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玉姝

作品数:15 被引量:272H指数:7
供职机构: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科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土壤
  • 6篇九段沙
  • 5篇湿地
  • 5篇微生物
  • 5篇九段沙湿地
  • 4篇酶活性
  • 3篇有机碳
  • 3篇水稻
  • 3篇水稻土
  • 3篇土壤酶
  • 3篇土壤酶活
  • 3篇土壤酶活性
  • 3篇轮作
  • 3篇长期定位试验
  • 2篇稻麦
  • 2篇稻麦轮作
  • 2篇定位施肥
  • 2篇生物发光
  • 2篇施肥
  • 2篇湿地土壤

机构

  • 10篇同济大学
  • 4篇中国科学院
  • 4篇西南大学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1篇扬州大学

作者

  • 15篇唐玉姝
  • 10篇王磊
  • 6篇席雪飞
  • 5篇贾建伟
  • 4篇杨林章
  • 4篇王红丽
  • 4篇慈恩
  • 4篇付小花
  • 4篇张艳楠
  • 4篇胡煜
  • 3篇张文佺
  • 3篇李艳丽
  • 3篇魏朝富
  • 3篇乐毅全
  • 3篇颜廷梅
  • 3篇陈金海
  • 2篇沈明星
  • 2篇彭晓佳
  • 1篇程月琴
  • 1篇殷士学

