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庞弘

作品数:57 被引量:79H指数:4
供职机构: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文化科学艺术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56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篇文学
  • 18篇文化科学
  • 10篇艺术
  • 3篇哲学宗教
  • 2篇语言文字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社会学

主题

  • 10篇视觉
  • 9篇意图
  • 9篇文学
  • 9篇赫施
  • 8篇作者意图
  • 5篇新媒体
  • 5篇伦理
  • 5篇媒体
  • 5篇草根
  • 5篇传媒
  • 5篇传媒文化
  • 4篇新媒体事件
  • 4篇社会
  • 4篇文学理论
  • 4篇论文学
  • 4篇媒体事件
  • 3篇电影
  • 3篇艺术
  • 3篇意欲
  • 3篇影片

机构

  • 28篇四川师范大学
  • 27篇南京大学
  • 3篇四川大学

作者

  • 57篇庞弘
  • 1篇谢婉若
  • 1篇田大菊
  • 1篇石磊
  • 1篇陈舒婷

传媒

  • 4篇文化研究
  • 4篇中外文化与文...
  • 3篇国外文学
  • 2篇电影文学
  • 2篇学术界
  • 2篇理论月刊
  • 2篇武汉科技大学...
  • 2篇西南交通大学...
  • 2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艺苑
  • 1篇兰州学刊
  • 1篇社会科学战线
  • 1篇求是学刊
  • 1篇北方论丛
  • 1篇内蒙古社会科...
  • 1篇外国文学
  • 1篇南京社会科学
  • 1篇江海学刊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4
  • 6篇2023
  • 5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3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5
  • 7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4篇2010
  • 2篇2008
  • 1篇2007
5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艺术起源的研究方法批判
2022年
在美学和艺术理论中,“艺术之起源”是一个历久弥新的议题。研究者从各自的学术积淀和方法论视域出发,呈现出勘察艺术起源的不同路径。部分研究者秉持生物学路径,透过动物的行为与习性来揣测远古人类对艺术的态度;部分研究者遵循心理学路径,从儿童的艺术心理中推导出先民在蒙昧阶段的审美取向和创作动机;部分研究者以文化人类学为导向,从现今留存的原始部族中发掘艺术起源的脉络和踪迹;另一些研究者则以考古学为基底,从不断被发现的史前遗迹中窥探艺术在发轫阶段的基本状貌。上述研究路径体现出或多或少的阐释力,同时又印证了艺术起源在本质上的难以复现。
庞弘
关键词:艺术起源生物学儿童心理学文化人类学考古学
世纪交接点上的光影祛魅——论当代韩国电影与“中韩文化之争”被引量:1
2019年
在世纪交接点上,“中韩文化之争”成为众说纷纭的议题,韩半岛在复杂权力制衡中形成的“半岛性格”,是触发这种文化纷争的关节点之一。作为颇具代表性的当代视觉范式,韩国电影以鲜活、生动的光影演绎,为研究者洞悉韩国文化的精神内核,进而重构血肉丰满的“他者”形象提供了可能性路径。在青年一代(尤其是在校大学生)视觉素养的建构中,上述思路无疑将带来弥足珍贵的启迪和借鉴。
李赛乔庞弘
关键词:韩国电影权力制衡视觉素养
“阐释的边界”与阐释的文本之维
2023年
在文学理论中,“阐释的边界”是一个不容忽视的命题。20世纪以来,文本的重要性不断提升,成为了阐释边界建构中具有奠基性的维度。作为语言文字的造物,文本为阐释提供了真切可感的目标和路径,有助于跨越相对主义的藩篱,对意义的客观性、完整性和确定性加以重建。在理论中心的背景下,对文本的诉求将促使人文学者摆脱观念先行的虚妄状态,获得来自文本经验的佐证与支撑。当然,对文本的执着蕴含着阐释的独断论倾向,而文本的中性特征又很容易造成不同阐释话语的冲突。因此,如何以文本为契机,使文学阐释中的诸要素形成良性对话与动态平衡,将会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庞弘
关键词:文本文本中心论
论当代语境下视觉形象的权力逻辑被引量:5
2012年
