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萌辰
- 作品数:57 被引量:235H指数:9
- 供职机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脊髓型颈椎病突发性四肢瘫:32例临床报告与文献综述
- 目的: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突发颈脊髓损伤时临床症状加重,导致不完全截瘫或者完全性瘫痪,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甚至死亡。本研究通过对该类患者临床表现与体...
- 许金海马俊明叶洁童正一俞志兴王国栋尹萌辰莫文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四肢瘫手术治疗临床疗效
- 体外震波治疗跟痛症的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本文旨在对国内外震波治疗跟痛症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评价,以了解其临床疗效,以期为临床决策提供循证学证据,提高临床疗效。方法:通过计算机全面检索Cochrane Library、Pubmed、Medline、Embase、维普(VIP)、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中震波治疗跟痛症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2年12月。并手工检索相关期刊与会议论文。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试验、评价质量和提取有效数据,而后采用RevMan5.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一共有17个RCT,2376例患者纳入到本系统评价。对整体有效率进行3个亚组合并效应量分析:震波优于安慰剂,[RR=1.49,95%CI(1.31,1.71),Z=5.90(P<0.00001)];震波优于与局部封闭,[RR=1.23,95%CI(1.08,1.39),Z=3.24(P=0.001)];震波优于综合治疗,[RR=2.03,95%CI(1.53,2.68),Z=4.85(P<0.00001)]。VAS改善率震波与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83,95%CI(-0.87,4.53),Z=1.33(P=0.18)]。RM功能评分震波优于对照组,[RR=1.36,95%CI(1.17,1.59),Z=3.96(P<0.0001)]。结论:现有研究表明震波治疗跟痛症具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但缺乏长期临床疗效随访观察研究。
- 尹萌辰莫文
- 关键词:震波跟痛症随机对照试验
- 中医药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再思考
-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变以及其继发性改变导致脊髓或支配脊髓血管受压而出现不同程度脊髓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约占颈椎病的10%-15%,是颈椎病中最严重的一种,其致残率高,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日益引起医学界的重视.在临床...
- 莫文许金海叶洁马俊明姚若愚王国栋朱栋俞志兴尹萌辰施杞
- 关键词:脊髓型颈椎病中医药治疗
- 一种新型脊柱骨折塌陷撑开装置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脊柱骨折塌陷撑开装置,包括:一杆体,所述杆体内有通气管路,所述通气管路与所述杆体共轴设置;一主体部件,所述主体部件设置在所述杆体的近端;两侧体部件,两所述侧体部件分别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件的左端和右端,...
- 尹萌辰
- 文献传递
- 华法林致巨大腰大肌血肿合并股神经损伤1例报道被引量:5
- 2017年
- 自发性腰大肌血肿在临床上十分罕见,其发生率约为0.1%.患者的临床表现不尽相同,如腰痛、腹股沟区疼痛、腰丛神经痛、急性大出血,然而这些表现缺乏特异性,另外不少患者无临床症状。腰大肌血肿好发于存在血管疾病或血管畸形的人群及接受血透治疗的患者,然而在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中,腰大肌血肿的发生率可高达6.6%,如使用华法林、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
- 尹萌辰马俊明陈妮许金海徐华叶洁莫文
- 关键词:华法林股神经损伤
- 脊柱转移瘤预后评分系统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脊柱转移瘤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通常表现为局部疼痛、脊柱不稳、椎体病理性骨折、脊髓和神经受压,引起神经功能障碍或瘫痪,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加速死亡进程。随着癌症发病率提高和人口老龄化,脊柱转移瘤发生率越来越高,近70%的晚期癌症患者会发生脊柱转移。
- 尹萌辰刘韩森李林高欣黄权马俊明马俊明莫文
- 关键词:脊柱转移瘤神经受压神经功能障碍癌症发病率局部疼痛脊柱不稳
- DOT1L对骨肉瘤MG63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被引量:1
- 2021年
- 目的探讨抑制组蛋白H3赖氨酸79(H3K79)甲基转移酶DOT1L基因对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迁移、DNA损伤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hDOT1L-shRNA质粒转染至骨肉瘤MG63细胞(hDOT1L-shRNA组),同时设置shRNA阴性对照组(Scramble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DOT1L mRNA的表达水平,MTT法检测细胞增殖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UNEL法和彗星实验检测细胞DNA损伤。Western blot检测MG63细胞中DOT1L、H3K79me2、Histone H3、Sirt1、XPA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转染后,与Scramble组相比,hDOT1L-shRNA组MG63细胞中DOT1L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下调(P<0.05),细胞增殖能力降低(P<0.05),细胞迁移率降低(P<0.05),DNA损伤程度加剧(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Scramble组相比,hDOT1L-shRNA组MG63细胞中细胞Histone H3总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DOT1L、H3K79me2、Sirt1、XPA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结论DOT1L可能通过DOT1L/H3K79me2-SIRT1-XPA信号通路抑制骨肉瘤MG63细胞增殖、迁移并诱导其DNA损伤。
- 王洪伸林涌鹏尹萌辰常君丽陈博来
- 关键词:骨肉瘤SIRT1增殖DNA损伤
