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建

作品数:52 被引量:535H指数:14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西部行动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7篇期刊文章
  • 4篇专利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3篇农业科学
  • 8篇生物学
  • 7篇天文地球
  • 2篇水利工程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历史地理
  • 1篇理学

主题

  • 25篇土壤
  • 17篇草地
  • 15篇青藏高原
  • 11篇青藏
  • 10篇气候
  • 8篇高寒草地
  • 6篇土壤水
  • 6篇草甸
  • 5篇植物
  • 5篇生态系统
  • 5篇生物量
  • 5篇水分
  • 5篇土壤水分
  • 5篇草原
  • 4篇植被
  • 4篇土壤空气
  • 4篇土壤酶
  • 4篇物量
  • 4篇环境因子
  • 4篇降水

机构

  • 52篇中国科学院
  • 16篇中国科学院大...
  • 13篇西华师范大学
  • 12篇成都理工大学
  • 9篇中国科学院成...
  • 4篇西南石油大学
  • 3篇兰州大学
  • 3篇甘肃农业大学
  • 3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内蒙古农业大...
  • 3篇阿坝师范学院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 2篇北京林业大学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河南理工大学
  • 2篇长安大学
  • 2篇青海省畜牧兽...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中国科学院西...

作者

  • 52篇孙建
  • 9篇王金牛
  • 8篇程根伟
  • 6篇李卫朋
  • 6篇王毅
  • 4篇范继辉
  • 4篇吴彦
  • 4篇程根伟
  • 3篇高景
  • 3篇沙玉坤
  • 3篇石培礼
  • 3篇谢雨
  • 3篇刘苗
  • 3篇陈有超
  • 2篇高景
  • 2篇杨云川
  • 2篇张英俊
  • 2篇何永涛
  • 2篇朱军涛
  • 2篇于欢

