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国荣

作品数:9 被引量:17H指数:3
供职机构:北京医科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华医学基金会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美国中华医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基质细胞
  • 4篇胸腺基质细胞
  • 4篇癫痫
  • 4篇小鼠胸腺
  • 4篇克隆
  • 3篇单克隆
  • 3篇单克隆抗体
  • 3篇小鼠胸腺基质...
  • 3篇抗体
  • 2篇胸腺
  • 2篇源性
  • 2篇受体
  • 2篇听源性
  • 2篇听源性惊厥
  • 2篇细胞
  • 2篇免疫
  • 2篇惊厥
  • 2篇基质细胞系
  • 2篇白介素
  • 2篇NMDA受体

机构

  • 9篇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9篇张国荣
  • 5篇陈慰峰
  • 4篇肖士云
  • 4篇吴希如
  • 3篇单巍松
  • 2篇刘祝公
  • 2篇张平夏
  • 1篇李春英
  • 1篇吴江声
  • 1篇梁英武
  • 1篇刘倩
  • 1篇田兰
  • 1篇姜玉武
  • 1篇张月华
  • 1篇冯继明

传媒

  • 4篇中华微生物学...
  • 1篇解剖学报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神经解剖学杂...
  • 1篇中国科协首届...

年份

  • 3篇1999
  • 1篇1997
  • 3篇1996
  • 2篇199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NMDA受体Ⅰ及白介素Ⅰ在癫痫机制中的作用
应用北京医科大学培育的听源性癫痫易感大鼠P77PMC,以癫痫不易感大鼠Wistar为对照,系统研究了NMDA受体亚单位1(NR-1)与白介素1(IL-1)在癫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实验在整体、脑片、神经细胞培养...
吴希如单巍松张国荣
文献传递
小鼠胸腺基质细胞系(MTEC1)在裸鼠体内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3
1996年
通过流式细胞仪(FACS)、组织学染色和免疫组化的方法研究了脾内注射的小鼠胸腺上皮细胞系MTEC1和初代培养的小鼠胸腺基质细胞在裸鼠脾脏内存活状态及功能特性。结果发现MTEC1细胞不仅能够在脾脏内存活,而且在MTEC1细胞周围有大量不成熟的淋巴细胞。初代培养的小鼠胸腺基质细胞则不能在脾脏内存活。
张平夏张国荣肖士云刘祝公陈慰峰
关键词:胸腺基质细胞脾脏生物学特性
反义寡聚核苷酸抑制大鼠听源性惊厥和脑片放电被引量:3
1996年
探讨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NR)及其Ⅰ型亚基(NR1)在癫痫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以遗传性癫痫易感大鼠P77PMC及其离体颞叶脑片为研究对象,观察反义NR1亚基寡聚核苷酸在整体及离体脑片电生理模型中的抗惊厥作用。结果将反义NR1寡聚核苷酸注射大鼠侧脑室,P77PMC大鼠经铃声刺激不表现任何强直-阵挛性惊厥反应,惊厥评分明显低于其他各对照组(P<0.01)。同样经反义NR1寡聚核苷酸处理的大鼠颞叶脑片,在低Mg2+人工脑脊液孵育下,内嗅皮层诱发不出典型的惊厥样放电(SLEs)或晚期反复性放电(LRDs),且放电频率和幅度较对照组分别下降50%和60%。结论NR受体。
单巍松张月华张国荣梁英武李春英吴希如
关键词:癫痫寡核苷酸
NMDA受体Ⅰ互及白介素Ⅰ在癫痫机制中的作用
吴希如单巍松张国荣
关键词:NMDA受体癫痫
P77PMC大鼠听源性惊厥神经回路──核团损毁研究
1999年
采用立体定位直流电损毁法,分别损毁双侧下丘、脑桥吻侧网状核、内侧膝状体、黑质,观察核团损毁对大鼠听源性惊厥行为的影响,以寻找与P77PMC大鼠听源性惊厥有关的神经核团。结果表明:双侧下丘损毁后能完全阻断强直阵挛性惊厥,脑桥吻侧网状核损毁能明显减少惊厥发生(P<0.05),而双侧内侧膝状体及黑质损毁对惊厥无明显影响(P<0.05)。提示下丘是P77PMC大鼠听源性惊厥的关键核团,而脑桥吻侧网状核可能参与了惊厥回路,内侧膝状体可能并未参与惊厥回路,黑质在此惊厥中的作用尚不明确。
