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左兆荣

作品数:18 被引量:30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地震科学联合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会议论文
  • 8篇期刊文章

领域

  • 18篇天文地球

主题

  • 9篇地震
  • 5篇震级
  • 4篇前震
  • 4篇前震序列
  • 3篇地幔波
  • 2篇地震层析
  • 2篇地震活动
  • 2篇地震预报
  • 2篇地幔
  • 2篇震前
  • 2篇CDSN
  • 1篇地形
  • 1篇地震活动异常
  • 1篇地震前
  • 1篇地震前兆
  • 1篇地震序列
  • 1篇地震预测
  • 1篇多波
  • 1篇异常源
  • 1篇震群

机构

  • 16篇中国地震局地...
  • 2篇中国科学技术...
  • 2篇国家地震局
  • 1篇中国地震局
  • 1篇江苏省地震局

作者

  • 18篇左兆荣
  • 9篇吴建平
  • 2篇傅容珊
  • 2篇吴健平
  • 1篇郑治真
  • 1篇张伯明
  • 1篇赵明
  • 1篇郭履灿
  • 1篇刘绮亮
  • 1篇刘万琴
  • 1篇黄建华
  • 1篇张国民
  • 1篇李世愚
  • 1篇沈萍

传媒

  • 2篇地球物理学报
  • 2篇地震地磁观测...
  • 2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地震学报
  • 1篇华北地震科学
  • 1篇华南地震
  • 1篇防灾减灾学报
  • 1篇中国地震学会...
  • 1篇1991年中...
  • 1篇1992年中...
  • 1篇1995年中...
  • 1篇1996年中...

年份

  • 1篇1998
  • 4篇1996
  • 5篇1995
  • 2篇1994
  • 1篇1993
  • 4篇1992
  • 1篇1991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975年辽宁海城Ms7.3地震的前震序列分析被引量:7
1995年
本文讨论了地震“成核”问题.加速是成核相的属性,也是地震失稳的一个必要条件.若以方程dΩ/dt=C/(tf-t)n表征成核过程的加速特性,则可将其概括为地震释放速率比例于失稳破裂剩余时间的负幂.根据这一原理,对1975年辽宁海城MS7.3地震的前震序列进行回顾性分析,表明主震的失稳破裂时间tf和震级可成功地被估算,但要求所测相关系数r2达极大;且主震时间的估算误差一般小于所用最后一个数据点与主震之间剩余时间的一半或更少.
左兆荣吴建平巫志玲
关键词:地震活动异常地震预测地震前震序列
全球地震层析大地水准面异常和地幔内部边界起伏
<正>全球地震层析为我们提供了一组最新的数据,与依赖于卫星重力和地面重力观测得到的观测大地水准面异常相比,地震层析数据无论从精度上还是从分辨率上都还很差。但是它是直接来自穿透地球的地震射线所携带的信息,并将观测空间框架由...
傅容珊左兆荣韦庆海黄建华
文献传递
论震级饱和与地幔波震级
<正>目前地震矩M0已成描述地震大小的地震学参数之一.将Dziewonski等自1981年以来用CMT方法求得的M0(取深度h<50km者),与NEIC测报的MS配伍,从而构成了1977-1990年共14年间5000余条...
左兆荣吴建平郭履灿
文献传递
地幔可压缩性的动力学效应探讨
<正>假设地幔物质为可压缩粘滞性牛顿流体,则描述稳态地幔粘滞流的基本方程可简化为式中,v为对流速率,I这单位张量,η为粘滞系数,γ为重力常数;密度ρ、应力张量σ、重力位U、重力加速度g和压力P,其扰动量以脚标“1”表示;...
左兆荣傅容珊
文献传递
地球重力模型中球谐函数阶数的异常源深度估计被引量:1
1995年
利用大地水准面高度异常与重力异常的比值方法,通过选择合理的接近真实地球重力异常的异常源,为地球重力位球谐系数阶数与异常源埋深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给出了异常源最大的深度范围。指出在核幔边界起伏的研究中,利用2-8阶重力位球谐系数的比较合理,这与Dziewonski等人利用地球资料,在考虑地幔对流时推测的阶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贺传松左兆荣
关键词:大地水准面
房山矿震震前井下长周期事件记录的分析——地震“成核”过程的一种迹象
<正>1993年5月15日19时北京矿务局房山煤矿矿井下6号地震台附近在4分多钟内相继发生三次地震,最大一次震级为2.3,为了了解震前短临阶段的震源过程与主震的关系,本文使用房山煤矿的三分向数字化台网站记录,研究了199...
李世愚刘万琴郑治真刘绮亮赵明左兆荣沈萍
文献传递
用基尔霍夫合成模拟核-幔边界地形
<正>深入研究核-幔边界地形的起伏尺度和物理化学性质以及核-幔之间的相互作用,不仅对模拟地球的演化、确定内核的不均匀性,而且对揭示地幔动力学过程和外核中地磁场的形成都至关重要。最近,用层析成象技术求得CMB地形的起伏尺度...
左兆荣
文献传递
地震活动的时-空丛集特性探讨
<正>地震活动的时-空丛集图象是个普遍现象。仅就1970--1991年间华北地区 ML>3.0的地震震中分布图和 M--t 图就是个很好的佐证。深入研究地震活动的这种时-空丛集特性,揭示地震系统自组织演化过程,以便探求地...
左兆荣
文献传递
地幔波震级的规范化标定与观测被引量:2
1993年
本文基于瑞利面波的激发和传播理论,导出了零级地震的理论面波谱表达式;并以零级地震为参考地震,以零级地震所相应的面波谱和地震矩作为地幔波震级规范化标定的参照依据,进而提出了测定地幔波震级的新方案。利用CDSN-LPZ信道中的面波资料测定了1987—1990年间全球54次浅源大地震的地幔波震级M_m,并对Okal和Talandier(1989)用GEO-SCOPE-VLPZ及PAS-VLPZ信道中的基阶瑞利波所测1970—1987年间88次地震的结果作了校正。综合这两部分观测结果,得到M_m=1.00 1gM_0—12.13,由此测定的地幔波震级与中小地震的面波震级M_s趋势相一致,为解决面波震级饱和问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途径。
左兆荣吴建平巫志玲
关键词:地震震级地幔波
大同-阳高震群多波分析及震群特征——CDSN应用系列论文五被引量:3
1992年
本文应用多波震相分析法,对1989年10月18日大同震群进行研究。使用模拟和数字台网资料,对主、余震群进行了多波分析处理。初步探讨了主震群的震源机制解及其与地质构造的关系;用sPn、P_M、S_M 等震相较准确的测定了震源深度及震群深度变化范围;通过震相、波形和振幅比的综合分析,清晰的显示大同-阳高震群具有两种震源类型特征,其中用(M)界面反射波 P_M、S_M 的振幅比,做出的大同-阳高地震序列时空域图象更为明显。本文初步研究表明,多波震相分析法,对较准确的测定主余震群的震源深度,推测震源延伸的走向,初步判断震源机制的变化及有可能为单台开展监测预报探索到一种新的途径。
房明山左兆荣方家福张伯明董孝平黄宝琴吴健平
关键词:震源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