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尹彤

作品数:129 被引量:545H指数:13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解放军总医院科技创新苗圃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化学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8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21篇医药卫生
  • 4篇化学工程
  • 2篇生物学
  • 1篇机械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农业科学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23篇基因
  • 22篇病理
  • 20篇细胞
  • 18篇血小板
  • 16篇动脉
  • 15篇综合征
  • 15篇氯吡格雷
  • 15篇抗血小板
  • 12篇药物
  • 11篇老年
  • 11篇华法林
  • 10篇血管
  • 9篇血压
  • 9篇药物基因
  • 9篇药物基因组学
  • 9篇抗凝
  • 8篇线粒体
  • 7篇原发性
  • 7篇原发性高血压
  • 6篇心血管

机构

  • 128篇中国人民解放...
  • 11篇武警总医院
  • 2篇清华大学
  • 2篇教育部
  • 2篇北京航天总医...
  • 2篇解放军医学院
  • 1篇空军总医院
  • 1篇天津医院
  • 1篇浙江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遵义医学院
  • 1篇天津市第三中...
  • 1篇香港中文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三明市第一医...
  • 1篇武警湖南总队...
  • 1篇铜仁市人民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29篇尹彤
  • 35篇纪小龙
  • 29篇王士雯
  • 24篇李泱
  • 22篇徐斌
  • 22篇杨洁
  • 19篇申明识
  • 16篇朱庆磊
  • 14篇卢才义
  • 13篇陈韵岱
  • 13篇王绪云
  • 10篇席少枝
  • 10篇张玉霄
  • 10篇杨洁
  • 9篇徐薪
  • 8篇赵玉生
  • 8篇刘军
  • 8篇王红娟
  • 8篇张蓝宁
  • 7篇陈曦

传媒

  • 31篇中华老年多器...
  • 9篇临床与实验病...
  • 7篇诊断病理学杂...
  • 5篇中国实验诊断...
  • 5篇中华医学杂志
  • 3篇中国体视学与...
  • 3篇解放军医学院...
  • 2篇中华肝胆外科...
  • 2篇中国煤炭工业...
  • 2篇国外医学(老...
  • 2篇中华心血管病...
  • 2篇中华老年医学...
  • 2篇心脏杂志
  • 2篇中华老年心脑...
  • 2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中国康复理论...
  • 1篇世界华人消化...
  • 1篇中国介入心脏...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年份