传媒

  • 3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生态学报
  • 2篇土壤
  • 1篇工业微生物
  • 1篇土壤通报
  • 1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四川环境
  • 1篇土壤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3篇2007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九段沙湿地潮间带水域有机碳与无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被引量:6
2012年
研究分析了九段沙3个主要沙洲潮间带水域有机与无机碳含量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九段沙湿地各沙洲潮间带水域有机碳含量之间有差异但不显著,无机碳含量从江亚南沙到下沙依次显著降低(P<0.05);不同深度(-1、-3、-5m)的有机和无机碳含量分布均无显著差异,但随深度逐渐减小。综合考虑有机碳和无机碳发现,江亚南沙潮间带水域的碳含量最高。从江亚南沙至下沙,盐度和pH也有较显著变化。潮间带水域沉积物中细菌群落多样性为江亚南沙>下沙>上沙,且与有机碳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上沙潮间带水域有机碳最高可能是因为随着向海洋的过渡,浑浊度下降,透光性增强,有利于光合作用,水中的盐分又不至于使溶解态有机碳发生絮凝,且缺乏具有高有机碳降解能力的β-proteobacteria。江亚南沙潮间带水域无机碳最高可能是由于较低的盐度使其维持了界面较高浓度的CO2,且使得溶解态的无机碳不易发生沉降。
唐玉姝王磊席雪飞胡煜张艳楠陈金海陈秀芝孙瑛
关键词:河口湿地碳循环克隆文库
全球环境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库影响的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0年
全球环境变化对土壤生态系统有机碳库的影响是当前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了大气CO2浓度升高、温度上升、氮沉降等环境因素变化对土壤有机碳输入与土壤呼吸可能的影响,介绍了关于全球环境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库影响的研究手段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就今后研究土壤有机碳对全球变化的响应提出了几点建议。
席雪飞王磊贾建伟唐玉姝
关键词:全球环境变化土壤有机碳库CO2浓度升高全球变暖氮沉降
长期定位施肥对太湖地区稻麦轮作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3
2008年
对太湖地区25年长期定位试验田的稻麦两季土壤酶活性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麦季不同施肥处理间的5种土壤酶活性变化没有明显的规律性;无论是仅施化肥还是施有机肥加化肥,稻季5种土壤酶活性的不同肥料配比处理之间绝大多数均无显著差异;成对比较显示,稻麦两季绝大多数相同肥料处理的酶活性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仅有稻季猪粪加氮磷钾全施(MNPK)处理的酸性磷酸酶活性极显著高于麦季。分析差异不显著的原因,可能与经过多年的长期定位培肥,土壤储积酶已经达到"饱和"水平,因此不会对外源肥料的施用产生显著响应有关。
唐玉姝慈恩颜廷梅魏朝富杨林章沈明星
关键词:稻麦轮作土壤酶长期定位试验水稻土
太湖地区长期定位试验稻麦两季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关系被引量:41
2008年
采用主成分分析法研究了太湖地区水稻土25 a长期定位试验稻麦两季的土壤酶活性与土壤肥力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稻麦两季的脲酶、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β-葡糖苷酶和芳基硫酸酯酶活性与肥力因子大都具有不同程度的显著线性相关关系。特别是酸性磷酸酶和β-葡糖苷酶,其稻麦两季的酶活性与pH、速效氮、速效磷和有机质之间均呈显著或极显著线性相关。结合土壤酶活性及肥力因子对稻麦两季14种处理进行分析,筛选出影响土壤肥力的主要因子群并进行了综合评价:土壤酶活性可作为反映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且磷酸酶、芳基硫酸酯酶和β-葡糖苷酶活性作为综合评价指标优于脲酶。氮磷肥配施是最优的培肥模式;在施用其他肥料的基础上增施磷肥能够提高土壤肥力;不施肥或仅施有机肥均会导致土壤肥力的退化;秸秆还田可提高麦季土壤肥力水平,而对稻季的无明显影响。
唐玉姝慈恩颜廷梅魏朝富杨林章沈明星
关键词:主成分分析土壤酶活性土壤肥力稻麦轮作
一种利用Profile-1生物发光仪快速测定土壤中微生物量的改良方法被引量:6
2010年
开发了一种利用Profile-1生物发光仪测定土壤中微生物量的改良方法,并以此方法分别测定了标准大肠杆菌茵液以及3种不同类型的土壤(九段沙湿地土壤,崇明东滩大田土壤和崇明实验地改良土壤)的微生物量,并将结果与Profile-1生物发光仪自带的标准分析方法以及传统的菌落计数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改良的ATP提取方法(BAB改良分析法)和Profile-1生物发光仪自带的标准分析方法都可用于液体样品中微生物量的测定,其灵敏度和准确度无显著差异(P>0.05)。但在测定土壤样品时,菌落计数法测定结果大约占BAB改良分析法测定结果的1%~5%,占Profile-1生物发光仪自带的标准分析方法的测定结果的22%~99%。这表明在分析土壤样品时,BAB改良分析法较Profile-1生物发光仪自带的标准分析方法的ATP提取效率更高,可显著提高仪器检测土壤样品的灵敏度和可靠性,因此可有效应用于各类土壤的微生物量的监测,为土壤环境监控提供微生物量的可靠数据。
