反复,预后差,引起了临床医生的普遍关注和重视。急性胰腺炎主要是由高甘油三酯所致,发病机制可能主要与游离脂肪酸损害腺泡细胞、胰腺微循环障碍、胰腺炎性介质加速激活等有关,在严重程度上目前有几种比较常用的评分系统。本文就高脂血症性急性胰腺炎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及严重程度评估进行综述,重点阐述其严重程度评估。
陆秀仙覃玉桃(综述)吴英宁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病因发病机制
CT增强与MRI特异性对比剂增强在肝癌诊断中的价值比较被引量:6
2020年
目的比较CT增强与MRI特异性对比剂增强对肝癌(HCC)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肝癌患者64例,将其CT平扫及增强诊断结果、MRI平扫及特异性对比剂增强诊断结果分别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比较两者对肝癌的诊断效能。结果 64例HCC患者共92个病灶中,病理证实HCC病灶84个,MRI特异性对比剂增强诊断HCC的灵敏度为92.85%,特异度为75.00%,诊断符合率为91.30%,CT增强诊断HCC的灵敏度为80.95%,特异度为62.50%,诊断符合率为79.35%,MRI特异性对比剂增强对HCC的灵敏度和诊断符合率均高于CT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2个病灶中,直径≤3 cm者51个,其中确认为小肝癌(sHCC)43个,MRI特异性对比剂增强诊断sHCC的灵敏度为97.67%,特异度为75.00%,诊断符合率为94.12%,CT增强诊断sHCC的灵敏度为72.09%,特异度为50.00%,诊断符合率为66.62%,MRI特异性对比剂增强对sHCC的灵敏度和诊断符合率均高于CT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相比CT增强扫描,MRI特异性对比剂增强可明显提高HCC、sHCC的灵敏度及诊断符合率。
吴英宁黄莉娜马德智李保生吴为民
关键词:计算机体层摄影肝细胞癌
磁共振成像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在鼻咽癌同步放化疗后疗效评估的价值研究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研究3.0T磁共振成像(MRI)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在鼻咽癌同步放化疗后疗效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9年6月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收治的鼻咽癌患者305例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在放疗前后均行鼻咽部及颈部常规MRI扫描、增强扫描及DWI检查。利用体视觉分区分析法观察放化疗前后肿瘤病灶范围、形态、DWI信号及对周围组织侵犯情况变化,并对转移淋巴结进行测量对比。结果290例肿瘤DWI呈高信号,颈部淋巴结转移例286例,周围结构侵犯249例。同步放化疗后,277例肿瘤DWI信号减低,提示放化疗有效率达95.51%;292例鼻咽癌患者肿瘤原发灶范围不同程度缩小,提示同步放化疗总有效率达95.73%;2种检查方法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结果显示,肿瘤病变边界比以前更清晰,侵犯范围有所缩小,有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其直径较前缩小。同步放化疗前后,剩余9例无明显变化,4例肿瘤范围增大,颈部淋巴结退缩不明显甚至增大,并向颅底侵犯。结论MRI增强扫描及扩散加权成像均可对鼻咽癌同步放化疗后疗效作出有效评价,并能较好地监测鼻咽癌放化疗后肿瘤的消退情况和治疗的敏感性。
黄德尤黄莉娜卢德伟吴为民李保生吴英宁张富亿罗小鹏李滢
关键词:鼻咽癌扩散加权成像疗效评价
9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数字X线摄影床边胸片特征及疗效分析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探讨数字X线摄影(DR)床边胸片在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诊断及其治疗效果评价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及DR床边胸片证实的新生儿肺透明膜病90例,分析其DR床边胸片特点,治疗后不定期复查DR床边胸片,观察治疗效果。结果依肺泡萎陷程度,X线表现分为四级,90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中,Ⅰ级10例,Ⅱ级18例,Ⅲ级45例,Ⅳ级17例,10例Ⅰ级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经鼻塞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并对其中6例胎龄≤32周的患儿使用气管插管注入PS药物治疗,48小时复查DR床边胸片均显示正常;18例Ⅱ级、45例Ⅲ级及17例Ⅳ级新生儿肺透明膜病CPAP及气管内插管注入PS药物治疗后不同时期复查DR床边胸片,76例患儿均有不同程度好转,4例患儿死亡。结论 DR床边胸片对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吴英宁陈亚晗浦昌洪王期昌
关键词: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数字X线摄影随访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多层螺旋CT诊断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11年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与肺部对香烟、烟雾等有害气体或有害颗粒的异常炎症反应有关[1].目前,COPD诊断的金标准仍是临床肺功能检查(PFT,pulmonary function tests).COPD的影像诊断方法包括常规X线、CT等[2,3],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MSCT(多层螺旋CT)越来越多地应用于COPD的诊断中[4,5],从气道形态学、肺功能对COPD进行评估与分级诊断.现综述如下.
李清锋吴英宁
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基于人工智能的头颈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基于AI的头颈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右江民族医学院附属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5月共96例疑似颅内动脉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别通过AI后处理技术(AI组)与人工后处理技术(手动组)分析CTA数据,并记录两组后处理时间以及颅内动脉瘤的检出和径线测量结果。以DSA为金标准,计算两组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和准确率,并分别与DSA动脉瘤测量结果进行比对。结果96例患者中,经DSA确诊71例,共计92个动脉瘤。①后处理时间:手动组为380(342~434)s,AI组为3.05(2.79~3.2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检出效能:以患者为单位,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率,AI组分别为88.73%、80.65%、91.66%,手动组分别为91.55%、80.00%、96.87%;以动脉瘤个数和位置为单位,AI组误诊及漏诊个数多于手动组。③定量分析:与DSA测量数值对比,AI组在瘤颈宽度的测量数值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手动组在瘤颈宽度的测量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动组与AI组与DSA测量数值对比在瘤体<3 mm的测量数值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瘤体长径3~5 mm及>5 mm测量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AI的头颈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中具有较高的价值,AI技术可作为进一步推广及应用的筛查手段。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需灵活联合传统人工诊断,从而达到最佳的正确诊断效果。
古展亮邹清艺叶兰静周婷黄必贵吴英宁
关键词:人工智能颅内动脉瘤
影像学技术诊断鼻咽癌的新进展
2021年
鼻咽癌是头颈部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放疗是最有效的治疗手段,早期诊断鼻咽癌是治疗成功的关键。近年来,医学影像技术日新月异,CT成像技术、多模态MRI技术、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技术、T-HL91乏氧成像技术的应用逐渐广泛应用于鼻咽癌诊断和治疗后的疗效评估,为鼻咽癌疾病的诊疗提供了帮助。
周柳平吴英宁黄莉娜陆玉敏
关键词:影像学技术鼻咽癌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