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立颖
- 作品数:63 被引量:328H指数:10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文学矿业工程更多>>
- 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预测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患者的临床特征与预后被引量:6
- 2013年
- 目的探讨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TTP)在预测金黄色葡萄球菌(SAU)血流感染患者临床特征与预后中的价值。方法根据预定的入选标准,收集医院2008-2012年血培养分离出SAU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TTP,以最接近TTP中位数的整数为切点,分为低TTP组和高TTP组,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用logistic回归分析TTP是否为各项指标的独立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TTP的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符合入选标准且临床资料齐备的患者73例,低TTP组36例,高TTP组37例,在严重脓毒血症及脓毒血症休克、导管相关性感染、住院期间病死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P≤16h是预测严重脓毒血症及脓毒血症休克、导管相关性感染、住院期间病死率的独立危险因素;TTP≤16.72h、≤18.27h和≤13.85h分别为预测其最佳切点,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3、0.633和0.724。结论低TTP是SAU血流感染患者发生严重脓毒血症及脓毒血症休克、导管相关性感染、预后差的独立危险因素,TTP预测三者的准确度分别为中等、较低、中等。
- 黄磊孙立颖严岩
- 关键词:血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流感染预后
- 磷霉素对泌尿系感染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的敏感性评价
- 目的评价磷霉素对泌尿系感染主要病原菌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的敏感性,为指导临床合理使用磷霉素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门诊和住院患者尿培养阳性标本中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和肠球菌(粪肠球菌和屎...
- 黄磊孙立颖
- 碳青霉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特征及分子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11
- 2012年
- 目的调查2009年碳青酶烯类耐药鲍曼不动杆菌(CRAB)的耐药基因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用PCR筛查碳青霉烯类耐药基因OXA-23、OXA-24、OXA-58、IMP、VIM、NDM-1和adeABC型外排泵结构基因adeB,并进行测序分析;用基因外重复回文序列PCR(repetitive extragenic palindromic sequence-based PCR,Rep-PCR)分型技术进行分子流行病学监测。结果2009年我院66株CRAB中98.5%的菌株OXA-23基因阳性,95.5%adeB基因阳性,两种基因同时阳性的比率为93.9%,未检出其他耐药基因。66株CRAB可分为A~D 4个基因型,我院流行的优势克隆株为A型,波及10个病房。这些基因型不同于2004年我院CRAB流行株。结论 2009年CRAB通过产生OXA-23酶和adeABC型外排泵等机制共同介导碳青霉烯类耐药,CRAB克隆株水平传播是造成2009年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 孙立颖黄磊徐国宾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耐药外排泵
- 一次性鞋套对控制ICU医院感染的作用调查被引量:6
- 2009年
- 目的了解使用一次性鞋套对控制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的作用。方法调查一次性鞋套使用与否,对外科ICU环境污染和医院感染的影响。结果不穿一次性鞋套组空气细菌菌落总数比穿一次性鞋套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物体表面细菌菌落总数达到卫生标准的合格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院感染发病率使用一次性鞋套组为21.5‰,不使用一次性鞋套组为17.1‰。结论使用一次性鞋套对改善外科ICU环境质量和控制医院感染无实际意义。
- 贾建侠贾会学赵秀莉赵艳春顾秀娥孙立颖任军红宋丽红李六亿
- 关键词:医院感染环境污染外科重症监护病房
- 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对重症监护病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的临床特点及预后进行总结。方法回顾性研究2012年1月至2015年12月31日北京大学第一院呼吸监护室的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患者,收集患者人口学特点、临床资料、3d及14 d的预后。结果纳入8例患者,平均年龄(62.4±18.0)岁,男3例,女5例。所有患者均患有基础疾病,6例为免疫抑制患者,7例患者发病前2周内接受含有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或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6例接受机械通气,肺脏是主要病源。菌种鉴定均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患病48h内平均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为(28.3±7.5)分,C反应蛋白(18.2~231.0mg/L)和降钙素原(0.1~25.0ng/ml)个体差异较大。3d死亡率为4/8,均为入APACHEⅡ>25分的患者;14d死亡率为6/8,PCT>0.5ng/ml的患者均死亡。结论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患者14d的预后和疾病严重程度及降钙素原升高有关。对于APACHEⅡ>25分、降钙素原升高、之前接受机械通气的高度可疑患者应考虑在血培养结果回报前抢先治疗。
- 廖纪萍阙呈立孙立颖金哲马靖王广发
- 关键词: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菌血症预后
- 酶联荧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住院患者粪便中艰难梭菌毒素
- 孙立颖黄磊严岩蒋洪周佳冯汝立冯珍如
- 关键词:艰难梭菌感染抗生素相关腹泻
- 外科患者耐美罗培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 :探讨外科危重患者中美罗培南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危险因素. 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一对照方法,设立两对研究美罗培南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eropenem resistant Pseudomonas aerugi...
- 王鹏远孙立颖赵敏王东信万远廉刘玉村
- 关键词:外科危重患者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 SICU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调查与控制
- <正>2004年3月21日至5月17日,某SICU相继发生6例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明显高于既往罹患水平,考虑已出现流行。我们对此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以探索此次铜绿假单胞菌医院感染的流行因素。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判...
- 赵艳春李六亿杨淑蓉贾健侠赵秀莉严岩孙立颖
- 文献传递
- 心外科重症监护室患者感染致病菌分子流行病学调查被引量:3
- 2015年
- 目的 对机械通气患者分离出的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方法 收集2012年10至1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外科重症监护室(ICU)11例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呼吸道分泌物及血标本,对分离到的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进行纸片法抗菌药物敏感试验,并通过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 DNA指纹图技术对菌株进行比对,确定菌株的同源性,同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共分离出7株鲍曼不动杆菌和8株铜绿假单胞菌.7株鲍曼不动杆菌分别来自不同克隆,提示为特定位置的特定菌株簇,应为散发感染或定植菌株;8株铜绿假单胞菌中,部分菌株具有高度同源性,为院内获得性感染,确认存在院内感染的交叉传播.结论 心外科ICU未发生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的院内感染暴发流行,但存在铜绿假单胞菌小范围交叉感染.
- 高磊吕媛崔兰卿孙立颖
- 关键词: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脉冲场凝胶电泳
- 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在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预后评估中的应用价值研究被引量:9
- 2014年
- 目的评估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TTP)对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发生严重脓毒血症及脓毒血症休克、住院期间死亡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8—2012年在我院行血培养分离到大肠埃希菌且病历资料完整的成年住院患者174例,以TTP的P25(7.13 h)为切点,将患者分为低TTP组43例和高TTP组131例,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中高龄(≥65岁)比例、男性比例、院内获得性感染发生率、基础状态差比例、菌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率、原发感染灶、感染相关危险因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TTP组严重脓毒血症及脓毒血症休克发生率、住院期间病死率均高于高TTP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TTP预测患者发生严重脓毒血症及脓毒血症休克的OR为6.618〔95%CI(3.036,14.429),P<0.001〕,预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OR为4.159〔95%CI(1.623,0.657),P=0.003〕。绘制ROC曲线发现,TTP≤9.72 h为预测患者发生严重脓毒血症及脓毒血症休克的最佳切点〔曲线下面积(AUC)=0.792〕,TTP≤9.38 h为预测患者住院期间死亡的最佳切点(AUC=0.708)。结论低TTP对大肠埃希菌血流感染患者发生严重脓毒血症及脓毒血症休克、住院期间死亡的预测价值为中等,可为临床不易察觉的早期菌血症提供重要预警信息。
- 黄磊孙立颖严岩
- 关键词:大肠埃希菌感染疾病特征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