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应有勤

作品数:28 被引量:67H指数:6
供职机构:上海音乐学院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历史地理文化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4篇艺术
  • 1篇建筑科学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0篇音乐
  • 8篇乐器
  • 7篇音阶
  • 6篇音乐学
  • 4篇原生态
  • 4篇民族
  • 4篇民族音乐
  • 4篇乐学
  • 4篇泛音
  • 3篇曾侯乙
  • 3篇平均律
  • 3篇民族音乐学
  • 3篇编磬
  • 2篇敦煌琵琶谱
  • 2篇新奇
  • 2篇旋律
  • 2篇学术
  • 2篇音程
  • 2篇音乐学家
  • 2篇琵琶

机构

  • 27篇上海音乐学院

作者

  • 27篇应有勤

传媒

  • 6篇中国音乐学
  • 4篇音乐艺术(上...
  • 3篇浙江艺术职业...
  • 3篇文化艺术研究
  • 3篇演艺科技
  • 2篇黄钟(武汉音...
  • 2篇星海音乐学院...
  • 1篇交响(西安音...
  • 1篇中央音乐学院...
  • 1篇人民音乐
  • 1篇音乐文化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2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3篇2013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8
  • 2篇2004
  • 1篇2002
  • 1篇2000
  • 1篇1998
  • 2篇1997
  • 1篇1992
  • 1篇1989
  • 1篇1988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试论敦煌琵琶谱第八、第十曲主旋律和间奏的特征
2008年
从陈应时先生的敦煌琵琶谱译谱中,我们看到了他为解读的第13、16、24等三首曲谱的配词的唱谱《又慢曲子西江月》、《又慢曲子伊州》、《伊州》,并在这三首曲谱中都发现了一定规则的间奏,根据他的第13、16曲中的间奏,不仅可以找到第15曲的间奏,还为我们提供了在其他曲谱中寻找间奏的合理逻辑。在寻找各曲间奏的过程中,我们发现第8、10曲是较典型的三拍子曲子。试用节奏型推理的方法寻找出了第8曲的十处间奏和第10曲的十二处间奏。由于找出的间奏大部分是有规则的节奏型,在间奏处换置以长音,显示出的旋律框架与嵌满音符的琵琶伴奏谱迥然不同,主旋律盎然浮出水面,听来颇具风味。
应有勤
纯律实施的历史和展望
2017年
纯律是一种音阶中的五度和大小三度音程有着高度协和性的律制,其律学结构只能用于一个调性的大音阶,用于任何其它调性的大音阶时,音阶中各音高需有不同程度的改变,以符合纯律大音阶律学结构。通过对纯律在乐器上的实施分析,及纯律音程与自然谐音系列的比较,可以获知对纯律的应用需要计算,而原生态泛音乐器在使用自然谐音系列中的谐音时不必计算。可以用信息科学在传统键盘上处理获取多调性纯律。
应有勤
关键词:纯律
中日尺八一脉相承被引量:4
2004年
我国古代“尺八”名称的出现只是历史的偶然,由于律笛从魏晋时期起,在宫廷定律中居于重要地位,唐代吕才所制律笛中的黄钟笛的一尺八寸作为名称的广义化,则形成了“尺八”名。实际上“尺八”就是汉以来的“竖笛”或“长笛”。中日尺八在历史传承上具有渊源关系,南尺八是普化尺八的遗存,从管外侧切削吹口边棱观察,很可能在汉代就已存在。
应有勤
关键词:民族音乐长笛竖笛洞箫
乐器的音位分类——乐器分类学的新视野
2011年
受到达尔文生物分类学的影响,现代乐器分类学把乐器发声的物理特性作为最重要原则。为此,音乐学界对乐器分类的研究注意力一直集中在乐器的物理特性上。鉴于民族音体系是民族音乐学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试图把乐器分类学与民族音体系的奇妙内在联系揭示出来。从乐器的音位模式、音位特性、音位激发因素和运行因素出发,并把它们作为分类的阶元,从而在乐器学上形成与民族音体系相关的分类法——乐器音位分类法。
应有勤
音阶的起源与泛音音阶被引量:6
2013年
文章提出了音阶起源于原生态泛音乐器上泛音的观点,系列泛音是人类最早的、天然的、不用计算的、有固定关系的分音。文章分别对原生态泛音乐器种类的多样性、分布的广泛性以及泛音音阶的构成等作了较翔实的阐释和分析。对三种不同类型的原生态泛音乐器的音高进行了律学比较,宣示了泛音音阶的普遍存在,提出这些原生态泛音乐器是人类发现最早的音阶的物质形态,并深化了黑泽隆朝泛音造就音乐的学术观点。
应有勤
敦煌琵琶谱的节奏与演奏手法密切相关被引量:5
2000年
本文提出了敦煌琵琶谱的节奏对演奏手法的依存关系。认为掣号是正反拨连续运作的标记 ,“掣前不掣后”的记谱原则在从中国传至日本的尺八的琴古流的古谱中仍然存在。论文对敦煌谱中的扣、弛音的类型进行了归纳和类推 ,提出敦煌乐谱中各种拨法对节奏的形成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并对各种拨法的特定属性和作用进行了逻辑归类。
应有勤
关键词:拨法节奏演奏手法敦煌琵琶谱
重新认识甘美兰的斯连德若音阶(上)被引量:8
1997年
重新认识甘美兰的斯连德若音阶(上)应有勤欧洲人对非欧洲音阶的研究首先是从音响心理学开始的。1875年,埃利斯(J.A.Elis,1814—1890)把德国生理学家、物理学家赫尔姆霍茨(Helmholtz,1821-1894)《论音的感觉》翻译成英文,...
应有勤
关键词:平均律民族音乐学音程
从《尚书》“律度量衡”看乐律的时空周期被引量:3
2010年
乐律学属于音乐学范畴,也属于计量学范畴,它与度量衡一样,具有计量学的各种特点。本文试图对《尚书.舜典》记载的舜"协时月正日,同律度量衡"作一时空周期上的评述和研究。"律"同"衡"一样,具有不可见性,古人在秤杆发明了刻度,使"衡"成为可见的,又发明了三分损益法和律尺,把"律"转化成可见物。日月星辰的运行是宏观周期,它们成为年、月、日的时间依据;而泛音乐器上谐音系列的音高是微观的振动周期,它们成为诸多民族音阶和律制的依据。
应有勤
关键词:计量学可听性
中日对古谱涵义和解译的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论文着重对林谦三、叶栋、陈应时、席臻贯等四位学者对敦煌乐谱的研究理论和实际译谱进行了两个方面的比较 :一是同一首曲子中的四组相同旋律片断的比较 ;二是鉴于敦煌乐谱是词曲的琵琶伴奏谱 ,各首词曲中存在大量段落之间的“间奏”,在已发现“间奏”的基础上寻找出诸多其它词曲中的“间奏”,根据找到的这些“间奏”,对三首不同曲子中相同的“间奏”旋律进行比较 ,分析了四位学者译谱的差异。并提出 :对古谱的解读过程中 ,对音高和节奏的处理必须符合它固有的内在规律 ,能够使原有不同词曲中隐含的相同旋律显现出来。寻求同一种古谱的不同曲子中的相同旋律是鉴别译谱的成败的重要手续之一。
应有勤
新奇的音乐雕塑乐器
2015年
介绍了世界各地将景观、建筑与乐器结合的"音乐雕塑",兼具有视觉和听觉上的双重观赏性。
应有勤
关键词:乐器景观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