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宋时磊

作品数:78 被引量:200H指数:9
供职机构:武汉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经济管理文化科学语言文字更多>>

文献类型

  • 70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6篇历史地理
  • 18篇经济管理
  • 14篇文化科学
  • 8篇语言文字
  • 7篇文学
  • 6篇轻工技术与工...
  • 3篇哲学宗教
  • 3篇政治法律
  • 2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9篇茶叶
  • 13篇写作
  • 12篇茶文化
  • 10篇文化
  • 8篇茶叶贸易
  • 7篇概念史
  • 7篇创意
  • 7篇创意写作
  • 5篇学科
  • 5篇写作学
  • 4篇学术
  • 4篇人工智能
  • 4篇教育
  • 3篇对外贸易
  • 3篇质量管理
  • 3篇唐代
  • 3篇特质
  • 3篇晚清
  • 3篇工匠
  • 3篇古道

机构

  • 74篇武汉大学
  • 1篇河北师范大学
  • 1篇四川师范大学
  • 1篇浙江工商大学
  • 1篇浙江农林大学
  • 1篇东海大学
  • 1篇高等教育出版...
  • 1篇武汉纺织大学
  • 1篇中国食品报社

作者

  • 74篇宋时磊
  • 6篇刘礼堂
  • 1篇许欢欢
  • 1篇刘再起
  • 1篇王旭烽
  • 1篇顾雯
  • 1篇毕日生
  • 1篇王楚
  • 1篇宋琼
  • 1篇宋琼

传媒

  • 10篇农业考古
  • 9篇写作
  • 3篇宏观质量研究
  • 2篇湖北社会科学
  • 2篇武汉大学学报...
  • 2篇广西职业技术...
  • 2篇人文论丛
  • 1篇人民论坛
  • 1篇近代史研究
  • 1篇台湾农业探索
  • 1篇武汉大学学报...
  • 1篇新华月报
  • 1篇新华文摘
  • 1篇史学集刊
  • 1篇东疆学刊
  • 1篇中国大学教学
  • 1篇历史研究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湖北大学学报...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年份

