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敏国

作品数:8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浙江农林大学农业与食品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项目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生物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草履虫
  • 3篇染色
  • 3篇蟾蜍
  • 3篇CDNA
  • 2篇大蟾蜍
  • 2篇动物学
  • 2篇英文
  • 2篇荧光
  • 2篇荧光染色
  • 2篇原核
  • 2篇中华大蟾蜍
  • 2篇微管
  • 2篇免疫
  • 2篇免疫荧光
  • 2篇免疫荧光染色
  • 2篇接合生殖
  • 2篇克隆
  • 2篇基因
  • 2篇基因克隆
  • 2篇GALECT...

机构

  • 8篇浙江农林大学

作者

  • 8篇杨仙玉
  • 8篇袁进强
  • 8篇宋敏国
  • 5篇高欣
  • 3篇徐跃
  • 2篇王逸雯
  • 2篇朱嘉骏
  • 1篇诸葛慧
  • 1篇张姝芳

传媒

  • 3篇中国动物学会...
  • 2篇Zoolog...
  • 2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3
  • 2篇2012
  • 5篇2011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不同染色方法揭示纤毛原生动物草履虫接合生殖过程的新细节(英文)被引量:2
2011年
通过石炭酸品红、Hoechst 33342、蛋白银及免疫荧光标记等染色方法对草履虫接合生殖过程进行了重新观察,结果发现:1)新月核是第一次减数分裂前期小核的主要形态学特征,在核内有一未被石炭酸品红、Hoechst 33342着色区域,蛋白银染色则清楚显示该结构;2)4个单倍体减数分裂产物中的1个核进入口旁锥完成配前第三次核分裂,其余3核退化。蛋白银染色和抗α微管蛋白单克隆抗体进行免疫荧光标记显示,核进入口旁锥的时期在第二次减数分裂末期而非减数分裂结束后;3)配前第三次分裂末期,核间连丝的中间段有一被蛋白银识别的结构,但免疫荧光标记却无显示,只表现为纤维状结构与两侧核间连丝相连。观察结果为草履虫接合生殖过程中相关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奠定了必要的形态学基础。
高欣杨仙玉朱嘉骏袁进强王逸雯宋敏国
关键词:草履虫接合生殖
中华大蟾蜍galectin-3 cDNA的克隆、序列分析及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9
2012年
通过PCR扩增出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半乳糖凝聚素3(gal-3)cDNA全长开放读码框(ORF)并克隆至pGM-T载体,经DNA测序确定获得全长ORF序列(GenBank登录号为JN993733).序列分析表明中华大蟾蜍gal-3的ORF是由789个碱基组成,编码26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蛋白质.推导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中华大蟾蜍与非洲爪蟾Xenopus lavis同源性最高,为51%,与其他10种动物的同源性在41%~50%之间.SMART分析显示gal-3蛋白在136-259位氨基酸存在保守的半乳糖结合域.Net Phos预测gal-3在Ser-6和Ser-186有潜在的丝氨酸磷酸化位点.gal-3氨基酸序列构建的进化树符合传统动物分类学特点.经菌落PCR、双酶切和DNA测序确认gal-3的ORF正确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ET-28b,表明原核表达用重组质粒构建成功,为研究其蛋白功能和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徐跃宋敏国杨仙玉袁进强
关键词:中华大蟾蜍基因克隆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日本蟾蜍皮肤胸腺素α原cDNA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被引量:2
2013年
为研究蟾酥、蟾衣、蟾皮中多肽类有效成分,通过菌落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对日本蟾蜍Bufo japonicus formosus皮肤cDNA质粒文库进行了筛选,获得胸腺素α原(prothymosin-α,ProTα)全长cD-NA序列,并对它们进行了生物信息学分析。日本蟾蜍ProTαcDNA全长为1 480 bp,包括339 bp的完整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5′端125 bp及3′端1 016 bp的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根据cDNA序列推导的日本蟾蜍ProTα由11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无信号肽结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析显示,日本蟾蜍ProTα与食用蛙Rana esculenta同源性为82%,与其他11种动物的同源性则介于54%~73%。ProTα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分析日本蟾蜍ProTαcDNA序列,可为研究其生物学功能和药物研发提供实验依据。
宋敏国袁进强杨仙玉张姝芳诸葛慧徐跃
关键词:动物学基因克隆
免疫荧光染色揭示草履虫接合生殖过程中静止原核的空间位置(英文)被引量:2
2011年
在尾草履虫的接合生殖过程中,共有三次配前核分裂。在配前第三次分裂结束后,两个接合的细胞内均形成一个迁移原核和一个静止原核。迁移原核位于口旁锥内,而且紧贴于接合面,静止原核则位于迁移原核的外侧,两者呈左右排列,距离接近。但是,目前对导致两种原核近距离的原因尚不清楚。该文通过α-微管蛋白的单克隆抗体对受精核形成前的接合对进行了免疫荧光染色,结果发现,配前第三次分裂不同于前两次分裂,连接迁移原核和静止原核的核间连丝伸向细胞的后方,呈"U"或"V"型,结果导致两个原核左右排列,而不是前后排列,两者间的距离缩短。这个结果也阐明了造成两种原核近距离的原因。
高欣朱嘉骏杨仙玉袁进强王逸雯宋敏国
关键词:草履虫接合生殖原核
免疫荧光染色揭示草履虫配前第三次分裂过程中核间连丝的行为
朱嘉骏袁进强王逸雯宋敏国高欣杨仙玉
胞质中的微管在草履虫静止原核锚定过程中的作用
宋敏国袁进强朱嘉骏王逸雯高欣杨仙玉
中华大蟾蜍皮肤galectin-3 cDNA分子多样性及氨基酸变异分析被引量:3
2012年
以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皮肤总核糖核酸(RNA)反转录第1链互补脱氧核糖核酸(cDNA)为模板,以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出galectin-3基因片段并通过TA克隆将其插入到pGM-T载体,通过DNA测序确定该基因片段序列,然后利用美国国家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中ORF finder查找基因的全长开放阅读框(ORF)。筛选到9个编码galectin-3的cDNA序列,其中2个序列编码N-端截短型galectin-3(galectin-3C)。Clustal X2.0多序列比对和DnaSP4.0分析cDNA序列的多样性。结果发现:中华大蟾蜍galectin-3C区域具有高密度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频率为每20 bp为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推导的氨基酸序列比对显示这9个基因在N端和糖识别结构域(CRD)有较高同源性,包括磷酸化位点、糖基结合位点和相关基序,而在串联重复区则存在较大差异。galectin-3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多样性很可能赋予中华大蟾蜍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
徐跃宋敏国杨仙玉袁进强
关键词:动物学中华大蟾蜍GALECTIN-3分子多样性
草履虫接合生殖过程中微管与减数分裂产物的选择
王逸雯朱嘉骏袁进强宋敏国高欣杨仙玉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