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动脉
  • 2篇心力衰竭
  • 2篇血管
  • 2篇右室
  • 2篇射频
  • 2篇射频消融
  • 2篇射频消融治疗
  • 2篇衰竭
  • 2篇消融
  • 2篇消融治疗
  • 2篇疗效
  • 2篇疗效观察
  • 2篇美托洛尔
  • 2篇梗死
  • 2篇冠状
  • 2篇冠状动脉
  • 1篇导管
  • 1篇导管消融
  • 1篇导管消融术
  • 1篇电极

机构

  • 6篇湖南省怀化市...
  • 6篇怀化市第一人...
  • 1篇怀化医学高等...
  • 1篇湖南医药学院

作者

  • 12篇唐烨晖
  • 4篇邬文敏
  • 4篇艾庆
  • 4篇申强
  • 3篇张建国
  • 3篇邓兰芳
  • 3篇于小亮
  • 3篇孙秀才
  • 2篇申强
  • 1篇王永红
  • 1篇朱胜云
  • 1篇张建国
  • 1篇罗萍
  • 1篇黄明海
  • 1篇沈金香
  • 1篇黄民江
  • 1篇包忠武
  • 1篇梁北南
  • 1篇刘伟英
  • 1篇袁荣

传媒

  • 3篇医学临床研究
  • 2篇中国医师杂志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湖南医学
  • 1篇南华大学学报...
  • 1篇中国当代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前沿...
  • 1篇中南医学科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射频消融治疗频发单源性室性早搏(附3例报告)
2002年
申强于小亮唐烨晖艾庆邓兰芳
关键词:室性早搏右室流出道射频消融
全文增补中
泮托拉唑预防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胃肠道反应的前瞻性研究
2007年
心肌梗死的治疗诸如冠心病护理单元,患者教育,再灌注的治疗等方面的进展都改善了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的预后,也有更多有效的药物及治疗方法用于AMI的治疗。但也有很多患者出现消化系统的恶心、呕吐、上腹痛、呕血症状。本研究对AMI患者的消化道症状采用质子泵抑制剂泮托拉唑进行干预,以了解该药在减轻AMI患者消化道反应方面是否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包忠武罗萍孙秀才唐烨晖申强艾庆
关键词:心肌梗死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泮托拉唑胃肠道反应AMI患者消化道症状
5F共用型导管在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运用5F(左右侧)共用型导管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安全性和成功率。【方法】回顾本院486例运用5F共用型导管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的临床资料,了解其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总结5F共用型导管操作技巧。[结果]486例患者桡动脉穿刺成功467例,成功率96.09%(467/486);467例桡动脉穿刺成功患者457经桡动脉造影获得成功,成功率97.88%(457/467);其中完全使用5F共用型造影管446例,占97.59%(446/457);5F共用造影管配合使用6F JudkinsR3.5造影管11例,占2.41%(11/457);并发症发生率5.76%(28/486);无死亡病例。【结论】运用5F共用型导管行经桡动脉冠状动脉造影成功率高、并发症少,配合使用6F JudkinsR3.5造影管可提高成功率,并在临床上有良好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唐烨晖邬文敏申强孙秀才
关键词:冠状血管造影术桡动脉
射频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422例的临床评价被引量:1
2008年
【目的】研究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对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疗效及方法学。【方法】对422例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行RFCA。旁路采用在心室最早激动点(EVA)或心房最早激动点(EAA)消融,双径路则采用消融慢径。统计其首次成功率、复发率、并发症发生率,并比较RFCA初期与近6年的有关指标。【结果】①422例患者中.旁路190例、房室结双径路合并左侧旁路2例,房室结双径路230例,首次成功率为96.68%。②旁路消融3例复发,慢径改良消融中7例复发,但二次消融(包括第一次未成功的)均获成功。③并发症:股动脉血肿13例,股静脉栓塞3例,心包填塞2例,血管迷走反射2例,一过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诱发心室纤颤1例,永久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1例,无死亡病例。④近期6年与开始时6年相比,每例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缩短,X线照射时间减少,复发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成功率进一步提高。【结论】①EAA、EVA标测是旁路消融成功关键。慢径消融成功的标准应以电生理检查结果为准。②RFCA根治室上性心动过速安全、有效、复发率低、并发症少,随着治疗病例增多,技术水平可明显提高。
唐烨晖申强孙秀才艾庆
关键词:心动过速导管消融术
心包穿刺置管引流治疗心包填塞的体会被引量:1
2001年
唐烨晖于小亮邓兰芳沈金香梁北南申强
关键词:心包填塞心包穿刺置管引流
右室两种起搏位点的研究
2009年
目的评价应用主动固定电极进行右室流出道(RVOT)起搏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与被动固定电极进行右室心尖部起搏对比。方法选取2006年11月~2008年7月需行起搏治疗的住院患者81例,其中44例选用主动固定电极植入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37例选用被动电极植入右室心尖部起搏,测量主动固定电极旋出即刻与旋出后10min左右起搏阈值变化及比较两类电极植入10min后起搏和感知阈值、电极阻抗、起搏后QRS波宽度及术后电极有无脱位。结果(1)主动固定电极旋出即刻阈值较高,10min后下降。(2)两种电极起搏、感知阈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主动电极组QRS时限缩短(P〈0.01),阻抗较高(P〈0.05),2组病例均无电极脱位、心脏穿孔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运用主动固定电极选择性右室流出道间隔部起搏在临床应用中是安全、可行的。
唐烨晖邬文敏黄民江
关键词:心脏起搏心室电极植入
