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增焘

作品数:13 被引量:6H指数:1
供职机构: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武汉市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生物学
  • 3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蜘蛛
  • 3篇体色
  • 3篇光谱
  • 3篇反射光
  • 3篇反射光谱
  • 3篇捕食
  • 3篇捕食者
  • 2篇蜘蛛目
  • 2篇视觉模型
  • 2篇拟态
  • 2篇蚂蚁
  • 2篇金龟
  • 2篇白星
  • 2篇白星花金龟
  • 2篇成虫
  • 1篇动物学
  • 1篇新记录种
  • 1篇星豹蛛
  • 1篇性二型
  • 1篇颜色视觉

机构

  • 12篇湖北大学
  • 2篇新加坡国立大...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湖北工程学院

作者

  • 12篇张增焘
  • 7篇焦晓国
  • 5篇彭宇
  • 4篇刘杰
  • 3篇刘凤想
  • 3篇陈建
  • 2篇云月利
  • 2篇李代芹
  • 2篇喻龙
  • 1篇许昕
  • 1篇左琳
  • 1篇周文慧
  • 1篇李长春
  • 1篇齐琳

传媒

  • 6篇湖北大学学报...
  • 6篇蛛形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5
  • 1篇2014
1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日本蚁蛛(蜘蛛目:跳蛛科)加长螯肢在性选择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7年
雄性夸张的身体结构通常在雌性择偶中作为装饰品,在雄性竞争中作为武器。跳蛛科蚁蛛属的雄性螯肢存在明显的性二态特征,雄性通常具有比雌雄更长的螯肢。一般认为蚁蛛雄性加长的螯肢被用于性选择,即雄性竞争或雌性择偶或两者都有。然而,这个假设未得到实验验证。本文以日本蚁蛛(Myrmarachne japonica)为研究对象,在实验室利用雄性竞争和雌性择偶实验研究雄性加长螯肢在性选择中的作用来验证这个假设。当对两个雄性蚁蛛作出选择时,日本雌性蚁蛛更偏爱螯肢更长的雄性;然而,在雄性竞争试验中,更长螯肢的雄性与更短螯肢的雄性竞争结果无显著差异。因此,我们认为日本蚁蛛加长的雄性螯肢可能主要用于雌蛛的择偶。
瞿洪浩刘凤想张增焘李代芹
通过鸟类视觉模型研究白星花金龟成虫二型体色
2022年
通过鸟类视觉模型,比较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brevitarsis Lewis成虫古铜色和青铜色体色组成及差异,分析两种体色在绿叶和树皮自然背景下的识别度.结果显示古铜色和青铜色体色白星花金龟成虫在蓝山雀眼中是由种类不同的色斑组合而成,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可以区分的图案颜色.当蓝山雀搜索猎物时,青铜色白星花金龟在绿叶和树皮背景上都是暴露的,蓝山雀可以轻松定位发现.由远到近,蓝山雀能识别绿叶背景上的古铜色个体;但如果光照条件不好,树皮上的古铜色白星花金龟个体不能近距离识别.
张增焘喻龙焦晓国常海珍
关键词:白星花金龟体色视觉模型捕食者
CO2浓度升高对星豹蛛体内营养物质含量及离体酶比活力的影响
2015年