席雪飞彭晓佳王磊付小花唐玉姝
关键词:ATP土壤微生物
长期定位施肥对太湖地区水稻土酶活性的影响
太湖地区是我国水稻生产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由于土壤酶的生物学特征和相对高的灵敏性以及分析测定中的可操作性,酶学研究尤其是酶学指标研究已成为水稻土肥力指标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既有的关于太湖地区水稻土酶活性的文献,对目...
唐玉姝
关键词:土壤肥力麦稻轮作长期定位试验
文献传递
土壤质量生物学指标研究进展被引量:147
2007年
本文对近年土壤微生物、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动物等土壤质量生物学指标研究成果进行了综合评述。土壤微生物是土壤有机组分和生态系统中最活跃的部分,被认为是最敏感的土壤质量生物学指标:微生物生物量代表参与调控土壤中能量和养分循环及有机物质转化所对应微生物的数量,但须结合多样性研究以弥补其无法反映土壤微生物组成和区系变化的缺陷;微生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动态反映土壤中生物类群的多变性和土壤质量在微生物数量和功能上的差异;土壤微生物活性体现在土壤微生物商、微生物呼吸和代谢商等方面,应考虑生物量大小与微生物种群活性间的相关关系以反映微生物种群内的差异。土壤酶活性具有极高时效性,在较短时间内就能反映出土壤质量的变化。土壤动物通常以种类的组成和数量,土壤动物区系的相对丰度、多样性或活性作为评价土壤生物质量的敏感指标。与土壤理化指标相比,土壤生物学指标更能对土壤质量的变化做出灵敏迅速的响应,因而被广泛地用于评价土壤质量。
唐玉姝魏朝富颜廷梅杨林章慈恩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量土壤微生物活性土壤酶活性土壤动物土壤质量
九段沙不同演替阶段湿地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4
2010年
通过分析九段沙不同演替阶段湿地土壤微生物呼吸及其土壤微环境因子,研究了不同类型湿地土壤微生物呼吸的差异性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处于不同植被演替阶段的湿地土壤微生物呼吸具有显著差异(P<0.05),海三棱藨草区高于芦苇区,互花米草区最高(0.367 mg.g-1.(24h)-1),互花米草的引种及蔓延增强了入侵区域土壤微生物呼吸。综合考虑不同植被类型湿地土壤微生物呼吸及植被生物量,芦苇区呼吸微弱、植被生物量最高,在理论上具有更高的有机碳碳汇聚能力。通径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土壤微生物呼吸强度的主要生物因素有:原核微生物多样性(Shannon指数)和土壤微生物生物量;土壤有机质、硝态氮及土壤含水量对上述微生物活性指标有显著影响,因此也属于土壤微生物呼吸的主要影响因素。
贾建伟王磊唐玉姝李艳丽张文佺王红丽付小花乐毅全
关键词:植被类型九段沙湿地
典型气候/环境因子变化对九段沙湿地碳固定潜力的影响被引量:3
2013年
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长江口区域几种典型气候/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全球变暖、CO2增加和海水无机氮污染加剧等),并从植物生长量和土壤呼吸角度综合分析了这些气候/环境因素的变化对九段沙湿地土壤有机碳汇聚能力的影响。初步结果表明,在实验范围内,与对照相比,单方面的温度升高、无机氮污染加剧和CO2浓度升高会提高九段沙土壤的有机碳汇聚能力。无机氮污染加剧协同升温对土壤呼吸有一定的消减作用,从而提高了土壤有机碳汇聚能力;无机氮污染加剧协同CO2浓度升高会促使土壤有机碳的排放,使其碳汇聚能力下降;CO2浓度升高和全球升温的共同作用不会显著降低有机碳汇聚能力;无机氮污染加剧和CO2浓度升高的基础上加入升温的三因素交互作用会促进土壤有机碳的排放,使其碳汇聚能力下降。因此,要尽力避免海水中无机氮污染加剧和CO2浓度升高两个因素,以及在此基础上升温情况的同时发生。
唐玉姝王磊席雪飞胡煜张艳楠陈金海陈秀芝孙瑛
关键词:全球变化河口湿地碳循环人工气候室
长期耕作水稻土的有机碳分布和稳定碳同位素特征被引量:18
2007年
对浙江慈溪100,500,1000a水稻土的有机碳分布及其稳定性碳同位素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经百年耕种以后,水稻土耕作层有机碳含量受耕作年限影响很小。随着耕作年限的延长,水稻土剖面不同土层的有机碳含量变异性逐渐降低,下层土壤有机碳储量有逐渐增加的趋势;另外,随着耕作年限的增加,水稻土剖面下层的δ^13C值,有降低趋势,表明种植水稻带入土体的低δ^13C有机碳会随着耕作年限的增加,不断向下层迁移并固定起来。不同年限稻田耕作层土壤中,〈50μm粒级复合体的有机碳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均为:〈2μm,2~10μm,10~50μm;不同粒级复合体有机碳δ^13C值随着粒级的增大而不断降低,新增的碳主要集中在粗粒中,而细粒中的碳为降解的老碳;对于某一粒级复合体来说,δ^13C值顺序均为:1000a〉500a〉100a;〈2μm复合体有机碳属于低活性碳库,耕种上百年后,基本达到饱和。
慈恩杨林章马力唐玉姝程月琴殷士学
关键词:有机碳有机无机复合体Δ^13C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