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生物学
  • 2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6篇瑶山
  • 4篇习性
  • 4篇蛤蚧
  • 3篇生态习性
  • 3篇繁殖
  • 2篇卵泡
  • 2篇卵泡发育
  • 2篇可溶性蛋白
  • 2篇核型
  • 1篇蛋白质
  • 1篇地理分布
  • 1篇电泳
  • 1篇冬眠
  • 1篇早期胚胎
  • 1篇早期胚胎发育
  • 1篇乳酸脱氢酶同...
  • 1篇生活习性
  • 1篇生态
  • 1篇生态调查
  • 1篇生殖

机构

  • 12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柳州职业技术...

作者

  • 12篇唐振杰
  • 4篇李汉华
  • 3篇黄乘明
  • 2篇陈志坚
  • 2篇庾太林
  • 2篇吴昌谋
  • 1篇杨继华
  • 1篇黄宁
  • 1篇陈燕珍
  • 1篇张忠如
  • 1篇张玉霞
  • 1篇陈旻
  • 1篇韦一能

传媒

  • 7篇广西师范大学...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Zoolog...
  • 1篇广西科学

年份

  • 2篇2000
  • 1篇1997
  • 2篇1996
  • 1篇1995
  • 2篇1992
  • 1篇1991
  • 2篇1990
  • 1篇1989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瑶山髭蟾生态习性的研究
1989年
瑶山髭蟾主要分布在广西大瑶山香炉冲海拔1000~1500m.周年大部分时间都栖于陆地土穴、石洞内,通常夜出昼伏,杂食性。仅在繁殖期即每年12月“冬至”前后的10天左右才下到山溪水流中产卵,卵群呈团状,粘附在石块腹面的凹陷处。每次产卵约320粒左右,卵径3.8~4mm. 它们在严冬季节,水温10℃以下仍照常活动,因此,很可能没有“冬眠”期,或“冬眠”期极短。
唐振杰
关键词:生态习性繁殖期冬眠
瑶山髭蟾早期胚胎发育观察研究被引量:1
1992年
瑶山髭蟾早期胚胎发育是在室内条件下完成的。水温7.0~20℃。从产卵开始到内部器官发育基本完成,小蝌蚪全身被有色素、内部器官界线不清楚止,历时165d。胚胎发育主要特点是卵粒大、卵黄多、卵裂为不等全裂,细胞分裂不规则,神精管期胚胎仍呈卵球形,口吸盘大,外鳃分枝少,只出现左侧出水管。
张忠如唐振杰黄丽转
关键词:早期胚胎发育
鳄蜥血清、肌肉、肝脏中蛋白质的电泳分析与比较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鳄蜥血清、骨骼肌、肝脏中可溶性蛋白质。血清可分出19条区带,肌肉可分出22条,肝脏可分出20条。其中有9条为血清、肌肉、肝脏三者所共有;其余有些为两者所共有,有些为各自特有。这种差异可能与不同组织...
韦一能张玉霞唐振杰
关键词:鳄蜥可溶性蛋白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文献传递
蛤蚧卵巢结构和卵泡发育的研究被引量:5
1996年
利用光镜和电镜对蛤蚧的卵巢结构和卵泡发育进行观察研究.成年蛤蚧卵巢由生殖基、卵巢壁和不同发育阶段的卵泡所组成.卵原细胞位于生殖基内.第一卵巢仅有一个生殖基.卵泡发育整个过程经历卵原细胞期、初级卵泡期、生长卵泡期和成熟卵汇期4个时期.在生长卵泡期,同形滤泡细胞转变成为形态和功能各异的3种细胞——小细胞、中间细胞和梨形细胞;随后再由异形细胞变为同形细胞,这种现象是有鳞类爬行动物独有的特征.卵泡一般由卵母细胞、滤泡细胞层和鞘构成.在每一卵巢中,一年最多只有一个卵泡能发育成为成熟卵泡.
