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孟纯阳

作品数:182 被引量:907H指数:16
供职机构: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生物学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160篇期刊文章
  • 14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73篇医药卫生
  • 4篇文化科学
  • 3篇生物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35篇骨折
  • 22篇椎体
  • 21篇疼痛
  • 21篇细胞
  • 20篇腰椎
  • 20篇关节
  • 19篇病理
  • 17篇椎间盘
  • 16篇神经病
  • 16篇神经病理
  • 16篇神经病理性
  • 16篇神经病理性疼...
  • 15篇缺损
  • 15篇成形术
  • 13篇椎体成形
  • 13篇内固定
  • 13篇骨质
  • 13篇骨质疏松
  • 12篇羟基磷灰石
  • 12篇干细胞

机构

  • 149篇济宁医学院
  • 44篇重庆医科大学...
  • 9篇青岛大学
  • 6篇新乡医学院
  • 6篇济宁卫生学校
  • 4篇四川大学
  • 4篇重庆医科大学
  • 4篇济宁市第一人...
  • 4篇微山人民医院
  • 2篇东南大学
  • 2篇潍坊医学院
  • 2篇邹城市人民医...
  • 1篇山东中医药大...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日照市人民医...
  • 1篇山东省济宁卫...
  • 1篇济宁骨伤医院

作者

  • 182篇孟纯阳
  • 34篇李庆伟
  • 32篇蒋电明
  • 19篇王海滨
  • 18篇刘洪美
  • 18篇陈国武
  • 17篇安洪
  • 16篇孔祥清
  • 15篇吴彬
  • 14篇梁熙
  • 14篇黄伟
  • 14篇章旭
  • 12篇贾存岭
  • 12篇梁啸
  • 11篇王叶新
  • 11篇赵益峰
  • 11篇张卫红
  • 10篇张聪
  • 10篇欧云生
  • 9篇权正学

传媒

  • 24篇中国矫形外科...
  • 23篇济宁医学院学...
  • 13篇中华创伤杂志
  • 11篇中国组织工程...
  • 6篇中华临床医师...
  • 5篇中国修复重建...
  • 5篇中华诊断学电...
  • 4篇中国医师杂志
  • 4篇中国脊柱脊髓...
  • 4篇中国骨与关节...
  • 4篇中国临床实用...
  • 3篇中国疼痛医学...
  • 3篇实用骨科杂志
  • 3篇中华实验外科...
  • 3篇重庆医科大学...
  • 3篇中华创伤骨科...
  • 3篇中国医师进修...
  • 3篇临床医学进展
  • 2篇河南肿瘤学杂...
  • 2篇中国高等医学...

