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芳

作品数:12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南通市科技计划项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衰竭
  • 3篇肝衰
  • 3篇肝衰竭
  • 2篇胆汁
  • 2篇胆汁性
  • 2篇血脂
  • 2篇预后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胆汁性
  • 2篇加味
  • 2篇肝炎
  • 2篇HIV
  • 2篇HIV感染
  • 2篇病毒
  • 1篇胆管
  • 1篇胆管炎
  • 1篇胆酸
  • 1篇胆汁性肝硬化
  • 1篇多态
  • 1篇多态性

机构

  • 12篇南通市第三人...
  • 2篇南通大学

作者

  • 12篇张晓芳
  • 4篇邹美银
  • 3篇明芳
  • 3篇章颖
  • 3篇陆雪峰
  • 2篇汪美华
  • 2篇朱晓红
  • 2篇李兆明
  • 1篇刘先进
  • 1篇庄勋
  • 1篇徐建中
  • 1篇蒋敏
  • 1篇韩旭东
  • 1篇朱勇根
  • 1篇章幼奕
  • 1篇顾丽华
  • 1篇高霞
  • 1篇凌勇武
  • 1篇王娟
  • 1篇赵云

传媒

  • 2篇南通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吉林医学
  • 1篇河南中医
  • 1篇上海医学
  • 1篇肝脏
  • 1篇临床医药实践
  • 1篇国际流行病学...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2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T淋巴细胞亚群比值对HIV感染患者病情的判断价值分析
邹美银汪美华张晓芳顾丽华
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清脂护肝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研究
2008年
目的:观察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清脂护肝方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治疗中的疗效;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48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以益肝灵77mgtid口服、肌酐0.4/d静滴治疗;治疗组以清脂护肝方口服每天一次、还原型谷胱甘肽1.2/d静滴。15天后进行下列项目测定:血浆ALT、AST、TBil、TG、CH、HDL、LDL、APO、LPa。统计学处理:用SPSS10。0统计软件做分差分析。结果: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清脂护肝方组有降低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血清ALT、AST下降。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联合清脂护肝方具有调节脂肪代谢,保护肝细胞,抗肝损伤作用。
张晓芳徐建中赵云孙琳琳罗琳张伟
关键词:还原型谷胱甘肽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血脂
2019新型冠状病毒肺炎26例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分析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肺炎患者(以下简称新冠肺炎)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收集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隔离病房2020年1月23日—2月10日收治的26例新冠肺炎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实验室检查、治疗措施及预后。结果:(1)共纳入新冠肺炎患者26例,其中有直接武汉接触史17例(65.38%),平均年龄(47.85±13.11)岁,平均体质量指数(25.09±3.44)kg/m2,有基础疾病患者10例(38.46%)。(2)26例患者中,轻型4例(15.38%),普通型20例(76.92%),重型2例(7.69%),暂无危重型。发热25例(96.15%),以中低热为主;咳嗽20例(73.08%),乏力16例(61.54%),肌肉酸痛13例(50.00%),头痛9例(34.62%)。影像学表现以双肺受累为主(76.92%)。(3)所有患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减少,淋巴细胞减少6例(23.08%),C-反应蛋白升高17例(65.38%),血沉增快22例(84.62%),降钙素原升高1例(3.85%),乳酸脱氢酶增高13例(50.00%)。(4)使用高流量吸氧2例(7.69%),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4例(15.38%),所有患者均使用洛匹那韦/利托那韦、α-干扰素及阿比多尔联合抗病毒,目前已有5例(19.23%)好转出院。结论:本研究新冠肺炎患者以普通型为主,临床症状及实验室检查与武汉地区类似,经规范治疗,预后良好。但目前二代病例呈增多趋势,需加强防控。
田李均徐俊贤李晗薛红王娟张晓芳陆雪峰明芳韩旭东
关键词:流行病学调查
基于替诺福韦和齐多夫定的抗人免疫缺陷病毒方案疗效比较
2022年
目的:对比富马酸替诺福韦(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拉米夫定(lamivudine,3TC)、依非韦伦(efavirenz,EFV)和齐多夫定(zidovudine,AZT)、3TC、EFV两种抗逆转录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ART)方案对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抗病毒的疗效。方法:选择461例诊断为HIV感染、CD4+T淋巴细胞<500个/μL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351例接受TDF、3TC、EFV治疗(TDF组),110例接受AZT、3TC、EFV治疗(AZT组),检测患者基线以及治疗1年后CD4+T淋巴细胞、HIV RNA水平;按病毒学应答不同结局,采用Logistic二元回归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TDF组患者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为202.8(88.0,289.0)个/μL,治疗1年后为353.0(228.0,518.3)个/μL;AZT组治疗前CD4+T淋巴细胞为227.0(140.5,319.3)个/μL,治疗1年后为432.5(253.75,528.0)个/μL,两种治疗方案对提升CD4+T淋巴细胞数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53);TDF组、AZT组免疫学应答成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94/351 vs 93/110,P=0.845);以HIV RNA<200 copies/mL为标准,ART 1年后病毒学应答率两种治疗方案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35/351 vs 107/110,P>0.05);以HIV RNA<20 copies/mL为标准,达到病毒学应答率,两种治疗方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3/351 vs 100/110,P=0.012);Logistic二元回归分析提示TDF组病毒学应答失败率高于AZT组合(Exp(B)=2.135,95%CI:1.047~4.353,P<0.05)。结论:以AZT为基础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方案对于免疫学应答疗效与以TDF为基础方案相似;以AZT为基础的方案病毒学应答失败率(以HIV RNA<20 copies/mL为标准)低于以TDF为基础的方案。
蒋敏朱晓红陆雪峰文小平吴丛霞曹力庄勋张晓芳邹美银
关键词:人免疫缺陷病毒抗逆转录病毒治疗替诺福韦齐多夫定
LSM、PNI、Mayo评分对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相关肝硬化的预测价值
研究目的和背景: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是一种以高度特异性的血清抗线粒体抗体(anti-mitochondrialantibody,AMA)和非化脓性破坏性小胆管炎为特征的慢性自身免疫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多见于中老...