唐振杰李汉华
关键词:蛤蚧卵泡发育人工繁殖
全文增补中
蛤蚧生殖基外卵泡发育研究
利用光学显微镜对蛤蚧(Gekko gecko)生殖基外卵泡发育进行研究。蛤蚧生殖基外的卵泡发育经历了卵黄形成前期、卵黄形成期和卵泡成熟期等3个时期,其中卵黄形成前期又可分为单颗粒层期、复颗粒层期、梨形细胞期、梨形细胞退化...
陈旻黄宁唐振杰
关键词:蛤蚧卵泡发育组织学
文献传递
蛤蚧的数量统计及生态习性的初步研究被引量:4
1995年
为了解蛤蚧资源现状,从1992~1994年,通过设立样方,利用吗叫法对蛤蚧进行数量统计.结果表明:大新县蛤蚧的密度为362±13只/km2.蛤蚧交配繁殖始于每年的5月止于8月底,7月底前产出的卵当年可以孵出,7月底以后产出的卵要延迟到第2年的5月左右才孵出.
黄乘明唐振杰李汉华庾太林
关键词:蛤蚧生态习性
瑶山髭蟾(Vibrissa phora Yaoshanensis Liu et Hu) 的生化特性分析
1990年
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PAGE)的方法对瑶山髭蟾12种组织器官进行了乳酸脱氢酶(LDH)同工酶的分析,还用了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的方法对这12种组织器官的可溶性蛋白进行了分离。结果表明,不同组织器官的LDH同工酶有各自特定的酶谱,可溶性蛋白有组织器官的特异性及多样性。
陈燕珍杨继华唐振杰
关键词:乳酸脱氢酶同工酶可溶性蛋白
瑶山髭蟾的核型被引量:2
1992年
髭蟾是我国特有的无尾两栖类,主要分布在川、黔、滇、桂、浙、闽等省的山区。自刘承钊于1945年建立髭蟾属(Vibrissaphora Liu)以来,已先后发表有五种,即峨嵋髭蟾(Vibrissaphora boringii Liu),崇安髭蟾(V.liui Pope),雷山髭蟾(V.leishanensis Liu et Hu),瑶山髭蟾(V.yaoshanensis Liu et Hu)和哀牢髭蟾(V.ailaomica Yang,Chen et Ma)。赵尔宓、吴贯夫(1983,1987)报道了全部髭蟾种的核型。
吴昌谋陈志坚唐振杰
关键词:核型AGNOR染色
广西蛤蚧的分布及生态调查被引量:6
1997年
1992年3月至1994年12月,调查了广西蛤蚧的生态和分布,调查结果表明,广西是我国蛤蚧的主要产区,蛤蚧广泛分布于广西8个地区,50个县(市)的300多个乡(镇)的石山中。蛤蚧的繁殖期是5月~7月,每年产卵1次,每次产卵2枚,有两种不同的卵。
唐振杰李汉华陈日文黄乘明庾太林
关键词:蛤蚧生态地理分布生活习性繁殖规律
瑶山髭蟾生态习性的研究被引量:5
1990年
瑶山髭蟾主要分布在广西大瑶山海拔1000—1500米的山冲溪流附近,其生态环境是植被丰富、水源充足、气候温湿的常绿阔叶林带。全年大部分时间都栖息在陆地阴暗处的土壤及洞穴内。主要以植物和小昆虫为食。繁殖期在每年12月“大雪”之后到“冬至”前后,产卵期很短,仅在“冬至”前后10天内进行,雌雄抱对产卵一般都在黎明前完成,属一次性产卵类型,卵群粘附在石块底部的凹陷处,每次产卵298—342粒,卵径3.8—4毫米。它们除在冬季繁殖外,而且在10℃的气温条件下,仍照常活动,因此,可能没有“冬眠”习性或“冬眠”期极短。
唐振杰
关键词:生态习性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