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光斌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东濮凹陷
  • 3篇凹陷
  • 2篇转换横波
  • 2篇横波
  • 2篇成藏
  • 1篇地质
  • 1篇动态范围
  • 1篇油藏
  • 1篇油藏特征
  • 1篇油气
  • 1篇油气成藏
  • 1篇油田
  • 1篇源岩
  • 1篇三分量
  • 1篇三分量数字检...
  • 1篇声波
  • 1篇声波测井
  • 1篇石油地质
  • 1篇数字检波器
  • 1篇烃源

机构

  • 5篇中国石油化工...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中国石化集团

作者

  • 5篇张光斌
  • 2篇刘彬辉
  • 2篇李继东
  • 1篇林燕
  • 1篇孙青
  • 1篇许克
  • 1篇张玉体
  • 1篇蒋云静
  • 1篇曾照荣
  • 1篇王运所
  • 1篇黄国平
  • 1篇董瑞锋
  • 1篇谢秀祥
  • 1篇赵新国
  • 1篇金振华
  • 1篇徐田武
  • 1篇张琛琛
  • 1篇徐本燕
  • 1篇李静

传媒

  • 3篇内蒙古石油化...
  • 1篇断块油气田
  • 1篇石油物探

年份

  • 2篇2012
  • 2篇2006
  • 1篇200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三分量地震勘探转换波的层位标定
2006年
目前技术先进且成本低、效率高的多波地震勘探技术是三分量地震勘探技术。它不仅能获得品质优良的常规P波地震剖面,同时还获得了P-SH、P-SV转换横波地震剖面,及纵横波振幅比、泊松比等岩性剖面。由于转换波是纵波入射、横波反射,因此转换波的层位标定既不同与纵波,也不同与横波,它必须同时利用VSP地震测井或全波列声波测井中的纵、横波资料来进行层位标定。东濮凹陷马11-3井的转换波层位标定就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孙青刘彬辉张光斌
关键词:横波转换横波层位标定VSP测井声波测井
三分量数字检波器在东濮凹陷的采集效果分析被引量:7
2006年
数字检波器较之模拟检波器有更好的振幅和频率响应特征,更大的动态范围,更强的抗干扰能力。为了充分了解三分量数字检波器的性能和采集效果,在东濮凹陷马厂地区进行了多波地震勘探试验。采用MEMS三分量数字检波器采集了3条二维地震测线数据,同时在数字检波器相同的位置用12个一组的模拟检波器采集了1条二维地震测线数据。对两种检波器单炮记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检波器的Z分量单炮记录比模拟检波器具有更高的分辨率和信噪比;X分量和Y分量浅、中层的信噪比高,背景清楚。对两种检波器的叠加剖面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数字检波器Z分量的叠加效果更好,剖面的分辨率和信噪比更高;X分量和Y分量的叠加剖面对地层尖灭、不整合和微幅度构造等地质特征反映清晰。对三分量数据进行了振幅比和泊松比分析,低异常区与钻井揭示的油气显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李继东刘彬辉赵新国张光斌曾照荣
关键词:三分量数字检波器频带动态范围纵波转换横波
东濮凹陷马厂地区油藏特征与成藏模式被引量:1
2012年
马厂构造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南部,油气主要分布在沙三段和沙四段,其中沙三段富油,沙四段含气。从构造主体向翼部含油层系渐少渐深;构造主体沙三上—沙三下均含油,沙四含气;翼部含油层系则主要为沙三下—沙四。平面上沿构造长轴方向呈条带状展布,可叠加连片。油气在构造主体最富集,含油层系多,油藏高度大;其次是东南翼、东北翼和东翼。构造主体和东南翼成藏模式为阶梯状成藏,东北翼和东翼为羽状成藏模式。
张光斌李继东蒋云静谢秀祥林燕
关键词:东濮凹陷油藏特征成藏模式
东濮凹陷马厂油田断裂内部结构特征对油气成藏的意义被引量:13
2012年
通过大量测井及录井资料分析,马厂油田内的马厂断裂、马东断裂均存在3分性,可分为上部诱导裂缝带、中间封闭分隔带及下部诱导裂缝带。上部诱导裂缝带的裂缝发育规模大,对油气的垂向输导作用较强,不易造成油气的封堵;中间封闭分隔带通常由颗粒较细的断层泥(软泥岩)组成,其排驱压力大,封闭性较强,可以阻挡油气的侧向运移;下部诱导裂缝带裂缝相对较发育,可作为油气的主要储层。由于马厂断裂的3分性,导致来自石炭—二叠煤系烃源岩生成的气主要富集在马厂断裂的上升盘;马东断裂的3分性,导致来自葛岗集洼陷的油气主要富集在马东断裂的次级西倾断裂的上升盘。
徐田武张光斌张琛琛董瑞锋徐本燕李静
关键词:油气成藏东濮凹陷
三春集构造石油地质及控油因素
2004年
三春集构造地处东濮凹陷南缘,古近系地层埋藏较浅且剥蚀严重,烃源岩局限在深层且大规模成熟期较晚,油藏沿断层呈叠瓦状分布,具有油层厚、产量高、油质轻的特点,油藏分布具有“东老西新、东富西贫”的格局。控制油藏分布格局的主要原因在于:深层烃源岩油气生成较晚,油气运移以侧向为主;断层封闭具有不严密性,只能封闭较小的油藏高度,并使继续注入的油气穿越断层运移到邻块;圈闭的类型及距油源的远近大大影响了该圈闭的油气富集程度。
金振华黄国平王运所张玉体许克张光斌
关键词:石油地质烃源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