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淦标
- 作品数:4 被引量:160H指数:4
- 供职机构: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生物学更多>>
- 青藏高原东南部18ka以来气候与水文变化被引量:14
- 2000年
- 青藏高原东南部众多封闭小湖的湖相沉积记录着重要的地理信息 ,是恢复当地晚更新世以来古环境演变的理想材料。西藏海登湖和仁错高分辨率的花粉组合 ,AMS1 4 C测年及磁化率和有机质含量测定 ,揭示了研究区与印度季风密切相关的古植被 ,古气候和古水文变化历史。高分辨率的花粉记录反映 ,在 1 6 ka B.P.以前花粉组合以藜科 (Chenopodiaceae)和蒿属 (Artemisia)为主 ,花粉浓度很低 ,应为荒漠草原植被。当时气候寒冷干燥 ,1月、7月和年均温分别低于现在当地 7- 1 0℃ ,0 .5- 1 .5℃和 4- 6℃。年降水量仅 2 50 mm是现今当地年降水量的 40 % ,湖面较低 ;1 4 - 1 2 .5ka B.P.西南季风较弱 ,为低湖面期 ,气候仍寒冷较干 ,发育草原植被。 1 2 .5ka B.P.气温和降水明显增高 ,以后气温和降水逐渐增加 ,出现木本植物花粉 ,桦属 (Betula)和松属 (Pi-nus)等 ,在 9.2 - 5 ka B.P.发育森林或森林草甸 ;8- 5 ka B.P.是研究区气候最适宜期 ,1月、7月气温均高于现在 2 - 3℃ ,年降水量比现在当地高 1 0 0 mm左右 ;5ka B.P.以后气温和降水呈非线性下降 ,主要发育草原植被 ,直至现在。
- 唐领余沈才明廖淦标J.T.Overpeck于世永
- 关键词:花粉记录古植被古气候古水文青藏高原东南部
- 青藏高原现代表土中冷杉和云杉花粉的空间分布被引量:70
- 2004年
- 文章通过对青藏高原北纬 2 5°~ 4 5° ,东经 75°~ 1 0 6°范围内海拔 1 0 0 0~ 5 70 0m的地区所采集的 5 98个表土样品的孢粉分析 ,研究了现代表土中冷杉和云杉花粉的分布与植被、气候和海拔之间的关系。表土样品中冷杉和云杉花粉高含量范围对应着青藏高原南部和东部山地暗针叶林分布区 ,花粉等值线图较准确地反映了冷杉和云杉的丰富程度及其与植被、环境的关系 ;冷杉和云杉花粉百分含量随海拔和气候梯度变化表现出单峰分布模式 ,冷杉和云杉花粉百分含量大于 2 0 %的最适宜海拔高度是 2 5 0 0~ 4 0 0 0m ,最高含量中心限制在海拔 32 0 0m左右、年均温2~ 3℃范围内 ;较高的花粉百分含量带出现在年均温 0~ 8℃、年均降水量 4 0 0~ 85 0mm的区域。结果显示了青藏高原现代冷杉和云杉花粉的空间分布与植被、气候、海拔的空间变化之间很好的相关性 。
- 吕厚远王淑云沈才明羊向东童国榜廖淦标
- 关键词:冷杉云杉花粉青藏高原古环境
- 西藏两个小湖高分辨率的花粉记录被引量:25
- 1999年
- 西藏东南部封闭湖泊高分辨率的花粉记录反映,在16 ka BP以前花粉组合以藜科(Chenopodiaceae) 和蒿属(Artemisia) 为主,花粉浓度很低,应为荒漠草原植被。当时气候寒冷干燥,1 、7 月份和年均温分别低于现在当地7 ~10 ℃,0.5~1.5 ℃和4~6 ℃。年降水量仅250 mm 是现今当地年降水量的40 % ;12 ka BP以后气温和降水逐渐增加,出现木本植物花粉,桦属( Betula) 和松属( Pinus)等,在9 .2~5 ka BP发育森林或森林草甸;8~6 ka BP是研究区气候最适宜期,1、7 月份气温均高于现在2~3 ℃,年降水量比现在当地高100 mm 左右;5.5 ka BP以后气温和降水呈非线性下降,主要发育草原植被。
- 唐领余沈才明廖淦标J.T.Overpeck
- 关键词:南亚季风花粉记录西藏东南部
- “植硅体”含义和禾本科植硅体的分类被引量:60
- 2002年
- 针对国内文献中对英文“Phytolith”等词语的中文译名呈多样化现象 ,建议统一用“植硅体”来涵盖之 ,其含义包括“Opal phytolith”和“Silica bodies”等 ,代表一门新兴学科 ,即植硅体学。已有的禾本科植硅体分类中 ,不同学者采用了各自不同的分类规则和术语。本文通过分析、对比现有禾本科植硅体不同的分类方案 ,以期对其分类系统的研究现状和所存在问题提出看法 ,有利于今后深入研究。
- 吕厚远贾继伟王伟铭王永吉廖淦标
- 关键词:PHYTOLITH中文译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