在《规训与惩罚》中,福柯曾借助对公开行刑与"全景敞视监狱"的描述,展现了视觉形象与权力之间长期保持的两种关系——"形象作为权力的中介"和"形象作为权力的对象"。在两种模式的基础上,在充溢着后现代气质的时代背景下,一种新的"形象—权力"模式正愈发彰显:视觉形象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占据主导地位、统摄主体的权力核心。然而,形象在"解构与建构"、"断裂性与连续性"、"去深度与寻求深度"等方面所根深蒂固的悖论又暗示了形象同语言文字之间难以消解的强大张力,从而提醒我们去关注二者之间错综复杂的内在关联。
庞弘
关键词:视觉形象权力后现代主义悖论
作者意图重构与“客观性”追问——赫施意图论解释学的语境维度
2013年
美国学者赫施始终将作者意图视为解释的必然前提与终极归宿,通过语境层面的深入探究,他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意图论主张。首先,赫施将解释学中的"视域"指认为一个同语境密切关联的范畴,从而驳斥了伽达默尔著名的"视域融合"命题,并凸显了自己重构作者原意的坚定立场。由此出发,依靠对"范型"概念的提炼与阐发,赫施进一步指出,意图应当被定义为一种建基于语境之上的、大致的"可能性"状态,它可以经由解释者对语境的持续开掘而不断精确化。在"作者之死"的时代背景下,赫施的理论不仅体现了他对作者意图的创造性建构与价值重估,更彰显了他对意义之客观确定性的不懈追寻。
庞弘
关键词:赫施作者意图视域融合范型
从“非此即彼”到“亦此亦彼”——论文学阐释的一个当代转向
2023年
阐释是人文学术中的一个核心议题。在当代,文学阐释出现了从“非此即彼”到“亦此亦彼”的深刻转向。长期以来,面对客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纠葛,研究者习惯于采取“非此即彼”的做法,将其中一方奉若圭臬而无视另一方的存在。晚近,研究者越来越多地表现出“亦此亦彼”的态度,试图探寻客观主义和相对主义的交叠互涉之处,从而在同一与差异、过去与未来、明晰与含混、恢复与怀疑、结构与事件等貌似难以调和的二元对立之间取得平衡。“亦此亦彼”的阐释之道为我们重审当代文论话语提供了契机,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中西方阐释思想的良性对话和创造转换。
庞弘
关键词:客观主义相对主义非此即彼亦此亦彼
作者身份的多重建构——从赫施的“捍卫作者”命题出发被引量:1
2014年
意义的来源与存在方式一直是解释学领域内最为聚讼纷纭的问题之一。美国学者赫施坚持将对于客观意义的诉求置于对作者意图的询唤过程中,而在他的理论中,作者身份得到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阐发与建构:首先,作者意味着立足于语言性文本的"言说主体";其次,作者充当了某种独特的"意欲类型"的传递者;再次,作者的表意行为还不可避免地处于一个更加广阔的"范型"的引导之下。通过上述充满张力的理论建构,赫施体现了在"作者之死"的时代背景下重估作者价值的努力。
庞弘
关键词:作者身份范型
人的解放与人的拘禁——对“网络狂欢”现象的马克思主义解读被引量:13
2011年
援引马克思主义人性论的相关原理,考察当下愈演愈烈的"网络狂欢"现象。网络作为人类实践活动的杰出成果,为人性的彰显与解放提供了平台。但同时,它又作为一种异化力量,使人沉湎于对娱乐的过度依恋而无力自拔。坚定的扬弃立场终将为网络文化、为人性带来新的提升。
庞弘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拘禁扬弃
论文学阐释的交互主体性之维被引量:2
2023年
20世纪以来,交互主体性成为文学阐释中难以忽视的维度。交互主体性发轫于人文学术对主体性及其极端化倾向的反思,致力于构造主体之间彼此敞开、相得益彰的动态图景。通过巴赫金的“对话”,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以及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交互主体性逐渐由一种生存状态转化为一种阐释话语。在文学阐释中,交互主体性带来了一些有益的启示,如对“单因论”困境的超越,对阐释之创造性和破坏性的平衡,以及对一种以理性为内核的阐释的公共状态的建构。诚然,作为一种阐释话语的交互主体性存在着某些悖谬或症候,但它终究为人文学者对阐释、意义、文学的重新发现提供了新的可能性。
庞弘
关键词:交互主体性视域融合交往理性
论新媒体事件的“观看之道”
2018年
“观看”历来是一个错综复杂而又充满争议的文化命题。新媒体事件不仅将人们的视域延伸至未曾企及的维度,同时也催生了令人耳目一新的观看策略、方式与特征。首先,新媒体颠覆了“全景敞视监狱”中少数人对多数人的监视,创造了绝大多数人对少数人或事加以“围观”的震撼性景观。其次,新媒体借助得天独厚的技术条件,将观看主体置于过去难以接近的舆论场中,从而充分调动了公众的参与意识和能动精神。最后,在人们貌似随心所欲的观看行为中,其实还隐含着种种挥之不去的“前见”与模式化倾向。新媒体事件的“观看之道”最终折射出转型期中国社会独特的生存境遇与文化心理。
庞弘
关键词:新媒体事件观看围观前见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