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长生

作品数:439 被引量:2,074H指数:20
供职机构: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航空科学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航空宇航科学技术兵器科学与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408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12篇专利

领域

  • 232篇自动化与计算...
  • 217篇航空宇航科学...
  • 33篇兵器科学与技...
  • 30篇电子电信
  • 26篇理学
  • 10篇军事
  • 8篇交通运输工程
  • 7篇电气工程
  • 2篇天文地球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105篇飞行
  • 97篇鲁棒
  • 97篇非线性
  • 68篇神经网
  • 68篇神经网络
  • 61篇滑模
  • 52篇飞行控制
  • 51篇线性系
  • 51篇非线性系统
  • 51篇飞行器
  • 48篇自适应控制
  • 44篇观测器
  • 41篇滑模控制
  • 40篇鲁棒控制
  • 39篇近空间
  • 39篇近空间飞行器
  • 37篇混沌
  • 35篇导弹
  • 31篇空天飞行器
  • 29篇干扰观测器

机构

  • 433篇南京航空航天...
  • 16篇解放军理工大...
  • 11篇淮海工学院
  • 10篇江苏科技大学
  • 10篇南京工程学院
  • 7篇济南大学
  • 6篇郑州轻工业学...
  • 5篇上海交通大学
  • 5篇南京森林警察...
  • 4篇东南大学
  • 4篇景德镇陶瓷学...
  • 4篇洛阳电光设备...
  • 4篇南京航空学院
  • 3篇盐城工学院
  • 3篇中国航空工业...
  • 3篇南京森林公安...
  • 2篇北京航空航天...
  • 2篇四川大学
  • 2篇中国航天科工...
  • 2篇泰山学院

作者

  • 439篇姜长生
  • 130篇吴庆宪
  • 57篇陈谋
  • 30篇王玉惠
  • 23篇朱亮
  • 21篇王岩青
  • 20篇都延丽
  • 19篇梅蓉
  • 17篇程路
  • 16篇钱承山
  • 16篇周丽
  • 15篇蒲明
  • 15篇方炜
  • 14篇王宇飞
  • 14篇黄国勇
  • 13篇曹邦武
  • 13篇薛雅丽
  • 12篇贺乃宝
  • 11篇刘扬正
  • 11篇文杰