冠状动脉慢血流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及氯吡格雷干预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对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的影响以及氯吡格雷干预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2011年9月至2015年9月本院因临床疑诊为冠心病而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的患者,根据CAG结果分为CSF组(55例)、狭窄组(55例)、对照组(55例),分别进行HRV的时域和频域分析,并比较三组患者的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NN)、平均正常RR间期的标准差(SDANN)、相邻正常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值(RMSSD)、相邻RR间期之差大于50 ms的心搏次数占总心搏次数的百分比(PNN50)。观察三组患者在常规干预和随访的6个月内有无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s)发生。CSF组患者口服氯吡格雷6个月再次行CAG和HRV检查,比较并分析其冠状动脉血管病变、血流情况及HRV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结果 CSF组、狭窄组患者HRV的SDNN、SDANN、RMSSD、PNN50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随访6个月,CSF组、狭窄组、对照组患者MACEs发生率分别为63.6%、56.4%、7.3%。CSF组患者氯吡格雷治疗6个月后,HRV各项参数及CAG检查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CSF患者HRV减低,发生MACEs的风险增加;氯吡格雷有改善CSF患者冠状动脉血流、提高HRV的作用。
邬文敏黄民江唐烨晖张建国朱胜云
关键词:冠状动脉慢血流心率变异性氯吡格雷
口服美托洛尔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疗效观察被引量:7
2003年
目的 观察口服美托洛尔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的疗效。方法 对 93例直立倾斜试验阳性的不明原因晕厥患者根据试验方法不同分为非肾上腺素依赖组和肾上腺素依赖组 ,两组均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 ,治疗组口服美托洛尔 ,对照组服用安慰剂。 30d后复查倾斜试验并随访。结果 倾斜试验阴转率在治疗组为 85 .1 % ,对照组为 1 9.6%。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非肾上腺素依赖组和肾上腺素依赖组之间治疗反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 )。随访 2~ 2 0个月 ( 1 0 .1±6.6个月 ) ,治疗组与对照组晕厥复发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口服美托洛尔是防治血管迷走性晕厥的有效方法 ,但不是绝对有效 ,血管迷走性晕厥可能存在其他发病机制。
申强于小亮唐烨晖艾庆
关键词:血管迷走性晕厥美托洛尔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腺激素测定的临床评价
2002年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甲状激素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放射免疫法测定不同心功能状态患者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T3 )、四碘甲状腺原氨酸 (T4)、促甲状腺激素 (TSH)、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 (rT3 )的含量 ;按NYHA心功能分级法 ,心功能Ⅱ级 13例 ,心功能Ⅲ级 11例 ,心功能Ⅳ级 18例 ,与心功能正常者 13例做对照。结果 :充血性心力衰竭组T3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而rT3 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二者均有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的T4、TSH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结果提示T3 、rT3 的变化可作为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状态、疗效及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唐烨晖邓兰芳黄明海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甲状腺激素临床评分
NT-proBNP与早期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血浆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对早期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告与超声心动图指标的相关性。方法将无心力衰竭症状(心力衰竭A、B期)心血管病住院患者按血浆NT-proBNP水平分为高NT-proBNP组80例,低NT-proBNP对照组78例,利用超声心动图测定每组患者的左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房内径(LAD)、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舒张早期流速峰值(E峰),二尖瓣舒张晚期流速峰值(A峰)和E/A比值,E峰下降时间(EDT)及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VRT),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高NT-proBNP组与对照组LAD、LVEDD、LVEF、EDT、IVRT、E/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NT-proBNP与LAD、LVEDD、EDT、IVRT呈正相关(分别为r=0.683、0.325、0.563、0.664,均为P<0.01),与LVEF、E/A呈负相关(分别为r=-0.432、-0.643,均为P<0.01)。结论临床上对心力衰竭A、B期的患者进行血浆NT-proBNP测定,并结合超声心动图指标有助于心力衰竭早期的预告和诊断。
张建国唐烨晖
关键词:B型利钠肽心力衰竭超声心动图生物标记物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