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婉

作品数:24 被引量:83H指数:5
供职机构: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卫生系统百名跨世纪优秀学科带头人培养计划上海市卫生局科技发展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3篇专利

领域

  • 2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5篇动脉
  • 11篇夹层
  • 9篇主动脉
  • 9篇主动脉夹层
  • 8篇腔内
  • 6篇血管
  • 5篇静脉
  • 4篇动脉瘤
  • 4篇动脉硬化
  • 4篇血栓
  • 4篇腔内治疗
  • 3篇动脉硬化性
  • 3篇血栓形成
  • 3篇远端
  • 3篇造影
  • 3篇深静脉
  • 3篇深静脉血栓
  • 3篇深静脉血栓形...
  • 3篇手术
  • 3篇静脉血

机构

  • 24篇复旦大学

作者

  • 24篇张婉
  • 11篇庄舜玖
  • 11篇史振宇
  • 10篇崔佳森
  • 10篇符伟国
  • 8篇李黎
  • 6篇戚韶红
  • 6篇周俊文
  • 4篇朱华琦
  • 3篇徐欣
  • 3篇蒋俊豪
  • 3篇杨珏
  • 3篇郭大乔
  • 3篇王玉琦
  • 3篇陈斌
  • 3篇祁宁
  • 2篇赵雲
  • 2篇黄渌
  • 1篇竺挺
  • 1篇石赟

传媒

  • 6篇老年医学与保...
  • 3篇中华外科杂志
  • 2篇中国普通外科...
  • 2篇中国现代普通...
  • 2篇血管与腔内血...
  • 1篇外科理论与实...
  • 1篇中国临床医学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中国普外基础...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细胞与干...

