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红

作品数:30 被引量:128H指数:7
供职机构:南京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淮河流域气象开放研究基金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会议论文
  • 12篇期刊文章
  • 3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4篇天文地球
  • 4篇农业科学
  • 3篇水利工程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9篇淮河流域
  • 9篇暴雨
  • 8篇雨季
  • 8篇环流
  • 7篇雨量
  • 7篇面雨量
  • 6篇热带
  • 6篇副热带
  • 5篇致洪
  • 5篇致洪暴雨
  • 4篇雨量预报
  • 4篇气象
  • 4篇面雨量预报
  • 4篇季风
  • 4篇季风涌
  • 4篇降水
  • 4篇副热带高压
  • 3篇湿位涡
  • 3篇位涡
  • 3篇西太平洋

机构

  • 24篇淮河流域气象...
  • 9篇南京大学
  • 7篇蚌埠市气象局
  • 5篇安徽省气象局
  • 2篇淮河水利委员...
  • 1篇安徽省人工影...
  • 1篇安徽省气候中...

作者

  • 30篇张晓红
  • 6篇刘静
  • 5篇叶金印
  • 4篇陈光舟
  • 4篇黄春生
  • 4篇陈兴
  • 4篇柴化全
  • 4篇胡雯
  • 4篇王皓
  • 3篇周述学
  • 2篇程兴无
  • 2篇黄勇
  • 2篇靳莉莉
  • 2篇陈九忠
  • 1篇梁树献
  • 1篇罗静
  • 1篇袁爱华
  • 1篇周昆
  • 1篇刘小虎
  • 1篇罗连升

传媒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气象科学
  • 2篇第四届苏皖两...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气象
  • 1篇气象科技
  • 1篇自然灾害学报
  • 1篇南京气象学院...
  • 1篇暴雨灾害
  • 1篇第27届中国...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第27届中国...
  • 1篇中国气象学会...
  • 1篇淮河流域综合...