传媒

  • 10篇草业科学
  • 5篇应用与环境生...
  • 4篇植物生态学报
  • 4篇山地学报
  • 4篇生态环境学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草业学报
  • 1篇植物营养与肥...
  • 1篇农业工程学报
  • 1篇气象科学
  • 1篇水科学进展
  • 1篇长江科学院院...
  • 1篇中国激光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草地学报
  • 1篇成都大学学报...
  • 1篇灌溉排水学报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 1篇中国草地学报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6篇2021
  • 4篇2020
  • 8篇2019
  • 8篇2018
  • 6篇2017
  • 1篇2016
  • 5篇2015
  • 4篇2014
  • 6篇2013
  • 1篇2011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被引量:33
2019年
青藏高原约有1/3的草地经历着不同程度退化,严重危害区域生产、生活和生态安全。草地退化是气候变化等自然因素和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植被群落结构失调、功能减弱、土壤理化性质恶化。目前,草地恢复的主要措施有围栏封育、人工建植、鼠虫害及毒杂草防除等,需根据不同草地退化情况,因地制宜,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理方案。对退化草地进行恢复治理,协调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生态、经济和社会功能的关系,实现高寒草地的可持续利用,关系到生态安全、区域稳定和经济发展,主要应从宏观功能区划,畜牧业科学发展、政策法规和教育落实3个方面进行。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适应性管理应以生态学理论为基础,实现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与恢复。作为青藏高原高寒草地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的前期探索和阶段性总结,本专辑收录了关于青藏高原草地退化和恢复关键生态过程和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期为高寒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孙建张振超张振超
关键词:青藏高原草地生态系统适应性管理可持续利用
若尔盖地区沙化草地土壤酶协同和抑制效应被引量:11
2019年
近年来,在不合理人类活动和气候变化的共同作用下,若尔盖地区高寒草甸沙化日趋严重,草地生态系统遭到严重破坏。土壤承载着植物、微生物和土壤动物等的生命活动,研究其理化性质、酶活性及二者的关系对草地生态系统的保护和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若尔盖地区沙化草地设置样地,收集植物群落信息、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探讨不同沙化梯度下高寒退化草地的土壤理化性质和酶活性动态特征及其之间关系。结果发现:随着沙化程度的加剧,土壤容重、pH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呈增加趋势,土壤6种营养元素(有机碳、全碳、速效氮、全氮、速效磷和全磷)及脲酶、木质素过氧化物酶、β-葡萄糖苷酶和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呈递减趋势;土壤pH与碱性磷酸酶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与木质素过氧化物酶、β-葡萄糖苷酶和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均呈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碱性磷酸酶与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β-葡萄糖苷酶均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关系(P<0.01,R^2=0.27;P<0.05,R^2=0.17),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增加对木质素过氧化物酶和β-葡萄糖苷酶有一定的抑制效应。木质素过氧化物酶与β-葡萄糖苷酶和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均呈显著线性正相关关系(P<0.01, R^2=0.59;P<0.01,R^2=0.26),木质素过氧化物酶活性的增加对β-葡萄糖苷酶和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协同关系。该研究为进一步探索若尔盖地区草地沙化土壤酶活性机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和重要的参考价值。
王毅王毅刘苗刘苗孙建
关键词:草地沙化土壤理化性质
青藏高原东南缘沙地3种治沙草本根系形态格局特征被引量:9
2019年
植物根系是沙化地中植物固沙的重要基础,为明确不同治沙草本植物根系形态格局特征,本研究在青藏高原东南缘比较了资源圃和沙化地中一年生燕麦(Avena sativa)、多年生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以礼草(Kengyilia hirsuta)地下根系根尖数、分枝数、平均直径、根长、根表面积、根体积的形态特征,分析了3种草本根尖比、根长比、根表面积比、根体积比的形态格局特征,探讨3种草本根系对沙化环境的适应能力。结果表明,一年生燕麦根系表面积和根体积在资源圃中显著高于沙地(P <0.05);垂穗披碱草根系形态在资源圃和沙地中没有明显差异(P> 0.05);以礼草根系根尖数、根分枝数、根长、根表面积在资源圃中明显低于沙地,但是以礼草根系平均直径在资源圃中明显高于沙地(P <0.05)。一年生燕麦根系体积在沙地中大量减少,增加0.2~0.4 mm各径级下的根尖比、根长比、表面积比、体积比用于适应沙化环境;多年生的垂穗披碱草并未显著调整自身根系结构用于适应沙化环境;多年生以礼草通过减少了较大径级(0.7~0.8 mm)的根长和表面积来增加了小径级(0.1~0.2 mm)的根长、表面积和体积的格局,来增加对沙化环境的适应性;垂穗披碱草和以礼草根系形态格局比燕麦根系形态格局更加适应沙化环境。
陈有军苟小林孙建董全民周青平
关键词:垂穗披碱草根系治沙
近35年青藏高原植被带变化对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的响应被引量:35
2019年
植被类型及其生长状况被认为是指示气候及其变化的重要因子,历来受生态学及气候研究重视,而以植被带随气候暖化向高海拔、高纬度地区的迁移为视角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本研究以指示植被带生长状况的归一化植被指数(AVHRR/GIMMS-NDVI)为分析手段,选取在气候变化中较为敏感的青藏高原为研究区,分析了1981–2015年35年间其植被带生长状况的时空差异,并与其对应的87个气象站点及同化数据的气温、降水气象资料以及经济统计数据等进行对比,以此来分析植被带对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的响应。结果显示:1)整个青藏高原在最近35年植被带生长状况总体上好转,这与气温及降水的增长趋势基本一致,但以高原为整体的研究在原因解释上较为困难。由于高原内部区域间差异很大,以不同的分区来研究植被带变化对气候及人为影响的响应无论在空间变化差异还是在原因解释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在高原中部及其西南部的高海拔地区,植被带出现了普遍的增长,暖湿化的气候趋势是其主要原因。即气候暖化使得高海拔地区严寒的植被生长环境改善,林线上升,植被带扩展,NDVI增加。3)在高原东北部、东部边缘区及其东南部海拔相对较低、气候环境相对较好的地区其植被带普遍出现了退化趋势,与缓慢的气候变化相比较,人口增加等人为干扰因素的增强是其主要原因。即气候变化使得一些地区适宜于人类游牧和定居,人口迁入,城市化发展,当对植被带的影响超过了其承受能力时则出现逆转现象,植被带退化,NDVI减少。
