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崔立红

作品数:205 被引量:1,436H指数:18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军后勤科研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吴阶平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178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91篇医药卫生
  • 4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 1篇机械工程

主题

  • 35篇综合征
  • 34篇肠易激
  • 33篇易激综合征
  • 33篇肠易激综合征
  • 28篇肠道
  • 27篇食管
  • 23篇疗效
  • 19篇流行病
  • 19篇反流
  • 18篇流行病学
  • 18篇溃疡
  • 17篇胰腺
  • 17篇食管反流
  • 17篇胃食管
  • 17篇胃食管反流
  • 17篇小肠
  • 16篇胰腺炎
  • 16篇腺炎
  • 14篇细胞
  • 14篇细菌过度生长

机构

  • 165篇中国人民解放...
  • 37篇中国人民解放...
  • 10篇解放军医学院
  • 9篇安徽医科大学
  • 7篇第二军医大学
  • 3篇北京医科大学
  • 3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军事医学科学...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第三军医大学...
  • 1篇日照市人民医...
  • 1篇廊坊市人民医...
  • 1篇涿州市医院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01篇崔立红
  • 76篇王晓辉
  • 65篇闫志辉
  • 52篇李超
  • 44篇贺星
  • 43篇浦江
  • 31篇刘超群
  • 29篇付山峰
  • 27篇王少鑫
  • 21篇于兰
  • 21篇罗哲
  • 14篇杨云生
  • 14篇叶剑雄
  • 12篇李欣
  • 11篇孙涛
  • 9篇王晓辉
  • 8篇彭丽华
  • 7篇李楠
  • 7篇李辉
  • 6篇于兰

传媒

  • 22篇解放军医药杂...
  • 17篇海军总医院学...
  • 17篇解放军医学院...
  • 12篇中华航海医学...
  • 11篇解放军医学杂...
  • 11篇胃肠病学和肝...
  • 10篇中国新药杂志
  • 7篇海军医学杂志
  • 6篇现代生物医学...
  • 5篇世界华人消化...
  • 4篇武警医学
  • 4篇2013中华...
  • 4篇2014中华...
  • 3篇临床荟萃
  • 3篇山东医药
  • 3篇中华消化杂志
  • 3篇中华保健医学...
  • 2篇解放军药学学...
  • 2篇医学综述
  • 2篇中国内镜杂志

