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万松

作品数:22 被引量:129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南科技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十一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9篇农业科学
  • 3篇经济管理

主题

  • 15篇种子
  • 8篇四级种子
  • 8篇农作
  • 8篇农作物
  • 7篇四级种子生产...
  • 7篇种子生产
  • 7篇作物
  • 4篇良种
  • 3篇育种
  • 3篇农作物种子
  • 3篇种业
  • 3篇种子质量
  • 3篇种子质量标准
  • 3篇作物种子
  • 3篇小麦
  • 3篇良种繁育
  • 2篇种子工程
  • 2篇种子贮藏
  • 2篇株系
  • 2篇贮藏

机构

  • 17篇河南科技大学
  • 5篇河南农业大学
  • 5篇中国农业科学...
  • 5篇河南省种子管...
  • 4篇河南省农业科...
  • 4篇洛阳农业高等...
  • 3篇中国科学院遗...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郑州大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21篇张万松
  • 15篇王春平
  • 15篇陈翠云
  • 4篇张福平
  • 4篇郭香墨
  • 4篇霍晓妮
  • 4篇汤其林
  • 3篇张爱民
  • 3篇王淑俭
  • 3篇张进生
  • 3篇赵虹
  • 2篇智海剑
  • 2篇崔党群
  • 2篇王林生
  • 1篇罗坤
  • 1篇张新友
  • 1篇石敬之
  • 1篇袁爱梅
  • 1篇尹海庆
  • 1篇范和君

传媒

  • 6篇种子
  • 4篇河南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种业
  • 2篇河南科技大学...
  • 1篇西北农业学报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洛阳农业高等...