  • 2篇2024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1
  • 4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5篇2017
  • 13篇2016
  • 4篇2015
  • 7篇2014
  • 9篇2013
  • 9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8
  • 3篇2007
  • 3篇2006
  • 8篇2005
  • 12篇2004
12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线粒体DNA突变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原发性高血压(EH)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前期研究发现,EH在许多家系中都存在母系遗传特性;因此,线粒体DNA(mtDNA)突变成为了探索EH发病机制的新目标。目前已发现多个与EH相关的mtDNA突变位点,这些突变被证实能够导致线粒体氧化磷酸化缺陷,ATP 合成降低,反应活性氧(ROS)增加和诱导线粒体介导的细胞死亡。据此推断,对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深入研究将有望诠释母系遗传性高血压的分子发病机制,而且EH相关的mtDNA突变将有望成为母系遗传性EH诊断的遗传学标志物。鉴于此,本文将对EH相关的mtDNA突变和功能机制进行全面综述。
张羽松陈曦李泱尹彤高永红
关键词:线粒体DNA突变原发性高血压
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狭窄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3
2004年
王士雯尹彤赵玉生
关键词:老年人钙化瓣膜动脉疾病
退行性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的病理组织学分析被引量:11
2005年
目的分析退行性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DCAVD)不同病变阶段的病理组织学特征。方法选择尸检和经外科手术的成人主动脉瓣膜标本共55例,利用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对瓣膜内各种物质和细胞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回顾各例心血管危险因素有关的临床记录。结果不同程度主动脉瓣膜病变均以瓣膜基底部增厚明显,增厚区病灶及附近的纤维层内蛋白质,脂肪和钙盐聚集。免疫组化染色示,不同程度病变中,CD68阳性的单核巨噬细胞浸润,偶尔可见T细胞;还可见由CD31阳性的内皮细胞围绕而成的新生毛细血管结构,以及骨母细胞标记物OPN表达,上述标记物随病变程度加重而表达数量增加。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如吸烟史、高脂血症、高血压、冠心病,在重度病变中的发生率显著高于轻中度病变。结论 DCAVD的病理组织学特征与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相似之处,这些特征包括瓣膜内脂质、蛋白质和钙盐沉积,单核巨噬细胞浸润,新生毛细血管增生以及骨母细胞形成。
尹彤王士雯高磊李泱王红月刘蕾赵玉生
关键词:主动脉瓣膜病理组织学免疫组织化学
基于药物基因组学和血小板功能检测的PCI术后ACS患者P2Y12受体拮抗剂个体化抗栓治疗的转化应用研究
尹彤王绪云陈韵岱
住院心血管疾病伴焦虑抑郁情绪患者的心理护理被引量:11
2010年
目的探讨个体化干预方法对综合医院住院心血管疾病患者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的效果。方法采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对80例住院心血管疾病患者进行调查,对筛查出的阳性患者根据病因进行个体化干预,并对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情况进行比较。结果共查出14例焦虑抑郁情绪患者,13例经干预后负性情绪消失。结论有效的心理护理等措施有利于改善综合医院住院心血管疾病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
张艳唐莲王燕燕尹彤李波
关键词:心血管疾病住院患者焦虑抑郁心理护理
pSG5/TRIF质粒的构建及在Huh7细胞中的表达
2010年
目的构建pSG5/Myc-TRIF质粒,并检验其在Huh7细胞中的瞬时表达。方法首先用NotⅠ酶切既往构建的pCX4pur/Myc-TRIF质粒,平末端化,然后用EcoRⅠ酶切,获得TRIF片断。用SmaⅠ和EcoRⅠ先后酶切空载体pSG5。各酶切产物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与预期吻合后,电泳回收靶片段。行连接反应。经筛选阳性克隆,扩大培养、提取、纯化重组质粒。BamHⅠ酶切鉴定重组质粒pSG5/Myc-TRIF。分别用FuGene6转染试剂和重组牛痘病毒(rVV)预感染后用Lipofectin转染重组质粒入Huh7细胞。用免疫荧光染色、Westernblot检测pSG5/Myc-TRIF的表达。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BamHⅠ酶切后,琼脂糖凝胶电泳结果显示酶切片段大小与预期一致。转染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见Huh-7细胞表达Myc-TRIF蛋白,而且用rVV预感染后Lipofectin转染较用FuGene6转染表达率大大提高。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转染pSG5/Myc-TRIF的Huh7细胞中,均出现了大小约100ku的条带。rVV预感染后用Lipofectin转染较FuGene6转染表达量高,与免疫荧光染色结果一致。结论成功构建了pSG5/Myc-TRIF质粒。用rVV预感染Huh7细胞后再用Lipofectin转染重组质粒可以提高表达效率。