本研究以星豹蛛Pardosaastrigera为对象,利用二氧化碳人工气候箱设置370μL/L(对照组,当前大气的CO2浓度)和75μL/L(实验组,对照C02浓度的2倍)2个CO2浓度。采用试剂盒,测定了不同CO2浓度下所饲养的四龄星豹蛛的总蛋白、总氨基酸和游离脂肪酸含量。同时,比较了不同CO2浓度下四龄星豹蛛的过氧化物酶、淀粉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比活力的差异。结果表明:在高浓度CO2下所饲养的四龄星豹蛛,其体内的总蛋白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058),其体内的总氨基酸和游离脂肪酸含量在不同CO2浓度处理之间差异不明显(p〉0.05);CO2浓度升高对四龄星豹蛛的过氧化物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比活力影响不明显(p〉0.05),但在高CO2浓度下,四龄星豹蛛淀粉酶的比活力显著高于对照处理(P=0.0176)。
周文慧左琳高进云月利陈建张增焘彭宇
关键词:CO2浓度升高星豹蛛营养物质
白星花金龟成虫两种体色反射光谱的差异性分析被引量:1
2021年
利用光谱检测系统测量白星花金龟Protaetia brevitarsis Lewis成虫两种体色个体不同部位的反射光谱,发现白星花金龟青铜色和古铜色个体4个测量点都反射紫外光(300~400 nm)和人类可见光(400~700 nm).古铜色个体光谱反射率整体低于青铜色个体,且青铜色个体反射波峰较古铜色个体多黄绿光反射峰.通过SPSS统计软件主成分分析比较,两种体色测量点反射光谱的主成分(明度、色度、饱和度)得分总体是有极显著差异的.比较发现,白星花金龟成虫青铜色个体的体色较古铜色个体更明亮更绚丽更多彩.
常海珍彭宇焦晓国张增焘
关键词:白星花金龟体色反射光谱主成分分析
庐山常见昆虫与蜘蛛采集方法初探被引量:1
2015年
在相关同行采集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多年的野外采集经验,将江西庐山常见昆虫和蜘蛛的生活习性、采集地点与采集方法进行总结,以期为高等院校生物科学专业动物学野外实习活动提供参考.通过搜索昆虫的生活环境,利用昆虫的食性和趋光性诱捕昆虫,采集到隶属于蜉蝣目、蜻蜓目、螳螂目、鞘翅目和鳞翅目等30余目常见昆虫类群.同时通过搜索蜘蛛的卵袋、巢网和装饰物等特异性结构,结合网捕等多种方法,采集到隶属于蜘蛛目20余科蜘蛛种类.
张增焘刘凤想刘杰彭宇焦晓国
关键词:昆虫蜘蛛
共生菌Wolbachia感染对果蝇适合度的影响被引量:1
2017年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Wolbachia会对多种昆虫的生殖和生长发育等产生影响,但对于果蝇的适合度影响研究较少.本研究比较黑腹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感染和未感染Wolbachia品系在产卵量、孵化率、发育历期、成虫寿命及生命期望值方面的差异.结果显示,Wolbachia感染显著降低了果蝇的产卵量(P<0.000 1)、孵化率(P=0.018)、化蛹率(P<0.000 1)、羽化率(P<0.000 1)和成虫寿命(P<0.000 1),导致幼虫的发育历期延长(P<0.000 1),且卵期和I龄、Ⅱ龄和Ⅲ龄期幼虫生命期望值均降低.感染Wolbachia果蝇品系的相对适合度为0.688,表明Wolbachia感染对果蝇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存在有害的影响.
齐琳云月利李长春陈建张增焘彭宇
关键词:WOLBACHIA果蝇适合度生命表
鸟类捕食者眼中的吉蚁蛛贝氏拟态
2021年