传媒

  • 96篇电光与控制
  • 28篇南京航空航天...
  • 25篇航空兵器
  • 21篇系统工程与电...
  • 19篇宇航学报
  • 18篇控制理论与应...
  • 17篇航空学报
  • 12篇控制与决策
  • 8篇信息与控制
  • 7篇物理学报
  • 7篇应用科学学报
  • 7篇Transa...
  • 6篇航空动力学报
  • 5篇弹箭与制导学...
  • 5篇吉林大学学报...
  • 4篇光学精密工程
  • 4篇自动化学报
  • 4篇火力与指挥控...
  • 4篇数据采集与处...
  • 4篇四川大学学报...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11篇2014
  • 18篇2013
  • 25篇2012
  • 33篇2011
  • 29篇2010
  • 37篇2009
  • 69篇2008
  • 56篇2007
  • 31篇2006
  • 27篇2005
  • 23篇2004
  • 27篇2003
  • 17篇2002
  • 7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8
  • 2篇1997
4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滑模干扰观测器的近空间飞行器非线性广义预测控制被引量:25
2010年
近空间飞行器(NSV)的飞行包络很大,特别在高超声速飞行过程中,系统将具有强烈非线性、耦合性和快速时变性,同时将受到较大的外干扰及不确定性影响,这对控制系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为此,提出了基于滑模干扰观测器(SMDO)的非线性广义预测控制(NGPC)策略,将滑模控制的强鲁棒性和预测控制良好的动态性能相结合,设计了高超声速条件下NSV的姿态制导控制律,进一步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飞控系统具有良好的控制性能和抗干扰能力。
程路姜长生都延丽张军
关键词:近空间飞行器飞行控制鲁棒控制
基于模糊自适应的高超声速机翼颤振的主动控制被引量:1
2014年
基于模糊自适应方法研究了高超声速机翼颤振的主动控制问题。首先,针对具有结构立方非线性和气动非线性的高超声速飞行器的二元机翼模型,分析系统的稳定性,得到系统的Hopf分叉点;然后,基于T-S模糊理论逼近系统非线性动态,设计了参数自适应律和模糊控制律,并应用Lyapunov理论证明系统所有信号一致最终有界;最后,通过仿真验证了所提出的主动控制算法的有效性。
常勇王玉惠卢广山姜长生
关键词:高超声速机翼颤振模糊自适应
一类不确定时延非线性大系统的分散控制被引量:1
2007年
研究了一类具有关联延迟和系统参数不确定的非线性大系统的分散控制问题,系统的匹配/非匹配不确定参数范数有界.首先基于状态观测器设计时延独立的动态输出反馈控制律,并根据Lyapunov稳定性理论推导并证明了在该控制律作用下系统稳定的充分条件.最后给出一个数值例子来说明本文结果的可行性,仿真结果表明设计出的控制器不仅使得闭环系统稳定而且保证系统不受参数不确定和时延的影响.
方炜姜长生朱亮
关键词:分散控制动态输出反馈状态观测器
一类混沌系统的自适应控制(英文)
2011年
本文借助于功能函数研究了一类混沌系统的跟踪控制问题.首先,通过坐标变换将Chua's混沌系统转换为一种严格反馈控制系统的通用形式.其次,结合自适应鲁棒控制技术和Backstepping方法设计了参数自适应控制律,对存在的不确定性和未知干扰的非线性系统实现了输出跟踪控制.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对每一步的虚拟控制进行分步设计,得到的控制器不仅使系统输出跟踪给定的期望输出,而且使得系统对于所允许的不确定系统状态全局一致有界.最后,严格地理论证明表示了所设计方法的有效性。
贺乃宝高倩姜长生
关键词:BACKSTEPPING方法自适应控制跟踪控制
空空导弹攻击机动目标的三维最优制导律研究被引量:12
2005年
在三维空间导弹与目标的运动学关系模型的基础上,将二维平面中空空导弹攻击机动目标的最优制导律推广至实际的三维空间。考虑到目标做大机动运动的情况,在制导指令中加入与目标加速度成比例的修正项,并采用遗传算法对该制导指令中的比例因子进行优化。最后通过数字仿真,并和传统的追踪导引和比例导引相比较,表明该最优制导律所需机动过载小,追击目标所需时间短,并且能够精确有效地摧毁大机动目标。
徐鸣吴庆宪姜长生
关键词:空空导弹最优制导律遗传算法
一类非线性不确定系统自适应terminal滑模控制方法被引量:3
2006年
针对一类非线性不确定系统设计了自适应terminal滑模控制器,使跟踪误差在有限时间内收敛到零,消除了通常滑模变结构控制的到达过程,因而闭环系统从t=0时刻就对干扰具有鲁棒性。采用RBF神经网络逼近系统未知的非线性函数,引入滑模误差对其权值进行在线自适应调整,改善动态性能。最后给出的仿真例子证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黄国勇姜长生
关键词:非线性不确定系统RBF神经网络TERMINAL滑模控制
基于MCS自适应算法的机翼颤振主动抑制
2008年
为了有效抑制空间飞行器机翼颤振,探求一种具有良好抗内外扰动性能的自适应控制器,分析了最小控制综合算法MCS(Minimal Control Synthesis Algorithm)的基本原理及其优点。针对三自由度二元机翼颤振模型特点和振动工程领域的控制要求,将其改进运用到机翼的颤振主动抑制上来,并利用Matlab软件仿真控制系统。仿真结果表明,MCS算法能够使被控对象快速跟踪理想参考模型的输出,系统具有较强的抗突风和测量噪声扰动的能力,能快速抑制机翼的颤振。
罗剑波姜长生
关键词:颤振自适应控制机翼
无人机侦察航迹规划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侦察打击一体化无人机是否可以精确地打击目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之前的侦察,因此侦察航迹规划系统对于这类无人机来说就显得尤为关键。首先对无人机侦察打击一体化系统进行设计,接着对搜索区域、机载侦察设备的探测区域和动作库进行建模,并根据性能指标进行决策,最后通过仿真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根据当前的各种态势自主决策,生成的航迹完全可以满足无人机自主侦察的要求,使在该区域内搜索的无人机发现目标的概率最大。
陆琛吴庆宪姜长生
关键词:无人机航迹规划
无刷直流发电机软起动技术的研究被引量:4
2001年
三级式无刷直流发电机由于存在一个大的直流滤波电容 ,在没有设置软起动功能时 ,建压过程中会产生电压过冲现象 ,会对无刷直流发电机的负载造成损害。深入地分析了产生电压过冲的原因 ;主发电机的开环时间常数会对建压过冲产生影响 ,而输出直流电压的上升速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主发电机的开环时间常数由发电机的结构及运行状态决定 ,故软起动的主要方法在于限制输出直流电压的上升速度。数字电压调节器中 ,实现软起动的一种有效方法是将参考电压设置成由零至额定电压的一条固定斜率的直线。文章对有无软起动功能的情况进行了仿真 ,结果说明采用软起动后 ,建压过程得到了很大改善。另外 。
陈志辉姜长生严仰光
关键词:无刷直流发电机软起动等效电路法
船舶舵鳍联合减摇模糊变结构控制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分析了船舶运动的非线性模型,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假设,得到了船舶舵鳍联合减摇控制系统的状态方程,把非线性船舶舵鳍联合控制模型转化为可控正则型;将船舶运动模型看作是由横摇、艏摇、横荡3个子系统构成的大系统,进行了舵鳍联合控制,设计了舵鳍联合控制器和分散非线性变结构控制器,为了改善控制的品质,又进一步提出了模糊趋近律变结构控制的方法,最后针对减摇控制器进行了MATLAB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舵鳍联合控制器能够很好的抑制船舶的横摇和艏摇,并能尽可能的减小横荡。
张冰许可建姜长生
关键词:船舶舰船工程减摇变结构控制
共44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