年份

  • 1篇2024
  • 2篇2023
  • 6篇2016
  • 2篇2015
  • 4篇2014
  • 1篇2011
  • 3篇2010
  • 5篇2009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腔内治疗进展被引量:4
2009年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vein thrombosis,DVT)是临床多发病,在美国每年有约50万DVT病人,据不完全统计,其中约有1%。发展为致命性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我国近年来DVT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引起致命性PE而导致猝死的报道也屡屡可见。DVT的治疗方式主要有药物、外科手术及腔内治疗等,近年随着腔内技术和腔内器械的发展。关于DVT腔内治疗的报道也越来越多,本文对其进展进行简要综述。
张婉符伟国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溶栓血栓切除术下腔静脉滤器
传统手术联合泡沫硬化剂注射术在老年下肢静脉曲张治疗中的应用现状被引量:17
2016年
下肢静脉曲张是血管外科常见疾病,其主要表现为下肢青筋暴露,可伴有活动后小腿酸胀,水肿,皮肤湿疹,色素沉着等临床表现,随疾病发展,甚至出现静脉性溃疡,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
黄渌张婉崔佳森庄舜玖
关键词:硬化剂注射术老年静脉性溃疡
经肱动脉入路治疗双侧髂动脉硬化闭塞症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经肱动脉入路在双侧髂动脉硬化闭塞症(ASO)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经肱动脉入路逆行穿刺的方法,对12例双侧髂段ASO患者共24条下肢行PTA及PTSA。结果:12例患者穿刺成功率100%,23条下肢得到了PTA及PTSA治疗。术后随访2- 24个月,患肢发凉、无力、疼痛麻木等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缓解,患肢皮肤温度增高,行走距离加长,4条下肢足靴部溃疡缩小或者愈合,1条下肢足小趾坏死自行脱落、创面愈合;得到治疗的23条患肢ABI由术前0.29±0.15升至术后0.56±0.17。结论:经肱动脉入路治疗双侧髂动脉ASO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措施,近期疗效确切。
崔佳森庄舜玖戚韶红李黎周俊文张婉朱华琦
关键词:动脉硬化闭塞性血管成形术肱动脉入路
主动脉中层发育不良导致主动脉夹层
2009年
患者 男性,36岁。2003年7月8日因“突发性胸背部疼痛10余天”第1次入院,无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无意识障碍,无肢体活动受限,诊断为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7月30日行主动脉造影示夹层假腔较大,真腔极小(图1)。置入Talent 38mm×98mm支架(美国Medtronic公司)修复近端破口,远端再置人T40×110T支架(中国Vascore公司)以扩张真腔,两支架重叠2cm,再造影破口被修复,无明显内漏(图2)。术后6个月随访CTA无异常。
张婉史振宇符伟国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发育不良动脉中层MEDTRONIC主动脉造影无意识障碍
钝性外伤后胸主动脉扩张性病变的临床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总结钝性外伤后胸主动脉扩张性病变诊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钝性外伤后胸主动脉扩张性病变的临床资料,其中主动脉夹层(Stanford B型)8例以及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4例。术前螺旋CT血管造影及术中数字血管减影造影对病变进行评估,待严重合并症稳定后行腔内支架型人工血管植入术。术后3、6、12个月以及其后每年随访CTA明确治疗效果。结果11例行腔内支架型人工血管植入术,另1例未及手术死亡。所有手术患者均获技术成功,完全或部分遮蔽左锁骨下动脉6例,支架释放后即刻造影发现内漏3例,2例球囊扩张后内漏消失,1例仅给予随访。共9例获随访(B型主动脉夹层6例、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3例),均正常生存,未出现左上肢缺血症状及神经系统阳性体征,CTA检查示近远端主动脉无新发夹层或动脉瘤,无内漏、截瘫以及支架移位等并发症。结论钝性外伤后胸主动脉损伤多位于主动脉峡部,待重要脏器合并症稳定后行腔内支架型人工血管治疗有效可行,安全性高。
张婉史振宇符伟国陈斌徐欣郭大乔蒋俊豪杨珏王玉琦
关键词:人工血管动脉瘤动脉瘤夹层
静电共纺聚合物聚己内酯-碳酸亚乙酯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共混纳米纤维支架的体外细胞相容性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通过静电纺丝技术将聚合物聚己内酯-碳酸亚乙酯[Poly(EC-CL)]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为原料构建具有良好细胞相容性和机械性能的纳米支架。方法将VEGF与Poly(EC-CL)混合,配置成质量比为0 ng/g,10 ng/g,100 ng/g,1 μg/g的溶液,电压15 kV,流速2 ml/h电纺纳米纤维支架。扫描电镜检测电纺膜纳米形态,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细胞增殖试验及Live/Dead细胞试验检测电纺膜的生物相容性。各组电纺纤维直径比较以及细胞增殖MTS试验的(A)值比较均采用t检验。结果混合VEGF的poly(EC-CL)与纯poly(EC-CL)聚合物膜片相比,纤维形态没有分别,纳米纤维直径在(440 ± 55) nm,本研究增加VEGF含量,纤维直径没有明显变化(P> 0.05)。细胞增殖试验显示到培养第5 天时,细胞增殖加快,组织培养板和VEGF/poly(EC-CL)(100 ng/g、1μg/g)组明显高于poly(EC-CL)和VEGF/poly(EC-CL)(10 ng/g)(P < 0.05)。Live/Dead细胞试验显示四组膜片上,细胞均呈绿色荧光(活细胞),而且VEGF/ poly(EC-CL)(100 ng/g、1μg/g)膜片上细胞明显高于poly(EC-CL)和VEGF/ poly(EC-CL)(10 ng/g)两组。结论电纺技术构建的Poly(EC-CL)/VEGF共聚物具有良好的血管内皮细胞相容性,能够作为血管组织工程的基质材料。
张婉张祥满史振宇虞奋
关键词:内皮细胞
B型主动脉夹层远端破口的腔内治疗现状被引量:5
2016年
自1999年Dake等[1]报道首例应用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治疗B型主动脉夹层(type B aortic dissection,TBAD)以来,技术已经逐渐趋向成熟。TEVAR适应证是复杂型TBAD[2]。但是,国内临床上大部分非复杂型TBAD患者也接受了TEVAR治疗,并且近期治疗效果良好[3,4]。因此。
张婉史振宇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复杂型假腔ENDOVASCULARDISSECTION裸支架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远端主动脉重构的临床观察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总结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后远端主动脉重构的随访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97例经腔内修复术治疗的B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主要包括患者的基础情况、腔内修复术过程和随访情况。记录并比较术前及术后CT血管造影测量的远端主动脉各节段直径,包括膈肌(diaphragm,DP)水平、肠系膜上动脉(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SMA)水平、肾动脉(renal artery,RA)水平和腹主动脉分叉(aortic bifurcation,AB)水平。结果所有入组患者近端破口均位于降主动脉,夹层撕裂范围局限于降主动脉13例(13.4%),沿着主动脉长轴顺向撕裂至腹主动脉32例(33.0%)、撕裂至髂动脉52例(53.6%)。58例(60%)存在内脏动脉受累,但无内脏缺血现象。远端主动脉四节段直径分别为DP(31.9±4.6)mm,SMA(27.4±3.8)mm,RA(24.4±3.9)mm和AB(21.3±3.5)mm。TEVAR技术成功率100%,围手术期无并发症。早期随访共76例,61例(80.3%)患者支架段完全血栓形成,56例(78.9%)患者远端主动脉段存在开放假腔。主动脉各节段中DP直径降低至(30.0±6.4)mm,而RA及AB主动脉较术前轻度扩张。中期随访60例,46例(76.7%)患者支架段主动脉完全血栓化,28例(46.7%)远端主动脉仍有假腔开放,远端主动脉各节段直径较术前早期改变不明显。术后早期DP直径较术前DP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结论 TEVAR术后远端主动脉重构不尽相同,膈肌段主动脉直径稍缩小,远端主动脉仍有扩张趋势。多数患者支架段假腔血栓形成,重构满意。
张婉庄舜玖史振宇符伟国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
腔内微创技术治疗膝下段动脉硬化性闭塞症
2009年
目的:探讨腔内微创技术在治疗膝下动脉硬化性闭塞症(ASO)中的价值。方法:采用患肢顺行穿刺加长球囊,对46例膝下段ASO患者51条肢体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结果:患肢PTA技术成功率88.2%(45/51)。术后随访6个月~2年,94.1%(48/51)患肢的发凉、麻木、疼痛等症状有不同程度缓解;88 2%(45/51)患肢温度增高、行走距离加长;5条患肢足踝部溃疡愈合;2条患肢足小趾坏死自行脱落,创面愈合。患肢踝/肱指数(ABI)由术前的0.58±0.13升至术后的0 89±0.15,最近一次随访测量值为0.85±0.14。结论:顺行穿刺加长球囊行PTA技术治疗膝下段ASO近期疗效确切。
崔佳森庄舜玖戚韶红李黎周俊文朱华琦张婉
重视老年人血管腔内术后并发症和处理
2014年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饮食结构的改变,周围动脉硬化性疾病的发病率日趋增高,据统计大于70岁老年人发病率高达70%以上。传统的经典开放性手术虽有疗效,但存在麻醉及手术风险,特别对老年人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经皮血管腔内治疗因其微创的特点,对老年人全身情况干扰较轻,使许多无法耐受开放性手术的老年患者得到治疗,并取得良好的疗效。
庄舜玖张婉
关键词:血管腔内治疗老年人术后并发症动脉硬化性疾病开放性手术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