- 基于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技术的中医药治疗骨肉瘤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中医药治疗骨肉瘤的研究现状及热点,揭示研究热点的动态变化和发展态势,为中医药治疗骨肉瘤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方法检索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医学网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SinoMed)等数据库中中医药治疗骨肉瘤的研究文献,检索时间为建库至2019年6月。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研究文献的基本情况(发表时间、发文机构、刊载来源、基金项目等)进行分析描述;应用Citespace软件对研究的热点进行知识图谱描绘及可视化分析,包括文献关键词的共现分析、聚类分析、时间线视图分析和突现分析。结果①经筛选,最终获得有效文献197篇,其中基础研究文献占比较多,临床研究文献较少。②1988年至2019年中医药治疗骨肉瘤相关文献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涨势较缓,呈波动上涨。③福建中医药大学(校本部及附属机构)发表中医药治疗骨肉瘤文献最多;总体而言,不同区域之间、不同高校机构之间的合作度相对较小。④相关文献分别刊载在38种来源中,包括期刊和学位论文,刊载来源较为分散。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对本专题研究的资助最多;有基金资助的文献占比不足40%。⑥发文量排名第一的作者(第一作者)是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的陈永强;相关学者数量较少、分布较散,不同区域的不同作者之间的合作相对较少。⑦共现分析与聚类分析表明,中医药治疗骨肉瘤的研究热点主要是围绕如何调控骨肉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展开,其中姜黄素、片仔癀和蜂毒素的研究最为广泛和深入。⑧时间线视图分析表明,中医药治疗骨肉瘤热点关键词2003年至2019年期间的变化趋势明显,免疫调节可能成为研究的前沿点。⑨突现分析表明,雷公藤红素的突现率最高,从2015年起激增。结论骨肉瘤的中医药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总体�
- 尹萌辰许崇卿王洪伸薛瑞瑞范赵翔叶洁马俊明莫文
- 关键词:骨肉瘤中医治疗中药单体文献计量学可视化技术
- 耳穴压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短期疗效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3
- 2019年
- 目的观察耳穴压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疼痛的短期疗效。方法将9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8例。治疗组予耳穴压豆联合筋痹方口服,对照组予假耳穴压豆联合筋痹方口服。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安全性,比较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压痛阈评分、耐痛阈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问卷表评分(ODI)。结果①试验期间,治疗组脱落8例,对照组脱落6例,最后完成研究者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2例。②自治疗开始至治疗14 d时,两组VAS评分均呈降低趋势,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组间治疗60 min、治疗7 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VAS评分较对照组更低(P<0.05)。③自治疗开始至治疗14 d时,两组压痛阈评分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治疗组更为明显,在治疗60 min时达到最高值,而对照组在治疗7 d时达到最高值。组间治疗60 min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压痛阈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④自治疗开始至治疗14 d时,两组耐痛阈评分总体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治疗组更为明显,两组均在治疗7 d时达到最高值。组间治疗60 min、治疗7 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耐痛阈评分较对照组更高(P<0.05)。⑤组间治疗7 d、治疗14 d比较,ODI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⑥试验期间,两组均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相对单用筋痹方而言,加用耳穴压豆可更好地在短期内提高患者的压痛阈和耐痛阈,快速减轻腰部疼痛程度,这种效应能够持续到7 d;加用此疗法还能在14 d内更加明显地减轻患者腰椎功能障碍。
- 许金海查建林王国栋童正一尹萌辰叶洁莫文施杞
- 关键词:腰椎间盘突出症耳穴压豆短期疗效
- 基于网络药理学与分子对接技术的益气散瘀解毒方治疗骨肉瘤的潜在机制分析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益气散瘀解毒方治疗骨肉瘤的活性成分及其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TCMSP、TCMID数据库及文献检索查找黄芪、重楼、黄连3味中药的活性成分及作用靶点;利用Genecards、OMIM、TTD数据库获取骨肉瘤相关靶基因;对药物靶点和疾病靶点取交集,运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靶点-疾病网络”;通过String数据库获取益气散瘀解毒方治疗骨肉瘤相关蛋白相互作用网络(PPI),利用Network Analyzer工具进行拓扑学分析;利用DAVID数据库对核心靶点进行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利用AutoDock Vina软件将化合物与骨肉瘤相关蛋白进行分子对接。结果筛选得到益气散瘀解毒方中的共49种活性成分,关键活性成分共23个,治疗骨肉瘤的潜在靶点93个;PPI网络分析得出益气散瘀解毒方治疗骨肉瘤的17个关键靶点蛋白,涉及Akt1、MAPK1、PTGS2和VEGFA等。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1720个(P<0.05),其中生物过程(BP)条目1583个,细胞组成(CC)条目30个,分子功能(MF)条目107个。KEGG通路富集筛选得到112条信号通路(P<0.05),涉及PI3K-Akt信号通路、MAPK信号通路、HIF-1信号通路等。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山柰酚、黄连素和槲皮素与骨肉瘤的Akt1、MAPK1蛋白具有较强的亲和力。结论益气散瘀解毒方中的活性成分可能通过作用于Akt1、MAPK1等靶点,调节多条信号通路,进而起到治疗骨肉瘤的作用。
- 尹萌辰王洪伸孙懿君徐盛明许崇卿严寅杰范赵翔马俊明莫文施杞
- 关键词:骨肉瘤网络药理学分子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