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佳
- 作品数:4 被引量:101H指数:4
- 供职机构: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发生早期脑卒中的回顾性研究被引量:9
- 2013年
- 目的评价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发生早期脑卒中的危险性及早期抗凝治疗的意义。方法对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住院治疗的450例TI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TIA患者入院7 d内是否发生完全性脑卒中。结果①ABCD评分<4分的TIA患者366例,发生脑卒中21例(5.7%);评分≥4分的84例,发生脑卒中15例(17.8%)。②评分<4分TIA患者抗凝治疗93例,发生脑卒中18例(19.3%);非抗凝治疗273例,发生脑卒中3例(1.1%);评分≥4分TIA患者抗凝治疗60例,发生脑卒中12例(20.0%);非抗凝治疗24例,发生脑卒中3例(12.5%)。③频发TIA(发作频率>3次/日)50例,21例(42.0%)发生脑卒中;非频发TIA 400例,9例(2.2%)发生脑卒中,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频发TIA患者抗凝治疗39例,发生脑卒中15例(38.5%);非抗凝治疗11例,发生脑卒中6例(54.5%),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结论 ABCD评分可预测早期脑卒中的发生,TIA发作频率与是否发生脑卒中相关;抗凝治疗可以降低频发TIA脑卒中的发生率。
- 洪晓军王爱明周旸张凤佳韩杰孙大勇李明
- 关键词:脑卒中抗凝治疗
- 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预后分析被引量:9
- 2013年
-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指脑底部或脑表面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引起相应临床症状的一种脑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神经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发病率较高,占急性脑血管病的6%~10%[1].其致残率及致死率均很高.为探讨影响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的因素,本研究对我院261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期待能给今后的诊断及治疗提供参考数据,从而减少蛛网膜下腔出血的致残率及致死率.
- 张凤佳谭相如王爱明韩杰孙大勇李明
- 关键词: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分析血管破裂临床症状病例资料住院患者
- 血尿酸水平与急性脑梗死的预后被引量:19
- 2013年
- 中枢神经系统内存在黄嘌呤氧化酶系统,在急性脑梗死发作时,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启动黄嘌呤-黄嘌呤氧化酶等生化反应系统,产生大量尿酸及超氧阴离子等自由基,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近几年流行病学及国内多数研究认为,高尿酸血症是急性脑梗死危险因素之一[1].WHO在1989年将高尿酸血症确定为急性脑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但高尿酸血症与急性脑梗死预后的关系目前仍有争议.现就其研究进展做如下综述.
- 朱红凤王爱明张凤佳韩杰王哲洪晓军
- 关键词:尿酸高尿酸血症脑梗死一氧化氮预后
- 急性脑梗死早期征象与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相关性分析被引量:64
- 2013年
-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影像学早期征象与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收集发病4.5h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1例,分为溶栓患者18例及对照组13例,发病24h后复查头颅CT脑梗死面积均>1/3大脑中动脉(MCA)供血区。溶栓患者根据治疗前头颅CT观察的>1/3 MCA供血区早期脑组织缺血影像学改变分为显影组6例与未显影组12例;对照组治疗前头颅CT均观察到>1/3 MCA供血区早期脑组织缺血影像学改变。记录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评分、颅内出血及死亡情况。结果显影组有效率和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显影组、未显影组与对照组并发颅内出血和死亡风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出现>1/3MCA供血区早期脑组织缺血影像学改变的患者给予溶栓治疗可明显改善预后,不增加颅内出血及死亡风险。
- 王爱明王佼佼张凤佳韩杰孙大勇李明
- 关键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X线计算机脑缺血磁共振血管造影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