魏彦强芦海燕王金牛王金牛孙建
关键词:植被带NDVI气候变化青藏高原
三江源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及其对主要气候要素的响应被引量:14
2015年
选择三江源地区22 个高寒草甸样地进行土壤分层(0-10,10-20,20-30 cm)取样,测定土壤的pH 值、有机碳(Totalorganic carbon,TOC)、全氮(Total nitrogen,TN)、速效氮(Available N)、全磷(Total phosphorus,TP)和速效磷(AvailableP,AP),并与年均温(Mean annual temperature,MAT)和年降水量(Mean annual precipitation,MAP)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区域,从西北向东南pH 值依次降低,而土壤养分中的有机碳、全氮和速效氮的分布特征则相反.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pH 值先保持不变后稍微增大,土壤各养分含量呈减少趋势,其中10-20 和20-30 cm 土壤中的全氮含量分别为3.85,3.40 g·kg^-1,速效磷含量分别为3.67 和3.90 mg·kg^-1,即全氮和速效磷含量在深层土壤中变化幅度不大.在对温度降水响应方面,有机碳、全氮和全磷,对年降水量比年平均温度更敏感,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土壤pH 值与年降水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土壤pH 值和大部分养分在浅层土壤比深层土壤对温度降水的灵敏度大,然而速效磷与年均温的负相关关系在20-30 cm(-0.617,P〈0.01)土壤中大于0-10 cm(-0.509,P〈0.05)、10-20 cm(-0.521,P〈0.05)土壤.
秦小静孙建王海明
关键词:土壤养分温度降水
基于TEM模型的三江源草畜平衡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准确掌握草畜平衡状况,对于维护草地生态平衡,指导生态工程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气候因子驱动的TEM模型评估了自然保护区建立前后的三江源草地产草量,同时结合载畜量和载畜率分析了草地载畜压力指数的变化。结果表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立之前(1982—1999年)的草地平均产草量为730.5 kg·hm^(-2),自然保护区建立之后(2000—2011年)平均产草量为815.9 kg·hm^(-2),增加了11.7%;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立之前(1982—1999年)的平均载畜压力指数为1.71,自然保护区建立之后(2000—2011年)平均载畜压力指数为1.21,下降了29.3%;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建立之后的各项生态工程和气候暖湿化是造成该地区载畜压力降低和产草量增加的主要原因;目前,三江源地区天然草地整体上仍处于超载状态,草畜平衡管理政策应继续实施,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李猛何永涛付刚石培礼张宪洲孙建李仁强王军邦
关键词:产草量草畜平衡
青藏高原东缘沙化草甸植物氮磷的分配和耦合特征被引量:7
2021年
植物氮、磷元素及其耦合关系对揭示植物群落变化乃至生态系统的功能与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青藏高原东部高寒草甸为研究对象,分析沙化胁迫下植物地上、地下部分的氮、磷含量与氮磷比的变化特征、分配差异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植物地上部分的氮含量(平均值为15.3 mg·g^(−1))和氮磷比(平均值为5.2)整体低于地下部分的氮含量(平均值为28.2 mg·g^(−1))和氮磷比(平均值为12.5);随着沙化程度加剧,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的氮含量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而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磷含量无明显变化趋势。(2)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普遍受到氮限制,氮、磷元素之间耦合关系在沙化胁迫下几乎没有协同性。(3)土壤含水量是影响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氮、磷含量的关键因素,植物地上和地下部分都会提高自身氮、磷含量以应对土壤水分降低的胁迫。在全球草地沙化的严峻形势下,本研究将为环境胁迫下植物的生存策略及其驱动机制提供理论参考。
刘天源周天财孙建王毅王毅
关键词:沙化高寒草地土壤水分
高山草地长花马先蒿的性状和生物量分配对坡向的适应被引量:8
2017年
长花马先蒿(Pedicularis longiflora)是一种传统药用植物,广泛分布在高山草地及溪流旁等处.为了更好地开发、利用和保护该药用植物,从植物性状和生物量分配着手,探讨其对环境变化的适应性,首先测定不同坡向基本环境因子,然后对比不同坡向长花马先蒿的叶片性状、叶片数目、株高及其之间的相关性和权衡关系,其次从生物量分配的角度探究该植物对不同坡向的适应对策,进而阐述该植物性状及生物量指标与环境因子的回归关系,最后从功能性状到个体生物量进行尺度上推.结果表明,长花马先蒿主要通过调整比叶面积适应不同的坡向生境,西南坡植株的比叶面积为(175.272±6.597)cm2/g,比东南坡植株大.长花马先蒿成对器官生物量之间均为等速生长关系(α=1),给定茎生物量时,西南坡植株的叶生物量相对更大,形成更有利于光合作用的适应对策,而东南坡植株更多地投入到繁殖器官,使种群得以更好延续,其生物量分配受等速生长关系的限制,同时在环境因子的影响下,存在着"最优分配".温度和群落内竞争是影响该植物性状和生物量分配的主要因素,从药用植物资源保育的角度考虑,长花马先蒿人工繁育过程需要适宜的生长温度,并减少群落内的物种竞争.因此,在环境因子的作用下长花马先蒿的性状和生物量分配存在一定的权衡和适应,这可为该药用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支撑.
王丽华高景王金牛徐波孙建朱忠福许积层吴彦
关键词:环境因子叶片性状株高
基于CLUE-S模型的拉萨市土地利用情景分析
2018年
选取拉萨市城区作为研究对象,结合拉萨市相应的城市规划政策与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制定了自然增长、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三种土地利用需求情景策略.结果表明:2001年和2008年两期的模拟总体精度分别为83.27%和79.26%,且Kappa指数均大于0.75,证明CLUE-S模型针对拉萨市的土地利用情况具有较好的拟合程度;到2022年拉萨市耕地面积持续下降,建设用地逐年增长,且林地和草地面积在不同的情景中均有微弱的增加,水体与未利用地相对变化较小,三种模拟情景中,研究区西部及东部变化较为明显;拉萨市建设用地扩张是景观破坏的主要原因,倡导"低碳、环保、绿色"的旅游生态旅游模式才是未来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主旋律.今后政府相关决策部门可利用研究结果为拉萨市的土地可持续性发展管理提供有力的决策支持.
余婷周天财傅广海孙建
关键词:CLUE-S模型情景分析
一种便携式土壤水分原位采集器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便携式土壤水分原位采集器,其特征在于:整体结构为管状多层次嵌套结构,竖向自下向上依次包括管帽、栅网进水口、采集仓、地面护套、自制浮子水位计、抽水管、水阀、堵头、气阀和导气管,其中采集仓一端用管帽封住,另...
孙建程根伟李卫朋杨云川魏彦强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