年份

  • 2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3
  • 2篇2002
  • 3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7
  • 1篇1996
  • 2篇1995
  • 1篇1993
2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程序研究与中国种子产业化被引量:4
2003年
农作物四级种子生产程序研究自 1988年立题,在 1989- 1993年"河南省黄淮海平原小麦良种基地建设及综合技术开发"项目中进入实质性研究与实施阶段. 1996年开始又正式列入河南省政府"九五"攻关计划,由河南省农业大专院校、科研和种子部门的 10多个单位协作,在河南省范围内的主要作物上进行了深入研究.后又逐步与国家及其它一些省市的教学、科研和种子部门合作,使该项技术的研究逐步趋于完善和成熟. 2000年 12月通过了河南省科技厅组织的成果鉴定.该项技术克服了"三圃制"弊端,具有较多优越性.
王春平陈翠云张万松张伟
关键词:种子产业化
论中国迈向21世纪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程序和种子类别被引量:16
2002年
中国迈向 2 1世纪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程序和种子类别的确立 ,应遵循以育种者种子为种源基础 ,运用重复繁殖技术路线 ,对种子进行限代繁殖等原则 ,以适合中国种子现代化特点 ,并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建议采用育种者种子→原原种→原种→良种四级程序。并逐步建立以“株系循环法”技术为基础的保种圃和“低温低湿库”
张万松王春平陈翠云王淑俭杨会武郭天财汤其林张进生霍晓妮张福平郭香墨
论“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在中国种业发展中的作用和地位被引量:6
2009年
通过对比分析,阐明了在中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种子生产应用中"四级种子生产程序"的先进性和"三圃制"的局限性。充分显示出"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在形成我国种子生产体系中的核心地位和积极作用,以及在构建现代种子产业体制中技术上的纽带和桥梁作用。
张万松郭香墨张爱民王淑俭王春平
关键词:四级种子生产程序三圃制中国种业种子生产体系
国内外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体系比较被引量:26
2011年
【目的】中国种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其中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健全是种业技术的关键问题之一。本研究通过对中国主要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与发达国家同类标准的比较,探索中国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新体系构建方案。【方法】对世界上重要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122个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与中国相应13个农作物现行标准进行比较,分析两者的异同点,根据中国种业发展的情况,提出中国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新体系的构建意见。【结果】(1)中国现行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与发达国家相比,主要存在两方面差异:一是质量标准的种子等级系统不一致。发达国家质量标准的种子一致地相应于种子生产四级程序,在育种家种子基础上分为三级,而中国现行的粮、棉、油及薯类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中种子等级程序多样化,有两级,有三级,甚至四级,不一致。二是质量标准的指标系统不健全。发达国家的粮、棉、油作物都基本包括净种子、杂质、其它作物种子总量、其它品种、其它类型、杂草种子、有毒(有害)杂草种子、发芽率和种子含水量等;在薯类作物中,主要突出了应有的病害指标。而在中国的标准中,仅有纯度、净度、发芽率和水分四个指标;薯类仅显示纯度、薯块整齐度和不完善薯块率三个指标,缺少当地必要的病害指标。(2)归纳出制定农作物种子质量标准两原则:一是标准体系中种子生产等级系统的合理性,应体现以育种家种子为种源,通过重复繁殖和限代繁殖,有效保持优良品种的种性;二是体系中指标系统的健全程度,既要体现中国现代种子生产要求,又能与国际接轨,以保证生产出优质种子,建立种子商品在国内外的品牌。(3)根据中国种业发展实情提出了构建中国主要农作物四级种子(包括育种家种子)质量标准新体系的探索方案。【结论】中国农作物种�
张万松王春平张爱民郭香墨张伟智海剑田保明
关键词:农作物种子
不同密度下小麦新品系主要性状的综合分析被引量:2
2010年
本研究旨在使小麦新品系快速的应用于农业生产,探讨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以4种密度4个小麦新品系(种)的主要性状为指标,运用聚类分析以及TOPSIS法对其新品系进行综合分析。采用TOPSIS法对两个品系在不同的种植密度下的12个主要性状进行综合评价,其评判结果为:品系223综合性状最好,2138品系较差;品系223选择150万株hm2,品系2138选择240万株hm2。聚类结果分为三类:第一类是不同密度下品系2138的两个高密度下处理和对照品种,第二类是品系223在四种不同密度下的结果,第三类是品系2138在种植密度为150万株hm2和240万株hm2的结果。采用聚类分析和TOPSIS法相结合的分析方法,综合评判了不同种植密度下小麦新品系优劣,两者的综合评判的总趋势基本一致,用这两种方法结合评价新品系以及合适的栽培密度各有优势。
张伟王春平罗坤张万松
关键词:小麦新品系主要性状聚类分析TOPSIS法
育种家种子的生产与保存被引量:1
2003年
根据各类农作物遗传变异特点和繁育方式的不同 ,介绍育种家种子的不同生产方法以及田间种植保存方法。并对育种家种子的室内保存技术进行了探讨。
王春平陈翠云赵虹王淑俭张伟张万松
关键词:农作物育种家种子
四级种子生产程序及其应用被引量:1
1995年
我国长期沿用的农作物良种繁育方法“三圃制”,存在许多弊端,已不适应农业发展形势的需要。在多年农作物良种繁良实践中研究总结出的“四级种子生产程序”,能有效地保持优良品种纯度和种性,经济简便,节约种源,减少世代,有利于实现种子标准化,延长使用年限。使育、繁、推一体化,形成了合力。该方法以现代遗传学作为理论基础。几年来,已迅速在河南省大部分地市推广应用,效益显著。
张万松陈翠云袁祝三荆清文霍晓妮王达云孙立民张伟冯常新王则福刘宪法
关键词:农作物良种繁育四级种子生产程序
中国种子生产程序的革新及种子质量标准新体系的构建被引量:29
2005年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种子生产国与消费国之一,但中国种业的发展远落后于农业经济的其它部门,必须加大改革力度。本文对中国加入WTO后种子生产程序的革新及种子质量标准新体系的构建提出了建议。指出:中国应逐步放弃“三圃制”,推行四级种子生产程序;育种家种子的保存,应建立“株系(行)循环法”和低温低湿库双重保存制度。种子质量标准新体系的构建,应与“四级程序”配套,与国际通用标准接轨。提出了几种作物种子质量标准构建方案。
王春平张万松陈翠云张新友赵虹郭天财霍晓妮汤其林尹海庆
关键词:种子质量标准WTO种业四级种子生产程序株系
论中国迈向21世纪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程序和种子类别
2001年
中国迈向 2 1世纪的农作物种子生产程序和种子类别的确立 ,应遵循以育种者种子为种源基础 ,运用重复繁殖技术路线 ,对种子进行限代繁殖等原则 ,以适合中国种子现代化特点 ,并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建议采用育种者种子→原原种→原种→良种四级程序。并逐步建立以“株系循环法”技术为基础的保种圃和“低温低湿库”
张万松王春平陈翠云王淑俭杨会武郭天财汤其林张进生霍晓妮张福平郭香墨
关键词:农作物种子株系循环法
四级程序生产甘薯种薯的主要生理指标研究
2005年
以徐薯18为材料,研究了四级程序生产甘薯种薯的主要生理指标。结果表明:育种家种薯、原原种薯、原种薯、良种薯的茎叶生长动态表现为前期生长快,中期加速,这有利于光合面积的形成;后期光合产物下移,有利于库的扩增。其叶面积系数前期增长快,能迅速形成较大的光合面积,光合效率高,结薯早,块根膨大快,鲜薯产量高,且在栽后90~110d块根膨大速度达到高峰。在整个生育期,四级种薯均表现出较强的光合势。
王林生崔党群张万松
关键词:甘薯种薯生产生理指标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