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恒

作品数:35 被引量:92H指数:6
供职机构: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质检总局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科研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轻工技术与工程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5篇专利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9篇轻工技术与工...
  • 5篇医药卫生
  • 4篇农业科学
  • 2篇生物学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理学

主题

  • 10篇食品
  • 8篇纳米
  • 6篇食源
  • 6篇食源性
  • 5篇免疫
  • 4篇信号
  • 4篇食源性致病菌
  • 4篇高灵敏
  • 3篇荧光
  • 3篇生物传感
  • 3篇生物传感器
  • 3篇食品安全
  • 3篇兽药
  • 3篇同步检测
  • 3篇酶联
  • 3篇酶联免疫
  • 3篇复合物
  • 3篇感器
  • 3篇传感
  • 3篇传感器

机构

  • 35篇深圳出入境检...
  • 7篇学研究院
  • 5篇中山大学
  • 1篇广东药学院
  • 1篇北京大学
  • 1篇福建出入境检...
  • 1篇北京出入境检...

作者

  • 35篇张恒
  • 24篇吕敬章
  • 15篇汤慕瑾
  • 11篇岳振峰
  • 9篇洪小柳
  • 9篇万志刚
  • 9篇范放
  • 9篇陈昊翰
  • 8篇赵芳
  • 8篇刘慧玲
  • 7篇涂晓波
  • 6篇葛丽雅
  • 6篇谢丽琪
  • 6篇黄李华
  • 5篇易长青
  • 5篇蔡伟增
  • 4篇蓝芳
  • 4篇朱海
  • 4篇郑晓燕
  • 3篇亓双

传媒

  • 11篇食品安全质量...
  • 2篇食品科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兽药杂志
  • 1篇中国食品卫生...
  • 1篇中国乳业
  • 1篇现代农业科学