年份

  • 6篇2023
  • 2篇2022
  • 6篇2021
  • 2篇2020
  • 7篇2019
  • 4篇2018
  • 19篇2017
  • 20篇2016
  • 17篇2015
  • 24篇2014
  • 29篇2013
  • 8篇2012
  • 2篇2011
  • 8篇2010
  • 10篇2009
  • 10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4
  • 1篇2003
20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31
2017年
目的探讨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5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在海军总医院住院的435例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分为未出血组(372例)和出血组(63例),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症状、合并疾病、胃镜下表现等进行比较,并用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溃疡合并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出血组男性比例(87.3%)、吸烟者比例(36.5%)、服用NSAIDs或抗血小板聚集药者比例(42.9%)明显高于未出血组(69.1%、25.5%、26.6%)。症状方面,出血组出现恶心(36.5%)、呕吐(36.5%)和少食(60.3%)的概率高,未出血组出现腹痛(78.8%)、腹胀(46.8%)、反酸(62.6%)的概率高。合并疾病方面,出血组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比例(25.4%)高于未出血组(13.7%)。镜下表现方面,出血组溃疡平均直径[(0.6±0.2)cm]、活动期比例(98.4%)大于未出血组[(0.4±0.2)cm、63.2%];出血组患者Forrest分级为Ⅱc级、Ⅲ级的比例(14.3%、50.8%)小于未出血组(24.5%、70.2%)。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腹痛症状是消化性溃疡伴出血的保护因素,心血管疾病、上消化道出血史、少食症状则是危险因素。结论关注性别、吸烟、NSAIDs或抗血小板聚集药、心血管疾病等危险因素并注意辨别临床症状和镜下表现,对防治消化性溃疡伴出血有重要意义。
罗哲付山峰闫志辉王晓辉于兰钱欢欢汪莹崔立红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上消化道出血
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后迟发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1
2019年
目的分析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治疗后迟发出血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预防术后出血提供指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5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消化内科住院行大肠息肉EMR治疗的922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按照术后是否出血分为出血组(n=37)和未出血组(n=885)。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合并疾病、经EMR切除的息肉情况、EMR操作情况等进行比较;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EMR治疗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出血组长期吸烟的患者比例(37.8%)明显高于未出血组(18.8%,P<0.05),而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慢性肝肾疾病的比例与未出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中息肉分布于多个肠段的患者比例(35.1%)高于未出血组(18.2%,P<0.05),且切除数量[(1.81±1.08)枚]、最大基底直径[(0.95±0.35)cm]、基底直径[(0.83±0.31) cm]均明显高于未出血组[(1.43±0.85)枚、(0.76±0.27) cm、(0.71±0.23) cm,P<0.05]。出血组钛夹放置稀疏、创面覆盖不全、倒伏的比例(40.5%、43.2%、48.7%)均明显高于未出血组(11.2%、10.1%、22.3%,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吸烟、息肉最大基底直径大以及钛夹放置稀疏、覆盖不全、倒伏是EMR治疗后迟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长期吸烟、息肉基底直径大、钛夹封闭不佳的患者在EMR治疗后易发生出血。术后以钛夹对创面进行高质量的封闭是预防迟发出血的重要措施。
罗哲浦江王晓辉王少鑫于兰闫志辉王巍李辉崔立红
关键词:结直肠息肉内镜下黏膜切除术出血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伴有焦虑抑郁症状功能性消化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观察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对伴有焦虑抑郁症状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128例,均同时伴有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状态,随机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64例。对照组在心理疏导基础上根据治疗个体化原则选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早晨、中午各服1片,连续治疗28 d。根据症状积分变化评定临床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该药对伴有焦虑抑郁状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确切。
王晓辉崔立红刘瑾红
关键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功能性消化不良焦虑抑郁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合并Castleman病一例被引量:1
2011年
患者女,57岁,间断乏力、上腹饱胀感2个月余,伴恶心、头晕,厌油食,周身瘙痒等,曾口服"强力消石素"治疗,当地医院肝功能检查示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114 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110 U/L、谷氨酰转肽酶(GGT)1009 U/L,总胆红素(TBIL)24.3 pLmol/L、直接胆红素(DBIL)15.2μmol/L;行腹部B超示肝大,肝实质回声粗糙,诊断为"药物性肝损伤",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复方甘草酸苷"等保肝治疗1周,症状无明显好转转入海军总医院,病程中体重减轻约3 kg.
王少鑫浦江崔立红
关键词:CASTLEMAN病肝硬化合并胆汁性原发性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多烯磷脂酰胆碱
KDM2A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转移的关系研究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探讨赖氨酸去甲基化酶2A(KDM2A)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CRC转移的调节。方法利用数据库分析KDM2A在CRC组织、正常结肠黏膜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利用Transwell实验研究KDM2A对CRC细胞运动能力的调节。结果KDM2A mRNA在CR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结肠黏膜组织,其高表达患者预后差;KDM2A在高转移潜能的SW620及LoVo细胞中的表达高于低转移潜能的SW480及HCT116细胞,下调KDM2A的表达后,SW620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下降。KDM2A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调节蛋白mTOR、Vimentin及N-cadherin在CRC中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KDM2A在CRC中高表达并提示患者预后差,KDM2A促进CRC转移可能与EMT相关,靶向KDM2A相关通路可作为CRC治疗的新思路。