张晓芳徐海峰章颖
加味茵陈四逆颗粒联合异甘草酸镁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衰竭的疗效及对MELD-Na评分、TGF-β、M30、M65的影响
2024年
目的:探讨加味茵陈四逆颗粒联合异甘草酸镁(MGIG)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疗效、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血清钠(MELD-Na)评分及对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M30、M65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CHB肝衰竭患者10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MGIG治疗,研究组给予加味茵陈四逆颗粒联合MGIG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MELD-Na评分、TGF-β、M30、M65水平及不良反应。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MELD-Na评分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评分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TGF-β水平均有所下降,且研究组水平更低(P<0.05);两组治疗后M30、M65水平均有所降低,且研究组水平更低(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B肝衰竭患者采用加味茵陈四逆颗粒与MGIG联合治疗的临床疗效较高,可有效降低MELD-Na评分,改善TGF-β、M30、M65水平,安全性较高。
李兆明张晓芳
关键词:异甘草酸镁肝衰竭
HIV感染艾滋病期患者口咽部假膜型念珠菌病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HIV感染艾滋病期患者发生口咽部假膜型念珠菌病(POC)可能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分析HIV感染艾滋病期并发或不并发口咽部假膜型念珠菌患者年龄、性别、发现HIV感染至入组时间间隔、淋巴细胞、C...
凌勇武朱勇根黄松平汪美华邹美银张晓芳
关键词:HIV口咽部念珠菌病
文献传递
血清甲状腺激素、血脂水平、联合血钠的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对血浆置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被引量:9
2021年
目的探讨血清甲状腺激素、血脂水平、联合血钠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Na)评分对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47例接受血浆置换治疗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3个月的预后情况分为生存组(71例)和死亡组(76例)。血浆置换前检测肝功能、肾功能、血钠、凝血功能、甲状腺激素[包括TSH、T4、T3、FT4、FT3],以及血脂[包括TG、高密度脂蛋白(HDL)、TC、低密度脂蛋白(LDL)、载脂蛋白A(apoA)、载脂蛋白B(apoB)],并计算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MELD-Na评分。采用ROC曲线、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评估甲状腺激素、血脂水平、MELD-Na评分预测行血浆置换治疗的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3个月预后的准确性。结果死亡组白蛋白、血钠、TSH、T4、T3,TG、HDL、TC、LDL、apoA、apoB均低于生存组,FT3、总胆红素(TBil)、INR、MELD评分、MELD-Na评分均高于生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TSH、T4、T3、TG、HDL、apoA、TSH+T3、TG+apoA、MELD评分、TSH+T3+TG+apoA预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预后的AUC分别为0.754、0.706、0.772、0.755、0.769、0.745、0.798、0.824、0.860、0.881,具有临床应用价值;MELD-Na、TSH+T3+MELD-Na、TG+apoA+MELD-Na、TSH+T3+TG+apoA+MELD-Na的AUC分别为0.904、0.923、0.932、0.955,临床应用价值较高。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TSH、T3、TG、apoA、MELD评分、MELD-Na评分是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短期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血清甲状腺激素、血脂水平、MELD-Na评分对预测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短期预后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章颖明芳章幼奕张晓芳
关键词:慢加急性肝衰竭甲状腺激素血脂水平
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研究
2025年
目的:观察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收治的180例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90例。对照组给予熊去氧胆酸胶囊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肝纤维化指标、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8.89%,高于对照组的92.2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出现纳差、乏力、皮肤瘙痒、肝区症状、黄疸症状的比例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CD3^(+)、CD4^(+)、CD4^(+)/CD8^(+)高于本组治疗前,CD8^(+)低于本组治疗前,且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味芍药甘草汤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及肝纤维化指标,提高免疫功能。
陈志强高霞张晓芳陆群
关键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加味芍药甘草汤熊去氧胆酸胶囊中西医结合疗法《伤寒论》
IL-17基因多态性水平与慢性HBV感染患者转归的关系
2020年
目的研究白细胞介素-17(IL-17)基因多态性水平与慢性HBV感染患者转归的关系。方法纳入南通市第三人民医院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收治的54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作为观察组,另54例无症状慢性HBV感染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清IL-17水平,采用PCR法结合荧光探针定量检测HBV DNA含量,并以PCR扩增仪检测IL-17 rs763780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比较不同基因型患者1年内进展至肝硬化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清IL-17显著高于对照组,HBV DNA含量>1×103者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IL-17 rs763780位点基因型和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7 rs763780位点TT基因型患者1年肝硬化发生率显著高于CC基因型和CT基因型患者(P<0.05)。结论IL-17基因多态性与HBV感染密切相关,IL-17 rs763780位点TT基因型与T等位基因患者更易发生慢性HBV感染,且肝硬化发生率更高。
张晓芳刘先进
关键词:乙型肝炎病毒预后转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