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晶
- 作品数:107 被引量:888H指数:18
- 供职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理学更多>>
- 对体应变干扰因素的识别及排除被引量:26
- 2004年
- 对体应变干扰因素进行了理论探讨,指出了大气压力对上覆地层的作用和地下水位排灌引起孔隙压力变化是体应变主要干扰因素。分析了体应变、水位、气压的三者关系,气压与体应变是正相关关系,气压与水位是负相关关系,水位与体应变是正相关关系。因此在数学处理时采用优选法,同时简化干扰条件,寻找单一干扰因素对体应变的回归系数,并对干扰明显的昌平台、顺义台、涞水台给出了最佳回归系数。并且根据体应变受干扰的物理机制研究结果,对以上几个台进行前兆信息量提取,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 高福旺李丽牛安福张晶
- 关键词:体应变信息提取地震预测
- 分量钻孔应变观测与地震前兆信息分析
- 1.引言目前国内外相继开展了分量式钻孔应变仪的观测,2003年开始美国板块边界观测项目(PBO)在圣安德烈斯断层附近和阿拉斯加南部地区布设了大量的钻孔应变仪与GPS等形变监测手段,钻孔应变观测填
- 张晶刘琦
- 关键词:钻孔应变观测地震前兆信息固体潮观测
- 文献传递
- 钻孔应变差应变耦合系数反演与有关机理的探讨被引量:6
- 2012年
- 研究反演分量式钻孔应变差应变耦合系数的方法,采用考虑方位角校正和相位滞后影响两种计算模型,计算结果显示大多数测站采用两种方法反演的耦合系数均比较相近,相位滞后、方位角校正以及拟合残差的结果相对稳定;但是有部分测站的差应变相位滞后偏离较大,从而导致采用两种方法反演的耦合系数差异较大。结合测站周边的构造分布,对可能导致该现象的物理机制进行了探讨。
- 张晶刘琦
- 关键词:钻孔应变反演相位滞后
- 有关我国形变监测预报发展的几点建议被引量:2
- 2017年
- 本文对发展我国地震预测具有优势的形变监测手段,以及加强前兆机理研究、地震前兆识别判据、地震孕育过程的数值模型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以期对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改革设计研究——地震预测预报20年发展设计"的有关工作提供借鉴。
- 张晶江在森
- 关键词:形变监测地震前兆
- 华北中部重力场的动态变化及其强震危险含义被引量:30
- 2013年
- 基于绝对和相对重力观测获得的区域重力场时、空动态变化,结合区域GPS测量资料与活动构造分析,本文研究了华北中部地区2009—2011年的重力场变化特征,讨论了该区域重力场动态变化的强震危险含义.结果主要表明:(1)华北中部的活动地块边界及部分重要活动断裂带两侧存在较大差异的重力场空间变化;其中,以山西断陷带北东段所在的晋冀蒙交界地区为中心,形成较大面积的重力负值变化区,且沿该区西北缘的NE向岱海—黄旗海断裂带以及东南缘的NNE向太行山山前断裂带附近分别形成重力变化的高梯度带,可能反映这些部位近年的构造或断裂活动显著.(2)不同时段的重力场差分动态演化图像可能反映了近年山西断陷带北东段(京西北盆-岭构造区)及其附近的重力场整体经历了"准均匀→非均匀→断陷带北段侧向显著变化→局部"硬化"的演化过程.(3)研究区重力场的时间累积变化图像可用"区域应力场增强→区域断裂与断块差异运动及变形增强→局部运动受阻"的过程进行解释.(4)研究区的一些重力异常部位存在中-长期强震危险背景.
- 祝意青闻学泽张晶刘芳
- 关键词:重力场变化
- 分量钻孔应变观测与地震前兆信息分析
- 本文利用应变固体潮汐观测模型,结合相关震例开展对固体潮频段以内高频信息提取方法的应用研究,并对一些观测现象进行讨论。
- 张晶刘琦
- 关键词:地震观测前兆信息
- 首都圈跨断层形变反映的断层活动方式及其成因探讨被引量:8
- 2011年
- 本文深入分析了首都圈10个跨断层形变场地的流动观测资料,计算了断层水平滑动量。结果表明,首都圈断层形变反映的断层活动非常复杂。其中:NW走向的施庄断裂左旋滑动量与时间呈线性关系,在观测期内左旋滑动速率约为0.08mm/a;NW走向的墙子路断裂观测期内以左旋滑动为主,但水平滑动量较施庄断裂小;NE走向的断层在观测期内的活动方式多以左旋滑动为主,水平滑动量随时间无明显变化规律。在对断层活动观测结果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平面弹性有限元模型对首都圈的断层活动进行了模拟研究,认为该地区主要受张家口—渤海构造带左旋剪切的控制,且不同走向活动断层以左旋走滑为主。
- 曹建玲张晶王辉方颖
- 关键词:断层活动数值模拟首都圈
- 基于大地形变测量的中国大陆中长期强震危险区研究被引量:2
- 2018年
- 应用GPS、水准、重力和跨断层形变观测资料,在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大陆现今地壳形变场、重力场变化形态,分析主要活动断裂带应变积累状态,识别强闭锁、高应变积累段,结合大震对区域应变积累的影响,估计未来10年尺度中国大陆地区可能发生大地震的危险区域。
- 张晶祝意青武艳强张希杨国华
- 关键词:强震危险区地壳形变
- 联合GPS和GRACE观测研究日本M_W9.0地震震后变形机制被引量:10
- 2018年
- 利用GPS和GRACE观测数据研究了日本M_W9.0地震的震后变形特征.GPS观测显示,区域震后位移呈现随指数函数变化特征,变化速率符合大森公式的衰减特性;近五年的震后水平位移累积已达到东向60~165cm,南向20~65cm的量值,距震中较远站点已超过同震变化量,且震后变形仍然持续.GRACE观测到显著的震后重力变化,地震破裂两侧的重力变化总体均呈上升趋势,但海洋侧的变化速率较快.联合震后余滑和黏弹性位错理论对震后变形进行了模拟,探索了GPS和GRACE观测的综合应用方法.研究发现,综合考虑震后余滑和黏滞性松弛效应可以对日本地震的震后变形做出较合理的解释,震后初期余滑起主要作用,1至2年以后逐渐减弱,黏滞性松弛作用逐渐增强.在震后变形模拟和区域黏滞性结构反演中形成GPS和GRACE观测结合应用的方法,先基于震后GPS形变估算区域黏滞性结构,而后利用GRACE观测修正深部的黏滞系数,并综合利用这两种观测微调浅层黏滞系数,最终确定区域黏滞性结构.基于该方法反演了日本震源区的地幔黏滞性结构,地震断层破裂两侧的流变参数存在差异,大陆侧的地幔顶层黏滞系数在1.0×10^(19) Pa·s量级,而海洋侧的则略小于大陆的,在6.0×10^(18) Pa·s量级.
- 梁明王武星张晶
- 关键词:GPSGRACE
- 固体潮汐参数变化与地震关系研究被引量:8
- 2005年
- 运用潮汐计算模型及固体潮汐数字化观测结果,计算了固体潮汐参数,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整点和加密采样(10 min)两种采样方法除计算的中误差有一些差别外,对固体潮汐因子的影响不大。同时用辅助气压观测及首都圈体应变观测数据计算了体应变日异常频次,并与观测台站附近的小震活动进行了对比,讨论了远震及震源区地震活动与固体潮汐数字化观测结果间的关系。
- 张晶牛安福高福旺吉平
- 关键词:固体潮汐潮汐参数地震活动观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