年份

  • 11篇2023
  • 6篇2022
  • 10篇2021
  • 10篇2020
  • 12篇2019
  • 10篇2018
  • 11篇2017
  • 16篇2016
  • 19篇2015
  • 9篇2014
  • 10篇2013
  • 2篇2012
  • 6篇2011
  • 14篇2010
  • 5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6篇2005
  • 1篇2004
18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柳氮磺胺吡啶在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中的镇痛作用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研究柳氮磺胺吡啶(sulfasalazine,SFZ)对大鼠坐骨神经结扎(CCI)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作用,并探讨其对脊髓背角胶质细胞活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产生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Sham)组、CCI组与SFZ组。建立大鼠CCI模型,按65 mg·kg-1灌胃(ig)给予SFZ,使用von Frey纤维丝测定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WT)。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小胶质细胞标记物Iba-1及星型胶质细胞标记物GFAP的表达变化。采用RT-q PCR法检测TNF-α,IL-1β和IL-6的mRNA水平。结果:CCI组MWT值与Sham组相比显著降低(P<0.05);SFZ组MWT值较CCI组显著升高(P<0.05)。CCI组Iba-1和GFA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Sham组(P<0.05);SFZ组Iba-1表达水平与CCI组相比没有显著差异(P>0.05),SFZ组GFAP表达水平低于CCI组(P<0.05)。CCI组TNF-α,IL-1β和IL-6 mRNA水平与Sham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SFZ组TNF-α,IL-1β和IL-6 mRNA水平较CCI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SFZ可能通过抑制脊髓星型胶质细胞激活和炎症因子释放从而缓解CCI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
马龙飞陈国武陈明台王丽娜刘代强孟纯阳
关键词:柳氮磺胺吡啶神经病理性疼痛小胶质细胞星型胶质细胞炎症因子
颈胸髓损伤早期并发症及处理26例分析
2000年
目的 为更好地引起对易被临床忽视的颈胸髓损伤并发症的重视 ,有效地减少颈胸髓损伤并发症的出现 ,正确及早地处理颈胸髓损伤后的并发症。方法 回顾分析了有完整资料的 2 6例颈胸髓损伤病例。结果 发现几乎所有颈胸髓损伤病人均并发一种以上并发症 ,呼吸系统坠积性肺炎、呼衰、泌尿系感染、消化性溃疡、出血、体温失调、褥疮、静脉炎等。结论 对出现的并发症应采取恰当及时的治疗措施。
孟纯阳刘洪美胡金晓续长荣靳明英夏冰陈月琴
关键词:早期并发症胸髓损伤坠积性肺炎静脉炎泌尿系感染伤病
共表达腺病毒载体构建鉴定及其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观察被引量:2
2021年
目的:构建并鉴定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BM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el growth factor,VEGF) 165双基因共表达的重组腺病毒,为研究该双基因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骨方向诱导和体内骨缺损修复作用奠定基础。方法:从cDNA文库中PCR扩增BMP2和VEGF165目的基因,并将其插入腺病毒穿梭质粒pAd-MCMV-GFP的多克隆位点,将构建的重组穿梭质粒pAd-MCMV-BMP2-VEGF165和腺病毒辅助质粒pBHGloxΔE1,3Cre共转染细胞HEK293细胞内,经历腺病毒基因重组及出毒后收集细胞,多次冻融离心获取病毒溶液(Ad-BMP2-VEGF165)。进一步纯化并测定病毒滴度,随后通过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检测BMP2和VEGF165双目的基因表达和倒置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结果:基因测序、菌落PCR、Western blotting、Real-time PCR、绿色荧光蛋白表达均表明载体Ad-BMP2-VEGF165构建成功,可稳定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内并稳定表达,经测定腺病毒载体滴度达到l×10^(10) PFU/ml。结论:携带人BMP2和VEGF165双基因共表达重组腺病毒载体构建成功,并能获得高滴度的病毒感染液。
李千会孟纯阳麻凤玉张聪
关键词:骨形态发生蛋白腺病毒载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经皮椎体成形及后凸成形术对临近椎间盘退变影响的回顾性分析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和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hoplasty,PKP)对临近椎间盘退变的可能影响及其程度。[方法]收集2009年6月~2011年2月济宁医学院附属医院脊柱外科收治的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骨折患者共146例,其中纳入本研究的具有完整随访资料患者85例,又按治疗方案的不同,分为保守治疗组20例、PVP组42例、PKP组23例,采集入院时、入院后3 d、出院后12个月、出院后24个月的VAS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score,视觉模拟评分法)、ODI评分(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和入院时、出院后12个月、出院后24个月的椎间盘指数和MRI指数,将所有数据资料进行归纳、汇总,应用SPSS 17.0统计软件行数据分析。[结果]PVP组和PKP组均能早期、有效地缓解疼痛、减少卧床时间、治疗满意度高,但出院后24个月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分析,PVP组和PKP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出院后24个月的椎间盘指数及MRI指数的比较中发现,PVP组和PKP组较保守治疗组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PVP组和PKP组较术前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且PKP组较PVP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PVP和PKP均可加速相邻椎间盘退变,且后者影响更为显著。
田力李庆伟陈国武孟纯阳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间盘退变