年份

  • 1篇2019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 4篇2010
  • 3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 1篇2004
3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淮河中游雨季前后大气边界层综合观测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利用安徽省寿县站边界层综合观测试验资料,对近地面层风、气温、湿度等微气象要素及感热通量、潜热通量、摩擦速度进行综合分析,总结2005年淮河中游雨季开始前后大气边界层的微气象学基本特征及其异同。结果表明:雨季前,气温、相对湿度有明显的日变化,呈单峰单谷型分布;伴随雨季的开始,近地面层气温下降、相对湿度加大,风速波动增大,且各要素日变化减小。6—7月淮河中游的潜热通量远大于感热通量。边界层要素的变化对淮河雨季的开始和结束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张晓红胡雯刘远永叶金印刘静
关键词:淮河流域边界层
淮河流域2007年雨季环流、影响系统及天气特征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常规气象资料分析淮河流域2007年雨季洪水期间大气环流及影响系统的时空分布,对雨季偏长及致洪暴雨气象成因进行了探讨。结果发现淮河流域雨季偏长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伸入大陆稳定脊线位置以及中高纬度建立稳定的阻塞高压有密切的关系;出现的持续性暴雨都与中纬度附近稳定的横槽或低压带有关;暴雨都是多个影响系统叠加的结果,与它们的位置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影响系统主要有低层切变线、西南涡和急流。2007年淮河雨季期间来自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侧的东南气流和来自孟加拉湾的西南气流对淮河流域降水区水汽的输送起主要作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增强了上升运动,为持续强降雨提供了动力条件,并触发能量的释放。
周述学黄春生张晓红彭余海
关键词:致洪暴雨
2007年淮河流域雨季大尺度环流背景分析
使用NCEP/NCAR1°×1°逐日再分析资料、风云2号气象卫星红外通道黑体亮温(TBB)资料以及常规观测降水资料,分析2007年淮河流域梅雨期降水概况、气候背景、梅雨锋暴雨的不同尺度天气系统的强迫作用。结果表明,200...
贾天山张晓红
关键词:副热带高压季风涌淮河流域
文献传递
2011年6~8月淮河流域面雨量预报检验被引量:3
2012年
利用2011年6~8月欧洲中心(ECMWF)、日本气象厅(JMA)、MM5、WRF、AREM的淮河流域面雨量预报产品与实况资料,采用误差分析、正确率、TS评分、模糊评分方法对各模式的预报效果进行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在2011年主汛期,MM5、ECMWF的数值模式预报效果相对优于其他模式。
刘静叶金印张晓红王皓
关键词:淮河流域面雨量预报
基于VB6.0的常用气象降水资料处理过程
2012年
介绍了4种常用气象资料格式,分别是质检降水资料、MICAPS格式自动站资料、加密自动气象(雨量)站资料和最新国家级自动站资料,并针对这些资料提供了VB可执行处理程序中的核心过程代码。这些代码能实现降水资料的提取、入库和输出。
陈兴陈九忠王皓张晓红
关键词:VB6.0
一次超级单体风暴的天气学成因及多普勒雷达回波特征研究
本研究对2002年5月27日发生在安徽蚌埠地区的一次超级单体风暴过程的天气形势、卫星云图、雷达回渡进行了分析,此次过程为该地区近50年来发生的最强烈的一次风暴过程。本文从常规的高空、地面环流形势中寻找特殊的异常信息,结合...
张晓红柴化全黄春生程兴无
关键词:雷达回波
文献传递
2007年淮河流域雨季暴雨多尺度环流分析被引量:12
2009年
使用NCEP/NCAR 1°×1°逐日再分析资料、风云2号气象卫星亮温(TBB)资料,分析2007年淮河流域梅雨期降水的多尺度特征。结果表明,2007年梅雨期暴雨集中在淮河流域,其中从6月30日—7月8日,沿淮淮北连续9 d暴雨、大暴雨,降水集中程度和降水强度均超过2003年,导致淮河流域发生仅次于1954年大洪水。雨季期间乌拉尔山附近的阻塞高压频繁出现;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偏强,且位置稳定;强盛的季风涌将充沛的水汽输送到淮河流域一带与中高纬度干冷空气频繁交汇。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稳定偏强、强盛的季风涌、中高纬度冷空气和青藏高原对流扰动东传的有利配置导致2007年淮河流域集中强降水。
张晓红贾天山胡雯
关键词: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季风涌淮河流域
淮河中游连续暴雨过程的湿位涡诊断分析
应用湿位涡理论,对2005年7月上旬发生在淮河流域中游一次持续暴雨、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中尺度低层低涡切变线是导致这次连续暴雨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θe线陡立密集区附近对流稳定度较小,冷空气从高层沿等熵面下...
张晓红邱学兴柴化全陈九忠胡双全年里亮
关键词:暴雨过程湿位涡倾斜涡度发展
文献传递
流域四省自动站实时资料合成与处理的实现
本文开发了一个区域加密气象资料接收和处理程序,实现了对DVB-S广播的淮河流域四省区域加密气象(雨量)站原始报文进行报文分检、打包与格式转换等操作,可实时生成MICAPS格式的雨量和多要素区域气象资料。
夏云石玉恒叶金印张晓红
关键词:气象监测自动气象站信息集成数据处理
文献传递
一次春季江淮气旋形成发展特征及暴雨诊断分析被引量:17
2016年
利用NCEP/NCAR的再分析资料,对2013年5月25-27日一次江淮气旋的形成发展及其引发的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高空明显的正涡度平流、低层暖平流以及与辐合辐散区相对应的垂直运动是导致气旋发展的重要物理因子。气旋发展过程和湿位涡正压项及斜压项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气旋的增强阶段伴随对流层低层mpv_1的增大及mpv_2值的减小;高层湿位涡下传;使近地面大气斜压性增强,从而在低层诱生出气旋性环流。气旋的形成发展过程与对流层正涡度柱的形成相对应,与湿位涡的空间结构及其演变有密切的联系。气旋引发的暴雨位于气旋移动路径的左前方(东北象限),该区域低层强辐合中心和正涡度中心的耦合,加剧水汽和能量的辐合,为暴雨维持提供了条件。
张晓红罗静陈兴靳莉莉邱旭敏
关键词:江淮气旋结构特征湿位涡暴雨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