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颖

作品数:7 被引量:20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球菌
  • 6篇变形链球菌
  • 3篇龋病
  • 3篇基因
  • 2篇葡萄糖
  • 1篇牙菌斑
  • 1篇牙菌斑生物膜
  • 1篇粘附
  • 1篇粘附能力
  • 1篇致龋性
  • 1篇人类基因
  • 1篇人类基因组
  • 1篇人类基因组计...
  • 1篇生物膜
  • 1篇糖源
  • 1篇葡萄糖浓度
  • 1篇龋病治疗
  • 1篇株产
  • 1篇伢典
  • 1篇相关基因

机构

  • 5篇四川大学
  • 3篇四川大学华西...
  • 1篇武汉大学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航空工业中心...
  • 1篇北京市健宫医...

作者

  • 7篇姜颖
  • 4篇刘天佳
  • 4篇杨锦波
  • 1篇皮根莉
  • 1篇黄定明
  • 1篇谭红
  • 1篇陈晓虹
  • 1篇高鑫鑫

传媒

  • 1篇华西口腔医学...
  • 1篇国外医学(口...
  • 1篇航空航天医药
  • 1篇国际口腔医学...

年份

  • 3篇2007
  • 3篇2006
  • 1篇2005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葡萄糖浓度对变形链球菌初始粘附的影响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变形链球菌初始粘附能力的影响,同时观察高龋组、无龋组变形链球菌初始粘附能力的差别。方法:选取高龋组、无龋组变形链球菌(血清C型)临床分离株各10株,及1株参号株UA159,用唾液包被的羟磷灰石...
杨锦波姜颖刘天佳皮根莉
关键词:变形链球菌葡萄糖
文献传递
糖源对变形链球菌临床株产酸能力影响的研究
目的:本实验以从无龋者和高龋者(DMFT≥6)口腔中分离的变形链球菌(简称变链)临床株为研究对象,观察菌株在以葡萄糖或者蔗糖为糖源的培养基中生长时的产酸情况,了解变链利用不同糖源进行糖代谢产酸的宏观变化。方法:选择分离自...
皮根莉刘天佳杨锦波姜颖
关键词:变形链球菌产酸
文献传递
伢典化学机械去腐法在儿童龋病治疗中应用被引量:3
2006年
目的:评价伢典化学机械去腐法在儿童龋病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0名儿童龋病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伢典化学机械去腐(实验组)20例,患牙20颗;传统磨牙去腐(对照组)20例,患牙22颗,对比两组患儿的感受和治疗效果。结果:伢典组的治疗较传统方法更易为患儿所接受,两者在乐于接受程度上有显著差别,而在治疗效果上无显著差别。结论:伢典化学机械去腐法在儿童龋病治疗中有效且易于被接受。
高鑫鑫姜颖陈晓虹
关键词:伢典化学机械去腐儿童龋病
变形链球菌粘附相关基因表达调控与粘附关系的研究
龋病是危害人类健康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其发生与牙菌斑生物膜密切相关。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S.mutans)(以下简称变链菌)是龋病的主要致病菌,也是牙菌斑生物膜中重要的定植菌,变链菌对...
姜颖
关键词:龋病变形链球菌牙菌斑生物膜粘附能力基因芯片
变形链球菌抗氧化相关基因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05年
变形链球菌的粘附、产酸、耐酸能力和能在氧化环境及其他恶劣环境中生存的能力对于其致龋性至关重要,其抗氧化机制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本文就目前研究较多的有关变形链球菌中与耐氧性相关的基因作一综述。
姜颖刘天佳杨锦波
关键词:变形链球菌基因研究进展抗氧化致龋性
变形链球菌基因组研究进展
2006年
随着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完成,基因组学已运用于口腔医学研究,主要表现在对口腔致病微生物的基因组学研究。龋病是口腔的常见病多发病,变形链球菌是其主要致病菌,本文就变形链球菌的基因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姜颖刘天佳杨锦波
关键词:变形链球菌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组基因组学
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变形链球菌初始粘附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5
2006年
目的研究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变形链球菌初始粘附能力的影响,同时观察高龋组、无龋组变形链球菌初始粘附能力的差别。方法选取高龋组、无龋组变形链球菌(血清c型)临床分离株各10株及1株参考株UA159,用唾液包被的羟基磷灰石(SHA)模拟口腔中牙面情况。各菌株分别在含3H的0.2%、1.0%、5.0%葡萄糖的液体培养基中培养,配成菌悬液。菌液与SHA作用90min,清洗、吸干,液体闪烁计数测量各样本中粘附于SHA的细菌的量。各变形链球菌菌株在不同浓度葡萄糖条件下对SHA的粘附能力以粘附量CPM值表示。结果变形链球菌高龋组分离株初始粘附能力明显高于无龋组分离株(P<0.05);同时变形链球菌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营养条件下其初始粘附能力也有统计学上的差别(P<0.05),5.0%葡萄糖组粘附力最强,0.2%葡萄糖组粘附力最低,1.0%葡萄糖组粘附力界于两者之间。结论①变形链球菌的初始粘附能力可能与龋病的发生有关;②葡萄糖可能与变形链球菌的初始粘附相关,在一定范围内,葡萄糖可能会促进变形链球菌的初始粘附。
姜颖杨锦波刘天佳谭红黄定明
关键词:龋病变形链球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