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疗效
  • 6篇白血
  • 6篇白血病
  • 5篇急性
  • 3篇早幼粒细胞
  • 3篇早幼粒细胞白...
  • 3篇随访
  • 3篇贫血
  • 3篇细胞
  • 3篇粒细胞
  • 3篇粒细胞白血病
  • 3篇急性早幼粒
  • 3篇急性早幼粒细...
  • 3篇急性早幼粒细...
  • 3篇急性早幼粒细...
  • 2篇蛋白
  • 2篇亚砷酸
  • 2篇再生障碍性贫...
  • 2篇障碍性贫血
  • 2篇三尖杉酯碱

机构

  • 10篇大庆市第四医...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 2篇哈尔滨医科大...

作者

  • 12篇周淑秋
  • 2篇戴海滨
  • 1篇韩碧清
  • 1篇姜永芳
  • 1篇李吉和
  • 1篇仝东霞

传媒

  • 4篇中国卫生标准...
  • 2篇中国继续医学...
  • 2篇中外女性健康...
  • 1篇中国实用乡村...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中国伤残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3篇2021
  • 1篇2020
  • 3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2
  • 1篇2009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综合疗法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观察
2021年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将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54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分为两组,每组27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方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三氧化二砷方案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生存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5.19%(23/27),高于对照组的70.37%(19/27),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平均生存期为(20.6±2.4)个月,明显长于对照组的(14.1±1.7)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2年生存率为88.89%(24/2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5.56%(15/2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1.11%(3/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40.74%(11/27),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综合疗法可有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周淑秋
关键词:全反式维甲酸三氧化二砷化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生存率
联合采用司坦唑醇和环孢素A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探讨司坦唑醇和环孢素A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司坦唑醇治疗再障,研讨组联合应用司坦唑醇和环孢素A进行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结果:对照组治疗后:治愈率10.5%,缓解率26.3%,好转率42.1%,无效率26.3%,治疗总有效率为73.6%;研讨组治疗后:治愈率26.3%,缓解率31.6%,好转率36.8%,无效率5.3%,治疗总有效率为94.7%。经2种方法治疗后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2组间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司坦唑醇和环孢素A联合应用治疗慢性再障安全可靠、疗效显著、副作用小,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周淑秋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司坦唑醇环孢素A
氟达拉滨联合中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观察氟达拉滨联合中剂量阿糖胞苷治疗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genous leukemia,AML)的价值。方法随机将本院2019年1月—2020年1月收治的62例AML分为两组,每组31例。两组均行氟达拉滨方案,对照组行大剂量阿糖胞苷干预,观察组行中剂量阿糖胞苷干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1)治疗后,观察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水平分别为(96.17±5.54)ng/mL和(96.83±3.86)ng/mL,对照组为(76.28±4.91)ng/mL和(78.37±3.11)ng/mL,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55%(27/3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4.19%(23/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9.35%(6/3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8.71%(12/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对照组感染发生率(35.48%)明显高于观察组(1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后,观察组T淋巴细胞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达拉滨联合中剂量阿糖胞苷的功效理想,不仅促进了症状的缓解及淋巴细胞水平的改善,增强了患者的抵抗力,另外还降低了感染率,增加了用药的安全性,值得推广应用。
周淑秋
关键词:氟达拉滨AML阿糖胞苷中剂量
头孢类抗菌药物联合阿米卡星对白血病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
2021年
目的:研究头孢类抗菌药物联合阿米卡星对白血病感染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择掷硬币法将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来院医治的84例白血病感染患者均分为参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参照组用头孢他啶联合阿米卡星,观察组用头孢吡肟联合阿米卡星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参照组治疗效果不及观察组;观察组不良反应少于参照组(χ^(2)=4.613,P=0.032),统计学意义显著。结论:头孢类抗菌药物采用头孢吡肟联合阿米卡星更有效,药物安全性更高,值得应用。
周淑秋
关键词:头孢阿米卡星白血病
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和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0例MDS/AML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行地西他滨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全程CAG方案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的治疗有效率为63.33%,观察组的有效率为50.0%,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5,P>0.05);对照组存活率为83.33%,观察组存活率为86.67%,组间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785,P>0.05)。结论地西他滨单独用药或联合CAG方案治疗MDS/AML效果都很理想。
周淑秋
关键词:地西他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髓系白血病
益中生血片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观察益中生血片治疗缺铁性贫血的疗效。方法收集120例成人缺铁性贫血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琥珀酸亚铁片,200mg/次,1次/d;观察组口服益中生血片6片/次,3次/d,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30d后的血红蛋白(HB)、血清铁(SI)、血清铁蛋白(SF)、总铁结合力(TIBC)、平均红细胞容积(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MCH)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改善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HB、MCV、MCH、MCHC、SI、SF和TBIC均得到改善,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观察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用药后不良反应占13.3%(8/60);观察组不良反应占10.0%(6/6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中生血片治疗缺铁性贫血疗效确切,并未明显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周淑秋
关键词:贫血益中生血片疗效观察
中小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中小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效果。方法随机将66例ITP患者平均分为3组,所有患者均行激素治疗,3组分别给予大剂量、中剂量、小剂量丙种球蛋白,比较3组临床疗效。结果 3组临床有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小剂量免疫球蛋白联合激素治疗ITP效果理想。
周淑秋
关键词:丙种球蛋白激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亚砷酸为主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其随访研究
目的:研究亚砷酸为主方案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疗效,以及不同诱导缓解方案对预后和生存率的影响。 方法:2002年1月至2007年12月,连续收集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住院157例初诊急性...
周淑秋
关键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亚砷酸高三尖杉酯碱临床疗效
疑难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免疫学变化及病因分析被引量:2
2012年
目的:研究疑难全血细胞减少症的免疫学指标改变,探讨其病因构成及预后。并研究骨髓Coombs试验在疑难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36例疑难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的免疫指标,T细胞亚群,骨髓Coombs试验结果进行分析,根据免疫指标的变化,给予部分患者试验性用药,出院后随访一年。另以25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再障对照组,以22例健康成人为健康对照组,比较骨髓Coombs试验阳性率的差异,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36位患者,18例诊断明确:5例为再生障碍性贫血,6例为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3例为系统性红斑狼疮,1例骨髓纤维化,1例肝癌,2例与妊娠相关的全血细胞减少;18例诊断不明确:8例患者于试验性升血治疗后血象好转,2例好转不明显,8例失访。骨髓Coombs试验阳性率在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比较:疑难全血细胞减少症组(16.7%)高于再障对照组(X2=4.621,P<0.05),也高于正常对照组(X2﹦4.09,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对疑难全血细胞减少症患者进行试验性激素治疗及长期随访,有利于疾病的最终诊断。2免疫指标的检查及动态监测对明确疑难全血细胞减少症的病因十分重要。3骨髓Coombs试验对明确疑难全血细胞减少症病因有重要意义。
韩碧清仝东霞姜永芳李吉和戴海滨周淑秋
关键词:免疫学随访
评价并比较选择采用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治疗效果
2021年
目的探究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采用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共计抽取70例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于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入本院救治,依据不同剂量的丙种球蛋白进行分组,各35例,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采取高剂量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和低剂量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7.14%和80.00%,组间对比,观察组更高(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5.71%和8.57%,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采用高剂量丙种球蛋白辅助治疗,可提升治疗有效率,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保证临床效果,指导临床实践。
周淑秋
关键词: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