年份

  • 2篇2018
  • 8篇2017
  • 4篇2016
  • 3篇2015
  • 6篇2014
  • 3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2篇2009
3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表面等离子共振技术快速检测食品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被引量:5
2016年
目的建立基于表面等离子共振(surface plasmon resonance,SPR)技术快速检测食品中玉米赤霉烯酮毒素(zearalenone,ZEN)的方法。方法采用表面自组装技术(self-assembled monolayer,SAM)在金膜的表面修饰羧基基团,将ZEN抗原与牛血清白蛋白(albumin from bovine serum,BSA)偶联物(ZEN-BSA)通过共价键固定在芯片的表面,采用竞争法检测样品中的玉米赤霉烯酮毒素。结果该方法的检测限为8.2 ng/m L,ZEN单克隆抗体与呕吐毒素、黄曲霉毒素B_1、赭曲霉毒素、伏马毒素等没有交叉反应,与α-玉米赤霉烯醇和β-玉米赤霉烯醇交叉反应率分别为15.3%和11.5%。结论本方法具有简便、快速和高灵敏度等优势,在食品中真菌毒素的快速检测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赵芳涂晓波黄欣迪张恒洪小柳刘慧玲吕敬章
关键词:玉米赤霉烯酮表面等离子共振酶联免疫法真菌毒素
一种复合型磁性纳米的制备方法及在小分子提取及富集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超顺磁性纳米材料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Fe<Sub>3</Sub>O<Sub>4</Sub>Si-C8/C18复合磁性纳米简易制备方法及其在小分子提取中的应用。该纳米材料包含Fe<Sub>3</Sub>O<Sub...
张恒吕敬章谢丽琪汤慕瑾岳振峰万志刚蓝芳范放赵芳陈昊翰蔡伟增李丽苏
文献传递
生物传感器检测食源性大肠杆菌O157:H7研究新进展被引量:10
2013年
近年来,生物传感器因具有快速、简便、灵敏度高、低成本等优势被广泛应用到临床检测、环境监测等领域。该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也逐步得到重视,尤其在病原微生物的快速检测方面。本文从免疫识别和核酸识别两方面简要介绍生物传感器技术检测食源性大肠杆菌O157:H7研究的最新进展,对生物传感器技术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及展望。
刘慧玲吕敬章朱智壕范放张恒
关键词:生物传感器大肠杆菌O157:H7食品安全
副溶血弧菌高灵敏免疫层析检测法的建立
2018年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准确、高灵敏的检测副溶血弧菌的免疫层析方法。方法采用免疫层析结合纳米颗粒信号放大技术,利用间接法进行示踪标记:试纸条由粘贴在底板上的样品垫、含有副溶血弧菌检测抗体的结合垫2、含有荧光颗粒标记羊抗鼠IgG的结合垫1、含有检测线(捕获抗体)和质控线(羊抗鼠IgG)的硝酸纤维素膜和吸水纸组成。结果结合增菌培养,该方法的检测灵敏性为10~3 CFU/g,与大肠杆菌、霍乱弧菌、河弧菌、创伤弧菌、溶藻弧菌、拟态弧菌、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无交叉反应。结论本研究所建立的检测方法具有高灵敏、特异、简便、快速等优势,具有潜在的实际应用价值。
赵芳葛丽雅赵现锋张恒黄欣迪曾静吕敬章
关键词:副溶血弧菌免疫层析信号放大
荧光纳米材料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7年
食源性致病菌与人类健康密切相关,食源性疾病爆发造成的社会经济损失不可估量。荧光纳米材料具有小尺寸效应、独特的荧光性能以及可以与各种类型检测方法相结合对食源性致病菌进行检测的特性,使得其在近几年来发展迅速。可用于食品安全领域的荧光纳米材料主要有量子点(quantum dots)、复合荧光二氧化硅纳米颗粒(the compact fluorescent silica nanoparticles)、金纳米簇(gold nanoclusters)和碳量子点(carbon quantum dots)4种。本文主要综述了这4种不同荧光纳米材料的特点及优势、荧光颗粒制备方法及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领域的应用。
刘慧玲张恒黄李华吕敬章黄欣迪
关键词:量子点
一种酶信号循环放大高灵敏免疫检测方法
本发明涉及酶联免疫(ELISA)领域,特别是一种抗HRP多抗-HRP复合物应用于ELISA技术,从而获得酶信号循环放大。基于酶信号循环放大免疫检测方法,适合于各种类型的基于酶信号放大的免疫检测系统,该免疫检测系统的优势是...
张恒汤慕瑾吕敬章谢丽琪岳振峰万志刚蓝芳黄李华范放洪小柳蔡伟增陈昊翰
文献传递
可实现多种致病菌同步检测方法
一种可实现多种致病菌同步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抗体包被微孔板;以HRP标记伴刀豆球蛋白,形成酶标记复合物;向包被有抗体的微孔板中加入待测样本,经反应,洗板、甩干后加入酶标记复合物,温育;洗板温育后,向微孔板中加入底物,...
张恒
文献传递
碳纳米管固相处理检测装置
一种碳纳米管固相处理检测装置,包括处理区及与处理区连接的检测区,所述处理区为球形或椭球形空腔,用于进行待检测样本的固相处理以分离净化待检测样本中待检测的物质,所述处理区的上、下两端分别形成有进料口与出口,所述进料口用于向...
张恒易长青吕敬章
文献传递
Fe_3O_4@Si-C8/C18复合磁性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在兽药净化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12年
将Fe3O4@Si-C8/C18复合磁性纳米材料应用于食品安全中的兽药净化领域,采用共沉淀法制备磁性纳米前躯体,并在乙醇相中进行表面硅化处理及(辛基三甲氧基硅烷)C8/(十八烷基三甲氧基硅烷)C18表面修饰,经透射电镜、X射线、磁性能分析、红外光谱等手段对所制备的复合磁性纳米进行表征,所制备的磁性纳米大小均匀,粒径在100~1000nm范围内可调,经多重修饰后的Fe3O4@Si-C8/C18复合磁性纳米材料其磁性强度没有明显降低,并具有表面富集功能。为考察这种磁性纳米材料在兽药提取中的应用,选取豆芽中氯霉素残留的净化来进行初步研究,结果表明所制备的复合型磁性纳米材料在小分子净化富集中展现出广阔的应用价值,尤其在食品安全领域。
张恒阳承利吕敬章汤慕瑾刘启颂万志刚谢丽琪岳振峰李丽苏
麻痹性贝类毒素受体蛋白Saxiphilin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4年
麻痹性贝类毒素受体蛋白(Saxiphilin,SAX)是一种单体可溶性蛋白,属于转铁蛋白家族,具有转铁蛋白相似的组织分布但其不与Fe^(3+)结合,可能是一种转运和隔离内源性的有机分子的载体。SAX可高特异性地结合石房蛤毒素等多种麻痹性贝类毒素,但不与竞争物河豚毒素结合,SAX广泛分布于牛蛙、节肢动物、鱼类、两栖类动物以及爬行动物中,目前主要有两种方式获取SAX,一是通过动物体内提取,另一种是通过体内基因表达。本文从SAX蛋白的理化性质、结构和功能研究、分子进化等方面综述了该受体蛋白的研究进展,并结合作者本身的研究工作,展望了SAX受体蛋白建立多种麻痹性贝类毒素快速检测方法所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揭示了SAX在贝类毒素检测及分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曹玲吕敬章张恒葛丽雅杨凯汤慕瑾
关键词:麻痹性贝类毒素转铁蛋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