一次性复合上睑提肌切除术矫正小睑裂综合征畸形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总结一次性复合上睑提肌切除手术矫正小睑裂综合征(blepharophimosis-ptosis-epicanthus inversus syndrome,BPES)畸形的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5月-2007年5月,收治12例24眼BPES畸形。男6例,女6例;年龄4~15岁,平均7岁。均有典型双上睑下垂、反向内眦赘皮、小睑裂及内眦间距增宽四联征。睑裂长(19.8±4.7)mm,睑裂宽(2.8±1.8)mm,内眦间距宽(41.6±6.5)mm。上睑提肌肌力检测示,4例肌力缺乏,8例上提眼睑(2.0±0.6)mm。均伴有不同程度视功能先天性发育缺陷,3例伴有散光。术中采用内眦韧带缩短固定术、睑板和上睑提肌切除术、皮肤成形术治疗。结果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成功矫正上睑下垂和内眦赘皮。12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30个月。双重睑线匀称自然,睑缘弧度符合生理性,未出现角膜并发症。术后1、6、12、24个月时测量相关数据均得到较大程度恢复。10例患者术后18个月测量睑裂宽(9.0±2.1)mm,睑裂长(26.5±3.5)mm,内眦间距宽(30.2±2.7)mm,上睑提肌肌力较术前增加(5.6±1.9)mm,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一次性复合上睑提肌切除手术矫正BPES畸形可获得较好的美容效果和功能;BPES患者应尽早手术治疗。
李庆伟孟纯阳于潇华盛遵启唐胜建杨彪炳牟少春
关键词:小睑裂综合征先天畸形
对SNI和CCI两种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的实验观察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观察并比较大鼠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NI)和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CCI)两种神经病理性模型引起疼痛的效果。方法 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Sham组(n=10)、SNI组(n=10)和CCI组(n=10)。Sham组仅暴露坐骨神经后缝合皮肤,分别制作SNI模型和CCI模型,于术前及术后28d内测定大鼠术侧机械疼痛阈值,并于术后第14天和第28天行Western Blotting检测大鼠背根神经节(DRG)内疼痛相关基因三磷酸环化水解酶1(GCH1)的表达变化。结果 Sham组大鼠术后未见疼痛敏感症状,SNI组和CCI组大鼠疼痛阈值于术后第1天较Sham组显著降低(P<0.05),SNI组疼痛阈值直至术后第28天都维持在较低水平,而CCI组痛阈值于术后第3天起才趋于稳定,术后21d开始痛敏症状有所缓解。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术后第14天SNI组和CCI组GCH1表达均高于Sham组(P<0.05),术后第28天CCI组GCH1表达有所降低,与SNI组出现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相比传统CCI模型,SNI模型是一种更敏感、更稳定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
梁啸刘洪美李庆伟陈国武孟纯阳
关键词:神经病理性疼痛动物模型
胫骨延长术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处理被引量:1
1998年
目的为避免胫骨延长并发症的发生。方法分析回顾了现有完整资料的50例胫骨延长病例。结果发现术后存有8种不同的并发症,分析其原因有穿针位置不当,延长速度过快,肌张力过高,拔针去架过早等。针对其并发症提出预防及处理办法,有效地避免了并发症的出现,达到了预期治疗目的。结论对下肢短缩畸形患者应严格掌握手术的适应症及手术技能,使其达到矫正短缩畸形之目的。
周玉江刘洪美孟纯阳张瑞华张瑞华
关键词:骨延长术并发症胫骨
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观察被引量:55
2015年
[目的]探讨胸腰段骨折微创经皮穿刺椎弓根内固定术(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pedicle screw fixation,MIPPSF)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7月本科收治的无神经症状的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T11~L2)患者21例,平均年龄38.7岁。其中高处坠落伤18例,重物压砸伤1例,交通车祸伤2例,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切口长度,手术前后VAS评分,ODI指数,后凸畸形矫正情况等进行统计。[结果]切口长度平均(1.2±0.3)cm,手术时间平均(50.3±14.7)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0.6±8.5)ml;术前术后VAS评分、ODI指数、矢状位后凸Cobb角、矢状面指数、伤椎椎体前缘高度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技术具有操作相对简便、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近期优点,且具有与开放手术相同的疗效,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较好选择,但远期疗效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孔祥清孟纯阳张卫红曹贵君王叶新陈筱
关键词:后路椎间融合术胸腰椎骨折微创技术
富血小板血浆在椎间盘退变治疗中的应用
2023年
颈肩腰腿痛是临床常见病,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后产生的髓核突出压迫和刺激脊神经根导致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是颈肩腰腿痛的常见原因。随着生活节奏加快,颈肩腰腿痛日渐年轻化,病情严重者会丧失劳动能力甚至致残,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医疗和经济负担。如何延缓和治疗IDD已成为医疗领域的热点和难点。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治疗IDD是一种新型无创的非手术疗法,不仅可以改善退变椎间盘的微环境,而且对髓核细胞有着促增殖、促分化、促进基质合成和抗凋亡的作用,且PRP与间充质干细胞的联合应用或许会带来更好的疗效。然而由于PRP的制备标准不统一,给规范化治疗带来了严峻挑战。本文对PRP在治疗IDD上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了梳理和综述。
田志康(综述)孟纯阳
关键词:富血小板血浆椎间盘退变
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6与人胚胎成纤维细胞的生物相容性研究被引量:20
2005年
目的:研究新型骨修复重建复合材料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6 6 (n -HA/PA6 6 )对人胚胎成纤维细胞可能存在的细胞毒性,为该材料应用于临床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人胚胎成纤维细胞,经材料及材料浸提液分别与细胞共培养等方式对n -HA/PA6 6进行细胞毒性测试,细胞形态观察法观察各组细胞在2 4h、4 8h、72h、5天各时相点的细胞形态学变化,细胞生长抑制法(MTT比色法) ,测定各组1,2 ,4 ,7天细胞的相对增殖率。结果:材料表面的细胞黏附生长良好,各浸提液组和直接接触组分别与阴性对照组进行两两比较,各组对细胞的增殖均无显著影响(P >0 .0 5 ) ,各浸提液组和直接接触组分别与阳性对照组进行两两比较显示有显著差异(P <0 .0 5 ) ,材料的细胞毒性为0~1级。结论:体外试验结果显示,n -HA/PA6 6与人胚胎成纤维细胞相容性好,符合GB/T16 886 .5 - 1997-ISO 10 993- 5 :1992规定的医用材料相应标准[1] 。
孟纯阳安洪蒋电明刘永刚
关键词:纳米羟基磷灰石聚酰胺细胞相容性
共19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