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欣
- 作品数:7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医教协同提高药学专业本科生医院实习教学质量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探讨提高药学专业本科生医院实习效果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方法:了解我国现阶段对药师队伍的培养目标,总结我院药学部带教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医院药学工作对人才的需求,并提出改革目标和具体措施。结果:我国现阶段对药师队伍的培养逐步向临床药师靠近。我院药学部带教工作,如教学制度、实习制度与流程、临床药师培养计划、工作流程的制订等方面已相对完善,但在培养方面仍存在缺乏对实习生职业素养的培养、缺少适应的课程设置、缺乏有效的医教互动、缺乏科学的考核形式、不注重临床工作思维和院校科研思维的培养等问题。上述问题需通过加强实习生职业素养的培养,改革实习教程体系、完善实习教程内容,建立学校-医院联合体系、做好学校与教学基地的无缝衔接,建立完善的教学评价体系与考核标准,采取医师、药师共同带教模式来加强临床工作思维和科研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措施来解决。结论:加强医教协同,完善实习实训环节的培养标准和评价机制,有助于提高药学专业本科生医院实习的教学质量。
- 张欣王燕冷光张淑秋
- 关键词:药学专业教学
- 我院2015年3月门诊急诊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专项点评结果分析被引量:3
- 2016年
- 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免疫、抗病毒和抗休克等作用,在临床上的应用非常广泛。正确、合理地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提高其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近年来,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临床医师对糖皮质激素存在着一些片面或错误的认识,造成了糖皮质激素的滥用和乱用的现象出现。
- 张欣吴云云张丽锋
- 关键词:糖皮质激素类处方分析药物处方门诊急诊激素类药
- 9例住院患者氨茶碱血药浓度监测被引量:2
- 2003年
- 对 9例服用氨茶碱的住院患者进行血药浓度监测 。
- 冷光张欣
- 关键词:住院患者氨茶碱血药浓度安全性
- 黄芩片治疗肺炎呼吸衰竭模型大鼠的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被引量:3
- 2022年
- 目的探究黄芩片通过调控NLRP3/Caspase-1通路影响大鼠肺炎呼吸衰竭的分子机制。方法购买SD健康雄性大鼠,尾静脉注射脂多糖(0.2 mg/100 g)构建呼吸衰竭模型,分为Normal组、Model组和黄芩片组,各6只。检测各组大鼠呼吸频率、氢离子浓度(pH)、二氧化碳分压(PaCO_(2))、氧分压(PO_(2))、50%用力呼气流量(FEF50)和呼气峰流速值(PEF)水平,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形态学,ELISA检测炎症因子IL-1β、IL-8、IL-10和IL-17表达水平,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NLRP3和Caspase-1的表达水平。结果Normal组肺泡结构完整,大小均匀,Model组肺泡间隔增加,发现炎性细胞浸润,而黄芩片组炎性细胞浸润程度下降;与Model组相比,黄芩片组的呼吸频率、pH、FEF50、PEF、PaCO_(2)和PaO_(2)显著降低(P<0.05),炎症因子IL-1β、IL-8、IL-10和IL-17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和Model相比,黄芩片组的NLRP3和Caspase-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有所降低(P<0.05)。结论黄芩片通过可能通过调控NLRP3/Caspase-1通路影响肺炎呼吸衰竭大鼠的炎症反应和疾病进程。
- 晋月萍张欣尚楠
- 关键词:黄芩片IL-8
- 山西省药品短缺原因研究及预警模型构建
- 2021年
- 目的构建山西省短缺药品预警模型,以期实现药品短缺的提早预测。方法根据山西省各监测点短缺药品数据,从药品因素、政策属性、供方因素和需方因素4个维度,是否妇儿急用药、短缺类型等14个因素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筛选出影响药品短缺程度的主要因素,按照各因素与药品短缺程度的关联程度排序,建立基于两步聚类分析方法的预警分析模型。结果共确定了6个与药品短缺程度关联度最高的因素,依次为:是否属于妇儿急用药、短缺类型、低价药品、当月滚动年度总计在销企业数、短缺原因、是否基本用药。通过两步聚类分析方法构建了山西省短缺药品预警模型,并划分为4个最佳聚类,确定了预警等级。结论本研究建立了山西省短缺药品预警模型,有助于及早发现药品短缺风险,客观预测风险等级,协助药品监管部门实现分层施策及协同响应。
- 王燕张欣尚楠任虹莉晋月萍
- 关键词:预警模型灰色关联法
- 全自动单剂量口服摆药机在我院住院药房的应用评价被引量:5
- 2015年
- 全自动单剂量口服药品摆药机,是根据医院信息系统传送的医嘱信息,将一次药量的片剂或胶囊自动包入同一个药袋内(即单剂量药袋)的设备。它的投入使用不仅实现了药房口服药品摆药的自动化,提高了摆药效率,保证了摆药的准确性,而且它还降低了药品摆药过程中对口服药品的耗损,保证了药品的质量安全与卫生。
- 郑晓俊胡志强李赟苏雪梅张欣李树松
- 关键词:口服药品住院药房药袋内分泌科
- 药物神经发育毒性比较及筛查模型建立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为建立药物神经发育毒性筛查模型选择可评价药物毒性的指标。方法:以受精后6 h(6 hpf)的斑马鱼胚胎为实验模型,E3培养液为溶剂对照组,不同药物不同浓度的暴露液为染毒组。计算受精后24,72,96,110 h的死亡率;受精后48,54,60,72,96 h的孵化率;观察受精后6 d(6 dpf)的幼鱼对强光刺激的惊恐逃避反射、黑暗状态下的运动行为及趋触性。结果:对6 hpf的斑马鱼胚胎染毒,氯丙嗪质量浓度>4.0mg·L^-1、丙戊酸钠质量浓度>2.0mg·L^-1可引起斑马鱼胚胎出现浓度依赖性死亡。氯丙嗪染毒时,与对照组、0.25 mg·L^-1染毒组相比,高浓度染毒组斑马鱼幼鱼总移动距离和平均速度均降低,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药物丙戊酸钠染毒时,与对照组相比,随浓度增加呈现移动距离和平均速度先增后降趋势,高浓度组2.0mg·L^-1移动距离和平均速度明显降低,且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氯丙嗪和丙戊酸钠染毒时,中间1 min光照期与前3 min钟黑暗期相比,运动平均速度均有所下降,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后3 min黑暗期与中间1 min光照期相比,运动平均速度均有所上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丙戊酸钠染毒时各组后3 min黑暗期运动平均速度均大于前3 min黑暗期。结论:药物氯丙嗪和丙戊酸钠可能导致斑马鱼胚胎发育障碍以及幼鱼神经行为异常,且药物丙戊酸钠毒性大于氯丙嗪。初步认为模式动物斑马鱼作为一种高通量筛选模型,其死亡率、孵化率、半数致死浓度LC50、斑马鱼幼鱼总移动距离和平均速度可作为评价药物神经毒性的指标。
- 尚楠张勤丽候美娟张欣田杰王燕晋月萍
- 关键词:神经发育毒性模型建立氯丙嗪丙戊酸钠