李晓伟崔立红
关键词:结直肠癌肿瘤转移预后
利福昔明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对伴有小肠细菌过度生长的腹泻型IBS的疗效分析被引量:7
2021年
目的分析利福昔明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伴有小肠细菌过度生长(SIBO)的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IBS-D)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19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消化内科收治的114例伴有SIBO的IBS-D患者,随机分为益生菌组(n=64)与联合组(n=50)。益生菌组给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联合组给予利福昔明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治疗,疗程14 d。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主要症状、伴随症状、血清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以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相关因子[D-乳酸(D-LA)、细菌内毒素脂多糖(LPS)]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主要症状及伴随症状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腹痛频率、腹胀程度、肠道症状对生活的困扰、病情严重程度量表(SSS)总分、伴有排便急迫及排黏液便的比例均低于治疗前,联合组的腹痛程度评分及腹部胀气比例低于治疗前,轻症患者比例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腹痛程度、腹痛频率、腹胀程度、SSS总分及腹部胀气比例均低于益生菌组,轻症患者比例高于益生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IL-6、TNF-α、D-LA、LPS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联合组IL-6、TNF-α、LPS水平低于益生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的SIBO转阴率高于益生菌组(76.0%vs. 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与利福昔明均有逆转SIBO、缓解IBS-D症状的作用,二者联用效果优于单用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肠溶胶囊,伴有SIBO的IBS-D是利福昔明的合理适应证。
罗哲李超王晓辉李辉李晓伟崔立红
关键词:肠道微生态肠易激综合征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利福昔明
瑞巴派特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胃溃疡90例的疗效及细胞因子变化被引量:24
2018年
目的:研究瑞巴派特治疗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阳性胃溃疡患者的细胞因子变化。方法:经胃镜及病理检查和快速尿素酶试验确诊为Hp感染的胃溃疡患者共90例,随机分为三联组、铋剂四联组和瑞巴派特四联组。三联组给予泮托拉唑、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治疗;铋剂四联组在上述三联药物的基础上加用铋剂;瑞巴派特四联组在三联药物的基础上加用瑞巴派特。治疗2周停用抗生素,所有患者疗程为4周,治疗前后均完善胃镜及细胞因子检查。结果:瑞巴派特四联组比三联组4周愈合更好,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瑞巴派特四联组IL-1,IL-6和MDA和其他两组比较均明显降低,而EGF,PGE_2和NO,VEGF均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瑞巴派特可以抑制Hp产生的侵袭因子,并增加保护因子的合成而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刘新尧刘新尧王晓辉闫志辉罗哲
关键词:幽门螺杆菌胃溃疡细胞因子瑞巴派特
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4
2010年
目的探讨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效果。方法 88例胃食管反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8例(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及对照组40例(奥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分别于治疗4、8周后观察患者症状缓解情况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治疗4、8周后治疗组患者的症状缓解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有效率93.7%显著高于对照组77.5%(P<0.05)。结论埃索美拉唑联合莫沙必利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有效方法。
于兰崔立红
关键词:埃索美拉唑莫沙必利胃食管反流病
营养支持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作用探讨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应用营养风险筛查2002(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2002)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估,探讨营养支持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作用。方法应用NRS2002对2014年2月-2017年1月就诊于我科的148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进行营养风险评估,将有营养风险的54例(36.5%)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治疗,治疗组除给予常规治疗外加用营养支持治疗,评价两组治疗前后营养学指标变化。结果治疗组的营养学指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上臂围(26.1±3.8)mm vs(24.2±5.5)mm、肱三头肌皮褶厚度(13.0±4.4)mm vs(11.4±5.1)mm、手握力(34.1±3.3)kg vs(31.6±3.1)kg、白蛋白(41.5±4.1)g/L vs(38.8±4.2)g/L、前白蛋白(198.3±4.3)mg/L vs(179.9±5.1)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应及时进行营养风险筛查,营养支持治疗可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
于兰崔立红荣加浦江王晓辉王少鑫黄泽平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营养风险营养支持
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因分析被引量:7
2010年
目的探讨引起胃食管反流病(GERD)发生的病因。方法对248例GERD患者进行人口症状学调查、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和内镜检查,GERD组分为非糜烂性反流病(NERD)组、糜烂性食管炎(EE)组、Barrett食管组,健康志愿者80例为对照组。结果 GERD组的年龄、体质指数(BMI)、饮酒量和HP感染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ERD不同组间HP感染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E组合并胆汁反流占39.2%,明显高于NERD组的26.5%(P<0.05)。结论 GERD发病为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HP感染不增加GERD的发病和食管炎损伤程度,胆汁反流与食管炎的病变程度有关。
王少鑫崔立红浦江于兰王晓辉付山峰
关键词:胃食管反流病糜烂性食管炎幽门螺杆菌
共21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