  • 9篇2024
  • 12篇2023
  • 9篇2022
  • 6篇2021
  • 7篇2020
  • 6篇2019
  • 3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08
7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台湾茶叶国际贸易及其茶文化的历史变迁被引量:5
2015年
台湾是中国产茶大省,在世界茶叶市场中占据独特地位。从荷占与明郑时期、清朝时期、日据时期、战后时期等4个历史阶段,系统梳理台湾茶业发展特别是国际贸易发展历程,并揭示在这一进程中茶文化随之变迁的总体风貌。认为品质的不断提升是台茶行销世界的重要原因,台湾茶文化发展轨迹同茶叶国际贸易命运息息相关,两者又受台湾历史和政治局势的深刻影响,与大陆茶文化同根相连,又别具地域特色。台湾茶业在外销不振的情况下,通过社会各界倡导的茶文化自觉,实现了内需市场的发展,这给大陆茶业以借鉴与启发。
宋时磊
关键词:茶产业国际贸易茶文化
《望江南》:江南与茶人精神的文学书写——王旭烽访谈被引量:2
2022年
2022年初,第五届茅盾文学奖得主王旭烽出版最新长篇小说《望江南》,作品中对杭州与杭州西湖、茶人命运在历史中的沉浮以及茶人丰富的精神世界等层面的文学书写值得特别关注。在访谈中,王旭烽表示书名、故事人物名字对于构建小说世界至关重要,是衡量作家创作能力的核心指标之一。这部小说之所以取名《望江南》,不仅是出典于苏轼诗词,更重要的是这个词语中包含了明知生活艰辛却要直面生活的勇气。“江南”不仅是故乡,更是一种审美化的存在方式。小说写茶不是知识罗列,而是用茶来构筑文化小说。茶人应该有分寸、不狂躁、不懦弱,这是一种承担苦难的和平态度,杭嘉和身上体现出了茶人的精神特质。王旭烽还对当前新一代茶人的成长有所期许,并希望通过文学创作和教育教学等多种方式推动茶文化的普及。
王旭烽宋时磊
关键词:《望江南》茶人三部曲茶人精神茶文化
基于需求视角的中华茶技艺保护传承研究被引量:6
2016年
目前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的研究,多从传承人的培养以及开发途径探索等两个方面展开。本研究回溯到历史,选取古代茶技艺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个案分析对象,借此对该问题进行研究。认为唐代煎茶、宋代点茶等茶技艺失传的根本原因在于脱离了需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来源于对各种需求的满足,要符合时代精神的需求,要切合便利性的消费需求,要考虑消费者对价格的承受能力,更要尊重社会对其本性的需求。
刘礼堂宋时磊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煎茶点茶
创意写作在中国接受与传播的历史考析(1959—2009)
以学科史的研究视野,从概念的译介、研究和教学实践以及美国爱荷华大学国际写作项目的影响等方面,本文分析了从20世纪50年代末到21世纪前十年我国对美国creative writing(创意写作)的接受和传播情况。从1959...
宋时磊
关键词:创意写作概念史写作学科
文献传递
近代中英茶叶贸易中的质量控制制度研究(1669—1833)被引量:1
2023年
中英双方开展茶叶贸易的中前期,英国东印度公司不仅要通过一系列收购制度,确保贩运茶叶在数量上可以满足本国、欧洲及新大陆的消费需求,还要确保茶叶的品质和等级的稳定、标准和统一。为此,英国东印度公司在与行商进行茶叶贸易时,在博弈和交涉过程中,逐渐探索建立了涵盖事前、事中、事后的质量控制制度。具体而言,在交易前签订合约,确定收购茶叶等级;在茶叶运抵广州后,专职茶师(评审员)检验茶样,确定最终的收购价格;而在茶叶运抵英国后,如果发现废茶,则运回中国,由行商或茶商赔偿损失。十三行贸易时期,这三项制度能够较好地确保英国东印度公司收购茶叶的质量和标准。这些质量控制制度为跨国贸易秩序的建立提供了实践经验,促进了中西质量检验制度的形成。
宋时磊张丽娟
关键词:茶叶贸易
人工智能写作的历史回顾、概念界定及研究展望
2024年
人工智能写作虽经历了从理性主义到经验主义的范式转变,但始终具有以下三种特质:首先,写作过程由人机共同合作完成,计算机是人工智能写作的显性作者;其次,其基础是语言模型,理性主义范式采用基于语法规则的模型,经验主义范式则采用基于统计的语言模型和基于神经网络的语言模型;最后,人工智能通过计算写作生成自然语言文本。这三种特质彰显了人工智能写作的实质,即计算机以语言模型生成自然语言文本的过程。基于现有学术成果,研究者可在进一步明确研究边界、拓宽研究视野、改进研究方法等方面着力,促进人工智能写作的理论发展。
杨逸云宋时磊
关键词:理性主义经验主义语言模型自然语言文本
中国写作学会召开“十四五”重点教材编写启动会
2021年
2021年12月26日下午,中国写作学会"十四五"重点教材编写启动会以网络视频会议的方式召开。会议由中国写作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中国写作学会副秘书长宋时磊主持会议。中国写作学会"十四五"重点教材第一批共有7部教材入围,分别为萧映编写团队的《学术论文写作》、吴怀东编写团队的《应用文写作》、骆冬青编写团队的《大学写作》、罗宗宇和胡辉杰编写团队的《写作与表达》。
时俊龙宋时磊
关键词:教材编写《应用文写作》重点教材
中文创意写作的学科内涵、实现路径与拓展方向
2024年
2024年初发布的《研究生教育学科专业简介及其学位基本要求(试行版)》将中文创意写作新增为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这标志着历经15年的中国创意写作本土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中文创意写作学科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中文写作能力,有低阶、高阶和学术三个方面的具体目标。要实现这些目标,应实现“四个结合”,即中文专业教育滋养与通识教育的涵养的结合,创造力的激发、养成和拓展与创意思维的训练的结合,分体专门化教学和高强度写作训练的结合,课内教学同广泛的写作社会实践的结合。为促进中文创意写作在新时代新阶段的新发展,需要建设中文创意写作人才培养的优质教学资源,建立符合硕士、博士层次的人才招生条件、培养体系和学位标准,在学术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上加快推进专业学位教育的突破,借助创意写作回归并实现文学教育和文学生活的初心。
宋时磊
关键词:创意写作学科内涵写作能力二级学科
写作与讲好中国故事——中国写作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综述被引量:2
2023年
2023年11月10日至12日,中国写作学会“写作与讲好中国故事”学术研讨会暨会员代表大会在湖南长沙召开。会议以世界为视野,立足中国写作实践,重点强调了写作学科体系建设、学术体系建设和话语体系建设要具有中国特色,并从顶层设计、写作实践、人才培养三方面总结、探索了中国写作学派的体系建构与发展路径。学者们认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故事和反映中国当下时代发展情况的作品,有助于展现中国形象与中国特色,让世界全面了解中国;应当凸显中国传统文论及现当代写作中的中国道路和中国智慧,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要注意挖掘、传播优秀文学作品蕴含的中国价值观,提高国家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同时,会议对新时代写作学科如何“讲好中国故事”进行未来展望,提出要发掘优质写作素材,提升中国故事内容质量;融合多种写作媒介,增强中国故事传播能力;提炼核心写作概念,打造中国故事学术品牌。
史婉莹宋时磊
关键词:写作学创意写作
当代中国茶艺概念的传播场域述评被引量:2
2023年
茶艺是当代中国学者提出的原创性概念,不仅得到了学术界的认同,在社会各层面都有广泛影响。这一概念之所以能够从学术界迅速“破圈”,主要在于它有多重的传播场域,而这些场域形成了概念传播的生态系统。具体言之,茶艺馆是茶艺的主要承载实体和空间依托。茶艺馆的出现深刻改变了传统茶馆的价值理念和经营业态,带动了庞大的茶艺馆产业发展,激活了茶叶销售,促进了就业。不断丰富茶艺理论和实践资源,为各种层次的茶艺教育提供了条件,茶艺教育又为茶艺概念提供了一批又一批的传播者。茶艺理论、实践以及茶艺从业、爱好人群,又为茶艺表演和竞技提供了内容支撑,茶艺师、茶艺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成为茶艺的实操者和传承者。
宋时磊
关键词:茶艺茶艺馆茶艺表演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