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岳丽

作品数:15 被引量:16H指数:2
供职机构:长江大学外国语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语言文字艺术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文学
  • 2篇文化科学
  • 2篇语言文字
  • 2篇艺术

主题

  • 3篇英语
  • 3篇托尼·莫里森
  • 3篇莫里森
  • 3篇《宠儿》
  • 2篇小说
  • 1篇大学英语
  • 1篇道德救赎
  • 1篇电影
  • 1篇电影节
  • 1篇独立电影
  • 1篇英语课
  • 1篇英语课堂
  • 1篇英语听力
  • 1篇影片
  • 1篇语篇
  • 1篇哲学
  • 1篇生态主义
  • 1篇时间哲学
  • 1篇视域
  • 1篇顺从

机构

  • 11篇长江大学

作者

  • 11篇岳丽

传媒

  • 3篇电影文学
  • 1篇前沿
  • 1篇西北成人教育...
  • 1篇科学咨询
  • 1篇科技资讯
  • 1篇才智
  • 1篇长春理工大学...
  • 1篇时代文学(下...

年份

  • 1篇2021
  • 2篇2017
  • 1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5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用“礼貌”顾全学生的“面子”
2012年
英语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双向交流的课堂,也是一个师生交际的过程,其复杂和难度对教师的教学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布朗和莱文森的礼貌补偿策略给我们解决这一困难提供了思路。英语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自觉地把礼貌策略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用礼貌顾全学生的面子,努力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
岳丽
关键词:英语课堂礼貌策略面子
解读肯·罗奇影片中的人物形象
2017年
20世纪60年代,肯·罗奇的影坛处女作出品,由此拉开了其批判现实主义的从影之路。在数十年的时间中,肯·罗奇先后执导拍摄了三十余部电影,均遵循着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道路,并成功塑造了许多缩影式的身处困境的小人物。本文将聚焦肯·罗奇的电影创作,以其著名代表作品《风吹麦浪》《石雨》《甜蜜十六岁》等为代表进行分析,从被侵犯者、被压迫者和被边缘者这三个类型对肯·罗奇影片中的人物形象进行解读。
岳丽
课程思政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英雄”这一单元为例被引量:1
2021年
家国情怀和爱国主义教育在英语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如何把爱国教育自然地融入大学英语课堂中,这是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也是考验水平和实力的教学艺术。本文以新视野大学英语阅读教程中第四单元"英雄"一课为例,分别从主题导入、词汇解析、写作指导三个方面入手,试图把思想政治教育和英语课堂学习灵活地融合,以期给英语教师们提供一个教学思路。
岳丽
关键词:大学英语思政爱国主义教育
析《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的时间哲学被引量:1
2010年
英国导演丹尼·博伊尔(Danny Boyle)执导,西蒙·比尤弗伊(Simon Beaufoy)编剧在今年的影坛上可谓是熠熠生辉。该片在第33届多伦多国际电影节上,夺得最高奖"人民选择奖";英国独立电影奖最佳英国独立电影、最佳导演以及最佳新人奖;2008美国国家影评协会最佳影片、最佳新人和最佳改编剧本奖;第9届美国纽约在线影评人协会奖最佳影片、
岳丽
关键词:百万富翁贫民窟独立电影国际电影节
浅议VOA和BBC新闻文体特点被引量:1
2005年
VOA和BBC新闻一直是英语听力的重点和难点所在。本文针对这一现状,从文体学的角度出发,分别从词汇和语篇两个方面具体剖析新闻用语的特点,使广大英语爱好者不再“谈新闻色变”,以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VOA和BBC新闻。
岳丽
关键词:文体语篇文体特点BBCVOA英语听力
美国黑奴“爱”的觉醒与自我解放——论托尼·莫里森《宠儿》中“爱”的形态
"爱"这种情感是人类最根本的社会特质,是"人"具有完整人格的本质特征。莫里森《宠儿》中的"爱"贯穿在黑奴的自我、家庭以及群体生活等各个层面,表现出自我之爱、母女之爱、男女之爱和同胞之爱等多种形态。正是这些"爱",使得黑奴...
岳丽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宠儿》
文献传递
论小说《宠儿》中爱的结构被引量:2
2009年
莫里森的小说《宠儿》开篇于死亡和静止,结尾于生存和发展。小说彰显了爱所具有的鼓励人心和重建生活的力量。小说中展现了爱的多种形式:塞丝对自身的自我之爱,她与宠儿的母女之爱,她与男黑奴保罗的男女之爱以及她和黑人群体的同胞之爱。《宠儿》蕴涵的这种博大的爱,使奴隶制带给人们心灵和精神上的莫大悲痛能够被忍受;使得美国黑人自我、家庭和群体在恶劣的环境中能够得以顽强地延续。
岳丽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宠儿》
《追风筝的人》中的父亲形象被引量:8
2013年
父子关系的和谐与冲突是小说《追风筝的人》的重要主题。卡勒德·胡赛尼通过对多种父亲形象的刻画,揭开了阿富汗社会的真实面貌,折射了胡赛尼的道德判断和标准,深化了小说道德救赎的思想。
岳丽
关键词:《追风筝的人》父亲形象道德救赎
论《宠儿》小说中的母爱
2009年
母爱一直被人们看作是最高形式的爱和最神圣的感情联系。莫里森的小说《宠儿》围绕着塞丝和宠儿展开。在奴隶制的戕害下,塞丝的母爱被迫变得疯狂,揭示了奴隶制给奴隶们不仅在身体上,同时在心灵和精神上都造成了巨大的创伤。
岳丽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宠儿》母爱
顺从还是抗争:论乔伊斯成长小说的现代性
2012年
乔伊斯的《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是一部受现代主义影响的独树一帜的实验性小说。一方面,该小说沿袭了19世纪成长体小说的传统,高度关注了青年人成长与教育问题。另一方面,它突破了成长体小说的叙述模式,丰富了文本的主题内容,削弱了作者的叙述权威。小说中,乔伊斯深刻地展现了青年艺术家迪达勒斯.斯蒂芬挣脱社会制度和叙事模式束缚的心路历程,刻画了他挑战民族、教会、家庭和语言权威的成长过程。
岳丽
关键词:《一个青年艺术家的画像》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