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慧芳
-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基于Rpf污水处理系统中VBNC菌群的发现
- 利用复苏促进因子(Rpf),复苏活化污水生物处理系统中存在的对Rpf敏感VBNC优势菌群,解析其组成与系统关系,为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开发合理利用微生物资源提供依据.
- 丁林贤张慧芳胡群斌吴霞王冠玉洪华嫦横田明刘志恒张立新金夷杨娜张丽余晓云吴咚咚胡佳丹王桢翟竟余
- 复合菌群产絮凝剂MAC37的特征及其在黏合剂废水中的应用被引量:9
- 2012年
- 以利用复活促进因子(Rpf)从土壤和污水处理系统中分离得到的菌种作为筛选絮凝剂产生菌的菌源,采用高岭土悬浊液为活性评价体系,筛选出4株絮凝率高于50%的菌株.经两两菌株复配,构建出产高效絮凝剂的复合菌群M3+M7,该菌群经优化培养后,絮凝率达96.27%.将其产生的絮凝剂进行提纯固化得絮凝剂粗品MAC37,对其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将复合菌群的发酵液应用于黏合剂废水的处理.结果表明:MAC37的主要成分为多糖和蛋白质,含量分别为74.5%和20.4%;黏合剂废水经复合菌群发酵液絮凝处理后,浊度、色度及CODCr的去除率分别为92.57%、94.73%和92.12%.
- 苏晓梅张慧芳申秀英丁林贤横田明
- 关键词:复合菌群
- 产絮凝剂复合菌群的培养基及培养条件优化被引量:4
- 2011年
- 以利用复活促进因子(Rpf)从土壤和污水处理系统中分离得到的菌种作为筛选絮凝剂产生菌的菌源,构建出产絮凝剂的复合菌群M3和M7.通过单因素实验,以絮凝率(FE)和菌体生长(OD660)为评价指标,对培养基的组成及培养条件进行优化研究.结果表明:该复合菌群M3和M7在组分为淀粉1.5%,(NH4)2SO40.3%,FeCl20.1%,pH 7.0的发酵培养基上,经预发酵,以复配比(M3∶M7)为0.6∶0.4,6%(V/V)的总接种量,28℃,160r/min发酵培养72h后,其产生的高效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率达96.27%.
- 苏晓梅张慧芳丁林贤申秀英横田明
- 关键词:微生物絮凝剂复合菌群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