姜玉武张国荣吴希如
关键词:听源性惊厥癫痫
小鼠胸腺基质细胞单克隆抗体PF18-3的特性研究被引量:8
1995年
用免疫组织化学及流式细胞计(FACS)对抗小鼠胸腺基质细胞(Thymic stromal cells,TSC)的单克隆抗体PF18-3进行了系统研究。免疫组织化学结果:PF18-3与小鼠胸腺髓质TSC和皮质胸腺细胞呈阳性反应;FACS分析显示,在活细胞染色时,PF18-3不能与膜表面分子结合,经甲醛固定丙酮增加细胞膜通透性后才能使各免疫细胞亚群呈阳性反应,固定后细胞染色结果为:胸腺细胞中,PF18-3^+细胞为84.4%;在分离的CD4^-8^-、CD4^+8^-、CD4^-8^+胸腺细胞中,PF18-3^+细胞分别为2%,69.3%,62%;在脾、颌下淋巴结、外周血淋巴细胞中,PF18-3^+细胞分别为37.9%,51.5%,26.7%;PF18-3^+CD3^+双阳性细胞在总T淋巴细胞中分别占54.6%,59.8%,20.2%;PF18-3^+B220^+细胞在总B细胞中分别占35.1%,38.1%,37.6%;PF18-3对大部分巨噬细胞(71.6%)和极少数粒细胞(6.1%)也呈阳性反应。以上结果说明PF18-3识别的抗原主要分布于胸腺基质细胞膜表面和胸腺及外周免疫细胞的胞浆。提示它可能介导了TSC诱导的T细胞发育;可能也参与了免疫反应中不同种类细胞间的相互作用。
张国荣肖士云张平夏田兰陈慰峰
关键词:胸腺基质细胞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抗小鼠胸腺基质细胞单克隆抗体的鉴定被引量:2
1995年
根据小鼠胸腺冰冻切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将已获得的30种大鼠抗小鼠胸腺基质细胞单克隆抗体分为8组:1.髓质胸腺基质细胞(TSC)阳性,皮质TSC阴性;12.髓质部分TSC阳性,皮质TSC阴性;3.皮、髓交界部分TSC阳性;4.皮、髓质部分TSC阳性;5.髓质TSC阳性,皮质部分TSC阳性,6.皮、髓质大部分TSC阳性;7.被膜和血管内皮细胞呈阳性;8.髓质TSC和皮质胸腺细胞为阳性。用这8组单抗对本室建立的5株小鼠胸腺基质细胞系进行免疫荧光染色,发现它们与各细胞系的反应各不相同。对这些单抗的鉴定不仅有利于鉴别TSC亚群,并且为研究T细胞与基质细胞的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抗体。
张国荣吴江声肖士云冯继明陈慰峰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胸腺基质细胞免疫组化
小鼠胸腺基质细胞单抗对胸腺细胞及脾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被引量:4
1996年
试验两种大鼠抗小鼠胸腺基质细胞(MTSC)McAbsPf18-3、Rs21-C6的生物作用。Pf18-3McAb识别分子表达于胸腺细胞、脾脏T及B细胞;Rs21-C6只表达于MTSC。加Pf18-3或Rs21-C6于MTECI与胸腺细胞或脾细胞的体外培养中,在ConA存在及不存在下,均可抑制MTEC1诱导胸腺细胞及脾细胞的增殖作用。ConA活化下,其对胸腺细胞增殖的抑制率Pf18-3为96%;Rs21-C6为91%。对脾细胞的抑制率Pf18-3为75%;Rs21-C6为51%。Pf18-3对单纯ConA活化的胸腺细胞增殖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Rs21-C6无此作用。包被于平皿的固相Pf18-3McAb,对胸腺细胞、脾细胞均有轻度但显著的促增殖作用。故Pf18-3McAb识别的抗原分子(及其配基)参与T细胞的活化过程。鉴于Pf18-3+细胞的分布有其特异性,分析此抗原分子的功能有重要的意义。
肖士云张国荣陈慰峰
关键词:胸腺基质细胞单克隆抗体
小鼠胎肝基质细胞系MFLC克隆的建立、鉴定及细胞因子分泌被引量:1
1997年
用体外长期培养的方法建立了小鼠胎肝基质细胞系MFLC,此细胞系是以上皮细胞为主的混合细胞系,能分泌多种细胞因子。为精确分析胎肝基质细胞在T细胞发育中的作用,对此细胞系进行了克隆化培养,共获得11个克隆。对这些克隆进行角蛋白染色、倍增时间测定、染色体检查以及IL-6、趋化因子分泌水平的检测,结果表明,这些克隆在细胞学特性以及细胞因子的分泌上均有差异。
刘倩刘祝公张国荣陈慰峰
关键词:细胞系白细胞介素6克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