跳蛛科蚁蛛属蜘蛛在颜色和体态上模仿蚂蚁,属于贝氏拟态。通常,动物的拟态是以人的视觉系统来评价的,但是由于蜘蛛潜在的鸟类捕食者视觉系统与人类视觉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不能简单以人类视觉来推测蜘蛛的拟态。本文是国内首次报道通过捕食者-鸟类视觉代替人类视觉来评价吉蚁蛛的拟态特征。首先利用光谱检测系统测量吉蚁蛛(Myrmarachne gisit)与模型蚂蚁(Camponotus sp.)身体对应区域的反射光谱,然后通过蓝山雀视觉模型计算映射出吉蚁蛛和模型蚂蚁身体的颜色反差。结果表明:捕食者远距离明暗视觉能区分吉蚁蛛和模型蚂蚁的头部和胸部,但在近距离视觉时则无法区分吉蚁蛛和模型蚂蚁。研究表明吉蚁蛛拟态现象已扩展到紫外光波段,鸟类捕食者无法从体色形态上辨别吉蚁蛛和蚂蚁,可见贝氏拟态依旧是吉蚁蛛一种行之有效的防御措施。
常海珍刘杰焦晓国张增焘
关键词:蚂蚁反射光谱捕食者颜色视觉
戴褐长臂金龟室内生物学特性及人工养殖被引量:2
2019年
记述戴褐长臂金龟江西亚种 Propomacrus davidi davidi Deyrolle, 1874卵、13龄幼虫、蛹及成虫的形态特征.同时在室内饲养多代,对其生物学特性进行描述,以期为其人工饲养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内328 ℃条件下,以发酵的木屑饲养幼虫,水果或果冻饲喂成虫,戴褐长臂金龟能完成世代交替.戴褐长臂金龟通常一年发生一代,少数二年一代,以二或三龄幼虫越冬,成虫79月羽化和交配,雌虫在发酵木屑中产卵.
张增焘常海珍彭宇焦晓国
关键词:生活史人工养殖
家鸡对丝带凤蝶性二型体色的反应
2024年
旨在明确丝带凤蝶成虫Sericinus montelus Gray在全光谱范围内存在性二型体色,评估鸟类对丝带凤蝶性二型体色的识别度,推测性二型体色是否对雌雄丝带凤蝶个体的生存概率产生影响。先用光谱检测仪测量丝带凤蝶雌雄成虫的反射光谱,分析反射光谱特征;再通过家鸡Gallus gallus domesticus视觉模型估算丝带凤蝶雌雄体色与预设背景的颜色差异。最后以小鸡为捕食者设计行为学试验,观测小鸡捕食雌雄丝带凤蝶成虫的行为反应。反射光谱测量结果显示雌雄丝带凤蝶在可见光和紫外波段都具有体色差异,雄性在前后翅白斑测量点上的亮度明显高于雌性。鸟类视觉模型结果表明,雄性丝带凤蝶所有测量点在明暗视觉(远距离)和颜色视觉(近距离)中的识别度值都高于识别阈值3,捕食者容易识别;但是雌性丝带凤蝶前翅和后翅黄白斑识别度值在明暗视觉和颜色视觉中都介于1与3之间,捕食者不易区分。捕食行为试验数据分析发现,捕食者发现猎物的潜伏时间及攻击潜伏时间没有显著差异,但小鸡啄食雄性猎物的次数及处理时间都显著高于雌性猎物。由此可见,与雌性丝带凤蝶相比,雄性在全光谱范围内的确具有更加亮丽的体色,但这种亮丽的视觉信号更易吸引鸟类捕食者的注意,带来了更高的捕食风险。
张增焘喻龙焦晓国常海珍
关键词:家鸡丝带凤蝶性二型反射光谱视觉模型
食蚁蜘蛛视觉中的拟态吉蚁蛛Myrmarachne gisti
2020年
在人类看来跳蛛科蚁蛛属的蜘蛛是经典的贝氏拟态类群,它们有类似于蚂蚁的体色形态甚至运动方式,看上去是非常完美的防御措施。但在自然界中,驱动拟态防御演化的动力主要来自捕食者,而这些捕食者有区别于人类的视觉能力,因此从捕食者的视觉来重新评估这种经典的贝氏拟态尤为必要。本研究通过控制不同光照条件,以活体蚂蚁(Camponotus sp.)和蚂蚁模仿者吉蚁蛛(Myrmarachn gisti)作为猎物,测试一种喜食蚂蚁的跳蛛(Siler sp.)的选择偏好。系列试验结果显示Siler sp.不能根据蚁蛛和蚂蚁的体色和形态来区分二者,但能根据M.gisti的特定警示行为发现它并非蚂蚁,而是同科种类。由此推断,对于食蚁的跳蛛捕食者来说,吉蚁蛛经典的贝氏拟态依旧是完美有效的防御方式。
常海珍焦晓国刘杰张增焘
关键词:捕食者蚂蚁视觉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