王雪萍王士雯杨洁尹彤王红娟徐斌朱庆磊李泱
关键词:丙型肝炎病毒HUH7细胞
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应用替格瑞洛早期停药对临床转归的影响被引量:13
2018年
目的探讨≥75岁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应用替格瑞洛早期停药对临床转归的影响。方法连续募集2014年1月至2016年5月在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期间接受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75岁ACS或PCI支架植入术后患者。分析患者早期(服用3个月内)替格瑞洛停用发生情况、停药原因及停药对患者1年内发生主要缺血终点事件(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脑卒中、紧急血运重建、早期支架内血栓形成、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及主要出血终点事件(出血学术研究联合会≥3型)的影响。结果本研究共募集190例符合入选标准的病例,年龄(78. 7±3. 6)岁,其中65例(占34. 2%)患者早期停用替格瑞洛。早期停药患者1年内主要缺血终点事件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持续替格瑞洛治疗患者(13. 8%vs 5. 7%;HR=3. 57,95%CI 1. 15~11. 09;P=0. 03)。1年内主要出血终点事件在早期停药患者与持续替格瑞洛治疗患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 5%vs 2. 4%;HR=0. 57,95%CI0. 05~6. 00;P=0. 64)。结论老年(≥75岁) ACS或PCI术后患者早期(3个月内)停用替格瑞洛可能增加主要缺血事件发生风险。
刘军王绪云王绪云席少枝秦留安席少枝尹彤
关键词:急性冠脉综合征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停药
利拉鲁肽通过PI3K/AKt和MAPK/ERK通路促进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张颖胡舜英尹彤田峰王珊张颖倩陈韵岱
强电磁环境长期暴露对人体血液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观察强电磁环境的长期暴露对相关作业人员细胞因子含量的影响。方法连续招募从事至少1年以上与强电磁辐射有关工作的人员入暴露组,同时招募该单位与强电磁辐射工作无关的人员入非暴露组,入选人员均为男性。多点监测工作环境的电磁强度,检测所有被试者外周静脉全血血浆中7项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L)-1β、IL-6、IL-7、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干扰素-γ(IFN-γ)并进行比较,对其随暴露工作时间增加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暴露组(n=239)和非暴露组(n=203)的年龄、性别、工作时间、体质量指数(BMI)均无统计学差异。暴露组的IL-1β[(24.09±3.77)pg/ml vs(24.89±3.97)pg/ml,P=0.030]、IL-6[(15.74±2.26)pg/ml vs(16.46±2.49)pg/ml,P=0.001]和IL-8[(13.28±4.02)pg/ml vs(14.10±3.73)pg/ml,P=0.026]水平均较非暴露组显著降低;上述3种细胞因子随工作时间增加而变化的波动幅度较非暴露组更大;暴露组的IL-8水平与暴露工作时间和年龄均具有独立相关性(P<0.05)。两组IL-7、IL-10、TNF-α、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长期暴露于强电磁环境可导致相关作业人员的某些细胞因子水平降低,进而可能影响机体的免疫防御功能。
王观筠吴琼姜云升吴阳勋王子乾孟萃姚树林姚树林
关键词:电磁场暴露细胞因子IL-1ΒIL-6IL-8
人淋巴结窦内出现血液成分的组织病理学研究被引量:2
2002年
目的 :探讨人淋巴结窦内出现血液成分的组织病理学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选择 1 0 2例常规尸检病例的双侧颈部、腋窝、腹股沟、胸腔、腹腔 8个部位的淋巴结共 1 32 2枚 ,石蜡切片 ,HE染色、光镜观察 ,分析淋巴结窦内出现红细胞时的组织结构改变 ,并对淋巴窦进行分类。结果 :在 1 0 0例因疾病死亡的患者的 1 32 2个淋巴结中 ,91例 (占 91 % )患者的 80 9个淋巴结 (占61 .2 0 % )的淋巴窦内出现红细胞 ;而在 2例非疾病原因死亡的尸检患者淋巴结的淋巴窦内则未见红细胞。根据淋巴结窦内红细胞出现后 ,组织结构变化的不同形态 ,将其分为 5种不同的类型 :血管开放淋巴窦、少血淋巴窦、噬血淋巴窦、富血淋巴窦、血管形成淋巴窦。结论 :在疾病终致死亡状态下 ,淋巴窦内出现血液成分并不少见 ,淋巴结内淋巴循环与血液循环在淋巴窦内的交通 ,可使淋巴组织借助淋巴窦直接接受来自血液循环中的各种信息 ;
尹彤纪小龙申明识徐薪李维华
关键词:血液成分组织病理学尸检
共13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